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教學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為安徽省緊急醫療救治基地。醫院前身為上海東南醫學院附屬東南醫院,創辦于1926年。1949年內遷至安徽懷遠縣,1952年遷至合肥市。1993年成為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醫院。醫院連續四年入圍中國最佳醫院80強排行榜,在中國醫學科學院《2014年度中國醫院影響力綜合排行榜》上名列第46位,位居安徽省首位。
目前,醫院開放床位2825張,設臨床科室41個,醫技科室19個,臨床教研室26個。年門診量超30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超12萬人次,年手術4.45萬臺次,年教學工作量約1.7萬學時,年接收實習生、進修醫生1000余人。
醫院是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科學和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碩士學位點覆蓋所有的臨床科室。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8個,安徽省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15個。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醫院擁有“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神經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協同創新中心”省級協同創新平臺,學科綜合實力位列全球前1%。
醫院擁有博士生導師51人,副高職稱以上專家700余人,博士和在讀博士200余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120人,擔任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團體負責人60多人,有6人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一人入選安徽省首批“外專百人計劃”,一人獲 “國家萬人計劃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當選為中國醫師協會男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省廳以上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骨干教師100余人,首屆“江淮名醫”15人,人才實力位居安徽省醫療機構第一。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戰略,銀屑病的遺傳學研究和紅斑狼瘡基因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同種異體肝臟移植、自體干細胞移植、異體干細胞移植、異體腎臟移植、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心腦血管介入治療、胸腔鏡和腹腔鏡微創手術、輔助生殖技術、小兒腦癱治療等專業技術水平處國內先進水平。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大面積燒傷、微粒皮移植、眼角膜移植、人工晶體植入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處省內領先地位。目前,醫院擁有安徽省首臺手術機器人、PET-CT、3.0磁共振、寶石能譜CT、復合手術室、3D腹腔鏡等先進診療設備,醫療技術整體實力位居全省前列。
醫院高度重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醫院是國家衛計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衛計委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國家衛計委腹膜透析培訓示范中心、臨床藥師培訓基地、腦卒中篩查培訓基地、四級婦科內鏡手術培訓基地等。臨床醫學獲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省級教學團隊2個,4人獲安徽省教育名師獎。醫院每年承擔國家級和省級繼續教育項目60余項,每年培訓近萬人,為基層醫院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醫院充分發揮國家衛計委遠程醫學會診系統項目,與16個偏遠縣醫院實現互聯互通,方便基層群眾共享省級優質醫療資源。
近年來,醫院承擔國家863計劃和973計劃、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國家萬人計劃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25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獎項55余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連續兩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安徽省科技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數十項。每年發表學術論文13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3余篇,主編和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30余部。
醫院主辦5種國內外公開發行雜志:《肝膽外科雜志》、《臨床骨科雜志》、《臨床眼科雜志》、《臨床護理雜志》、《臨床肺科雜志》。醫院與美國、荷蘭、德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
醫院近年來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援外先進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地址 :
高新院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皖水路、績溪路門診:安徽省合肥市績溪路218號、長江路門診:合肥市長江中路305號、科教樓門診:安徽省合肥市梅山中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教大樓
行車路線 :
安醫住院部、績溪路門診部:
合肥市內乘6、21、148、149、153、154、705在安醫站下車或乘1、115、126、133、148、162、166、226、701、705、901在安醫附院站下;長江路門診部:
合肥市內乘1、3、116路在飛鳳街下或乘10、120、31、138路在長江飯店下
電話 :
0551-62922114(查號臺) 0551-62922406(績溪路門診) 0551-62922269(績溪路門診)|0551-62922180(長江路門診) 0551-62922197(長江路門診)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暨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集皮膚性病學醫療、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現為皮膚病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安徽省重要遺傳病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皮膚性病學團隊之一,在皮膚病研究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學科現為皮膚病與性病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臨床重點???;學科還是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常務理事、亞洲皮膚科學會會長單位、安徽省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學科被批準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安徽省高校皮膚病遺傳學科技創新團隊、安徽省優秀教學團隊。
學科已經建立起一支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的臨床醫教研隊伍?,F擁有臨床、教學與科研人員66人,教授/主任醫師13名,海外特聘教授5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1名,中級職稱18名;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2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名,中組部拔尖人才1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
學科現開放床位近60張,年門診患者近30萬人次,年出院患者1800人次;門診單元設有銀屑病、白癜風、紅斑性狼瘡特色專家門診、知名專家門診、專家門診、性病門診、遺傳性皮膚病門診、遺傳病產前診斷門診、中西醫結合門診;建立皮膚病理室、皮膚真菌室、皮膚免疫室、性病學實驗室、皮膚美容中心、皮膚手術室、毛發移植室、皮膚治療室,設立激光美容、嫩膚去皺、生發及脫毛、中藥熏蒸、藥浴、窄波紫外線照射、皮膚外科等專門治療中心。在銀屑病、白癜風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遺傳性皮膚病,以及重癥藥疹、結締組織疾病和自身免疫性大皰病等診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對梅毒診療方面已在全國具有廣泛輻射力和影響力;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獲“中國醫院最佳??坡曌u排行榜”第5名,也是在該項評比中連續6年獲得的第5排名。學科具有皮膚病與性病學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培養學生中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入選中組部撥尖人才計劃,1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人獲得安徽省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安徽省五四青年獎章,10余名學生獲安徽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獎;畢業生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學科為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系、醫學美容學系主任委員單位,承擔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皮膚性病學》、《醫學美容學》等主干課程的帶教任務。學科主編衛生部本科生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第五、六、七、八版,衛生部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中英文醫學科研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第一版)等教材,此外還有《中華皮膚性病學》、《現代皮膚病學基礎》等皮膚病學專著10余部。
學科現有實驗室面積近5000平方米,位于安徽醫科大學科教大樓10、11和12樓。學科牽頭成立了全國皮膚病遺傳資源收集協作網,覆蓋100余家全國重要醫院皮膚性病科,收集儲存了10余種皮膚復雜疾病和100余種皮膚單基因病近20萬份遺傳資源,是國際上較為完整的皮膚病遺傳資源中心。實驗室建有皮膚病病理、皮膚病真菌、皮膚病免疫、皮膚病美容、皮膚病影像、皮膚腫瘤、單基因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等8大臨床研究平臺,皮膚資源中心、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室、生物信息研究室、皮膚毒理研究室、皮膚藥理研究室、皮膚病遺傳分析研究室和皮膚病基因功能等7大基礎研究平臺,銀白紅診療中心、皮膚外科中心和瘢痕疙瘩診療中心等3大特色中心。學科已經具有高通量靶向測序、全基因組基因分型、PCR短片段測序等遺傳學技術平臺,以及激光顯微切割、細胞培養、熒光定量技術等細胞生物學研究平臺。學科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杰青B類、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近60項;迄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60余篇(影響因子大于2000),其中17篇論文刊登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等國際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上。先后獲得2014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和200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等。成果先后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學科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梅育醫學院(Mayo Clinic)、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新加坡國立基因研究所,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連續四年與Nature Genetics在國內舉辦學術會議Workshop,已經成為我國遺傳學論壇的品牌會議。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暨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集皮膚性病學醫療、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現為皮膚病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安徽省重要遺傳病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皮膚性病學團隊之一,在皮膚病研究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學科現為皮膚病與性病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臨床重點???;學科還是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常務理事、亞洲皮膚科學會會長單位、安徽省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學科被批準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安徽省高校皮膚病遺傳學科技創新團隊、安徽省優秀教學團隊。
學科已經建立起一支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的臨床醫教研隊伍?,F擁有臨床、教學與科研人員66人,教授/主任醫師13名,海外特聘教授5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1名,中級職稱18名;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2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名,中組部拔尖人才1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
