簡介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附屬的一所綜合性教學醫院。建院于1907年,前身是中國紅十字會總院,是上海地區中國人最早創辦的醫院,1991年重新恢復為中國紅十字會直屬醫院。1992年首批通過國家三級甲等醫院評審,目前已成為一所國家高層次的醫療機構,并為全國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技術中心,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華山醫院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全院近1800名職工之中,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占80%,其中副高職以上專家教授290人,博士點10個,博士生導師3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各1名,開通博士后流動站2個;碩士點19個,碩士生導師79名。還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管理人才。許多專家教授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華山醫院不僅擁有一大批專家教授,且醫療設備先進。為提高臨床診治水平,醫院除注意購置一般的診療設備外,還引進不少屬國際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如伽瑪刀、磁共振(MRI)、CT、ECT、DSA、電子束成像系統(EBIS)、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氬氣刀、超聲刀、X刀、震波碎石機、直線加速器、PET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使華山醫院醫療設備達國內領先,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醫教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全院有33個臨床醫技科室,尤以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皮膚科、手外科、中西醫結合、傳染病科、醫學影像為特長,神經外科、傳染病科、心血管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臨床神經醫學、手外科為上海市領先學科,藥理實驗室及手功能重建實驗室為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皮膚病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抗生素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華山神經外科(集團)醫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科學研究與培訓中心均設在該院。此外,國家抗感染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危重病醫學培訓中心、國家心腦血管新藥臨床實驗研究中心,上海市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影像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糖尿病研究防治中心、性與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冠心病早防早治中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藥理研究中心也在我院。醫院還有8個研究室,即: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核醫學研究室、糖尿病研究室、運動醫學研究室、華山醫院腎病研究室、熱帶病研究室、臨床藥理研究室、血液病研究室、臟象研究室。雄厚的臨床、科研實力,為醫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山醫院核定床位800張,因有較高的醫療質量和良好的服務而深受病人歡迎,同時也因有較好的醫療特色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病人,全院每年門急診就診病人多90萬人次,住院病人1.2萬人次,其中有30-40%是由全國各地轉來的各種疑難雜癥,尤其是神經內外科、手外科及皮膚科,比例則更高。重危病人搶救成功率90%以上。腎透析中心、重癥監護中心(ICU)都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為醫院強項之一。目前還建立了“上海衛星遠程會診中心”,可為全國各地病人通過衛星進行遠程會診,并即將與澳門及澳洲聯網開通國際間遠程衛星會診及教學。
神經內科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特色學科之一,由著名神經病學家張源昌教授創立于1950年, 1980年成立衛生部批準的神經病學研究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神經病學博士學位授予點。90年代初,呂傳真教授領銜學科的新一輪建設,形成腦血管病、神經免疫疾病、運動障礙及退行性疾病、癲癇與睡眠障礙的四大專業方向,1995年成為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2000年被列為復旦大學“985工程”建設學科。
目前是WHO神經科學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復旦大學“985”工程的 III期“重中之重”建設學科、國家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臨床部分。臨床上擁有病床92張和神經病理、生化、免疫、細胞分子、臨床藥理、神經流行病、神經心理、 腦電圖、肌電圖和TCD等有關臨床檢查和研究室。
[科室特色]
目前臨床研究重點在4個方向:(1)腦血管病的規范化治療,包括急性溶栓治療、卒中隨訪門診、以及卒中篩查與干預,著重開展國內外新藥的臨床試驗以及新治療技術的開發研究;(2)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特別是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格林-巴利等方面進行臨床研究,尤其在臨床診斷規范與新技術的開發研究;(3)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癡呆等老年神經疾病的早期分子顯像診斷技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4)癲癇和睡眠障礙等疾病全面疾病管理的臨床研究。
除各類特需、疑難病門診以外,還設有各種近14種神經科專病門診,包括重癥肌無力和肌病門診、卒中篩查門診、癲癇門診、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門診、肉毒素治療運動障礙門診、運動神經元疾病、脊髓疾病門診、多發性硬化等脫髓鞘病門診、慢性頭痛門診、頭暈門診、神經病理性疼痛門診、記憶障礙門診、睡眠障礙門診、神經遺傳疾病門診等。
[科研情況]
在新一輪的學科建設中,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擁有臨床床位92張,年收治病人2500人以上,門診就診病人達32萬人次,成為上海市規模最大的綜合神經???,專業方向發展符合國家重大疾病研究的需求。由董強教授領銜的腦血管病專業組作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的全國腦血管病學組副組長單位,2003年牽頭上海市科委“卒中單元模式建立與示范” 重大攻關項目,2004年獲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十年百項計劃項目“中國卒中中心建設項目”建立上海卒中培訓中心?,F每年收治超過600例卒中患者,建立了歷時10年的卒中專病門診,年隨訪卒中患者超過7000例次;是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的重點學科、2008年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研究“卒中醫療服務標準”的實施單位。洪震教授領銜癲癇專業組,作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的癲癇學組組長單位和復旦大學癲癇診治中心,擁有癲癇監測病房、年收治住院癲癇患者超過200例,并擁有華東地區建立最早、最大的癲癇專病隨訪門診,年隨訪癲癇患者超過2000例次;在癲癇的規范治療、癲癇病人的生活質量和認知水平的研究均居國內領先地位。呂傳真教授、盧家紅教授帶領的神經免疫病專業組在重癥肌無力研究居國內外領銜地位,是2004年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之一,擁有國內最大的神經和肌肉的標本庫,成為上海市唯一的肌病診斷中心。蔣雨平教授、王堅副教授領銜神經變性病專業組,是全國診治帕金森病的領先單位,是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牽頭單位,在帕金森病環境致病因素系列研究、多巴轉運體標記技術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居國際領先地位。在神經遺傳方面,引進了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吳志英教授開展Wilson氏病、Kennedy病、肌營養不良等基因的檢測,開辟了神經內科新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領域?! ?
目前學科有教授8名,副教授1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12名。
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和較大的影響,門診就診人數逐年上升,2012全年門診超過110萬人次,單科年門診量世界第一。其中約60%來自外省市, 港、澳、臺地區及其他國家來診者亦與日俱增。病例數之多、病種之廣在國內是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亦屬罕見?,F有開放病床42張,收治各種疑難雜癥和危重病人,并設急診24小時值班制。為提高醫療質量,配合各研究室、組的科研工作,現開設十多種專 病門診,包括結締組織病、遺傳性皮膚病、化妝品皮炎、銀屑病、白癜風、光感性皮膚病、異位性皮炎、真菌病、脫發等。1990年起,開設了性傳播疾病專病門 診,同時建立了性病實驗室。副教授以上醫師每周開設4-5次專家門診,平均每個半天均有9位專家同時出診,既提高了醫療質量,又滿足了該市和全國各地就診 病員的要求。每隔周進行一次疑難病例討論會,每周進行一次臨床病例組會診活動,以及時解決門診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
華山醫院激光醫學美容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激光中心之一。在國內首先成功地開展了短脈沖激光的治療。中心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多名教授及醫 學博士,臨床與科研水平均居全國領先。中心于2006年遷入位于門診8樓的新址,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個更為優雅而整潔的環境。
除擔任繁重的臨床醫療任務外,還負責復旦大學醫學系、預防醫學系、護理系及附設護校的所有在校學生的皮膚病學教學,包括課堂上課、示教及臨床學習。
本科為首批碩土和博士點,自1978年以來,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2名,現有博士后1名,碩士和博士生50余名。先后出國進修或攻讀學位者19名(指3個月以上),已學成回國11名。
為全國兄弟院校、省市縣各級醫療單位培養皮膚科專業人員是科室重要任務之一。自1952年起,每年接受20-5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皮膚科醫師及技師進修。據 不完全統計,至目前為止,進修者己在1000名以上,其中很多人目前已成為兄弟院校、省市醫療單位皮膚科的骨干力量。部分進修學生還有來自澳門、臺灣和印 度等國家和地區。
近十年來,先后有100余人次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包括世界皮膚病學術會議、亞太地區皮膚科年會、美、英、日皮膚科年會、加拿大皮膚病學術會、中日中韓皮膚科學術會等。同時,亦有十余位美、日、德、加、丹麥、意大利的皮膚病學專家相繼來訪,進行學術交流。
