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1957年由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分遷來渝創建,歷經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和重慶市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技術實力最強,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及涉外醫療為一體的重點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牽頭成立了重慶市首家醫院集團(醫聯體),即“重醫一院醫院集團”,集團以院本部為核心醫院,包括3家直屬分院(第一分院、金山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6家托管醫院(大足區人民醫院、海扶醫院、綦江區人民醫院、萬盛經開區人民醫院、酉陽縣人民醫院、合川區人民醫院)。
服務能力出眾 院本部開設臨床科室35個,醫技科室8個,現有編制床位3200張。2014年門診量289.75萬人次,出院病人12.09萬人次,年手術8.79萬臺次,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病人來自全國各地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在重慶及四川、貴州等周邊省市擁有21家教學醫院和75家指導醫院。
醫療技術精湛 院本部常年承擔疑難危急重癥救治、應急救援、干部保健及涉外醫療任務,是中國西部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重慶市SARS、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重癥病例救治首要單位和專家組長單位,以及重慶市唯一一家同時獲肝、腎移植技術準入的地方醫院。形成了器官移植、微創、介入、輔助生殖、無痛診療等優勢技術。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17個(產科、檢驗科、重癥醫學、??谱o理、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麻醉科、神經內科、普通外科、眼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科、腫瘤科、醫學影像科、老年病科),獲批衛生部培訓基地10個,重慶市臨床診療中心27個,重慶市醫療質量控制中心18個,重慶市??谱o士培訓基地8個。各學科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優勢,綜合診斷治療水平居國內先進行列。
醫療設備先進 院本部擁有PET-CT、炫速雙源CT、寶石能譜CT、128層螺旋CT、3.0T MRI、1.5T MRI、平板DSA、SPECT、高強度超聲聚焦腫瘤治療系統、影像引導放射治療系統(IGRT)等國內一流的大型醫療設備。
醫學人才濟濟 院本部擁有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江學者、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等在內的一大批學術造詣高、臨床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擁有教授252人,副教授350人,博士生導師46人,碩士生導師330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42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36人,重慶市醫學會主任、副主任委員59人。
科教成效顯著 院本部形成了以神經科學、腫瘤學、脂糖代謝、眼科及重癥醫學等為代表的“五大優勢學科群”。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5個。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內科學-傳染病、神經病學)、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中西醫結合臨床),重慶市高校重點學科34個、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1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5個。承辦統計源期刊《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近5年(2010—2014)來承擔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等各級縱向科研課題846項,獲得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在內的各級科技成果獎60項,2013年在科技統計源期刊上發表的科技論文數居全國醫療機構第5位。
榮譽獎項眾多 院本部先后獲得“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等一系列榮譽稱號。2008年榮獲衛生部“2005-2007年度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和“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技能競賽”金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分院 (原重慶市第八人民醫院,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于2010年11月2日成建制并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一所以醫療為中心,兼有科研、教學和干部保健等職能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承擔中央領導來渝的醫療保健任務和省部級、廳局級領導的日常主動保健工作,以及社區居民22萬人的醫療保健任務,是重慶市機關直屬醫院和干部保健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金山醫院 是重慶市唯一一家融醫療、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面向國際、國內的公立涉外醫院。