學科現開放床位近60張,年門診患者近30萬人次,年出院患者1800人次;門診單元設有銀屑病、白癜風、紅斑性狼瘡特色專家門診、知名專家門診、專家門診、性病門診、遺傳性皮膚病門診、遺傳病產前診斷門診、中西醫結合門診;建立皮膚病理室、皮膚真菌室、皮膚免疫室、性病學實驗室、皮膚美容中心、皮膚手術室、毛發移植室、皮膚治療室,設立激光美容、嫩膚去皺、生發及脫毛、中藥熏蒸、藥浴、窄波紫外線照射、皮膚外科等專門治療中心。在銀屑病、白癜風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遺傳性皮膚病,以及重癥藥疹、結締組織疾病和自身免疫性大皰病等診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對梅毒診療方面已在全國具有廣泛輻射力和影響力;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獲“中國醫院最佳??坡曌u排行榜”第5名,也是在該項評比中連續6年獲得的第5排名。學科具有皮膚病與性病學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培養學生中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入選中組部撥尖人才計劃,1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人獲得安徽省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安徽省五四青年獎章,10余名學生獲安徽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獎;畢業生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學科為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系、醫學美容學系主任委員單位,承擔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皮膚性病學》、《醫學美容學》等主干課程的帶教任務。學科主編衛生部本科生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第五、六、七、八版,衛生部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中英文醫學科研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第一版)等教材,此外還有《中華皮膚性病學》、《現代皮膚病學基礎》等皮膚病學專著10余部。
學科現有實驗室面積近5000平方米,位于安徽醫科大學科教大樓10、11和12樓。學科牽頭成立了全國皮膚病遺傳資源收集協作網,覆蓋100余家全國重要醫院皮膚性病科,收集儲存了10余種皮膚復雜疾病和100余種皮膚單基因病近20萬份遺傳資源,是國際上較為完整的皮膚病遺傳資源中心。實驗室建有皮膚病病理、皮膚病真菌、皮膚病免疫、皮膚病美容、皮膚病影像、皮膚腫瘤、單基因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等8大臨床研究平臺,皮膚資源中心、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室、生物信息研究室、皮膚毒理研究室、皮膚藥理研究室、皮膚病遺傳分析研究室和皮膚病基因功能等7大基礎研究平臺,銀白紅診療中心、皮膚外科中心和瘢痕疙瘩診療中心等3大特色中心。學科已經具有高通量靶向測序、全基因組基因分型、PCR短片段測序等遺傳學技術平臺,以及激光顯微切割、細胞培養、熒光定量技術等細胞生物學研究平臺。學科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杰青B類、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近60項;迄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60余篇(影響因子大于2000),其中17篇論文刊登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等國際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上。先后獲得2014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和200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等。成果先后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學科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梅育醫學院(Mayo Clinic)、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新加坡國立基因研究所,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連續四年與Nature Genetics在國內舉辦學術會議Workshop,已經成為我國遺傳學論壇的品牌會議。
普外科為安徽省衛生廳的臨床重點學科,外科教研室為安徽省教育廳首批確定的重點學科,也是安徽省第一批普外科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目前,普外科共有8個病區、1個外科實驗室和1個內窺鏡室,擁有病床244張,住院7960人次/ 年,大小手術達4300臺次/年,病床使用率達120%,全年醫療收入5000~6000萬元;醫師53人,護理技術人員87人,其中主任醫師16人,副主任醫師17人,主治醫師10人,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士24人;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講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2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5人,現在各類科研項目基金總計150萬元,共培養計劃內碩士研究生112人,現每年授予碩士學位20人,送出培養博士3人,每年平均接收進修醫師30人,實習醫師420人。
兒科是首批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首批國務院碩士學位授予點,安徽省教育廳精品課程,安徽醫科大學重點教研室??剖夜灿泄潭ù参?77張,設有四個病區,包括:兒科一病區(分設消化、腎臟、風濕免疫、心血管學亞專業)、兒科二病區(分設呼吸、血液、遺傳內分泌學亞專業)、新生兒病區和安徽省小兒神經康復中心。此外,還開設兒科知名教授門診、疑難病門診、普通門急診、兒科輸液廳、小兒神經電生理檢查室、小兒胃鏡室、小兒纖維支氣管鏡室和兒科實驗室。學科現有醫護人員143名,醫生43名,護士100名,檢驗技術人員1名。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2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9人,正高職稱9名,副高職稱16名,中級職稱28名??剖曳殖?個專業組,每個專業組均有2-6名專業化強的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形成了一個能全面勝任兒童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團隊。年門診量17萬人次左右,年出院病人0.8萬人次左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兒科目前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不僅省內領先,且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小兒腦癱引導式教育療法、兒童過敏性紫癜分級診治、難治性腎病的綜合救治、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慢性咳嗽和哮喘診治、呼吸道疾病病原學及纖支鏡檢查、極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救治、消化道疾病內窺鏡診斷及鏡下治療、矮小癥及性早熟的診治等??萍夹g處于省內領先水平。近五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部級課題8項、廳級課題11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迄今為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持的國家級課題及發表的SCI論文占全省兒科的80%以上。
兒科一病區
腎臟風濕免疫專業 現有高級職稱專業人員5人,博士學位人才3人,碩士生導師4人,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全國委員單位。先后派出5人赴美國、香港、北京、上海等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項、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每年發表高質量專業論文近20篇,其中SCI論文合計40余篇。兩項科研成果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臨床方面,科室突出在腎病綜合征和兒童過敏性紫癜兩大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方面進行研究。于80年代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小兒腎活檢術,現發展為自動腎穿刺槍技術。血液凈化中心在90年代初即對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兒開展了血液透析治療。對腎小球硬化的防治,先后開展了降脂藥物及血管緊張素阻滯劑作用的研究,并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該科聯合省內多家醫院,開展兒童過敏性紫癜分級治療方案的前瞻性多中心應用研究,為兒童過敏性紫癜的規范化治療探索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過敏性紫癜分級治療方案研究成果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蒲屑靶录夹g項目的開展,臨床水平的不斷提高,使該科腎臟風濕免疫專業在省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力、處于省內領先。
消化專業 目前已開展的診療項目有:小兒胃鏡檢查,上消化道內鏡下異物鉗取及治療,無痛胃鏡檢查等。專業組對兒童急慢性腹瀉;胃炎、消化性潰瘍和消化道出血;兒童過敏性胃腸炎;小兒肝病等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臨床整體水平處于省內領先。
心血管病專業 開展的新技術項目: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診療、應用直立傾斜試驗診斷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等。該專業組在小兒心血管系統如小兒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川崎病等疾病的診斷及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省內處領先地位。
兒科二病區
安醫大一附院兒科二病區,為安徽省臨床重點???,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委員成員單位,安徽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成員單位,安徽省兒童醫療協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單位,安徽醫科大學兒科系副主任委員單位,兒童白血病重大疾病定點治療單位。
病區以患者為中心,大力開展新技術,不斷提高科室的診療水平,加強人員培訓,先后派出4人去日本、上海和南京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近年來,開展三項新技術項目,分別為:(一)兒童氣管鏡在呼吸道疾病中應用,自2012年以來,每年開展500余例兒童氣管鏡檢查,提高了難治性呼吸道疾病如反復喘息,不明原因肺不張,難治性肺炎,兒童氣管發育畸形等疑難疾病診治水平;(二)過敏性疾病的特異性免疫治療,為2012年醫院新技術項目,兩年來開展了2000余例過敏原篩查,為20多位螨過敏患兒進行特異性免疫治療,療效明顯,為過敏性疾病患兒帶來福音;(三)兒童矮小癥及性早熟篩查。
近年來,先后主持了安徽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安徽省衛生廳科研課題等6項,發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高水平的論文,每年培養碩士研究生1-3名,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職就讀博士學位3人。
多次舉辦安徽省級繼教項目“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級研討班”,吸引來自全省地市縣乃至基層兒童醫務工作者數百人參加會議,為提高全省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診治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目前,病區常規開展纖維氣管鏡檢查、過敏原篩查、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肺功能測定、兒童哮喘規范化綜合治療、兒童喘息性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氣管鏡下治療、兒童肺不張、肺炎常規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支氣管異物的氣管鏡診斷和取出術、氣管鏡下肺活檢術等以及血液病、兒童矮小癥及性早熟規范化治。吸引合肥周邊地市以及來自河南、江西等地患兒前來就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新生兒病區
兒科新生兒病區為全封閉管理病房,設置病床60張(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床20張),擁有一支業務技術精湛的專業隊伍,先后派出2人赴德國、日本等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F有醫護人員44人,其中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4人,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9人,碩士生導師2人;護士32人(主管護師6人)。各類監護急救設備完善,配有吊柱式搶救生命島18個(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各種進口呼吸機(nCPAP5臺、常頻2臺、高頻3臺)、遠紅外輻射搶救臺、進口及國產嬰兒暖箱、藍光治療箱、LED毯式光纖黃疸治療儀、血氣分析儀、床邊心電圖儀、多功能監護儀、微量血糖儀、經皮膽紅素儀、呼末二氧化碳監測、靜脈推注泵、微量輸液泵、霧化吸入泵、床旁X線攝片、床旁超聲等,可以完成經周圍中心靜脈置管(PICC)腸外營養,新生兒無創及常頻、高頻通氣呼吸支持、外周動靜脈換血術、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小兒外科或心臟外科新生兒圍手術期治療護理等。每年接受來自全省各地及鄰近省份的患病新生兒1500例左右,其中急危重癥400余例,如極超低出生體重兒、極超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胎糞吸入綜合征、重癥肺炎、新生兒肺出血、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嚴重膿毒癥、各種休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溶血癥、遺傳代謝性疾病、嚴重代謝紊亂、多器管功能衰竭等,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超早產(胎齡
作為安徽省兒科重癥監護護士及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年為全省各級醫院培養新生兒專業進修醫生及護士,為提高該省新生兒醫療護理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呼吸內科(原肺科)創辦于1952年,后不斷開拓創新、發展壯大,為安徽醫科大學最早的碩士學位授予點,現為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全國臨床醫學重點建設???。呼吸內科現共有3個病區、1個肺功能室、1個內窺鏡室、1個睡眠呼吸監測室和260 m2實驗室組成??剖椰F有各級醫生19人:正高職稱10人、副高職稱7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許學受教授編著的《肺科手冊》再版四次,發行量近5萬冊,另外研制的《XFY-A及XFY-B型多功能胸腹診治儀》和《微型氣胸自動診療儀》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近年來共獲得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補助安徽省公共衛生專項資金1項、衛生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項目1項及20余項省廳級科研課題,每年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論文5-7篇、中華系列論文10余篇。
全科目前共設床位95張,常備多導監護儀15部,能夠監測所有(無創)生命指標;配備德國肺功能檢測儀、日本電子纖維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胸腔鏡、各種型號無創和有創呼吸機、氬氣刀、冷凍儀以及血氣分析儀等,具備良好的搶救危重癥條件,已開展經纖維支氣管鏡氣道內介入治療(氣道良惡性腫瘤)、胸腔鏡檢查(不明原因胸腔積液)、支氣管激發試驗(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內超聲檢查(氣管、支氣管粘膜下病灶)、氣管鏡下介入治療(氣道腫瘤)、睡眠呼吸監測和壓力滴定技術(鼾癥)。
安醫附院心血管內科科室組成:三個病區,心導管室,超聲心動圖室。