目前,該科在全國性及市級學術團體中任職有: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分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名譽會長1人、副會長1人、副總干事長 1人,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理事1人,風濕病學會委員1人、上海市醫學會美容分會主任委員1人,上海市醫學會皮膚科學會副主任委員1人及委員2人,上海 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專業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上海市醫學會理事1人,上海市免疫學會理事1人,上海市麻風防治協會理事2人等。有9人分別擔任 15種學術專業刊物編委,包括中華皮膚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編委及臨床醫學美容學雜志副主編、Journal Derm Sci常務編委等。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該科在國內外皮膚科學界已享有較高的聲譽。目前,該科已確定將銀屑病、特應性皮炎、色素性皮膚病和光線性皮膚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作為 主攻方向。同時在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紅斑狼瘡、皮膚惡性淋巴瘤及遺傳性皮膚病等課題上亦投入一定的力量,以期該科在發展我國的皮膚病學事業中,為廣大的 病員服務中能不斷有所作為,不斷作出新貢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1952年建科,1981年第一批被評為博士點,1982年成為WHO神經科學研究與培訓中心,1989和2002年連續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一、二、三期建設學科,1991年以來連續5次成為衛生部重點建設臨床學科,1995年成為上海市領先學科,2000年組建“上海市華山神經外科(集團)醫院”和“上海華山神經外科(集團)研究所”,2001年成為復旦大學“重中之重”建設學科,2001年成為“上海市神經外科臨床醫學中心”,2004年成為“上海市神經外科急救中心”;2002年至今連續被批準為“國家繼續醫學教育基地”,2006年成為“國家神經外科??漆t師培訓基地”,2011年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啤?,“復旦大學神經外科研究所”,2013年成為“上海市神經外科??漆t師培訓基地”。2013年成立“上海市垂體瘤研究中心”??剖覟閲鴥戎饕纳窠浲饪浦行?,在我國神經外科史上寫下了我國第一例腦腫瘤手術、第一例腦動脈瘤夾閉術、第一例腦干內生型血管母細胞瘤切除術、第一例自體干細胞腦內移植治療開放性顱腦外傷等多個第一;迄今為止共施行了逾10萬例腦外科手術,在神經外科的臨床醫療、科研和教學等方面始終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現有醫技人員118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973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入選中組部“百千萬”人才計劃1人,國家杰出青年計劃1人。共有正教授22人,包括終身教授1名,資深教授3名;副教授25人,主治醫師45人,住院醫師和其他醫技人員2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5人;臨床醫師100%為博士或碩士畢業,大部分人員有國外培訓經歷,形成了具有高學歷、高臨床和科研能力的完整的人才梯隊。2014年門診總量達76954人次,急診7438人次;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集團醫院床位總數約600余張,手術總量為10252例,血管造影2227例,血管內介入治療650例;伽瑪刀治療總數為2347例;射波刀治療總數為813例。神經外科(集團)醫院的臨床治療總數為16289例。平均住院日11.4天,床位使用率為106.5%,全年周轉率為48.8(次/床),死亡率為0.51%。
學科發展方向:微侵襲神經外科(包括顯微神經外科、顱底外科、內鏡神經外科、神經導航、鎖孔外科和血管內介入等)、分子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外科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等,涵蓋神經外科的所有領域。主要分為下列亞???;腦血管病、顱腦外傷、垂體瘤及鞍區病變、顱底外科、腦膠質瘤、小兒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經外科、神經腫瘤、神經放射、分子遺傳等。全面開展和應用神經外科各亞??频南冗M技術診治腦脊髓腫瘤、腦脊髓血管病、顱腦損傷、癲癇及帕金森病、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或后天性疾病等。
照科室主要牽頭制定的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診斷和治療指南,臨床手術實行神經導航下最大范圍安全切除腫瘤的個體化方案,并將術中磁共振功能神經導航技術應用于多種腦功能區(包括運動、語言和視覺區等)手術,全面提高了膠質瘤的手術治療質量,有效延長病人生存時間。同時開展分子遺傳學檢測指導下的腦膠質瘤個體化綜合治療研究,如何根據病人的分子遺傳學特征的不同,有效合理地選擇和制定放療、化療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療效、防止復發,延長病人生存時間。目前擁有多種放、化療方案,是國內最全面的神經腫瘤中心。(2)術中影像和腦功能保護研究:通過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應用功能神經導航,分別采用常規MRI重建顱腦結構模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腦皮層功能區、彌散張量成像(DTI)顯示皮層下神經傳導束,在明確病灶邊界的同時精確定位鄰近功能區和傳導束,有助于提高病變切除率,避免神經功能損傷。歷時5年完成大規模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以循證醫學I級證據證實可明顯提高腫瘤切除率和功能保護率,相關論文已被國際著名雜志《NEUROSURGERY》錄用。并繼續開展術中靜息態功能成像(resting state fMRI)進行術中實時皮層功能區(運動、語言、視覺等)定位導航的研究,開展術中錐體束示蹤(fiber tracking)技術研究,實時定位傳導束;開展術中磁共振波譜成像,尋求判斷腫瘤邊界最佳指標,在保護功能的同時提高腫瘤切除率及延長生存率。(3)神經外科術中電生理監測;包括皮層及皮層下刺激確定功能區域,體感及運動誘發電位監測,自由肌電圖及促發肌電圖監測,皮層腦電圖監測,聽覺誘發電位監測等;并且結合磁共振功能導航及術中高場強3.0TMRI開展臨床及科研工作,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腦、脊髓腫瘤,腦血管病及功能神經外科的各類手術中,多項技術屬于國內領先。(4)腦血管病的規范化治療:建立不同腦血管病的治療流程,并細化和隨機對照篩選治療方案;全面系統開展了腦血管病的手術和介入治療。通過結合手術和介入治療兩者的優勢,最大限度的提供患者最佳的治療方案,獲得了很好的療效。在腦動脈瘤的手術治療方面,除進行常規動脈瘤夾閉術以外,搭橋腦血管重建手術治療巨大動脈瘤、進行術中腦血流和腦功能的監測等。開展幾乎全部的腦缺血手術和介入治療技術,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搭橋手術治療腦動脈閉塞、煙霧病的手術治療等等,技術之系統、規范和全面為國內外領先。(5)顱底腫瘤的規范化標準化治療:在國內外率先研究運用多種顱底手術入路治療顱底腫瘤;應用前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入路治療前顱底內外各種腫瘤取得顯著效果,“前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入路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1995);“擴大中顱底硬膜外顯微外科手術入路”治療海綿竇內外病變及中后顱底構通腫瘤獲得顯著效果,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上海市創造發明杯獎(1997)。通過一個手術入路可一期切除長向海綿竇、顳下窩、后顱窩的腫瘤。該方法具有暴露清楚,腦組織影響小,基本不影響神經功能,腫瘤全切率高的優點。實施聽神經瘤標準化治療,運用多組顱神經電生理全程監測下結合內聽道磨開的腫瘤切除以達到最大限度的神經功能保護,已達到3CM以上的腫瘤全切除100%,面神經功能保留已達67%以上(HB分級1-2級)。(6)垂體腺瘤的微創神經外科治療和垂體瘤術后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的重建;該學科是國內最早開展垂體腺瘤手術治療的單位之一,采用經鼻腔微創手術,避免了以往開顱手術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天數顯著減少;通過熟練運用顯微外科技術和神經導航、鼻顱底內窺鏡、術中核磁共振等高新輔助設備,使難治性的“侵襲性垂體瘤”的全切除率提高45%,致死致殘率下降55%,患者的生存質量得以明顯提高,治療數量和各療效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垂體瘤患者多表現為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癥狀,對該病的綜合診療,往往需要多學科合作,方能獲得病灶根治和患者內分泌代謝功能的恢復,目前已開展對多種垂體瘤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的檢查,選擇性的進行手術和藥物治療,并注重和達到內分泌功能重建。(7)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伽瑪刀放射技術治療神經鞘瘤的效果明顯優于神經纖維瘤,并適宜治療小型神經鞘瘤、腦膜瘤、AVM、多發顱內轉移癌、以及術后殘留的腫瘤等;伽瑪刀治療最大優點是安全,病人痛苦少,神經受損率低。射波刀放射治療技術可以實施分次放射外科治療,對適合分次治療的腫瘤,提供了技術保證。射波刀分次治療聽神經瘤、腦膜瘤、腦動靜脈畸形等,可避免或減少顱神經的損傷,減輕腦水腫的發生。射波刀治療的解剖范圍不受限制,對顱底深部腫瘤(脊索瘤、腦膜瘤)、頸靜脈孔區腫瘤以及顱頸交接腫瘤,可做到完整治療。射波刀分次治療大型或巨大型海綿竇血管瘤已獲得良好效果;治療垂體瘤術后海綿竇殘留或復發病例,也有良好效果。(8)功能神經外科手術:目前已熟練開展;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的手術治療并進行帕金森病的蛋白,基因,動物模型等基礎研究;腦癱的手術治療及康復;癲癇的外科治療,對藥物難治性癲癇的綜合定位分析,手術方案的選擇等均有著豐富的經驗;微血管減壓手術:開展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微血管減壓手術,配合術中電生理監測提高手術療效,對于MR陰性的或多根責任血管壓迫等的不典型病例亦有豐富經驗。(9)顱腦損傷的多種特色技術:顱腦損傷的多通道神經電生理監測;顱腦損傷的研究涉及病情輕重的判定和治療措施的療效評價,對顱腦創傷患者進行16導聯腦電圖,腦干誘發電位和短潛伏期體感誘發電位等神經電生理監測,判斷預后及及時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視神經減壓術;外傷所致的顱腦外傷??蓪е鹿軆榷我暽窠涢g接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視神經一旦受損, 若不及時治療, 視力最終會完全喪失。傷后短時間內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有效后很快又出現視力下降者, 應及時手術探查,采用經硬膜外入路視神經減壓術治療視神經損傷164例,有效率為34.7%,效果肯定。顱內壓監測術;顱內壓增高特別是頑固性顱內高壓是導致患者死殘的主要原因。嚴密監測顱內壓并有效干預顱內壓增高,維持恰當的腦灌注壓,是治療顱腦外傷的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對超過400例急性顱腦損傷病患進行顱內壓監測和和階梯式干預,是目前國內最多例數的顱內創傷后顱內壓監測。在ICP監測的指導下對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達到91.4%,死亡率為8.6%,達到國際同類神經創傷中心水平。(10)小兒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在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前5位的腫瘤中:髓母細胞瘤的腫瘤全切率為90%以上,結合術后放化療,5年生存率達到80%左右;顱咽管瘤的全切率為95%以上,其中三腦室內的顱咽管瘤全切率為90%以上,術后無昏迷、癱瘓等早期嚴重并發癥;5年來對于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細胞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總結了臨床經驗,通過先手術切除或活檢以明確腫瘤性質,再根據腫瘤具體類型進行個體化綜合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小兒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的治療并非局限于先天性腦積水,還包括了先天性顱裂、脊柱裂、脊髓栓系綜合征等,而且對先天性腦積水分流后的遠期復雜類型的并發癥進行了系統研究及診治,其中包括難治性高顱壓性小腦室綜合征、獲得性小腦扁桃體下疝、小頭畸形等,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1)椎管內外神經鞘瘤的規范化手術治療:為便于針對腫瘤的不同情況,度身定制治療方案,根據腫瘤生長形狀、侵及的范圍,以及與硬脊膜的關系,將其分型,對不同類型的腫瘤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取得明顯效果。將神經導航技術運用在脊柱固定手術中,使用神經導航技術對脊髓手術后的脊柱進行固定,前瞻性地判定楔入椎弓根(側塊)釘的大小、方向和深度。術中借助神經導航的模擬技術,可以確立椎弓根(側塊)釘楔入的假想線,事先確立椎弓根(側塊)釘楔入部位、方向和深度;因而規避了使用C形臂透視機回顧性判定位置的缺點,降低手術損傷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風險。進行導航下固定的病例,導航精度設定在2mm以內,術中、術后比較未發現明顯方向和深度偏差,術中導航顯示圖像與術后X線攝片對照表明兩者匹配性好,導航精度高,脊柱固定位置準確,效果優良。(12)神經內鏡技術:1996年科室開始神經內鏡技術應用研究,為國內最早應用神經內鏡技術的科室之一。從2000年起開展運用內鏡技術治療腦室內腫瘤,包括腦室內腫瘤活檢術、腦室內各類囊腫切除,三腦室造瘺等手術方法治療復雜腦積水等。至2011年底,腦室內內鏡手術統計740余例,手術有效率達97%,無一例與手術相關的死亡病例。自2001年起應用內鏡輔助顯微外科技術經鼻蝶切除垂體腺瘤;以及將神經導航輔助內鏡技術、內鏡鎖孔輔助顯微外科技術應用于臨床,取得理想的效果。2002年正式成立“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中心(EAMNS)”,自2008年以來,重點開展神經內鏡鞘外技術(Extra-endoscope)和顱底內鏡技術,已成功開展大型顱底脊索瘤、顱咽管瘤及前顱底腦膜瘤的內鏡治療。
91年以來共承擔和參與國家科技支撐項目、“973”計劃、211工程、985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基金等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共計200余項,總資助額近1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獲得數逐年上升,其中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十一五攻關計劃各1項,承擔及參與“973”計劃7項,相繼涌現出“973”首席科學家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入選中組部“百千萬”人才計劃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1人,2人入選上海市衛生局百人計劃,4人獲上海市科委科技啟明星資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教育部回國人員啟動基金2人,上海市衛生系統領軍人才1人,上海市衛生局醫苑新星計劃2人,上海市衛生系統優青計劃2人,上海市教委曙光計劃1人,上海市教委晨光計劃1人,其他人才計劃多項。