醫院服務大眾健康,以特需醫療和高端醫療服務為特色,配備現代化的診療設備,擁有一支精通外語、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團隊,實行電話預約和全程導醫服務,提供一對一或多對一專家接診,能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就診需求。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 系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全國首家大型公立醫院下屬的養老機構。中心由普通護養區、高級護養區、臨湖療養區、學術交流中心、康復醫院、護理職業學院等組成,設置護養床位3000張,醫院床位1000張,分五區三期建設。中心集養生、康復理療、醫療護理、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建成后將成為重慶市首家大型五星級綜合性養老機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足醫院 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能開展電視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手術,顱內腫瘤切除術、肝葉切除術、心臟修補術、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直腸癌根治術以及內科各種疑難病癥的診斷和治療,外科微創手術和腫瘤放射治療水平處于重慶市區縣級醫院先進行列。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海扶醫院 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醫院,是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海扶無創醫療示范醫院。醫院以無創醫療理念為宗旨,以治療子宮肌瘤專病為特色,多學科專家團隊把國際領先的海扶超聲消融治療技術應用于臨床,為患者精心設計個性化、系統化、無創微創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實現“我的健康我做主”。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綦江醫院 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醫院,是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急救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擁有全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健康體檢中心。能開展晚期肝癌和肺癌的介入治療、腫瘤的化療和放療、ERCP檢查和治療、顱內腫瘤治療、微創腔鏡檢查治療及各種燒傷治療等,診療技術水平在全區處于領先地位,部份診療技術達到市級醫院水平。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萬盛醫院 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承擔萬盛經開區居民和毗鄰區縣部分群眾的醫療保健工作,以及經開區內各鄉鎮衛生院的教學和醫療指導任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酉陽醫院 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是酉陽縣醫療救治中心,擔負酉陽及周邊各(區)縣84萬人的防病救治任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川醫院 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預防、保健、急救于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開展了計算機輔助下電磁導航系列手術,血液透析,高壓氧治療,肝膽、泌尿及婦科微創治療技術,血管內、血管外介入治療技術等,對多發傷、復合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搶救居合川區最高水平。
地址 :
總院地址:九龍坡區馬王鄉龍泉村160號 分院地址:九龍坡區興勝路2號
電話 :
023-118114,023-114(預約掛號),023-63310999(總機),023-89012238(門診咨詢),023-89012192(門診掛號)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成立于1979年,歷經全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程樹磐、林琦、馬才驪、陳運貞、饒邦復、吳慶玲、雷寒等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在重慶市三甲醫院中處于領先地位。心血管內科儀器設備齊全先進,總值6000余萬元,擁有三層樓普通病房和一層CCU病房、兩個心導管室、七個門診診室、3個彩色超聲心動圖室、1個心電分析室、4個多媒體電教室、體外反搏室。
目前開放床位數213張,擁有全重慶市最大的心臟重癥監護病房,2014年入院病人超過8000人次,門診病人超過15萬人次。心臟介入診療手術臺次大于3500臺/年?,F每年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300余臺,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術150余例,居全市前列。承擔重慶市大量的院際會診和疑難病例診治,包括心臟介入手術指導、培訓和考核工作,成為長江上游區域心血管疑難病診治中心,引領西南區域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技術發展。
二、人才隊伍
心血管內科現有醫護技人員175人,其中醫師58人,護士110人,技師7人。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學位者28人,碩士25名,17人出國留學1-2年。2012年引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科學“巴渝學者”、重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夏勇教授作為心血管內科的科研副主任(兼);引進明尼蘇達醫學院副教授、醫學博士朱偉熹為客座教授。