安醫附院心血管內科病區??撇〈?3張。2014年,門診病人達118399人次,住院病人5417人,平均住院日7.44天??剖遗鋫渥瞵F代化的醫療、搶救和診斷設備,包括最先進的超聲心動圖儀(HP-IE33)、數字單平板懸吊式C型臂心血管專用X光機(PHILIPS FD10,120KV/800mA以上)、醫學影像圖像管理系統、心血管監護系統、除顫儀、呼吸機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儀。具備氧氣通道、麻醉機、有創測壓監護儀等,必要的急救設備和68導生理記錄儀。醫療隊伍強大,目前共有教授/主任醫師12人,醫學博士5人。年手術量達3600臺,操作技術嫻熟,省內領先。
服務質量:2013年以來,科室制定了一系列醫療管理制度和醫療安全工作程序,使科室醫療工作穩步發展,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逐年增多。尤其是心導管手術量大幅度增加,介入治療形成了正規的術前討論,科主任、醫務處審核,家屬談話簽字制度,而介入收費在國內同等醫院最低。同時,科室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盡量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科室總收入中藥品費用比例逐年下降,遠遠低于醫院平均水平。在醫療工作量逐年加大的同時,也具有較高的病患滿意度。
??铺厣涸搶?浦饕奈V夭》N多涉及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急梗塞。對急性心肌梗塞常規開展急診介入救治,療效顯著。對心律失常常規開展腔內電生理檢查,以及各種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根治術和各類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對頑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已開展三腔起搏器治療。自2013起舉辦了多次醫學繼教班,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2014年《冠心病介入診療進展》國家級繼教班,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講課,聽課人數500余人,反響熱烈。目前該科是衛生部冠心病、起搏電生理及先心病介入培訓基地。
該科是全省可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項目最多的單位,并在全省眾多地、市、縣醫院指導介入工作和推廣新技術項目。常規開展的介入項目有: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經皮經腔冠狀動脈成形術(包括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診介入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術、肺動脈瓣狹窄球囊擴張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肥厚性心肌病化學消融術、心臟自動除顫器植入術、三腔起搏器植入術、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主動脈瘤和夾層動脈瘤介入治療等,是省內重要的心血管診療中心。
學科地位:心血管內科為??漆t療、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培養了大批醫學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和進修生,每年招收十幾名碩、博士研究生。多年來申報并完成了多項科研課題,其中含2項國家自然基金。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目前為安徽省臨床重點發展學科,內科博士和碩士學位點。
安醫附院消化內科為安徽省臨床重點???,博士學位授予點,國家藥品臨床實驗基地??剖以O有2個病區72張病床,同時建有相對獨立的內窺鏡室、消化系統疾病研究室和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
安醫附院消化內科現有在職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8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4人;具有博士6人,在職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6人。
安醫附院泌尿外科現有主任醫師6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2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3人。目前共有床位62張,每年完成手術臺次1000余例。并有碎石中心、尿動力檢查室等相應輔助檢查治療部分。
兒科是首批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首批國務院碩士學位授予點,安徽省教育廳精品課程,安徽醫科大學重點教研室??剖夜灿泄潭ù参?77張,設有四個病區,包括:兒科一病區(分設消化、腎臟、風濕免疫、心血管學亞專業)、兒科二病區(分設呼吸、血液、遺傳內分泌學亞專業)、新生兒病區和安徽省小兒神經康復中心。此外,還開設兒科知名教授門診、疑難病門診、普通門急診、兒科輸液廳、小兒神經電生理檢查室、小兒胃鏡室、小兒纖維支氣管鏡室和兒科實驗室。學科現有醫護人員143名,醫生43名,護士100名,檢驗技術人員1名。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2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9人,正高職稱9名,副高職稱16名,中級職稱28名??剖曳殖?個專業組,每個專業組均有2-6名專業化強的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形成了一個能全面勝任兒童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團隊。年門診量17萬人次左右,年出院病人0.8萬人次左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兒科目前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不僅省內領先,且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小兒腦癱引導式教育療法、兒童過敏性紫癜分級診治、難治性腎病的綜合救治、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慢性咳嗽和哮喘診治、呼吸道疾病病原學及纖支鏡檢查、極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救治、消化道疾病內窺鏡診斷及鏡下治療、矮小癥及性早熟的診治等??萍夹g處于省內領先水平。近五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部級課題8項、廳級課題11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迄今為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持的國家級課題及發表的SCI論文占全省兒科的80%以上。
兒科一病區
腎臟風濕免疫專業 現有高級職稱專業人員5人,博士學位人才3人,碩士生導師4人,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全國委員單位。先后派出5人赴美國、香港、北京、上海等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項、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每年發表高質量專業論文近20篇,其中SCI論文合計40余篇。兩項科研成果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臨床方面,科室突出在腎病綜合征和兒童過敏性紫癜兩大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方面進行研究。于80年代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小兒腎活檢術,現發展為自動腎穿刺槍技術。血液凈化中心在90年代初即對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兒開展了血液透析治療。對腎小球硬化的防治,先后開展了降脂藥物及血管緊張素阻滯劑作用的研究,并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該科聯合省內多家醫院,開展兒童過敏性紫癜分級治療方案的前瞻性多中心應用研究,為兒童過敏性紫癜的規范化治療探索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過敏性紫癜分級治療方案研究成果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蒲屑靶录夹g項目的開展,臨床水平的不斷提高,使該科腎臟風濕免疫專業在省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力、處于省內領先。
消化專業 目前已開展的診療項目有:小兒胃鏡檢查,上消化道內鏡下異物鉗取及治療,無痛胃鏡檢查等。專業組對兒童急慢性腹瀉;胃炎、消化性潰瘍和消化道出血;兒童過敏性胃腸炎;小兒肝病等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臨床整體水平處于省內領先。
心血管病專業 開展的新技術項目: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診療、應用直立傾斜試驗診斷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等。該專業組在小兒心血管系統如小兒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川崎病等疾病的診斷及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省內處領先地位。
兒科二病區
安醫大一附院兒科二病區,為安徽省臨床重點???,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委員成員單位,安徽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成員單位,安徽省兒童醫療協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單位,安徽醫科大學兒科系副主任委員單位,兒童白血病重大疾病定點治療單位。
病區以患者為中心,大力開展新技術,不斷提高科室的診療水平,加強人員培訓,先后派出4人去日本、上海和南京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近年來,開展三項新技術項目,分別為:(一)兒童氣管鏡在呼吸道疾病中應用,自2012年以來,每年開展500余例兒童氣管鏡檢查,提高了難治性呼吸道疾病如反復喘息,不明原因肺不張,難治性肺炎,兒童氣管發育畸形等疑難疾病診治水平;(二)過敏性疾病的特異性免疫治療,為2012年醫院新技術項目,兩年來開展了2000余例過敏原篩查,為20多位螨過敏患兒進行特異性免疫治療,療效明顯,為過敏性疾病患兒帶來福音;(三)兒童矮小癥及性早熟篩查。
近年來,先后主持了安徽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安徽省衛生廳科研課題等6項,發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高水平的論文,每年培養碩士研究生1-3名,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職就讀博士學位3人。
多次舉辦安徽省級繼教項目“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級研討班”,吸引來自全省地市縣乃至基層兒童醫務工作者數百人參加會議,為提高全省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診治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目前,病區常規開展纖維氣管鏡檢查、過敏原篩查、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肺功能測定、兒童哮喘規范化綜合治療、兒童喘息性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氣管鏡下治療、兒童肺不張、肺炎常規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支氣管異物的氣管鏡診斷和取出術、氣管鏡下肺活檢術等以及血液病、兒童矮小癥及性早熟規范化治。吸引合肥周邊地市以及來自河南、江西等地患兒前來就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新生兒病區
兒科新生兒病區為全封閉管理病房,設置病床60張(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床20張),擁有一支業務技術精湛的專業隊伍,先后派出2人赴德國、日本等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F有醫護人員44人,其中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4人,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9人,碩士生導師2人;護士32人(主管護師6人)。各類監護急救設備完善,配有吊柱式搶救生命島18個(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各種進口呼吸機(nCPAP5臺、常頻2臺、高頻3臺)、遠紅外輻射搶救臺、進口及國產嬰兒暖箱、藍光治療箱、LED毯式光纖黃疸治療儀、血氣分析儀、床邊心電圖儀、多功能監護儀、微量血糖儀、經皮膽紅素儀、呼末二氧化碳監測、靜脈推注泵、微量輸液泵、霧化吸入泵、床旁X線攝片、床旁超聲等,可以完成經周圍中心靜脈置管(PICC)腸外營養,新生兒無創及常頻、高頻通氣呼吸支持、外周動靜脈換血術、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小兒外科或心臟外科新生兒圍手術期治療護理等。每年接受來自全省各地及鄰近省份的患病新生兒1500例左右,其中急危重癥400余例,如極超低出生體重兒、極超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胎糞吸入綜合征、重癥肺炎、新生兒肺出血、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嚴重膿毒癥、各種休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溶血癥、遺傳代謝性疾病、嚴重代謝紊亂、多器管功能衰竭等,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超早產(胎齡
作為安徽省兒科重癥監護護士及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年為全省各級醫院培養新生兒專業進修醫生及護士,為提高該省新生兒醫療護理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剖覔碛腥齻€病區,共設床位110張,現有在職的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6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0人。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最早成立的???,自成立開始,其學術及臨床專業技術一直處于全省領頭地位,對安徽各地的骨科專業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五十年代劉春生教授成功研究了慢性骨髓炎死腔填充療法,治愈抗美援朝戰傷并發骨髓炎的戰士,并獲二等功勛。在國內最早之一應用英國的鈦合金髓內釘進行髓內固定術,五十至六十年代為高發的骨與關節結核的治愈和控制作出了貢獻,股骨近端外展截骨角釘內固定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國內有一定影響,脊柱結核截癱恢復率達76%。
六十年代始對軟組織病變進行研究,肌腱轉位功能重建,軟組織松解治療疼痛、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各種骨盆手術矯正等。七十年代始對各類骨病、畸形進行臨床深入研究治療。九十年代后進行了包括骨水泥替代骨腫瘤保肢、骨盆腫瘤切除治療。
七十年代早期,相繼成功開展了斷上肢、斷下肢再植,斷腿移位再植,惡性腫瘤瘤段切除再植保肢治療,斷指再植等;八十年代,開展了拇皮甲瓣游離移植、帶血管皮瓣移植再造拇指,肌腱、神經移植,臂叢神經修復,肩胛背部皮瓣移植及其他各類皮瓣移植等。
早年曾進行髖關節雙杯置換,七十年代開展了人工股骨頭置換,八十年代后相繼行全髖置換,全膝置換及長段假體置換。2000年后開展了高難度關節翻修術,翻修技術處全省領先水平。八十年代開展了關節鏡技術,2000年后關節鏡下治療關節病的水平達省內先進。并開展了快速原形技術對畸形、創傷后關節病變進行診斷和術前設計,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效果。