從78年至今,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28項,上海市級獎項38項。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獎項包括:“難治腦動脈瘤的顯微外科治療”(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前顱底腫瘤的手術入路研究”(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樞神經系統海綿狀血管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2004年)分別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基因重組鏈激酶在急性腦卒中外科治療中的應用研究”(2004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母細胞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2007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神經導航外科的創新與應用”(2009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建立外科新技術治療位于顱內難治部位的病變”(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澳X組織修復重建和細胞示蹤技術及轉化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
科室幾十年來陸續編寫、出版《實用神經病學》、《實用神經外科手術學》、《神經病學新理論、新技術》、《神經外科手術圖解》、《神經外科醫師手冊》、《分子外科與基因治療》、《現代神經外科學》、《顱底手術彩色圖譜》、《臨床顱腦病學》、《神經外科手術技巧》、《現代神經外科手冊》、《臨床病例會診與點評》、《神經導航外科學》、《神經系統血管性疾病DSA診斷學》、《神經外科手術步驟點評》等神經外科專著以及四版未正式發行的《神經外科新技術新進展》作為年青醫師繼續教育的教材和參考書。其中專著《現代神經外科學》獲2004年第11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在上世紀80年代起拍攝了“顱腦損傷”3集教學片和“經鼻、蝶入路的垂體瘤手術治療”等神經外科手術的多媒體優秀教學片。神經外科手術室的《神經外科手術護理新技術、新規范及新型手術用品的研制》獲得復旦大學教學成果獎,并獲首屆“上海市臨床護理成果獎”、“第二十屆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發明獎”和華東六省一市手術室優秀論文獎第一名。
歷經100年的發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華山醫院外科縣備了雄厚實力和強勁發展態勢,擁有了優秀學科團隊和創業環境的品牌學科,并充分依托復旦大學和華山醫院的資源優勢平臺,發揮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優良傳統,科研緊密結合臨床,在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診治、防治新技術和新產品等方面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進展,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提升學科綜合實力、創建國內領先學科作出應有的貢獻。??茦I務發展方向及具體措施和目標:以消化系疾病、乳腺癌綜合診治為傳統優勢醫療項目,創建胃腸腫瘤早期診斷、微創及多學科綜合治療;腹壁疝微創手術;肥胖及代謝性疾病的微創治療;頸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等多項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臨床診治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并將成功經驗廣泛推廣至全國各兄弟醫療單位;建立和健全普通外科各亞??频难芯繄F隊;建立國際一流的“兩庫”(組織庫、數據庫),建立和參與制定行業診療規范;建立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臨床培養基地,保證學科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本科的總體建設目標: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外科臨床醫療中心。
歷屆外科教研室主任:張延齡、王德昭、吳樹強、張元芳教授。
2000年撤銷外科教研室,設復旦大學外科學系,蔡端教授任系副主任。
2004年起蔡端教授連任復旦大學外科學系主任。
歷屆外科主任:任延桂、黃家駟、崔之義、陳化東、薛光華、吳樹強、倪泉興教授。
普外科現有各級醫務人員74名,其中高級職稱以上32名,博士研究生導師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3名。
【科室特色】
胃腸專業組:是普外科的基礎和傳統專業,在良、惡性胃腸腫瘤診治、肛門鏡下吻合器痔環形切除術、肛周疾病切除、肛門整形手術和各種瘺管治療的基礎上,近期發展迅猛。在胃腸道腫瘤的綜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成立胃腸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協作組(MDT),開展腹腔鏡下胃癌D2根治術和結直腸癌TME、CME等規范術式,術后患者遠期生存率高。開展多項具有特色的胃腸道腫瘤治療方案:規范胃癌根治術,根據不同個體情況開展擴大胃癌根治術、標準骨骼化清掃,手術切除率高;系統開展胃癌術前胃鏡下及術中淋巴化療—引流區域淋巴結黑染效果好,易于術中識別及淋巴結的清掃,淋巴清掃前載體攜帶化療藥物進入腫瘤引流區域內淋巴系統內發揮淋巴系統內化療,殺滅或減弱癌細胞的活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胃癌根治術時開展了“胃癌阻斷技術”—發明了胃腸腫瘤阻斷夾,阻斷了術中腫瘤細胞通過周圍血流、淋巴流、胃腸腔內播散(阻斷夾已申請專利),該技術的臨床應用屬國際先進;針對中晚期近端胃癌開展脾門淋巴結清掃,降低腹腔局部復發,但不影響患者生存率,是國內較早開展脾門淋巴結清掃的單位之一;開展腹腔鏡和開放手術的超低位保肛手術,既保證手術根治的徹底性,又改善患者術后的生存生活質量;積極開展局部復發直腸癌的多學科聯合擴大切除術;近期開展直腸后間隙腫瘤的聯合入路根治等復雜高難度手術?,F為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分會胃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醫學會外科分會結直腸肛門協作組委員單位,以及復旦大學大腸癌診治中心副主任單位。
肝膽胰專業組:開展臨床肝移植和原發性肝癌、肝內膽管結石、肝門部膽管癌以及轉移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治,開展對膽道結石病、膽道腫瘤基礎與臨床研究,對肝癌、肝門膽管癌、肝血管瘤、肝囊腫等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晚期肝癌,應用手術+化療+中醫藥+生物免疫的綜合治療辦法,協同介入、射頻、熱療等先進的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國內首次應用水刀成功切除巨大肝血管瘤。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診治,采用雙激素療法,大大提高治療成功率。早在2010年前,該專業組首先提出“大胰癌分階段治療”新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減黃-手術-介入”三步法治療大胰癌,將大胰癌的手術切除率提高至35%。在國內率先提出采取腫瘤標志物聯合測定、超聲血管造影等多種手段,以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檢出率和術前可切除評判的準確率。華山醫院外科目前胰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為15%,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F為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乳腺及甲狀腺專業組:1985年成立,現已經成為了外科博士點之一,并具有一定規模,人才梯隊結構基本合理,在該領域有一定學術地位,在社會上有良好知名度的專業學科。目前床位66張。對外開設了甲狀腺與乳房??崎T診和專家門診,并附設乳管鏡室,微創外科室等。已經形成了早期診斷與微創外科的臨床特色。開展的早期診斷方法及設備完善,包括鉬靶攝片、高頻彩超、核磁共振、乳管鏡、前哨淋巴結探測及Mammotome活檢系統。并在這些設備的合理應用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從而檢出了大量的早期乳腺腫瘤包括臨床所不能捫及的隱匿性乳腺癌和癌前期病變。對于這些早期病灶,可以在鉬靶立體定位或超聲實時定位下進行活檢。目前這些項目居國內領先地位。率先開展了超聲引導下的乳腺纖維腺瘤Mammotome微創旋切術,受得廣大中青年女性患者的歡迎,并受得同行及媒體的重視。對于早期惡性腫瘤開展了保乳手術。同時在各期乳腺癌、乳腺增生癥、乳腺炎、乳頭溢液的診治及乳管鏡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還與整形科合作開展了各種乳房整形與重建手術。在倡導和推動甲狀腺腫瘤的早期診斷和規范化治療方面做了積極的工作,近期開展甲狀旁腺切除加自體移植治療腎功能衰竭繼發甲狀旁腺亢進等也屬國內領先。還開展了乳房體檢與保健咨詢工作。在科研方面,對于乳腺癌的細胞免疫治療、乳腺癌的耐藥機制與對策、乳腺多學科診斷的對比優化、甲狀旁腺自體移植等方便取得了一定收獲?,F為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上海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復旦大學乳腺癌研究所副所長及甲狀腺腫瘤診治中心副主任單位。
微創專業組: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少、術后恢復快及具有較好外觀等優點,1992 年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在隨后的20年臨床實踐中,普外科絕大部分的手術已均可在微創技術下完成。每年完成的微創手術數千例,包括腹腔鏡下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膽囊、肝腫瘤、脾、闌尾切除術;膽管切開取石及T管引流術;各種腹腔內臟器和組織的活檢術,以及經肝門內鏡下微創手術TEM;筋膜下內鏡交通支靜脈離斷術SEPS等。其中一部分的手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而腹腔鏡腹股溝疝、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的胃底折疊Nissen及Toupet手術等,特別是腹腔鏡造口旁疝修補術更是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而且在國際上首創腹腔鏡下造口重做造口旁疝補片修補術Lap-re-Do技術,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并受邀參加國際造口旁疝治療指南會議。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進行腹腔鏡疝修補的專題發言及現場手術演示。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四十余篇相關論文。近年來更是緊跟國際前沿,開展了免氣腹及單孔腹腔鏡下各類手術。2009年赴美在麻省總醫院學習腹腔鏡下減重及代謝手術,歸國后積極組建了包括微創外科、內分泌科、麻醉科、復旦大學睡眠中心、心理科、營養科、運動康復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及護理等多學科組成的減重及代謝外科團隊,開展了腹腔鏡下減重及代謝外科手術,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已有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在減重及代謝外科領域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微創外科已經成為一支有著扎實的臨床工作基礎和很強科研能力的團隊,并更多地致力于代謝與減重外科領域及疝與腹壁外科領域的工作。
血管專業組:華山醫院血管外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血管手術的醫院之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以腹主動脈瘤手術、肢體動脈旁路搭橋手術、布加綜合癥手術而聞名國內。近年來華山醫院血管外科將頸動脈硬化狹窄外科治療、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腔內治療、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綜合治療做為學科特色。(1)在頸動脈狹窄外科治療方面開展了聯合應用轉流管和補片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使術中的腦缺血和術后的再狹窄發生率降到最低,大大提高手術安全性。也是國內較早開展腦保護裝置下進行頸動脈狹窄腔內治療的醫院,07年率先在國內引入在近端腦保護裝置moma保護下進行CAS手術新技術,手術安全性大大提高,目前是國內為數不多能運用近端阻斷腦保護裝置治療頸動脈狹窄的幾家醫院之一。2004年起被衛生部授權負責主持唯一一個國家級頸動脈硬化狹窄外科治療的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并進行手術演示,為全國培養了一批頸動脈手術的專門人才,注重國際交流已連續舉辦了四屆上海頸動脈與腦卒中國際論壇,華山醫院目前是衛生部首批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而血管外科是主要部門之一。(2)在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治療方面選派醫生赴歐美著名心血管中心進修學習,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器械開展下肢CTO病變的腔內治療,同時勇闖糖尿病足治療的禁區,成功進行了足部小血管的血管移植,使糖尿病足的治愈成為可能,提高了救肢率。(3)是國內較早開展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的醫院,運用腔內治療方法成功救治數例復雜性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病人,也是國內少數擅長運用一體化覆膜支架處理復雜性腹主動脈瘤的醫院。(4)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方面提出治療深靜脈血栓綠色通道的觀念,使病人在第一時間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使肺動脈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后綜合癥的發生率大大降低。