三、科研水平
在學術帶頭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雷寒教授帶領下,主研和完成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0項;主編、副主編包括高等院校教材在內的專著30余部,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SCI文章40余篇,共獲國家、省部級獎項達7項。并與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與交流聯系,是長江上游臨床研究中心及臨床技術轉化中心。
四、基地和中心
1979年 碩士學位授予點
1992年 西南地區第一個心血管內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1999年 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
2009年 衛生部首批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訓基地
重慶市冠脈介入診療技術質量控制中心
衛生部西區介入考試點
2010年 美國心臟病學院(ACC)教育培訓基地
2011年 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
2012年 美國心臟學會(AHA)專業示范中心
2013年 重慶市心血管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
美國心臟學會(AHA)優秀專業示范中心
2014年 重慶市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中心
五、學術會議
2012年12月,舉辦首屆西南心血管慢病論壇學術會議;
2013年6月,舉辦2013年AHA專業示范中心慢病管理論壇暨重慶市心血管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會議、重慶市冠心病介入診療質量控制中心會議,并啟動“西南心血管慢病管理質量促進項目”,現已在璧山、涪陵、綦江、大足、北碚、長壽等15個區縣順利開展;
2013年11月舉辦“2013 年重慶市醫學會第六屆心血管病學年會暨第二屆西南心血管慢病論壇”;
2014年10月成功舉辦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心血管慢病新進展學習班和第三屆西南心血管慢病論壇暨重慶市第五屆內科學學術會議”。
一、科室介紹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成立于1979年,歷經全國著名專家左景鑒、林春業、郁解非、韓文妙、王致天等教授的共同努力,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在重慶市三甲醫院中處于領先地位。2000年由重慶市衛生局批準成立重慶市胃腸外科疾病治療中心;2012年其所在的普通外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2013年成為重慶市普通外科(含肝胰小腸移植)醫療質量控制中心;2013年12月23日,由國家正式授予“重慶市微創外科手術培訓基地”,并于2014年2月召開了培訓基地啟動儀式。
胃腸外科擅長普外科疾病,尤其是胃腸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胃癌術式的選擇、直腸癌的保肛術式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豐富的經驗。率先在重慶市開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直腸癌保肛率、胃腸道腫瘤的生存率均屬國內先進水平。2013年6月在第8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中獲中青年胃癌手術視頻大賽腹腔鏡組第一名;2013年9月成功施行全國首例直腸癌腹腔鏡下全盆腔臟器切除術。2013年7月成功施行重慶市首例單孔腹腔鏡下乙狀結腸癌根治術,截止到2015年1月累計已開展30例單孔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并于2014年9月成功開展西南地區第一例3D單孔腹腔鏡下結腸癌手術。胃腸外科在腫瘤化療以及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規范、成熟的治療體系,近年來聯合內分泌內科開展的肥胖癥及Ⅱ型糖尿病綜合治療,已達到國內少有的規范化標準,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肥胖及Ⅱ型糖尿病綜合治療門診,為廣大肥胖及Ⅱ型糖尿病患者帶來全新的綜合治療手段,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另外,在MDT(多學科綜合治療)領域,重醫一院胃腸外科為重慶市成立最早,設置最為齊全的MDT,且為重慶市唯一全國MDT示范推廣基地(全國共14家)。胃腸腫瘤MDT團隊成立于2012年,程勇教授也為重慶市唯一全國MDT專業委員會委員,團隊為近400位晚期結直腸腫瘤患者提供了綜合治療,明顯改善了晚期結直腸癌的生存預后。2015年6月10日,胃腸外科和腫瘤科舉辦“中外胃腸道腫瘤MDT專家交流會”, 現任歐洲外科腫瘤協會主席,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Prof.Graeme J Poston,以及來自中國廈門、廣州、重慶、涪陵、璧山、永川、萬州等地區的8位胃腸腫瘤專家齊聚一堂,展開深入的病例討論與學術交流。
目前,胃腸外科各項胃腸疾病診治技術已處于長江上游的龍頭地位,輻射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新疆的部分地區,其中,胃腸道間質瘤規范化治療已和國際同軌,病人隨訪數量躋身國內前列,成功舉辦的兩屆國際胃腸疾病外科論壇學術研討會議,使胃腸外科不僅在國內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在國際上也具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力。