六十年代開始開展脊柱手術,七十年代后相繼在省內率先開展環樞椎脫位復位內固定、頸椎創傷前路減壓內固定、頸椎病椎體次全切除融合術、脊柱前路減壓鋼板內固定術、脊柱側彎矯正術,進入2000年人工椎體、椎體成形、齒狀突骨折內固定、高難度頸椎腫瘤切除等各種先進的脊柱內固定技術的開展標志著該科脊柱外科水平已達國內先進行列。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是安徽省內分泌學界的領頭學科,是安徽省衛生廳首批臨床重點學科,衛生部臨床藥品實驗評價中心,省內最早的內分泌代謝病專業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具有較強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技術輻射能力。2012年被評為安徽省“十二五”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單位。
目前內分泌科包括三個病區,開放床位數88張。分設:內分泌科病房(內分泌一病區、內分泌二病區、干部內分泌科)、??崎T診、健康教育室、內分泌激素測定實驗室、內分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骨密度檢查室、臨床藥物實驗與評價中心等部分。內分泌科現有醫技人員81人,其中教授、正主任醫師10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2人,中級職稱醫技人員29人。有博士5人,在讀博士10人,碩士29人。年專家門診近10萬人次,年出院2800-3000病人次,居省內各醫院同專業之首。臨床診療范圍不斷拓展,除常見病多發病糖尿病及甲狀腺病外,還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性腺疾病,以及骨質疏松癥,絕經期障礙和其他少見疑難病癥。常規開展皮下胰島素泵、動態血糖測定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管理技術、持續負壓吸引(VSD)以及自體血小板凝膠在糖尿病足病中的應用、GnRH微量輸注泵應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癥(IHH)患者等臨床技術。近年來,科室大力發展亞??圃\療水平,積極進行人員整合和技術創新,以糖尿病和甲狀腺病兩個亞??茷榛A和優勢,拓展骨代謝疾病、性腺疾病、老年內分泌亞??平ㄔO。目前在該科門診開設了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松癥、肥胖癥、垂體-腎上腺-性腺疾病等專病門診,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專業、更加精細的醫療服務。
生殖醫學中心1999年開始運營,目前是華東地區最優秀的生殖醫學中心之一。2003年10月通過國家衛生部檢查。
安醫附院生殖醫學中心目前已開展了一系列國際上目前開展的高新輔助生殖技術
1.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第一代試管嬰兒)、單精子卵母細胞內注射(ICSI,第二代試管嬰兒)、附睪取精顯微授精試管嬰兒(TESE)、凍融胚胎試管嬰兒(FET)、贈卵試管嬰兒(OD)、人工授精技術(IUI)、選擇性多胎妊娠減胎術、冷凍精子試管嬰兒、未成熟卵母細胞體外成熟培養技術(IVM)等。
2.最近成功開展了卵母細胞凍融技術并獲得臨床妊娠,該技術達到國家先進水平。
妊娠成功率穩定在40%-50%,達國內先進水平
安醫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以來,我中心臨床醫生、實驗室人員和護士先后到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德國Hannover醫院、中山醫科大學進行長期進修學習或短期參觀學習,了解和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2002年七月份以后成功率穩定在40%左右,35歲以下年齡組成功率達50%左右,達國內先進水平。
聘請國內外同行知名學者定期交流開展講座
安醫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每年定期聘請國內外專家來中心指導開展臨床新技術,該措施有力地保證了中心緊隨國內、外發展前沿,技術水平同步發展。
科研水平
安醫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以來,開展了多項生殖醫學領域的基礎科學和臨床應用研究,獲得多項成果。
臨床應用方面:
1。人子宮內膜單層上皮細胞在與胚胎共培養中的作用,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結題。主持人曹云霞教授,該課題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正式發表論文4篇,綜述2篇。
2。不明原因不孕癥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作用,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叢林副教授,該課題培養碩士研究生1名,正式發表論文2篇,綜述1篇。
3。人未成熟卵體外培養成熟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魏兆蓮副教授,該課題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正式發表論文4篇,綜述2篇。今后在這方面仍將繼續開展更多的工作。目前未成熟卵培養(IVM)技術獲得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4。酶消化透明帶的方法在輔助孵化中的應用,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周平副主任醫師,該課題正式發表論文1篇。
臨床基礎方面:
卵子冷凍、囊胚冷凍、胚胎干細胞培養等研究正在進行?!岸嗄衣殉簿C合癥發病候選基因的定位研究”,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曹云霞教授。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是上世紀50年代建立,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大力發展,目前已經成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臨床研究基地、安徽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安徽省神經內科主委單位,教育部神經病學博士和碩士授權點??剖夷壳皳碛行l生技術人員100余人,其中主任醫師、教授9名,副主任醫師7人,副教授5人,博士10人,在讀博士9人,副主任護師2人?,F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0人。1人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及“萬人計劃”領軍人物,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才4人。近年來,神經內科科研實力不斷提高,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余項,目前學科建設經費及科研經費3000余萬元。近5年在國際上發表SCI論文80篇,國內期刊論文400余篇,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等國際頂尖雜志上,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力。每年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20余名。
目前,科室擁有5個病區(兩個普通病區、1個干部病房、1個神經重癥監護病區、四附院聯合病房),有床位140張。擁有神經電生理實驗室、神經心理學實驗室、神經病理學實驗室、睡眠監測室、高壓氧治療室等輔助科室。常規開展了腦梗死的動脈溶栓、靜脈溶栓、顱內外支架植入術;腦出血血腫微創清除術、去顱辦減壓術、血漿置換術等臨床技術,同時在國內開展并推廣了神經心理學認知功能評估。近年來,科室大力發展亞??圃\療技術水平,目前在該科門診開設了癲癇、記憶障礙、腦血管病、睡眠障礙、頭痛眩暈、肉毒素治療等專病門診,從而為神經內科患者提供更加專業、更加精細的治療。每年門診就診約8萬人次,住院患者4000余人次,介入手術250臺次。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是安徽省臨床醫學特色??坪椭攸c扶持???,也是國內最早開展康復醫學和運動醫學臨床醫療及教學科研工作的單位,是中國康復醫學的發源地之一。其規模(場地、設備),專業人才、技術優勢及醫教研水平在國內同類學科排名位于前列,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已成為安徽省康復醫學資源中心。該學科創建于1956年,是安徽省最早和唯一具有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20世紀50年代末該學科即在中國傳統康復醫學領域確立了該學科的全國優勢和領先地位。該學科的創始人趙翱、徐斌銓、吳毅文教授等一批老專家在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的開拓、引導直至建立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83年該學科被衛生部確定為運動醫學專業人才繼教培訓基地;1990年該學科被衛生部以及中殘聯確定為WHO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訓基地。該學科也是安徽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發起成立單位(1981年)、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單位(1986年)、安徽省康復醫學會發起成立單位(1987年)。安徽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暨康復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單位(2014年)。同時,該學科也是全國最早開展正規康復醫學學歷教育的單位,自1989年以來已培養各層次康復專業技術人才近2000人。
該??片F開放病床60張,??茦I務用房建筑面積約2000 多m2 , 學科現有專業人員37人,其中醫師16人,治療師(士)12人,護士15人。專業人員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11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
該學科在國內康復醫學領域享有較高聲譽,有多名國內知名的康復專家,其中吳毅文教授為中國康復醫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顧問;高曉平教授是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學分會委員,衛生部康復醫學本科規劃教材副主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頸腰痛雜志》、《安徽醫學》、《安徽醫藥》等多個雜志的編委;陳惠德教授是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安徽省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和木副主任醫師、趙凱副主任醫師均是衛生部康復醫學本科規劃教材的編委,并分別在國家級學會擔任委員。
該學科還有多人次擔任國家級專業學會的常委和委員,其中國家級專業委員會常委3人,委員17人次,另有省級學會副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1人,省級醫學會主任委員2人,侯任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2人,常委與委員12人次。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為安徽省重點發展學科,安徽醫科大學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科室現有兩個病區,96張床位,其中包括重癥監護室(ICU)8張,另外可使用醫院公共ICU20余張床位;擁有獨立的顯微解剖實驗室,可進行神經外科相關的顯微解剖研究??剖椰F有醫師18名,其中碩士或碩士以上學歷占60%以上,教授、主任醫師2人,主任醫師、副教授6人,副主任醫師6人;護士46人,均為大?;蛞陨蠈W歷。
經過50多年的臨床實踐以及幾代人的努力奮斗,科室目前已具備顯微神經外科介入神經放射學影像導航技術、術中超聲成像技術、神經電生理監護技術、腦內窺鏡出來技術和立體定向放射好壞治療的設備及控制技術在顱腦外傷、腦血管病顱內腫瘤脊髓腫瘤顱底腫瘤和內窺鏡神奇手術、神經導航手術、功能神經外科等方面都積累了時間豐富的教授經驗50多年來培養了300多名進修醫師,成為安徽省神經外科臨床、醫療、教學和研究中心。年專家門診萬余人次,年出院病人約3000人次,年手術量1200-1500人次。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剖覔碛腥齻€病區,共設床位110張,現有在職的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6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0人。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最早成立的???,自成立開始,其學術及臨床專業技術一直處于全省領頭地位,對安徽各地的骨科專業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五十年代劉春生教授成功研究了慢性骨髓炎死腔填充療法,治愈抗美援朝戰傷并發骨髓炎的戰士,并獲二等功勛。在國內最早之一應用英國的鈦合金髓內釘進行髓內固定術,五十至六十年代為高發的骨與關節結核的治愈和控制作出了貢獻,股骨近端外展截骨角釘內固定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國內有一定影響,脊柱結核截癱恢復率達76%。
六十年代始對軟組織病變進行研究,肌腱轉位功能重建,軟組織松解治療疼痛、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各種骨盆手術矯正等。七十年代始對各類骨病、畸形進行臨床深入研究治療。九十年代后進行了包括骨水泥替代骨腫瘤保肢、骨盆腫瘤切除治療。
七十年代早期,相繼成功開展了斷上肢、斷下肢再植,斷腿移位再植,惡性腫瘤瘤段切除再植保肢治療,斷指再植等;八十年代,開展了拇皮甲瓣游離移植、帶血管皮瓣移植再造拇指,肌腱、神經移植,臂叢神經修復,肩胛背部皮瓣移植及其他各類皮瓣移植等。
早年曾進行髖關節雙杯置換,七十年代開展了人工股骨頭置換,八十年代后相繼行全髖置換,全膝置換及長段假體置換。2000年后開展了高難度關節翻修術,翻修技術處全省領先水平。八十年代開展了關節鏡技術,2000年后關節鏡下治療關節病的水平達省內先進。并開展了快速原形技術對畸形、創傷后關節病變進行診斷和術前設計,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效果。
六十年代開始開展脊柱手術,七十年代后相繼在省內率先開展環樞椎脫位復位內固定、頸椎創傷前路減壓內固定、頸椎病椎體次全切除融合術、脊柱前路減壓鋼板內固定術、脊柱側彎矯正術,進入2000年人工椎體、椎體成形、齒狀突骨折內固定、高難度頸椎腫瘤切除等各種先進的脊柱內固定技術的開展標志著該科脊柱外科水平已達國內先進行列。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心臟大血管病診療中心,為中華醫學會安徽省心臟大血管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單位、安徽省重點???、安徽醫科大學重點學科;與美、歐等多個心臟大血管中心保持學術技術交流;對省內多家三甲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的建立及人員培訓給予巨大幫助。目前兩個病區共設有74張普通床位及16張??浦匕Y監護床位,擁有國內一流的硬件設施及ECMO、主動脈球囊反搏儀等高檔醫療設備,配有3間??茖恿魇中g室、1間雜交手術間。截止2016年底已完成各類心臟大血管手術14000余例;目前年手術量1300余例,無論是手術數量、技術難度還是醫療質量、手術微創化程度均為省內之首。隨著2017年我院高新院區心臟大血管診治中心的啟用,我們將會擁有更廣闊的平臺為我省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科室現有醫、技人員27人;其中外科醫師20人、監護醫師2人、體外循環灌注師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10人;外科醫師全部為碩士及以上學歷。護理人員近80人,其中副高職稱2人;全部為大專及以上學歷。對各級醫師既注重全能培訓,更確立亞專業方向、專病專治,已安排9人次到歐美心臟中心研修。設置知名專家門診、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
本科室手術疾病譜涵蓋各種心臟大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胸部大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房顫、心臟粘液瘤及心包炎等。治療理念與時俱進,新技術新方法緊跟前沿,年手術數量及手術成功率等步入國內先進水平。根據疾病特點和患者需求,手術方法呈現多元化和微創化,如體外循環下手術、非體外循環下手術、經典入路手術、微創入路手術、胸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等。