【科研情況】
??婆R床研究密切結合臨床實際問題,從臨床實踐中尋找科學研究的著力點,科研隊伍日益壯大,科研領域漸顯深入和系列化,目前外科研究生導師總共18名,分別在膽胰、肝臟、胃腸、血管、微創、甲乳等領域進行系列化深入研究。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生力軍,科室重視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每年新招研究生10余名??剖抑匾暈榍嗄赆t師創造科研條件,外派出國學習的青年醫生和研究生已達11名。
1.胃腸專業組的主要研究方向:(1)胃腸腫瘤綜合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關于胃癌術中全阻斷技術的研究、胃癌淋巴導向化療研究、超微多孔單質鐵的研制及其在胃腸道腫瘤磁靶向治療中的應用基礎研究、關于中低位直腸癌多學科治療效果評價的研究;(2)胃腸腫瘤發病機制和轉移研究:胃癌干細胞的耐藥機制和分子調節研究、制備靶向量子點對胃癌動物模型中轉移淋巴結實時顯像的研究、生物鐘基因Clock乙?;饔迷诮Y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和機制研究、大腸癌腦轉移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等。
2.肝膽胰專業組的主要研究方向:(1)肝癌綜合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肝癌新型載體靶向治療、、強磁性介孔鐵納米藥物載體的合成及其在肝癌靶向治療中的應用基礎研究;(2)移植免疫基礎與臨床研究:衛生部行業專項:心死亡供者器官活力評估、體外修復及肝移植關鍵技術標準的建立、優化與推廣;無激素免疫抑制方案預防乙肝復發的應用研究;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課題:肝移植術后原發病復發的防治 (子課題);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MnTBAP對小體積肝移植物的保護性研究;小鼠肝星狀細胞誘導調節性樹突狀細胞亞群的產生及其相關機制研究等。(3)胰腺癌淋巴轉移的特性研究、開展胰腺癌早期綜合診治技術體系的優化研究。(4)膽胰疾病發病、進展機制研究:膽石成因機制研究與干預、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研究、免疫微環境改變與胰腺癌淋巴轉移相關性研究、膽囊癌干細胞篩選和關鍵分子鑒定研究、轉載miRNA-135a的納米脂質體治療膽囊癌的應用技術研究等。
3.甲狀腺及乳腺專業組的主要研究方向:(1)乳腺癌綜合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乳腺癌及癌前期病變多種診斷方法的優化對比研究、負載HER2多肽的DCIK-P細胞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抗原特異性殺傷作用的研究、乳腺癌同期保乳手術的臨床前瞻性研究、前哨淋巴結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等。(2)乳腺癌基礎研究:乳腺癌EMT相關microRNA的鑒定和靶點篩選、三陰性乳腺癌的化療耐藥機制研究等。(3)甲狀旁腺移植的研究。
4.微創專業組的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氣腹對結直癌臟器轉移影響的研究;腔鏡微創的免疫學機制研究;腹腔鏡胃腸腫瘤手術可切除性評估系統數學模型的建立與預測;淋巴示蹤在腔鏡下胃腸道腫瘤根治術中的導向應用研究;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盆腔神經叢的局部應用解剖研究;開放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循證比較研究以及麻醉科合作評估腹腔鏡下胃癌、結直腸癌、腹壁疝修補術時全身麻醉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腹腔鏡疝修補術安全性、可行性及經濟性評估(2005年衛生部基金),性狀可控絲素蛋白在生物組織修復中的應用(2006年國家863計劃);三維絲素蛋白支架在腹壁疝修復中的機制研究;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機制的實驗研究。并獲得相關發明專利3項。
5.血管專業組的主要研究方向:(1)血管移植后內膜增生的發病機理及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衛生局課題資助:α(Ⅰ),α(Ⅲ)前膠元mRNA在自體靜脈移植后內膜增生中細胞內定位研究、自體靜脈移植后內膜增生與平滑肌細胞增殖研究、自體靜脈移植后內膜增生與細胞外膜基質堆積研究、腺病毒介導p21基因轉染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研究、唑來膦酸對大鼠血管內膜增生中平滑肌細胞遷移抑制作用及β 整合素、 MMP9表達的影響研究,運用RNA沉默技術抑制Rab5蛋白表達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研究 (2)頸動脈斑塊與腦卒中關系的研究:缺血性腦卒中的超早期外科干預優選方案臨床研究(3)絲素覆膜材料表面微觀形貌對支架成形術后受損血管內皮細胞再生修復的影響機制研究(上海市科委重點基礎項目)(4)低閾電刺激輔助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動脈慢性缺血癥研究。
【教學情況】
普外科承擔了大量的臨床教學與基礎醫學教學工作,已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多名。2010年開始,該??谱≡横t師培養納入“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計劃”,接受全市統一的專業培訓。陳宗祐教授兼任上海市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華山醫院外科培訓基地主任。華山外科基地是上海市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首批入選培訓部門和考點,包括普通外科 、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顯微外科、運動醫學科等專業。從2010年開始招收學員以來,外科基地緊緊圍繞組織管理(教育部門負責)和臨床技能訓練(外科基地負責)兩條主線,執行“嚴進嚴出”的管理理念,嚴格遵守市衛生局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要求。本科生、科研型碩士或博士畢業生入選進入該??坪?,進行3年的相關科室輪轉,包括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等;臨床型碩士需要安排2年不同??戚嗈D培訓;臨床型博士則需要1年時間完成基地訓練,通過科室考評、專業理論考試、臨床能力測定等綜合測試者方可出基地。對本科或碩士研究生畢業者,進入該專業科室后,將通過博士學位的攻讀加強他們的培養。住院醫師在胃腸、血管、微創、甲乳、肛腸、肝膽、胰腺等亞臨床??浦g每半年輪轉1次,每周三下午組織1-2名住院醫師作文獻閱讀報告,包括臨床新技術新理念和相關科研新進展。規定住院醫師每年至少寫一篇文獻綜述或論文。此外,還將通過參加全國專業會議及各類學習班等方式加速他們的成長。在晉升主治醫師前需完成總住院培訓工作,采用24小時值班制,每3天1次值班,培訓時間為1年,負責外科急診、會診、參加急救等工作。該??谱≡横t師規范化培養的考核合格率100%。
關節外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對疾病認識水平的提高,關節疾患已經成為世界頭號致殘疾病,其中以關節炎最為常見。而在亞洲地區,每 6 個人中就有一個在一生中的某一階段患上關節炎,我國的關節炎病人超過一億。目前,關節炎發病的具體機制還不是非常清楚(俞永林教授帶領的一個科研小組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目前對關節炎的治療還處在對證處理階段。
華山醫院關節外科在上世紀 80 年代初期,由黃煌淵教授率先在國內引進關節鏡技術,在國內最早開展關節外科的微創治療。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開展各種關節鏡下手術,包括關節鏡檢查、鏡下關節腔清理軟骨面刨削、鏡下半月板修補、盤狀半月板成形、前交叉韌帶重建等。同時全面開展各種關節手術,如全髖置換、半髖置換、腫瘤髖;全膝置換,膝關節單髁置換;全肩關節置換、半肩置換等等。每年關節手術量數百臺,并逐年增加。
目前華山醫院關節外科與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多次多人赴日本、澳大利亞、德國、香港和加拿大等地學習和交流,并與日本虎門矯形外科醫院、澳大利亞關節外科中心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華山醫院關節外科每年舉辦國家級《人工關節新技術及應用解剖學習班》,依托強大的華山(國際)應用解剖研究和培訓中心(PARTI),該學習班作為“華山骨科應用解剖系列培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關節外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泌尿外科成立于1955年,是首批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11”重點建設學科,是國家SFDA首批認證的臨床藥理基地和國務院首批博士學位授予點。1996年,前院長、科主任張元芳教授牽頭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5家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創立復旦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原上海醫科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華山醫院泌尿外科是研究所的基地和泌尿外科博士后流動站。2012年,現任院長、前任科主任丁強教授帶領華山泌尿外科進入衛生部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
學科現開放床位101張,在編醫師29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8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1名,主治醫師9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超過80%。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4名。
學科的發展戰略目標:堅持“特色立科、創新興科、人才強科”的發展戰略,充分依托研究所的平臺,形成臨床與科研有機互動、齊頭并進的格局,在泌尿外科微創治療領域、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泌尿系結石、尿控和盆底功能重建、前列腺疾病、男性生殖與健康、腎臟移植和器官保存等形成鮮明的亞專業學科特色。達到全國和上海領先,一些學術成績在亞洲或者國際有一定影響的一流學科。
亞??铺厣ǎ海?)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2)泌尿系結石微創治療與預防;(3)尿控和泌尿系整形與功能恢復;(4)前列腺疾病綜合診治與微創新技術研究;(5)男性健康與顯微外科手術;(6)腎移植;(7)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微創手術。學科于2015年底引進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SI)并順利開展多項高難度手術,還引進3D全高清腹腔鏡、一體化泌尿診療平臺、氬氦刀冷凍消融、射波刀、雙波長激光、基因測序儀等先進的??圃\治設備,提供優質、安全、國內一流的醫療服務。
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學科是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和衛生部臨床重點???,連續3年入選“中國醫院最佳??坡曌u排行榜”和“2014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泌尿外科Top10”。學科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部“973”子課題、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近五年獲得3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和14項上海市科委、教委和衛計委重點項目的資助?!赌I上腺疾病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膀胱癌發生發展機制研究及診斷治療新方法創建和臨床推廣》二項科研成果(2011年、2014年)先后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學科人員為第一完成人)?!栋螂装┑脑缙谠\斷和治療》獲得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的兩輪資助,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等。獲資助經費累計達2300余萬,發表SCI論文190余篇,國內核心及權威期刊論文530余篇。2002年在“Nature”雜志上首次報告了完整卵巢冷凍保存后再移植成功。2012年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首次報告了中國人前列腺癌的遺傳特征。