安醫附院腫瘤內科為安徽醫科大學重點學科,臨床腫瘤學碩士授予點。目前由分院內科樓一、二、三病區及干部病房腫瘤內科、細胞學診斷室及實驗室組成?,F有床位數96張,居全省同類學科首位。臨床醫師中主任醫師及教授5人,副主任醫師及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學位2人。臨床工作以腫瘤的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為特色,在腫瘤的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介入治療、內分泌治療、癌癥疼痛的治療、腫瘤病人的心理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用小劑量、多療程化療治療有適應證的晚期腫瘤、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腫瘤病人合并貧血、孕激素治療癌癥食欲不振、惡病質、適當劑量的地塞米松聯合胃復安口服治療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等,均為本科在全國最先提出并發表研究報告。
安醫附院腫瘤內科實驗室裝備較為完備,有流式細胞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蛋白芯片診斷儀等先進設備,結合臨床開展了大量科研工作,被衛生部列為允許開展免疫活性細胞輸注治療的全國13家單位之一,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一家。
細胞學診斷室現有4位專職醫生,常規穿刺和脫落細胞學檢查工作量逐年增加,現在每年達8000多例,診斷準確率達98%以上,診斷水準省內領先。
安醫附院腫瘤內科現有衛生廳和人事廳認定的全省腫瘤學學科帶頭人1人,全省腫瘤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是安徽省腫瘤專業人才重要的培訓基地,承擔本省大量的疑難病例會診、腫瘤醫生培訓工作。近年來先后為我省市、縣級醫院培養了47名腫瘤內科專業醫生,30余名細胞學診斷醫師。學科還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認定的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基地,近年先后主持、參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委托的藥物臨床研究20項并圓滿完成任務。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創建于1950年,由著名耳鼻咽喉科學專家、法國歸來的曹清泰教授擔任首任科主任,在他帶領下,將耳鼻咽喉科學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學科發展為安徽省最早的碩士授予點。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安徽省衛生廳臨床重點扶持學科,目前是安徽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設置正式床位45張,作為二級醫學學科,已逐漸建立了耳神經外科學、耳顯微外科學、鼻科學、變態反應學、咽喉外科學、頭頸外科學、內窺鏡外科學等三級醫學分支學科。學科設有安徽省聽力檢測中心、人工耳蝸植入中心、鼾癥診治中心、內鏡中心?,F有醫技人員1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8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人,中級職稱醫技人員5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6人。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目前年門診7.8萬人次,年出院1568人次,大手術998次,居省內各醫院同專業最前列。
兒科是首批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首批國務院碩士學位授予點,安徽省教育廳精品課程,安徽醫科大學重點教研室??剖夜灿泄潭ù参?77張,設有四個病區,包括:兒科一病區(分設消化、腎臟、風濕免疫、心血管學亞專業)、兒科二病區(分設呼吸、血液、遺傳內分泌學亞專業)、新生兒病區和安徽省小兒神經康復中心。此外,還開設兒科知名教授門診、疑難病門診、普通門急診、兒科輸液廳、小兒神經電生理檢查室、小兒胃鏡室、小兒纖維支氣管鏡室和兒科實驗室。學科現有醫護人員143名,醫生43名,護士100名,檢驗技術人員1名。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2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9人,正高職稱9名,副高職稱16名,中級職稱28名??剖曳殖?個專業組,每個專業組均有2-6名專業化強的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形成了一個能全面勝任兒童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團隊。年門診量17萬人次左右,年出院病人0.8萬人次左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兒科目前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不僅省內領先,且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小兒腦癱引導式教育療法、兒童過敏性紫癜分級診治、難治性腎病的綜合救治、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慢性咳嗽和哮喘診治、呼吸道疾病病原學及纖支鏡檢查、極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救治、消化道疾病內窺鏡診斷及鏡下治療、矮小癥及性早熟的診治等??萍夹g處于省內領先水平。近五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部級課題8項、廳級課題11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迄今為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持的國家級課題及發表的SCI論文占全省兒科的80%以上。
兒科一病區
腎臟風濕免疫專業 現有高級職稱專業人員5人,博士學位人才3人,碩士生導師4人,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全國委員單位。先后派出5人赴美國、香港、北京、上海等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項、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每年發表高質量專業論文近20篇,其中SCI論文合計40余篇。兩項科研成果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臨床方面,科室突出在腎病綜合征和兒童過敏性紫癜兩大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方面進行研究。于80年代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小兒腎活檢術,現發展為自動腎穿刺槍技術。血液凈化中心在90年代初即對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兒開展了血液透析治療。對腎小球硬化的防治,先后開展了降脂藥物及血管緊張素阻滯劑作用的研究,并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該科聯合省內多家醫院,開展兒童過敏性紫癜分級治療方案的前瞻性多中心應用研究,為兒童過敏性紫癜的規范化治療探索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過敏性紫癜分級治療方案研究成果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蒲屑靶录夹g項目的開展,臨床水平的不斷提高,使該科腎臟風濕免疫專業在省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力、處于省內領先。
消化專業 目前已開展的診療項目有:小兒胃鏡檢查,上消化道內鏡下異物鉗取及治療,無痛胃鏡檢查等。專業組對兒童急慢性腹瀉;胃炎、消化性潰瘍和消化道出血;兒童過敏性胃腸炎;小兒肝病等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臨床整體水平處于省內領先。
心血管病專業 開展的新技術項目: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診療、應用直立傾斜試驗診斷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等。該專業組在小兒心血管系統如小兒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川崎病等疾病的診斷及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省內處領先地位。
兒科二病區
安醫大一附院兒科二病區,為安徽省臨床重點???,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委員成員單位,安徽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成員單位,安徽省兒童醫療協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單位,安徽醫科大學兒科系副主任委員單位,兒童白血病重大疾病定點治療單位。
病區以患者為中心,大力開展新技術,不斷提高科室的診療水平,加強人員培訓,先后派出4人去日本、上海和南京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近年來,開展三項新技術項目,分別為:(一)兒童氣管鏡在呼吸道疾病中應用,自2012年以來,每年開展500余例兒童氣管鏡檢查,提高了難治性呼吸道疾病如反復喘息,不明原因肺不張,難治性肺炎,兒童氣管發育畸形等疑難疾病診治水平;(二)過敏性疾病的特異性免疫治療,為2012年醫院新技術項目,兩年來開展了2000余例過敏原篩查,為20多位螨過敏患兒進行特異性免疫治療,療效明顯,為過敏性疾病患兒帶來福音;(三)兒童矮小癥及性早熟篩查。
近年來,先后主持了安徽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安徽省衛生廳科研課題等6項,發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高水平的論文,每年培養碩士研究生1-3名,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職就讀博士學位3人。
多次舉辦安徽省級繼教項目“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級研討班”,吸引來自全省地市縣乃至基層兒童醫務工作者數百人參加會議,為提高全省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診治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目前,病區常規開展纖維氣管鏡檢查、過敏原篩查、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肺功能測定、兒童哮喘規范化綜合治療、兒童喘息性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氣管鏡下治療、兒童肺不張、肺炎常規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支氣管異物的氣管鏡診斷和取出術、氣管鏡下肺活檢術等以及血液病、兒童矮小癥及性早熟規范化治。吸引合肥周邊地市以及來自河南、江西等地患兒前來就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新生兒病區
兒科新生兒病區為全封閉管理病房,設置病床60張(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床20張),擁有一支業務技術精湛的專業隊伍,先后派出2人赴德國、日本等兒童醫院??七M修學習?,F有醫護人員44人,其中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4人,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9人,碩士生導師2人;護士32人(主管護師6人)。各類監護急救設備完善,配有吊柱式搶救生命島18個(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各種進口呼吸機(nCPAP5臺、常頻2臺、高頻3臺)、遠紅外輻射搶救臺、進口及國產嬰兒暖箱、藍光治療箱、LED毯式光纖黃疸治療儀、血氣分析儀、床邊心電圖儀、多功能監護儀、微量血糖儀、經皮膽紅素儀、呼末二氧化碳監測、靜脈推注泵、微量輸液泵、霧化吸入泵、床旁X線攝片、床旁超聲等,可以完成經周圍中心靜脈置管(PICC)腸外營養,新生兒無創及常頻、高頻通氣呼吸支持、外周動靜脈換血術、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小兒外科或心臟外科新生兒圍手術期治療護理等。每年接受來自全省各地及鄰近省份的患病新生兒1500例左右,其中急危重癥400余例,如極超低出生體重兒、極超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胎糞吸入綜合征、重癥肺炎、新生兒肺出血、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嚴重膿毒癥、各種休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溶血癥、遺傳代謝性疾病、嚴重代謝紊亂、多器管功能衰竭等,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超早產(胎齡
作為安徽省兒科重癥監護護士及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年為全省各級醫院培養新生兒專業進修醫生及護士,為提高該省新生兒醫療護理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剖覔碛腥齻€病區,共設床位110張,現有在職的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6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0人。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最早成立的???,自成立開始,其學術及臨床專業技術一直處于全省領頭地位,對安徽各地的骨科專業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五十年代劉春生教授成功研究了慢性骨髓炎死腔填充療法,治愈抗美援朝戰傷并發骨髓炎的戰士,并獲二等功勛。在國內最早之一應用英國的鈦合金髓內釘進行髓內固定術,五十至六十年代為高發的骨與關節結核的治愈和控制作出了貢獻,股骨近端外展截骨角釘內固定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國內有一定影響,脊柱結核截癱恢復率達76%。
六十年代始對軟組織病變進行研究,肌腱轉位功能重建,軟組織松解治療疼痛、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各種骨盆手術矯正等。七十年代始對各類骨病、畸形進行臨床深入研究治療。九十年代后進行了包括骨水泥替代骨腫瘤保肢、骨盆腫瘤切除治療。
七十年代早期,相繼成功開展了斷上肢、斷下肢再植,斷腿移位再植,惡性腫瘤瘤段切除再植保肢治療,斷指再植等;八十年代,開展了拇皮甲瓣游離移植、帶血管皮瓣移植再造拇指,肌腱、神經移植,臂叢神經修復,肩胛背部皮瓣移植及其他各類皮瓣移植等。
早年曾進行髖關節雙杯置換,七十年代開展了人工股骨頭置換,八十年代后相繼行全髖置換,全膝置換及長段假體置換。2000年后開展了高難度關節翻修術,翻修技術處全省領先水平。八十年代開展了關節鏡技術,2000年后關節鏡下治療關節病的水平達省內先進。并開展了快速原形技術對畸形、創傷后關節病變進行診斷和術前設計,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效果。
六十年代開始開展脊柱手術,七十年代后相繼在省內率先開展環樞椎脫位復位內固定、頸椎創傷前路減壓內固定、頸椎病椎體次全切除融合術、脊柱前路減壓鋼板內固定術、脊柱側彎矯正術,進入2000年人工椎體、椎體成形、齒狀突骨折內固定、高難度頸椎腫瘤切除等各種先進的脊柱內固定技術的開展標志著該科脊柱外科水平已達國內先進行列。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是安徽省臨床醫學特色??坪椭攸c扶持???,也是國內最早開展康復醫學和運動醫學臨床醫療及教學科研工作的單位,是中國康復醫學的發源地之一。其規模(場地、設備),專業人才、技術優勢及醫教研水平在國內同類學科排名位于前列,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已成為安徽省康復醫學資源中心。該學科創建于1956年,是安徽省最早和唯一具有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20世紀50年代末該學科即在中國傳統康復醫學領域確立了該學科的全國優勢和領先地位。該學科的創始人趙翱、徐斌銓、吳毅文教授等一批老專家在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的開拓、引導直至建立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83年該學科被衛生部確定為運動醫學專業人才繼教培訓基地;1990年該學科被衛生部以及中殘聯確定為WHO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訓基地。該學科也是安徽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發起成立單位(1981年)、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單位(1986年)、安徽省康復醫學會發起成立單位(1987年)。安徽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暨康復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單位(2014年)。同時,該學科也是全國最早開展正規康復醫學學歷教育的單位,自1989年以來已培養各層次康復專業技術人才近2000人。