學科帶頭人張元芳教授和丁強教授非常重視人才梯隊的培養,2010年引進徐劍鋒教授擔任研究所所長,并先后培養、引進上海市領軍人才2名、衛生部青年崗位能手1名、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2名、上海市衛生系統百人計劃2名、上海市銀蛇獎1名、上海市醫務青年管理十杰1名、上海市啟明星1名、上海市優秀青年醫學人才2名、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2名、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2名。
2015年底,學科引進上海泌尿外科學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領軍人才、原瑞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二級教授沈周俊主任為新一任泌尿外科主任,同時擔任華山醫院院長助理和華山東院副院長。
各屆泌尿外科主任:沈家立、趙偉鵬、宋建達、張元芳、丁強、沈周俊。
學科帶頭人、前任華山醫院院長、前二任科主任張元芳教授是國內著名專家,在泌尿外科腫瘤(包括前列腺癌、腎癌和膀胱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激光在泌尿外科的應用包括新穎激光設備的研制和光敏劑的研制、腎移植的研究等方面成績斐然,享譽國內外。1992年起歷任中華醫學會第四屆泌尿外科分會委員、第五和第六屆副主任委員,1998年12月起歷任上海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男科學會主任委員和上海市激光學會副理事長等。曾擔任《中華外科雜志》和《中華醫學雜志》編委,《中華泌尿外科雜志》副總編輯。主編《男科治療學》、《現代泌尿外科和男科學》、《現代泌尿外科理論與實踐》、《實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學》;副主編《實用外科學》、《現代外科學》和研究生教材《外科學-前沿與爭論》;發表論文300余篇,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3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2011年獲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突出貢獻獎。曾被聘為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共50名。目前還擔任中國醫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和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
學科帶頭人、現任華山醫院院長、前任科主任丁強教授1995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獲博士學位。199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擔任華山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1999年破格晉升為正教授,2002年起任泌尿外科主任。2003年12月起擔任華山醫院副院長,2008年5月起擔任華山醫院院長。作為復旦大學泌尿外科的學科帶頭人,較早地開展了前列腺根治性手術、可控性全膀胱手術以及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同時大量開展腎上腺手術、腎癌根治術以及腎移植等手術,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泌尿系腫瘤、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結石等疾病的診治上享有較高聲譽;近年來帶領學術團隊對腎癌的血清標記物研究及其發展與轉移的機制、男性不育的分子機制與男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穿刺效能與前列腺癌生長、轉移的機制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及臨床轉化意義。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部“973”子課題、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發表論文90余篇,培養碩、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丁強院長、教授現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腫瘤學組副組長,上海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擔任復旦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顧問,復旦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曾榮獲團中央“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衛生部“青年優秀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中國醫院協會“優秀院長”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現任華山醫院和華山北院泌尿外科科主任沈周俊教授,兼任華山醫院院長助理、華山東院副院長,復旦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常務副所長。2015年底引進華山醫院。沈周俊是上海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候任主任委員、微創學組組長、上海市領軍人才、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中華泌尿外科學會委員兼工作秘書、腫瘤和微創學組委員、中國性學會性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男科學組副組長。2012、2013、2014年連續被評進入中國名醫百強榜,泌尿腫瘤TOP 10(前10)專家。擅長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腎上腺腫瘤和尿失禁的診斷治療。為中國第一批微創智能腹腔鏡(機器人)手術專家。手術量至2015年底700余例,在中國、上海名列前茅;其中機器人輔助-動脈不阻斷保留腎臟的腎腫瘤手術、高危高齡前列腺癌手術、高風險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腎結石切開取石術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機器人輔助---膀胱全切加原位腸膀胱成型術、腎盂、輸尿管、重復腎整形術、睪丸胚胎性腫瘤腹膜后淋巴清掃術、前列腺摘除術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協助亞洲泌尿外科學會主席、中華泌尿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孫穎浩院士,完成出版我國(包括大陸、臺灣、香港)第一部《機器人泌尿外科手術學》和國家衛計委《機器人輔助手術指南(泌尿外科分冊)》。主編我國最新的《現代腎上腺疾病診療學》。參編《吳階平泌尿外科學》(第2版) 。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腎上腺疾病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應用》、《膀胱癌發生發展機制研究及診斷治療新方法創建和臨床推廣》曾分別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SCI收錄70余篇。主帶博士研究生25名,碩士研究生30多名。
亞??铺厣?
【機器人手術專業組】
微創手術是泌尿外科手術發展的大趨勢,精準、高端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代表了泌尿外科微創手術的未來。專業組組長沈周俊教授,臨床團隊有教授(主任醫師)2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學科帶頭人沈周俊教授為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委員兼工作秘書、微創和腫瘤學組組長,上海泌尿外科學會候任主任委員、微創學組組長。沈教授從2009年開始進行智能腹腔鏡(機器人輔助)手術,至2015年底已經完成各種復雜機器人輔助手術700余例,為我國泌尿外科醫生單人最多之一;在“機器人輔助動脈不阻斷保留腎臟的腎腫瘤切除術”、“機器人輔助高危高齡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機器人輔助高風險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腎結石切開取石術”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機器人輔助膀胱全切加原位腸膀胱成型術”、“機器人輔助腎盂、輸尿管、重復腎整形術”、“機器人輔助睪丸胚胎性腫瘤腹膜后淋巴清掃術”、“機器人輔助前列腺摘除術”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多次在解放軍總醫院(30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吉林省腫瘤醫院、昆明市人民醫院手術演示;也多次在國際會議(如SIU)、亞洲會議和全國會議上介紹手術經驗。2015年底華山醫院購置了目前大陸最先進的智能腹腔鏡(機器人)達芬奇SI設備以來,已順利完成多種手術:如機器人輔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加盆腔淋巴清掃術、保留腎單位的腎臟部分切除術、鑄型結石切除術、輸尿管游離腹腔化術、復雜腎上腺手術、復雜腎盂輸尿管整形手術等。
?。?)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尤其在高危、高齡前列腺癌根治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腫瘤控制、尿控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部分合適的病例,保留性神經的手術為改善術后生活質量提供了最大可能。
?。?)機器人輔助腎癌根治術、保留腎單位腎部分切除術:在機器人輔助腎癌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保留腎單位腎部分切除術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提出了保留腎單位手術風險評估的S氏評分;機器人輔助動脈不阻斷保留腎臟的腎腫瘤切除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機器人輔助膀胱全切加原位腸膀胱成型術:采用獨創的雙U原位腸膀胱成型術,簡化了手術操作,減少了腸道并發癥的發生。為中國同類手術最早報道。
?。?)機器人輔助整形手術,包括腎盂、輸尿管、重復腎整形術。
?。?)機器人輔助復雜腎上腺手術,尤其是巨大的、特殊部位(腔靜脈后腎上腺腫瘤)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許多手術是國內外首先報道,手術例次居國內外前列。
?。?)其它:機器人輔助復雜腎結石腎切開取石術、機器人輔助前列腺摘除術、機器人輔助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等。
【腫瘤專業組】
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綜合診治是學科發展的重點,學科帶頭人丁強教授為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腫瘤學組的副組長,在各個腫瘤疾病領域匯聚全科高級專家分工協作,集體攻關。專業組組長夏國偉教授,臨床團隊有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2名。有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3項省部級項目資助。在“膀胱癌”和“腎癌”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
主要臨床特色:
?。?)腎癌的早期診斷、微創治療和預后評估。開展腎癌血清標記物的研究,為腎癌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提供了依據。嫻熟的個體化微創手術治療,對于小腎癌、孤立腎或對側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施行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腎切緣連續雙層吻合法,盡可能多的保留腎功能,并發癥少、恢復快。對中晚期腫瘤采取包括腹腔鏡腎癌根治手術結合靶向治療的綜合治療。
?。?)膀胱癌的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光動力學治療膀胱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國產光敏劑,用于膀胱癌的治療。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腹腔鏡膀胱根治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的術式,降低手術的創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腎盂輸尿管癌的微創診治:尿脫落細胞學結合輸尿管鏡微創技術診斷血尿患者,早期發現腎盂輸尿管腫瘤,并采用腹腔鏡技術根治切除患側腎盂輸尿管和膀胱袖狀部。對高危腫瘤采用免疫治療和化療結合的綜合治療手段。(4)腎上腺腫瘤等后腹膜腫瘤的微創診治:與內分泌、放射科、腫瘤科等組成MDT團隊,規范化診治腎上腺腫瘤為主的后腹膜軟組織腫瘤,采用經典的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達到良好的療效。
【泌尿系結石專業組】??
專業組組長吳忠教授
2002年,該科率先在國內成立泌尿系結石(腔內鏡學組)亞???。在此后1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泌尿系結石亞??茍F隊積極引進并開展了一系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泌尿外科微創或無創新技術,開創了泌尿系結石微創或無創治療的新時代。應用這些新技術,使得泌尿系結石的治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目前95%以上的泌尿系結石都可以通過微創或無創技術,得到了滿意的治療。與此同時,為減少泌尿系結石的發病率和復發率,注重泌尿系結石的病因學研究,特別是加強代謝評估、遺傳篩查、結石成分分析等病因學診斷,有效減少結石復發。發揮多學科合作優勢,聯合超聲、影像、DSA、檢驗、內分泌等學科團隊,建立了微創治療和病因學預防并舉、標本兼治、防治結合的泌尿系結石綜合治療新理念以及結石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是國際尿石癥聯盟(IAU)委員和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結石學組委員單位,參與了中國第一部??泌尿系結石診療指南??、??輸尿管結石診療指南??、??鹿角形結石診療指南??、??輸尿管軟鏡技術專家共識??和??輸尿管軟鏡標準化技術教程??等泌尿系結石規范化診療方案的編寫和制定。
主要臨床特色有:
?。?)輸尿管硬鏡鈥激光碎石技術(URSL):自2002年以來,在國內率先開展半硬性輸尿管硬鏡聯合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針對輸尿管上段結石“在碎石過程中因結石容易上移至腎臟內導致碎石成功率低”這一臨床常見難題,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應用結石捕獲器(Ntrap)和管道封堵器(Innovex)聯合輸尿管硬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圓滿解決了這一難題,大大提高了輸尿管上段結石微創治療的成功率和結石排凈率。取得高效、微創、安全、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日間手術,Day surgery)、并發癥輕微的良好效果。先后在25屆世界腔內泌尿外科大會(25th WCE)、第11屆亞洲泌尿外科大會(11th UAA)和第19屆全國泌尿外科大會(19th CUA)上發言。該項技術目前處于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
?。?)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技術(fURSL):自2009年以來,在國內較早開展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技術治療上尿路結石(輸尿管上段結石和腎結石),利用人體自然腔道,無需再做任何切口或穿刺通道。特別是近年來開展了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粉末化碎石技術以來,臨床效果顯著,達到高效碎石、安全微創(無創)、并發癥少的良好效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在第12屆和第13屆亞洲泌尿外科大會(UAA)和第21屆、第22屆全國泌尿外科大會(CUA)上發言。該項技術目前處于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
?。?)經皮腎鏡碎石技術(PCNL):是國內較早開展PCNL的單位之一。超聲引導下建立微通道或標準通道聯合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巨大或復雜性腎結石,使得這類復雜性腎結石病人免于開放手術的痛苦。近年來,又引進和開展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經皮腎鏡聯合超聲及氣壓彈道碎石清石(EMS)新技術,使得PCNL技術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大大提高了巨大或復雜性腎結石的碎石效率和結石排凈率,彰顯出PCNL技術的特色和明顯優勢。
?。?)尿道鏡或膀胱鏡鈥激光碎石技術:自2002年以來,在國內率先開展尿道鏡或膀胱鏡聯合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尿道結石或膀胱結石,使得尿道結石、膀胱結石特別是前列腺增生癥合并膀胱結石病人,免于開放性手術的痛苦,高效、安全、并發癥輕微。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SWL):上世紀90年代初,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此項技術,是2cm以下腎結石的首選治療方法。無需麻醉,門診即可進行,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創或微創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腹腔鏡技術:應用腹腔鏡技術治療URSL、fURSL、PCNL或SWL難以治療的輸尿管結石或腎結石。此外,應用該技術還熟練開展了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全膀胱切除術、腎上腺腫瘤(包括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腎癌根治性切除術、腎盂癌根治術、腎部分切除術等高難復雜手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7)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根據具體病情,為每位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例如對于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如:輸尿管硬鏡或軟鏡碎石、經皮腎鏡碎石、SWL或腹腔鏡切開取石,或者多種技術聯合應用。規范了泌尿系結石的臨床診療流程和微創技術操作標準,為各種泌尿系結石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統化的治療方案。
?。?)結石的病因學研究和預防:利用復旦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的優勢和平臺,積極開展代謝評估、遺傳篩查、結石成分分析等病因學診斷,加強對結石病人或結石高危人群的術后監測或預防指導,建立微創治療和病因學預防并舉,標本兼治,防治結合的泌尿系結石綜合治療新模式。
經過多年努力,泌尿系結石亞??埔研纬蔀橐恢ЪR床、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優秀團隊?,F有博士生導師2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生3名,博士生3名,碩士生2名。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衛生部重點臨床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衛生局和寶山區科委科研基金等項目。目前正致力于對泌尿系結石的微創治療和結石病因、發病機制、預防復發以及微創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尿控和整形專業組】
專業組組長方祖軍教授,臨床團隊有教授(主任醫師)1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名,附設尿動力檢查室,開設尿失禁??崎T診,參與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組織的《泌尿外科疾病診治指南》(尿失禁、膀胱過度活動、前列腺增生等)編寫工作。承擔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以及上海市科委與衛生局多個項目的研究,開展了壓力性尿失禁、間質性膀胱炎、長段尿道損傷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臨床特色: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2002年起開展女性尿道中段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有效率達85-90%。運用不同懸吊方式和材料,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壓力性尿失禁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實現個體化治療;與婦產科合作,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進行多方位、整體化的修補和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采用包括藥物治療、水擴張、膀胱內藥物灌注等多種治療手段,循序漸進的醫療理念,對間質性膀胱炎引起的頑固性下腹部癥狀進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神經原性膀胱:對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引起的神經原性膀胱患者,科室采用“保護患者腎功能為前提,盡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治療原則,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運用藥物與手術并舉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神經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
?。?)腎盂輸尿管疾病的整形和修復:采用腹腔鏡微創技術完成腎盂輸尿管狹窄整形、輸尿管膀胱再吻合和下段輸尿管損傷一期吻合修復,膀胱懸吊聯合膀胱肌瓣修復中段輸尿管損傷。采用輸尿管鏡技術治療輸尿管腔內狹窄。
?。?)尿動力檢測:是全國最早開展多道程尿動力檢測、影像尿動力檢測的醫院之一,擁有雄厚的軟硬件設施。目前,除了基本多道程尿動力檢測以外,還配備有可移動式的尿動力檢測儀,使膀胱尿道功能的檢測更方便,更符合生理,結果更準確,能為科室提供更可靠的診斷依據。
【前列腺疾病專業組】
專業組組長姜昊文教授,臨床團隊中有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人;博士生導師2名。在前列腺癌與代謝失衡、遺傳特征與前列腺癌等方面的研究獲得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6項省部級項目資助。近期開展的PCA3、[-2]proPSA等新型前列腺癌分子標記物研究進入臨床轉化應用階段,參與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組織的《泌尿外科疾病診治指南》(前列腺癌)的編寫。
主要臨床特色:(1)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手術,針對腫瘤不同的臨床分期,采用筋膜內途徑或筋膜間途徑保留血管神經束,實現患者術后控尿功能的早期恢復;(2)前列腺癌的綜合治療,包括射波刀、粒子植入內放射和冷凍治療;(3)晚期前列腺癌的間歇內分泌治療和激素抵抗前列腺癌(CRPC)的新型抗雄治療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模式。(4)建立以前列腺多參數MRI、超聲實時彈性成像及血清PSA篩查三者結合的前列腺癌早期診斷模式,開展磁共振-超聲融合圖像引導下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磁共振引導超聲聚焦(MRgFUS)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5)針對良性前列腺增生開展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TURP)、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和經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剜除術,針對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前列腺選擇最佳的微創治療模式;
專業組具有國家食藥監局批準的承擔前列腺癌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的資質,完成了戈舍瑞林(諾雷德)、亮丙瑞林(達菲林)、ZD4054等中國注冊上市前研究,前兩者已經成為國內晚期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首選藥物。目前正在開展包括阿比特龍、恩雜魯胺、氯化鐳-223等7項國際多中心大型臨床研究,為廣大前列腺癌患者帶來救治的福音。
【男科專業組】
專業組組長沈周俊教授(兼),有主任醫師1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人;博士生導師1名。專業組長期從事勃起神經遞質血管活性腸多肽(VIP)的雄激素依賴性研究、男性生育與低溫生物學、精道梗阻與復通對附睪功能影響以及雄激素受體突變與性征異常的臨床研究,承擔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獲得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和上海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參加編寫教材《顯微外科基本理論與操作》。
主要臨床特色: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相對于傳統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而言,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精索靜脈曲張采用局麻就可以完成,住院時間一天,具有療效好、恢復快、痛苦小、并發癥少和復發率低的特點,目前被推薦為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的金標準手術方法。截至目前該院完成該類手術近千例,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2)精囊鏡微創手術,是治療血精、無精、不育癥等男性疑難疾病的男科前沿技術,主要用于診治少弱精癥、血精、射精痛、精囊炎和精囊結石等疾病。(3)輸精管結扎與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梗阻性無精癥,在國內較早開展顯微鏡下輸精管吻合術和輸精管-附睪管吻合術,并取得良好療效。(4)陰莖假體和睪丸假體植入手術。(5)男性外生殖器整形手術,包括陰莖彎曲折疊矯形術、兩性畸形、長段尿道狹窄和尿道下裂整形術、大面積陰囊Paget’s病陰囊皮損修復手術等。(6)男性不育、前列腺炎和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規范化治療,特別是針對慢性前列腺炎的不同分類進行針對性治療,獲得較好臨床療效。(7)男性內分泌功能障礙的診斷和治療,包括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先天性性腺功能不全等。