該??片F開放病床60張,??茦I務用房建筑面積約2000 多m2 , 學科現有專業人員37人,其中醫師16人,治療師(士)12人,護士15人。專業人員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11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
該學科在國內康復醫學領域享有較高聲譽,有多名國內知名的康復專家,其中吳毅文教授為中國康復醫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顧問;高曉平教授是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學分會委員,衛生部康復醫學本科規劃教材副主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頸腰痛雜志》、《安徽醫學》、《安徽醫藥》等多個雜志的編委;陳惠德教授是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安徽省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和木副主任醫師、趙凱副主任醫師均是衛生部康復醫學本科規劃教材的編委,并分別在國家級學會擔任委員。
該學科還有多人次擔任國家級專業學會的常委和委員,其中國家級專業委員會常委3人,委員17人次,另有省級學會副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1人,省級醫學會主任委員2人,侯任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2人,常委與委員12人次。
安醫附院血液內科是安徽醫科大學重點扶持科室,血液病專業碩士授權點,2005年參加內科博士點申報獲得成功??剖矣刹》浚?個病區,含移植病房)、門診、骨髓細胞學實驗室、骨髓病理學實驗室、細胞遺傳學實驗室等部分組成?,F有醫技人員22人,其中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3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10人。
安醫附院血液內科現開設2個病區,普通病床48張,移植層流病床4張,是整體化模式病房護理單元??剖页袚⊙翰》乐喂ぷ?,已達到血液病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綜合診斷水平,并于2000年開展了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同時,還承擔了多項科研課題和研究生、臨床進修生、實習醫生教學工作。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剖覔碛腥齻€病區,共設床位110張,現有在職的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6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0人。
安醫附院骨科是安徽最早成立的???,自成立開始,其學術及臨床專業技術一直處于全省領頭地位,對安徽各地的骨科專業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五十年代劉春生教授成功研究了慢性骨髓炎死腔填充療法,治愈抗美援朝戰傷并發骨髓炎的戰士,并獲二等功勛。在國內最早之一應用英國的鈦合金髓內釘進行髓內固定術,五十至六十年代為高發的骨與關節結核的治愈和控制作出了貢獻,股骨近端外展截骨角釘內固定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國內有一定影響,脊柱結核截癱恢復率達76%。
六十年代始對軟組織病變進行研究,肌腱轉位功能重建,軟組織松解治療疼痛、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各種骨盆手術矯正等。七十年代始對各類骨病、畸形進行臨床深入研究治療。九十年代后進行了包括骨水泥替代骨腫瘤保肢、骨盆腫瘤切除治療。
七十年代早期,相繼成功開展了斷上肢、斷下肢再植,斷腿移位再植,惡性腫瘤瘤段切除再植保肢治療,斷指再植等;八十年代,開展了拇皮甲瓣游離移植、帶血管皮瓣移植再造拇指,肌腱、神經移植,臂叢神經修復,肩胛背部皮瓣移植及其他各類皮瓣移植等。
早年曾進行髖關節雙杯置換,七十年代開展了人工股骨頭置換,八十年代后相繼行全髖置換,全膝置換及長段假體置換。2000年后開展了高難度關節翻修術,翻修技術處全省領先水平。八十年代開展了關節鏡技術,2000年后關節鏡下治療關節病的水平達省內先進。并開展了快速原形技術對畸形、創傷后關節病變進行診斷和術前設計,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效果。
六十年代開始開展脊柱手術,七十年代后相繼在省內率先開展環樞椎脫位復位內固定、頸椎創傷前路減壓內固定、頸椎病椎體次全切除融合術、脊柱前路減壓鋼板內固定術、脊柱側彎矯正術,進入2000年人工椎體、椎體成形、齒狀突骨折內固定、高難度頸椎腫瘤切除等各種先進的脊柱內固定技術的開展標志著該科脊柱外科水平已達國內先進行列。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創建于1950年,由著名耳鼻咽喉科學專家、法國歸來的曹清泰教授擔任首任科主任,在他帶領下,將耳鼻咽喉科學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學科發展為安徽省最早的碩士授予點。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安徽省衛生廳臨床重點扶持學科,目前是安徽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設置正式床位45張,作為二級醫學學科,已逐漸建立了耳神經外科學、耳顯微外科學、鼻科學、變態反應學、咽喉外科學、頭頸外科學、內窺鏡外科學等三級醫學分支學科。學科設有安徽省聽力檢測中心、人工耳蝸植入中心、鼾癥診治中心、內鏡中心?,F有醫技人員1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8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人,中級職稱醫技人員5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6人。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目前年門診7.8萬人次,年出院1568人次,大手術998次,居省內各醫院同專業最前列。
眼科是在安徽醫科大學的前身----東南醫科大學成立時就建立的???,伴隨著安徽醫科大學的發展而發展,一同經歷了80年的風風雨雨。目前,眼科擁有2個獨立病區、獨立手術室,設置病床48張,并設有安徽醫科大學眼科研究所和眼科激光研究治療中心,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人才濟濟,18名醫師中教授、主任醫師9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4人,其中博士生 5人,碩士生 8人。2004年門診為82305人次,大小手術4487臺,年住院1358人次。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YAG激光治療前節眼病、氬激光治療眼底病、角膜移植術、超聲乳化或小切口白內障摘出人工晶體植入術、玻切手術、眼眶手術、眼部整形等技術水平均處于省內領先,全國先進行列??剖业陌l展壯大,不僅突出地反映了以張錫祺、李同濟等老一輩專家教授救國救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也有力地見證了眼科全體同仁獻身醫學、盡職盡責的進取精神??剖业某砷L歷史,不但體現了安徽醫科大學的成長腳步,也間接地體現了中國這80年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安醫附院感染病科是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國家臨床藥品試驗基地,省內最早的感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和唯一的博士學位授予點。
安醫附院感染病科現設有臨床(病房、門診)、免疫學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等部門。學科現有醫、護、技人員4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9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副主任護師6人,中級職稱10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8人。
安醫附院感染病科現開設病床76張(3個病區),臨床診療水平省內領先,在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療、難治性細菌感染的診治和乙肝相關性肝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年專家門診量3萬-4萬人次,年出院約2000人次,均居省內各醫院同專業之首。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安醫附院放射科是安徽省衛生系統第二批臨床重點學科,碩士授權點單位?,F有醫技人員60人,其中教授、正主任醫師9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1人,中級職稱25人,初級職稱15人。有博士2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13人。
安醫附院放射科設有普通放射、CT、MRI 和介入病房。放射科現在擁有先進的64層CT、1.5T超導MRI、DSA、DR、CR。近年來診斷范圍、診斷手段不斷拓展,不僅能夠開展常規的醫學影像形態學診斷,而且能夠完成國際先進的功能影像學診斷。在開展影像診斷的同時,還廣泛開展了血管內、血管外介入治療,標志性的技術有CT三維容積成像、MR腦功能成像、血管血栓消融術、膽道支架成形術。年普通X線檢查人次超過12萬、CT檢查人次達2萬、MRI檢查人次超過5000、介入手術臺次達800以上。
學科承擔了??粕?、本科生和碩士生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此外還接受了大批進修醫師,舉辦過多次大型進修培訓班。2000年始籌建招生影像專業本科,第一屆60名本科生已經畢業。98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現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4人,在讀研究生20人。已畢業研究生中3人攻讀博士研究生。在各級組織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放射科在臨床教學科研方面得到了較大發展,綜合實力在省內牢固處于領先地位,部分工作已經進入國內先進行列。
安醫附院中醫科及中醫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是我省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包括病房、門診(包括針灸室、痔瘺科、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門診)及Ⅰ期臨床實驗評價中心等部分。學科現有在編醫技人員1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碩士2人。
安醫附院中醫科現開設病床14張,開展多項中醫??茦I務,如中醫中藥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紫癜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男女不育不孕、前列腺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安醫附院中醫科及中醫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是我省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包括病房、門診(包括針灸室、痔瘺科、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門診)及Ⅰ期臨床實驗評價中心等部分。學科現有在編醫技人員1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碩士2人。
安醫附院中醫科現開設病床14張,開展多項中醫??茦I務,如中醫中藥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紫癜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男女不育不孕、前列腺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口腔醫護人員共43名,現有高級職稱13人,正高職稱 7人,副高職稱6人,主治醫師9人。博士學位2人,在讀博士4人,在拓寬科室診療項目、提高業務水平、優化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本學科1人為中華口腔醫學會預防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1人為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為安徽省口腔學會副會長;4人為安徽省口腔學會常務委員。
中心年門診人次達到10萬余人次,年收住院人次900人次??谇豢萍膊≡\療范圍涵蓋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兒童口腔疾病、口腔粘膜病、口腔修復、口腔正畸、口腔頜面外科、口腔頜面醫學影像。
2014年成功申請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最終取得了全部的國家級口腔類別的7個基地。(口腔全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內科、口腔放射、口腔病理)。
現有碩士生導師4名,在讀碩士生約11人。主持國家和省級課題項目數項,發表論文數百篇??谇豢拼蟛糠轴t師承擔安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以及國際教育學院等院系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碩生的口腔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任務。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創建于1950年,由著名耳鼻咽喉科學專家、法國歸來的曹清泰教授擔任首任科主任,在他帶領下,將耳鼻咽喉科學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學科發展為安徽省最早的碩士授予點。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安徽省衛生廳臨床重點扶持學科,目前是安徽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設置正式床位45張,作為二級醫學學科,已逐漸建立了耳神經外科學、耳顯微外科學、鼻科學、變態反應學、咽喉外科學、頭頸外科學、內窺鏡外科學等三級醫學分支學科。學科設有安徽省聽力檢測中心、人工耳蝸植入中心、鼾癥診治中心、內鏡中心?,F有醫技人員1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8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人,中級職稱醫技人員5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6人。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目前年門診7.8萬人次,年出院1568人次,大手術998次,居省內各醫院同專業最前列。
安醫附院整形外科于1975年在省內率先重新組建,也屬國內成立較早的整形??浦?,1992年入選首屆三甲醫院重點學科,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獲碩士學位授權資格,是當時華東地區六省唯一的整形外科專業碩士點,1995年始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1996年入選安徽省衛生廳首批“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2001年再次確立為省重點學科,也是全省唯一的整形外科專業重點學科。