【移植專業組】
專業組組長瞿連喜主任醫師,團隊有主任醫師/教授1名,副主任醫師1名。腎移植研究課題曾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的資助,“同種異體腎移植”和“自體腎移植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課題曾經先后獲得全國科技成果乙等獎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進步獎。研究成果在國內核心期刊和國外SCI收錄期刊發表文章60余篇。學科開展腎移植手術近800例,1977年完成的腎移植病人存活至今。在滬上首批成立了器官獲取組織(OPO組織),依托該院神經內外科和重癥醫學科的強大學科優勢,積極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供體。
主要臨床特色:腎移植:開展同種異體腎移植,親屬供腎腎移植。華山醫院的腎移植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歷史悠久,力量雄厚,在老一輩專家教授的帶領下研制了國內首創的平板型血液透析機并成功應用于臨床,較早在國內開展了腹膜透析技術,是國內最早開展同種異體腎移植的單位之一,并且在上海市最早開展了兒童同種異體腎移植。1977年完成的腎移植病人存活至今,為目前國內腎移植后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例。2002年2月鄭樹森院士領銜的復旦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在華山醫院成立,為該科腎移植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人員支持,使科室的腎移植工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5年該科實行了亞學科分組,移植組成為了6個亞學科組之一,這標志著該科的腎移植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向著專業化、深入化的方向穩步發展。近10年來,科室共完成各類腎移植手術近800例,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親屬供腎腎移植的微創供腎切取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極大地提高了手術成功率。近期,該科引進了Da Vinci手術機器人系統,在沈周俊主任的帶領和指導下,科室將這一先進的技術應用于親屬供腎的切取,這將大力推動親屬供腎腎移植的開展。
科室在滬上首批成立了器官獲取組織(OPO組織),依托該院神經內外科和重癥醫學科的強大學科優勢,積極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供體。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無私地奉獻于這項神圣的工作,每年的器官捐獻獲取率在上海市均名列前茅,挽救了無數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命。由于OPO組織的出色工作,科室獲得了2015年感動華山獎,并且經上海電視臺、東方電視臺等各大媒體的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移植組常規開展腎移植和普通泌尿外科的各項基礎和臨床工作。
創傷骨科是骨科的重要分支,以診治四肢骨關節創傷為主要臨床任務和研究方向,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對于骨盆骨折、陳舊性骨折和復雜關節內骨折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良好的療效。該院擁有先進的檢查設備、手術器械和配套的手術室設備,手術方法和技術與歐美發達國家同步,骨折手術療效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同時,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力量雄厚,與科室通力合作,對于處理各種多發傷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醫院手外科和顯微外科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對于斷肢(指)再植、各種血管神經的合并損傷都具有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科室每年診治四肢創傷患者超過 5000 例。每年手術治療超過 1000 例。急診室每周七天,每天 24 小時接診急性創傷患者。創傷骨科醫療力量雄厚,可向骨折患者提供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
1955年,創始人為蜚聲中外的著名臨床醫學專家、我國臨床微生物學的奠基人戴自英教授,醫術精湛、在醫學界享有很高威望的感染病學家徐肇玥教授、劉裕昆教授、汪復教授、張嬰元教授、翁心華教授、金向濤、王嘉瑞、孫濤等相繼任感染病學科負責人,數十年來在傳染病的臨床科研工作中已形成學科特色和優勢。感染病學科1978年獲準為國家教委首批博士點,1989年為國家教委首批重點學科,1996年進入國家教育部211重點工程,2001年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數十年來在診治經典傳染病及感染病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中已形成學科特色和優勢,是國內重要的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病和其他感染病臨床醫療中心之一。2011年度中國醫院最佳??坡曌u排行榜中,華山醫院感染科蟬聯傳染科第一位。
感染病科現任科領導是張文宏、張繼明、王明貴教授。其中多名教授、副教授在各種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地位。擁有如戴自英、徐肇玥、鄔祥惠、翁心華等一批全國知名的老專家,也擁有一大批在學術界相當活躍的中青年教授,已形成一支高學術水平的人才梯隊。感染病學科的科研力量極為雄厚,是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攻關項目的承擔者,近5年來,華山醫院感染病學科科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部973計劃1項、863計劃2項、十五攻關項目3項、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多項,目前還承擔國家十一五重大傳染病攻關項目4項、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2項,并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學成果獎20余項。研究方向是包括: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發病機制研究,耐藥的診斷方法與耐藥監測以及個體化治療,發熱待查以及新發和再現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耐多藥結核病的分子機制研究及其快速診斷技術的研制,深部真菌病的新型診斷方法和治療研究等方面。
科室收治的經典傳染病以及其他各項感染的病人之多、病種之豐富在全國綜合醫院的感染病科中是不多見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依靠新興的臨床診斷技術,特別是近年來在分子生物學技術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所獲得的進展,如肝炎病毒的變異檢測、病毒基因分型的檢測與研究、結核病和深部真菌病的快速診斷等技術為疾病的合理診治提供的堅實的基礎。
2010年7月28日起,坐落于華山醫院東南面的新建感染病大樓啟用,開始收治肝炎病人以及其他感染病人,標志著院感染科在診療技術的硬件水平上又提高了一個層次。這幢兩年前動工興建的大樓總面積約9010平方米,是列入該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3年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項目,共有地下2層和地上5層。配有先進的管理和舒適的病房設施。各病區都設有重癥監護正壓病房,配備監護儀、吸引裝置、搶 救設備,其潔凈等級更是達到十萬級,為重危免疫缺陷患者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治療和康復環境。新建感染病大樓將成為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并具有疑難重癥診治水平和應急救治能力的傳染病??圃\療中心。
華山醫院感染病科在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病的個體化與優化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診治、不明原因發熱和新發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深部真菌病的診治等方面的實力雄厚,相信會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感染病患者帶來福音。
華山醫院腎臟專業創建于1964年,當時由邱傳祿教授任組長,邱教授對腎病專業極為熱愛,積極開創了腎臟病專業的臨床醫療工作和教學工作。他在60年代初就在全國首先開展了腎穿刺和腹膜透析。70年代中期配合泌尿科在全國首先進行了腎臟移植手術,且首例患者至今仍成活。在80年代中期,邱傳祿教授擔任了中華腎臟病學會第二屆主任委員。正因為邱教授的多項開創性成就,他被公認為是我國腎臟病專業的三大創始人之一。在80年代后期,林善錟教授開始擔任腎臟科主任,林教授是邱教授的得意弟子,曾多次赴美深造,回國后,他以滿腔熱情和先進的知識與技術,積極開展了腎臟科的擴建和發展,并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水鹽代謝和高血壓等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林善錟教授在1998年當選為中華腎臟病學會第五屆主任委員。2001年當選為國際腎臟病學會理事。上世紀90年代末,顧勇教授開始擔任腎臟科主任?,F任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委,上海市腎臟病學會副主任、青年學組組長。腎臟科在顧勇教授的帶領下,在臨床醫療工作中,開創了一系列臨床新技術,其中包括血脂分離在內的新的血液透析項目。與此同時,顧勇教授還在林善錟教授的指導下,帶領全科人員,積極開創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剖冶涣袨閺偷┐髮W“985工程”重點扶植學科,先后入選了我國211工程I期和II期工程,并被教育部評為重點學科。目前設有腎臟病??崎T診、中西醫結合腎病門診、腎病專家門診、腹膜透析??崎T診、腎移植??崎T診等,年門診就診量約1萬人次。并設有病床26張,有各種透析機48臺,開展了多種血液透析、血漿置換、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等,年透析人次約兩萬一千余次。希望通過211及重點學科的建設將該科建設成代表當代腎臟科發展方向,在治療上能成為處理腎臟科難題重癥的全國會診中心、科研上能在腎臟與全身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與腎臟關系的特點方面領先,成為全國高層次腎臟病學醫療、科研基地。
并擁有一個生化實驗室和一個病理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剖夷壳翱蒲薪涃M有數百萬。
脊柱外科已成為華山醫院骨科的特色???。1958年開展了脊柱結核前入路病灶清除術,1967年在國內首次開展人工頸椎置換術獲得衛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獎;1970年起開展頸椎前路手術和脊柱骨折的前路減壓術,80年代開展脊柱側彎矯形術。目前脊柱外科已涵蓋了所有脊柱疾患的診治。
科室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脊柱外科手術計算機三維導航系統,為上海市首家擁有該設備的科室,使得科室脊柱側彎和經皮椎體成形術等高難度高風險手術的安全性、準確性、有效性明顯提高,并為脊柱微創手術提供技術保障。目前華山醫院骨科開展的脊柱手術技術同步于國際發展,在國內已屬領先地位,每年脊柱外科手術數量和質量均在全國處于前列。
在復旦大學、華山醫院領導的支持下,集中復旦大學骨科,神經外科,解剖學科的優勢力量,于2004年10月成立了脊柱外科中心,中心由脊柱外科(臨床)、脊柱外科學校(教學)、脊柱應用解剖實驗室組成。中心致力于對脊柱疾病的診療及研究,開展每年 2 期的脊柱應用解剖與手術技術學習班,對脊柱外科醫生培養再教育。對脊柱疾病的疑難病例進行共同會診,并積極開展學科見合作。中心接受脊柱疾病的外院疑難病例會診及與其他單位科研合作。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上海華山醫院精神醫學教研室的前身是神經精神科教研室,此教研室的前身又是華山醫院神經精神科.該科在上海醫學院建院時即已成立,當時負責人是奧地利醫生Halperu女土,后Halpern回國,由粟宗華繼任主任,粟以后,由張玩昌、夏鎮夷擔任正副主任,1965年神經精神兩科分開,各自成立教研室,精神醫學教研室由夏鎮夷擔任主任。當時教研室有病床110張(72,女38),醫生十余人,在國內醫學院校中,規模最大,力量較強。1958年機構調整,教研室全體人員并人新建的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屬市衛生局)以該院為教學基地進行教學,但仍保留教研室名義,一直至今。
1980年以來,學校陸續分配醫生到教研室,重新恢復編制。1985年起,徐韜園教授任主任,1995年起顧牛范教授任主任。
目前有學校編制的醫生10人,其中退休教授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負責華山臨床醫學院的精神醫學及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及病房門診工作。
教研室的醫療工作完全與教學基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工作打成一片,教研室人員大多為業務骨干。該中心是名符其實的上海市精神醫學醫療、教學、科研和社區服務的中心單位,在全國同行中享有盛名,是三級甲等醫院。
教研室在1950年起即舉辦全國性的進修班,1960年起培養研究生,其第一個研究生曾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本科生教學從1950年起即自編教材,夏鎮夷教授擔任第一版國家統編教材《精神醫學》的主編。堅持本科生應有兩周以上的精神科生產實習,為全國少數有此項實習的醫學院校之一.
上海華山醫院精神醫學教研室的前身是神經精神科教研室,此教研室的前身又是華山醫院神經精神科.該科在上海醫學院建院時即已成立,當時負責人是奧地利醫生Halperu女土,后Halpern回國,由粟宗華繼任主任,粟以后,由張玩昌、夏鎮夷擔任正副主任,1965年神經精神兩科分開,各自成立教研室,精神醫學教研室由夏鎮夷擔任主任。當時教研室有病床110張(72,女38),醫生十余人,在國內醫學院校中,規模最大,力量較強。1958年機構調整,教研室全體人員并人新建的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屬市衛生局)以該院為教學基地進行教學,但仍保留教研室名義,一直至今。
1980年以來,學校陸續分配醫生到教研室,重新恢復編制。1985年起,徐韜園教授任主任,1995年起顧牛范教授任主任。
目前有學校編制的醫生10人,其中退休教授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負責華山臨床醫學院的精神醫學及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及病房門診工作。
教研室的醫療工作完全與教學基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工作打成一片,教研室人員大多為業務骨干。該中心是名符其實的上海市精神醫學醫療、教學、科研和社區服務的中心單位,在全國同行中享有盛名,是三級甲等醫院。
教研室在1950年起即舉辦全國性的進修班,1960年起培養研究生,其第一個研究生曾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本科生教學從1950年起即自編教材,夏鎮夷教授擔任第一版國家統編教材《精神醫學》的主編。堅持本科生應有兩周以上的精神科生產實習,為全國少數有此項實習的醫學院校之一.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組籌建于1954年,由吳茂娥教授負責,1956年吳教授支援重慶醫學院,由丁訓杰教授擔任組長,1988年正式建立血液科,丁訓杰教授任科主任。1992年盧珊教授擔任科主任。1995年后主任是謝毅教授,2002年謝彥暉教授擔任副主任。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建立初期病房條件較差,設備也較簡陋。隨著醫院的發展,1982年病房有了層流室,1986年成立了血液學研究室。血液科病房在2003年9月完成裝修改建,現有病床28張,其中有層流無菌病床16張。血液科現在配置血細胞分離機、CliniMacs細胞純化儀、液氮程控降溫儀,流式細胞儀、多功能蛋白電泳儀、紫外光比色儀、PCR儀及細胞培養相關的儀器設備。
198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自身骨髓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及晚期淋巴瘤,為晚期淋巴瘤緩解和長期生存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是我國自身移植協作組南方片牽頭單位。1985年與上海市血液中心及放射醫學研究所等單位協作,在國內首先開展系統的胎肝造血干細胞移植研究,并治療6例急性白血病,其中3例獲得長期存活(2年以上),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1995年開展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為國內南方地區最早開展此項技術單位;1996年完成上海市首例異體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同年8月完成全國首例非血緣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1998年獲上??茖W技術進步三等獎。受者已無病生存8年,達國際先進水平?,F在上海市科委資助下對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中供受者間的免疫耐受和過繼免疫激活進行研究,以期提高血液腫瘤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干細胞技術方面科室長期以來處在國內先進行列。
1985年起對上海地區對上海地區鐵缺乏癥、紅細胞酶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喝血友病等開展大規模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摸清了上述疾病的患病率和危險因素,對開展一級預防和研究疾病發病規率有重要價值。其中急性白血病的預后研究提供了上海市各醫院10年追蹤數據,為攻克白血病建立了基礎資料。有關造血系統疾病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共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報告研究結果。
血液病研究室在血液病實驗診斷方面積累較多的經驗,2002年在國家學術和科技出版基金資助下出版了《疑難血液病細胞形態學診斷精要》,該書反應了科室在以形態學為基礎的血液病診斷方面居于國內領先行列。目前,科室為上海市血液學會協作組牽頭單位,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合作在復旦大學建立了國際一流的中美聯合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進行白血病、MDS、淋巴瘤和再障的WHO分型及苯致造血系統疾病病因學的研究,使得在血液病的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和免疫學診斷方面緊跟國際水平。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每年診治各種血液病人6000人次,其中住院病人450余人次。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長期以來堅持以臨床血液學為中心,多年來始終保持臨床的領先地位;科研著重創新,獲得了很多科研成果,擔負了多項國際合作、國家、上海市和復旦大學等各級科研課題
目前重點在于以下幾個方向:
1、建立“改良干細胞移植術”:該技術結合自身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有效性,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的安全性合理療效,科室應用該技術已經成功完成了多例血液惡性疾?。ò毙园籽?、淋巴瘤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等)的治療,患者目前已經停用化療,有望長期生存。該技術治療費用較低、安全、療效好,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緩解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和淋巴瘤鞏固治療。
2、淋巴瘤:對于各種淋巴瘤的診斷和治療有獨到經驗,特別是對于難治性淋巴瘤,包括皮膚淋巴瘤?顱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高度惡性或進展性淋巴瘤,綜合應用干細胞技術、大劑量化療、免疫治療技術等治療方法,獲得很好療效,明顯延長了患者生存期,部分患者達到長期生存甚至治愈。
3、慢性粒細胞性白血?。–ML):緊跟國際最新進展,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開展針對CML的多位點靶向治療,不但有效控制了CML慢性期病人的病情,同時對于非常難治和兇險的CML加速期和急變期病人,也取得了良好療效,目前已有多例CML病人從加速期和急變恢復到慢性期,血液學指標達到完全緩解;通過多位點靶向治療結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CML慢性期,目前也已有成功經驗。
4、貧血和疑難全血細胞減少癥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的治療方面,開展和推廣免疫抑制療法,使得再障的療效提高;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治療方面,按照國際最新診斷標準,分型治療,同時作為國家臨床藥理試驗基地,開展了治療MDS的國家新藥CAHB的臨床實驗,為MDS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
5、血小板減少癥的診斷和治療:通過形態學、免疫學等多種診斷手段,對于各種血小板減少癥的診斷準確率高;同時通過免疫治療、內外科綜合治療以及氨苯砜等新療法的應用,?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6、血液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在貧血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貧血性疾病和白血病病因學研究等血液病臨床流行病研究方面,一直處于國內牽頭和領先地位;目前,通過和中美聯合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合作,進一步跟上了國際水平。
上海華山醫院血液科人員素質高,老中青結合,梯隊培養合理?,F有在職人員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醫師(主管技師)5人,住院醫師4人,技師2人。16人中13人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
目前根據學術發展方向,血液科中高級以上人員大致分為兩個研究方向:
1、干細胞和移植研究組:由謝毅教授為首,謝彥暉教授以及李佩、陳彤、陳字等醫師為骨干;
2、貧血和造血系統腫瘤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組:由林果為教授為首,陳勤奮副教授、王小欽副教授和陳波斌等醫師為骨干。
科研成果
主編和參編數十本參考書;撰寫和發表論文近40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級、市級和校級獎勵,共14項;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血液病學術交流。
血液科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已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近50名。
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和較大的影響,門診就診人數逐年上升,2012全年門診超過110萬人次,單科年門診量世界第一。其中約60%來自外省市, 港、澳、臺地區及其他國家來診者亦與日俱增。病例數之多、病種之廣在國內是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亦屬罕見?,F有開放病床42張,收治各種疑難雜癥和危重病人,并設急診24小時值班制。為提高醫療質量,配合各研究室、組的科研工作,現開設十多種專 病門診,包括結締組織病、遺傳性皮膚病、化妝品皮炎、銀屑病、白癜風、光感性皮膚病、異位性皮炎、真菌病、脫發等。1990年起,開設了性傳播疾病專病門 診,同時建立了性病實驗室。副教授以上醫師每周開設4-5次專家門診,平均每個半天均有9位專家同時出診,既提高了醫療質量,又滿足了該市和全國各地就診 病員的要求。每隔周進行一次疑難病例討論會,每周進行一次臨床病例組會診活動,以及時解決門診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
華山醫院激光醫學美容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激光中心之一。在國內首先成功地開展了短脈沖激光的治療。中心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多名教授及醫 學博士,臨床與科研水平均居全國領先。中心于2006年遷入位于門診8樓的新址,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個更為優雅而整潔的環境。
除擔任繁重的臨床醫療任務外,還負責復旦大學醫學系、預防醫學系、護理系及附設護校的所有在校學生的皮膚病學教學,包括課堂上課、示教及臨床學習。
本科為首批碩土和博士點,自1978年以來,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2名,現有博士后1名,碩士和博士生50余名。先后出國進修或攻讀學位者19名(指3個月以上),已學成回國11名。
為全國兄弟院校、省市縣各級醫療單位培養皮膚科專業人員是科室重要任務之一。自1952年起,每年接受20-5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皮膚科醫師及技師進修。據 不完全統計,至目前為止,進修者己在1000名以上,其中很多人目前已成為兄弟院校、省市醫療單位皮膚科的骨干力量。部分進修學生還有來自澳門、臺灣和印 度等國家和地區。
近十年來,先后有100余人次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包括世界皮膚病學術會議、亞太地區皮膚科年會、美、英、日皮膚科年會、加拿大皮膚病學術會、中日中韓皮膚科學術會等。同時,亦有十余位美、日、德、加、丹麥、意大利的皮膚病學專家相繼來訪,進行學術交流。
目前,該科在全國性及市級學術團體中任職有: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分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名譽會長1人、副會長1人、副總干事長 1人,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理事1人,風濕病學會委員1人、上海市醫學會美容分會主任委員1人,上海市醫學會皮膚科學會副主任委員1人及委員2人,上海 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專業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上海市醫學會理事1人,上海市免疫學會理事1人,上海市麻風防治協會理事2人等。有9人分別擔任 15種學術專業刊物編委,包括中華皮膚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編委及臨床醫學美容學雜志副主編、Journal Derm Sci常務編委等。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該科在國內外皮膚科學界已享有較高的聲譽。目前,該科已確定將銀屑病、特應性皮炎、色素性皮膚病和光線性皮膚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作為 主攻方向。同時在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紅斑狼瘡、皮膚惡性淋巴瘤及遺傳性皮膚病等課題上亦投入一定的力量,以期該科在發展我國的皮膚病學事業中,為廣大的 病員服務中能不斷有所作為,不斷作出新貢獻。
服務人次 8
好評率(--%)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癡呆、言語障礙
服務人次 1
好評率(--%)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周圍神經病、視神經脊髓炎、神經病、脊髓病
服務人次 1
好評率(--%)
擅長:運動障礙疾病、帕金森、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脫髓鞘、腦血管病、缺血性腦卒中、高血壓性腦出血、頭痛、偏頭痛、艾森曼格綜合征、運動神經元病、脊髓病、多系統萎縮、頸椎病、脊髓血管病、脊髓腫瘤、耳石癥、先天性血管瘤、眩暈癥、多灶性運動神經病、美尼爾氏綜合癥、眼肌麻痹、中隔-眼發育不良序列征、前庭陣發癥、脊髓炎、代謝疾病、脊髓壓迫癥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運動障礙疾病、帕金森、神經病、肌無力、癰、脊髓病、遺傳病、肌萎縮
服務人次 2
好評率(--%)
擅長:神經官能癥、神經衰弱、神經病
查看更多神經內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