安醫附院整形外科現開放床位32張,臨床治療范圍不斷拓展,住院病人的病種齊全,其中高難度的手術量在省內居各醫院同專業之首??剖矣?003年成立整形美容中心(位于長江路門診八樓)。學科現有醫護人員2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6人。目前全年住院病人530人次,手術440例次,其中三、四類手術占40% ,門診病人5400人次,手術1300余例次。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內科創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是國內最早建立腎臟內科的醫院之一?,F為衛計委腹膜透析培訓示范中心、全國縣級醫院血液凈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腎病學)、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安徽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安徽省衛計委腹膜透析培訓與登記中心、血液凈化??谱o士培訓基地。
學科現有醫護技人員共6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4人,含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2人。學科由門診、病房、腹膜透析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危重腎臟病中心、慢性腎臟病管理中心、腎臟病研究所、??茖嶒炇业劝瞬糠謽嫵?。年門診量近5萬人次,并設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及腹膜透析專病門診;病房由2個病區組成,開設床位75張,年出院病人3000余人次。擁有獨立的腎臟病理活檢室,能夠實施超聲引導下實時腎臟穿刺活檢術,年腎臟活檢術600余例;腹膜透析中心擁有自動腹膜透析機4臺,管理480例持續不臥床性性腹膜透析患者,每年新增腹膜透析患者60-80人;危重腎臟病中心主要對危重腎臟病患者實施以持續腎臟替代治療為主的一體化治療,并可開展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慢性腎臟病管理中心對慢性腎臟病1-5期實施分級管理,一體化綜合干預。實驗室現為安徽醫科大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能夠開展光鏡、免疫熒光、電鏡等病理診斷,尚可開展尿特種蛋白成分分析、尿紅細胞形態、尿滲透壓、尿酸化功能、尿蛋白電泳、血抗PLA2抗體、抗基底膜抗體、抗內皮細胞抗體檢測等。
學科為內科學(腎病)碩士點和博士點、博士后培養學科,博士生(后)導師1人,碩士人導師4人,已畢業碩士50名,博士4名,在讀博士8名,碩士20名。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課題6項,參與“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1項,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20篇,參編衛計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材(腎臟內科學)1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單位)、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始建于1990年,為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風濕病學碩士、博士(科學型與專業型)學位授予點,衛生部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國家抗炎免疫臨床試驗基地,教育部抗炎免疫藥物重點實驗室主要參與者。全科有高級職稱10人(正高4人,副高6人),博導2人,博士6人,江淮名醫1人,擔任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副主編和Reviews on Recent Clinical Trials副主編1人。??平M織完善,設??崎T診、獨立病區、??茖嶒炇?、關節炎研究所和抗風濕藥研究基地。學科設備先進,設施齊全,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整體規模和實力領先的學科。
醫療臨床
1、科室規模和診治的疾?。涸搶?圃O有2個??崎T診及知名教授門診(5間獨立診室)、獨立病區(開放病床50張)、??茖嶒炇?間、臨床藥物評價室3間。2014年門診病人達7萬余人,住院病人達2000人,診治來自安徽省及周邊地區的風濕病患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脊柱關節病、痛風、骨關節炎、系統性硬皮病、干燥綜合征、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系統性血管炎、繼發性骨質疏松等風濕免疫性疾病。圍繞著各種關節炎、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組和繼發骨質疏松3個亞??频慕ㄔO,使學科整體臨床診治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吸引了大量的風濕病患者。
2、緊跟國內外診治進展,重視醫療質量:
近年來國內外各種風濕病診治指南不斷更新,科室以最快的速度學習并應用到臨床工作中,使患者診斷及治療直接與國內外最新指南接軌,規范化的診治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
積極開展臨床新技術及特色項目20余項(如核磁共振在關節結構和軟骨缺損應用、關節及血管超聲開展與應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自身免疫病,免疫吸附法治療重癥SLE、、腮腺核素掃描診斷SS等)。
自建科以來堅持每周疑難危重病討論,不斷提高了疑難危重病人的診治水平,在常見風濕病和危重疑難病人診治方面受到多方好評,近5年來連續被評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先進科室、獲醫護質量獎及實習醫生帶教獎。
3、自身抗體檢測??茖嶒炇遥洪_展各種自身抗體檢測項目近40項,如抗核抗體(ANA)系列、抗核小體、抗組蛋白抗體、ds-DAN抗體定量、抗C1q抗體檢測;抗磷脂抗體和β2糖蛋白、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抗體(ANA+SMA+AMA+M2+肝腎微粒體抗體)、抗CCP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系列、IgG4、冷球蛋白等,為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依據,連續10余年參加全國自身抗體質控檢測,均100%合格。
4、新型抗風濕藥物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為全國最早國家抗炎免疫藥理臨床試驗基地之一(1997年始),主持和參與國內(際)多中心新型抗風濕藥物及生物制劑臨床研究100余項,如新型非甾體抗炎藥、各種生物制劑(TNF-a、IL-6、IL-1拮抗劑)、新型抗痛風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等藥物,均為國內外最新研制的抗風濕藥物,其中與安徽醫科大學藥理所一起主持研發的白芍總甙、牽頭開展的來氟米特等已成為我國風濕領域中常用的抗風濕藥物。
教學方面:
1、安徽醫科大學為安徽省唯一的重點醫學院校,承擔大學本科生風濕病課堂教學和臨床實習。安徽省最早的風濕病學碩士及博士授予點,至今已培養碩士、博士生共48名,已畢業的學生大部分已成為省內各地風濕學科帶頭人或科室骨干,發揮了醫學院校的輻射作用。
2、每年均舉辦國家級、省級繼教班及各種學術會議、開展義診等多種形式普及風濕病知識、推廣規范化治療,推動全省風濕病學科建設與發展。
3、每年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風濕病??七M修醫師約40-50人,培訓護士共30余名,為培養風濕病醫護人員提供了教學平臺。
4、近5年參加該科室參加衛生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以及風濕病專著編寫共6部(內科學診療常規、現代醫院診療常規、凱利風濕病學、臨床實習醫生手冊、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規范、常見風濕病診療手冊)。
科研及??铺厣矫妫?
該科室獲得基金3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4項,中華醫學會科研項目2項、省廳級等課題20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十二五高科技科研課題3項。發表論文共近300篇,其中SCI 30余篇,中華系列100余篇。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中華醫學獎1項。其中以下3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并形成特色:
1、關節炎基礎與臨床研究:先后主持類風濕關節炎相關課題10余項,發表相關論文100余篇。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3項。骨關節炎:獲國家自然基金1項和澳大利亞國立衛生和醫學研究院課題,建立MRI測定關節軟骨缺損的方法和骨密度測定儀測定軟骨下骨密度。發表SCI文章10余篇,研究結果達國際先進。強直性脊柱炎:獲國家自然基金3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衛生廳、教育廳課題各1項;發表SCI論文10余篇,總體水平達國內領先。
2、首次系列報道中國RA患者甲氨蝶呤藥物遺傳學研究及臨床治療;開展多種免疫抑制劑的藥物濃度檢測:如甲氨蝶呤、環孢素、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為預測療效及不良反應提供依據,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為國內先進。
3、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研究:開展糖皮質激素誘導和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骨質疏松(OP)和骨折風險研究和防治:率先在國內報道:RA患者OP發生率為正常人的2倍,其OP骨折的發生率高達20%,激素應用使其發生率升高2倍。同時從RANK/RANKL/OPG系統和Wnt信號通路探討了其發生機制,已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衛生廳、教育廳課題各1項;發表相關文章20余篇,SCI論文4篇,具有國內領先水平。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為營養部,2005年正式被確定為獨立醫技科室,2010年更名為臨床營養科??剖夷壳俺袚航埓参徊∪说钠胀嬍?、治療飲食及特殊營養支持、營養會診、營養宣教、營養咨詢門診以及本科及研究生的《臨床營養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等教學任務。臨床營養科現有營養醫技人員11人,包括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2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1人,其中碩士學歷4人,本科學歷4人。
燒傷科是安徽省衛生廳第二批臨床醫學重點扶持學科、衛生部臨床藥品實驗評價中心,是安徽省唯一的燒傷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燒傷科由臨床(病房、門診)、燒傷實驗室、燒傷手術室和皮庫等部分組成。學科現有醫技人員17 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5 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 人,中級職稱醫技人員2 人,具有博士學位3 人,在讀博士1 人,碩士學位7 人。
科室現開設床位34 張,年住院病人700 余人,每年住院病人700 余例,其中危重燒傷病人100 余例,總治愈率在98%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大面積深度燒傷和嚴重電燒傷等方面的救治形成了自己的優勢。
安醫附院乳腺外科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安徽省最早成立的、到目前為止也是我省唯一一家以乳腺疾病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規范化特色乳腺???,是安徽醫科大學普外乳腺外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點。
安醫附院乳腺外科是在原普外科基礎上2004年組建的,系安徽醫科大學外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是以診治乳腺各種疾病為特色的專業科室,是集外科手術、化療、放療、病理、影像診斷和基礎醫學等多門學科為一體的醫療和科研機構。
安醫附院乳腺外科內人才濟濟,擁有合理的以博士和碩士組成的人才梯隊,目前科室在正式編醫護人員18人,其中醫生10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博士研究生學歷2人,碩士研究生學歷7人;在讀碩士研究生6人。
安醫附院乳腺外科擁有乳腺疾病普查和精查所需的常規設備如彩超、鉬靶等常用設備,具有安徽省唯一一臺乳管鏡高新設備,乳腺疾病微創手術設備如乳腔鏡(省內唯一)和麥默通(省內唯一)等高新設備儀器,這些都為安徽省及周邊省份婦女乳腺普查、篩查、手術、及綜合治療及全省各縣、市篩查人員的規范化培訓和受訓人員的資格認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安醫附院放射科是安徽省衛生系統第二批臨床重點學科,碩士授權點單位?,F有醫技人員60人,其中教授、正主任醫師9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1人,中級職稱25人,初級職稱15人。有博士2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13人。
安醫附院放射科設有普通放射、CT、MRI 和介入病房。放射科現在擁有先進的64層CT、1.5T超導MRI、DSA、DR、CR。近年來診斷范圍、診斷手段不斷拓展,不僅能夠開展常規的醫學影像形態學診斷,而且能夠完成國際先進的功能影像學診斷。在開展影像診斷的同時,還廣泛開展了血管內、血管外介入治療,標志性的技術有CT三維容積成像、MR腦功能成像、血管血栓消融術、膽道支架成形術。年普通X線檢查人次超過12萬、CT檢查人次達2萬、MRI檢查人次超過5000、介入手術臺次達800以上。
學科承擔了??粕?、本科生和碩士生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此外還接受了大批進修醫師,舉辦過多次大型進修培訓班。2000年始籌建招生影像專業本科,第一屆60名本科生已經畢業。98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現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4人,在讀研究生20人。已畢業研究生中3人攻讀博士研究生。在各級組織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放射科在臨床教學科研方面得到了較大發展,綜合實力在省內牢固處于領先地位,部分工作已經進入國內先進行列。
安醫附院中醫科及中醫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是我省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包括病房、門診(包括針灸室、痔瘺科、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門診)及Ⅰ期臨床實驗評價中心等部分。學科現有在編醫技人員1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碩士2人。
安醫附院中醫科現開設病床14張,開展多項中醫??茦I務,如中醫中藥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紫癜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男女不育不孕、前列腺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安醫附院中醫科及中醫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是我省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包括病房、門診(包括針灸室、痔瘺科、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門診)及Ⅰ期臨床實驗評價中心等部分。學科現有在編醫技人員1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碩士2人。
安醫附院中醫科現開設病床14張,開展多項中醫??茦I務,如中醫中藥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紫癜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男女不育不孕、前列腺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安醫附院中醫科及中醫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是我省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包括病房、門診(包括針灸室、痔瘺科、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門診)及Ⅰ期臨床實驗評價中心等部分。學科現有在編醫技人員1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碩士2人。
安醫附院中醫科現開設病床14張,開展多項中醫??茦I務,如中醫中藥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紫癜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男女不育不孕、前列腺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安醫附院中醫科及中醫教研室成立于1954年,是我省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包括病房、門診(包括針灸室、痔瘺科、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門診)及Ⅰ期臨床實驗評價中心等部分。學科現有在編醫技人員10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碩士2人。
安醫附院中醫科現開設病床14張,開展多項中醫??茦I務,如中醫中藥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紫癜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男女不育不孕、前列腺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創建于1950年,由著名耳鼻咽喉科學專家、法國歸來的曹清泰教授擔任首任科主任,在他帶領下,將耳鼻咽喉科學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學科發展為安徽省最早的碩士授予點。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安徽省衛生廳臨床重點扶持學科,目前是安徽省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設置正式床位45張,作為二級醫學學科,已逐漸建立了耳神經外科學、耳顯微外科學、鼻科學、變態反應學、咽喉外科學、頭頸外科學、內窺鏡外科學等三級醫學分支學科。學科設有安徽省聽力檢測中心、人工耳蝸植入中心、鼾癥診治中心、內鏡中心?,F有醫技人員1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8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人,中級職稱醫技人員5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6人。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目前年門診7.8萬人次,年出院1568人次,大手術998次,居省內各醫院同專業最前列。
安醫附院醫學心理科暨精神病學教研室承擔安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教學和附屬醫院精神衛生臨床工作?,F有在編人員1人。雖然編制少,人員緊缺,學科發展緩慢,但與全國綜合醫院精神科編制極少的現狀相比,醫院仍是設有精神衛生建制的大型綜合醫院。
安醫附院醫學心理科開展精神衛生教學、心理門診、心理測驗和心理治療工作。年心理門診量約3000人次。
安醫附院醫學心理科暨精神病學教研室承擔安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教學和附屬醫院精神衛生臨床工作?,F有在編人員1人。雖然編制少,人員緊缺,學科發展緩慢,但與全國綜合醫院精神科編制極少的現狀相比,醫院仍是設有精神衛生建制的大型綜合醫院。
安醫附院醫學心理科開展精神衛生教學、心理門診、心理測驗和心理治療工作。年心理門診量約3000人次。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暨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集皮膚性病學醫療、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現為皮膚病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安徽省重要遺傳病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皮膚性病學團隊之一,在皮膚病研究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學科現為皮膚病與性病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臨床重點???;學科還是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常務理事、亞洲皮膚科學會會長單位、安徽省疑難重癥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學科被批準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安徽省高校皮膚病遺傳學科技創新團隊、安徽省優秀教學團隊。
學科已經建立起一支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的臨床醫教研隊伍?,F擁有臨床、教學與科研人員66人,教授/主任醫師13名,海外特聘教授5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1名,中級職稱18名;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2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名,中組部拔尖人才1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
學科現開放床位近60張,年門診患者近30萬人次,年出院患者1800人次;門診單元設有銀屑病、白癜風、紅斑性狼瘡特色專家門診、知名專家門診、專家門診、性病門診、遺傳性皮膚病門診、遺傳病產前診斷門診、中西醫結合門診;建立皮膚病理室、皮膚真菌室、皮膚免疫室、性病學實驗室、皮膚美容中心、皮膚手術室、毛發移植室、皮膚治療室,設立激光美容、嫩膚去皺、生發及脫毛、中藥熏蒸、藥浴、窄波紫外線照射、皮膚外科等專門治療中心。在銀屑病、白癜風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遺傳性皮膚病,以及重癥藥疹、結締組織疾病和自身免疫性大皰病等診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對梅毒診療方面已在全國具有廣泛輻射力和影響力;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獲“中國醫院最佳??坡曌u排行榜”第5名,也是在該項評比中連續6年獲得的第5排名。學科具有皮膚病與性病學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培養學生中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入選中組部撥尖人才計劃,1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人獲得安徽省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安徽省五四青年獎章,10余名學生獲安徽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獎;畢業生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學科為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系、醫學美容學系主任委員單位,承擔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皮膚性病學》、《醫學美容學》等主干課程的帶教任務。學科主編衛生部本科生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第五、六、七、八版,衛生部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中英文醫學科研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第一版)等教材,此外還有《中華皮膚性病學》、《現代皮膚病學基礎》等皮膚病學專著10余部。
學科現有實驗室面積近5000平方米,位于安徽醫科大學科教大樓10、11和12樓。學科牽頭成立了全國皮膚病遺傳資源收集協作網,覆蓋100余家全國重要醫院皮膚性病科,收集儲存了10余種皮膚復雜疾病和100余種皮膚單基因病近20萬份遺傳資源,是國際上較為完整的皮膚病遺傳資源中心。實驗室建有皮膚病病理、皮膚病真菌、皮膚病免疫、皮膚病美容、皮膚病影像、皮膚腫瘤、單基因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等8大臨床研究平臺,皮膚資源中心、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室、生物信息研究室、皮膚毒理研究室、皮膚藥理研究室、皮膚病遺傳分析研究室和皮膚病基因功能等7大基礎研究平臺,銀白紅診療中心、皮膚外科中心和瘢痕疙瘩診療中心等3大特色中心。學科已經具有高通量靶向測序、全基因組基因分型、PCR短片段測序等遺傳學技術平臺,以及激光顯微切割、細胞培養、熒光定量技術等細胞生物學研究平臺。學科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杰青B類、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近60項;迄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60余篇(影響因子大于2000),其中17篇論文刊登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等國際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上。先后獲得2014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和200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等。成果先后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學科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梅育醫學院(Mayo Clinic)、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新加坡國立基因研究所,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連續四年與Nature Genetics在國內舉辦學術會議Workshop,已經成為我國遺傳學論壇的品牌會議。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是安徽省臨床醫學特色??坪椭攸c扶持???,也是國內最早開展康復醫學和運動醫學臨床醫療及教學科研工作的單位,是中國康復醫學的發源地之一。其規模(場地、設備),專業人才、技術優勢及醫教研水平在國內同類學科排名位于前列,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已成為安徽省康復醫學資源中心。該學科創建于1956年,是安徽省最早和唯一具有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20世紀50年代末該學科即在中國傳統康復醫學領域確立了該學科的全國優勢和領先地位。該學科的創始人趙翱、徐斌銓、吳毅文教授等一批老專家在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的開拓、引導直至建立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83年該學科被衛生部確定為運動醫學專業人才繼教培訓基地;1990年該學科被衛生部以及中殘聯確定為WHO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訓基地。該學科也是安徽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發起成立單位(1981年)、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單位(1986年)、安徽省康復醫學會發起成立單位(1987年)。安徽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暨康復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單位(2014年)。同時,該學科也是全國最早開展正規康復醫學學歷教育的單位,自1989年以來已培養各層次康復專業技術人才近2000人。
該??片F開放病床60張,??茦I務用房建筑面積約2000 多m2 , 學科現有專業人員37人,其中醫師16人,治療師(士)12人,護士15人。專業人員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11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
該學科在國內康復醫學領域享有較高聲譽,有多名國內知名的康復專家,其中吳毅文教授為中國康復醫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顧問;高曉平教授是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學分會委員,衛生部康復醫學本科規劃教材副主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頸腰痛雜志》、《安徽醫學》、《安徽醫藥》等多個雜志的編委;陳惠德教授是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安徽省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和木副主任醫師、趙凱副主任醫師均是衛生部康復醫學本科規劃教材的編委,并分別在國家級學會擔任委員。
該學科還有多人次擔任國家級專業學會的常委和委員,其中國家級專業委員會常委3人,委員17人次,另有省級學會副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1人,省級醫學會主任委員2人,侯任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2人,常委與委員12人次。
可咨詢
服務人次 4710
好評率(99.1%)
擅長:性病、梅毒、艾滋病、皮膚附屬器疾病、粉刺、脫發、痤瘡、病毒性皮膚病、水痘、帶狀皰疹、真菌性皮炎、股癬、頭癬、甲癬、皮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細菌性皮膚病、毛囊炎、色素性皮膚病、白癜風、黃褐斑、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皰疹、汗斑、孢子絲菌病、皮膚病、腳癬、天皰瘡、玫瑰糠疹、過敏、皮脂腺囊腫、妊娠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蟲咬皮炎、銀屑病、痘痘
可咨詢
服務人次 3118
好評率(90.0%)
擅長:病毒性皮膚病、刺瘊、扁平疣、帶狀皰疹、濕疣、疣、單純皰疹、皮膚附屬器疾病、脫發、痤瘡、粉刺、青春痘、斑禿、腋臭、脂溢性脫發、真菌性皮炎、股癬、細菌性皮膚病、癤腫、毛囊炎、色素性皮膚病、痣、皮膚病、急性蕁麻疹、皮脂腺囊腫、過敏、真菌感染、瘢痕、毛周角化癥、腳癬、卡波西水痘樣疹、病毒感染、銀屑病、過敏性紫癜、激素依賴性皮炎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717
好評率(98.9%)
擅長:皮膚過敏、濕疹、細菌性皮膚病、毛囊炎、遺傳性皮膚病、過敏、皮脂腺囊腫、風疹、腳癬、真菌感染、蟲咬皮炎、病毒感染、蚊子叮咬
可咨詢
服務人次 5010
好評率(99.5%)
擅長:性病、生殖器皰疹、梅毒、淋病、病毒性皮膚病、水痘、濕疣、帶狀皰疹、皮膚附屬器疾病、酒渣鼻、粉刺、瘢痕性脫發、脫發、脂溢性皮炎、真菌性皮炎、花斑癬、體癬、甲癬、皮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細菌性皮膚病、毛囊炎、色素性皮膚病、白癜風、疤痕疙瘩、皮膚病、遺傳病、銀屑病、真菌性皮膚病、瘢痕、大皰性皮膚病、支原體感染、遺傳過敏性皮炎、皮脂腺囊腫、過敏、蟲咬皮炎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3163
好評率(99.4%)
擅長:梅毒、生殖器皰疹、性病、乳頭瘤病毒(hpv)、銀屑病、特應性皮炎、帶狀皰疹、脂溢性皮炎、脫發、痤瘡、傳染性軟疣、艾滋病、皮膚過敏、色素性皮膚病、真菌性皮炎、濕疹、白癜風、神經性皮炎、濕疣、癬、瘢痕、痣、蕁麻疹、毛囊炎、皮脂腺囊腫、真菌感染、玫瑰糠疹、汗皰癥、淋病、皮膚腫瘤
可咨詢
服務人次 434
好評率(100.0%)
擅長:性病、梅毒、皮膚過敏、特應性皮炎、食物過敏、濕疹、蕁麻疹、帶狀皰疹、扁平疣、水痘、單純皰疹、疣、白癜風、黃褐斑、皮膚瘙癢癥、癢疹、細菌性皮膚病、癤腫、毛囊炎、丹毒、癬、皮膚附屬器疾病、痤瘡、脫發、青春痘、接觸性皮炎、蟲咬皮炎、疥瘡、銀屑病、神經性皮炎
查看更多皮膚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