胃腸外科現有醫生2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多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5人,占55.71%。其中9人出國留學1~2年,包括德國科隆大學醫學院、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英國倫敦大學癌癥研究所、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胃腸外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80余人,博士生30余人。
科室醫療設備完善、先進,擁有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胃腸動力學檢查儀及多功能微波治療儀等先進的檢查治療儀器,在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肛直腸動力學的檢測等方面均屬國內先進水平??剖椰F有三個病區,開放床位144張,年手術臺次1800余臺,其中胃癌根治術300余例/年,結腸癌根治術400余例/年,直腸癌根治術500余例/年,肛直腸良性疾病600余例/年??蒲蟹矫?,已獲中國新型專利多項,科研課題42項,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
科室擁有一支以中青年為骨干的??谱o理隊伍,2011年成立了具備??谱o理特色的“傷口/造口護理小組”(由國際傷口治療師、造口師組成),每季度舉行造口患者的“陽光之家”活動,俱樂部活動已形成一定的區域影響力。
二、特色醫療
腹腔鏡消化道腫瘤手術(包括胃癌、胃腸道間質瘤、結腸癌、直腸癌、結直腸腺瘤、結腸多發性息肉)
3D單孔腹腔鏡手術
腸內腸外營養治療
胃腸道腫瘤介入治療
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包括環狀混合痔、直腸粘膜脫垂)
微波痔治療術(單個內痔、尖銳濕疣)
肥胖及Ⅱ型糖尿病綜合治療門診
規范化胃腸道間質瘤綜合治療
三、特色手術
腹腔鏡胃癌、結直腸癌根治手術
胃腸外科2000年率先在重慶市開展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現已累計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2000余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800余例。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根治徹底、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深獲廣大患者好評。
單孔腹腔鏡手術
經臍單孔腹腔鏡技術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由五孔改為一孔或兩孔,是國際最前沿微創技術,手術中手術器械及設備經臍孔進入腹腔,利用臍部皺壁遮擋手術切口。該技術創傷小、痛苦輕、微小疤痕,術后恢復快,引領微創無痕最前沿。目前,已由我科程勇教授成功開展單孔腹腔鏡結腸癌、直腸癌根治術超過30例,成功率100%,并發癥低于5%,術后7天出院,成為重慶乃至西南地區首家開展,并且唯一正在開展單孔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單位。近日與3D腹腔鏡技術相結合,成像更具體貼切、立體感強、視野清晰放大,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微創的手術。
胃腸道腫瘤介入治療
胃腸道腫瘤介入治療,是對胃腸道腫瘤的供血動脈進行栓塞和灌注化療,通過“饑餓療法”和“靶向化療”,殺滅腫瘤細胞,達到手術前降期目的,使手術更加徹底;對于無法耐受手術的晚期患者,可以達到姑息性治療的目的。從2001年累計已達500余例胃腸道腫瘤介入治療,效果顯著,在西南地區處于領先水平。
減重及代謝性疾病手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嚴重肥胖者,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疾病、惡性腫瘤等發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數倍。治療肥胖及代謝性疾病,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據大量研究表明,手術減肥是目前唯一長期有效的方式。
“減重及代謝性疾病手術”是一種可以在腹腔鏡下完成的手術。該手術創傷小,并發癥少,時間短,效果好。近年來胃腸外科將該類手術成功運用于治療肥胖及Ⅱ型糖尿病,是亞太地區手術治療肥胖癥及代謝性疾病全國診療中心分中心之一,技術實力在西南領先,已成功開展30多例該類手術,深得患者好評。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簡稱PPH)是用一種稱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將痔上方的直腸黏膜脫垂帶做環形切除。適用于各類痔,尤其是環狀痔,重度內痔和部分直腸粘膜脫垂的病人。具有術后見效快、恢復快、無痛苦等特點,是患者手術治療痔的首選。
腸道內鏡下微創手術
腸道息肉、腺瘤是常見腸道疾病,因其有性腫瘤發展的可能,現均提倡早期予以治療。腸道內鏡下進行息肉與腺瘤切除、粘膜切除等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治療類似疾病,相對于傳統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費用少、恢復快等優勢。我科已廣泛開展內鏡下微創手術,受到患者廣泛好評。
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
全盆腔臟器切除被用于盆腔內侵犯廣泛的直腸癌、宮頸癌、膀胱癌等,尤其是盆腔內復發的惡性腫瘤,無肝、肺、骨等多發轉移證據,無腹水的患者,爭取行盆腔臟器切除術以達到根治目的。
該項技術由于對術者技術要求較高,因此目前僅能在部分醫院開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該項技術的在國內外已經開展多年,其提高了需求患者的生存率,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胃腸外科已成功開展此項新技術。
四、聯系方式
門診地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號樓門診部3樓
病房地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號樓14、15樓
聯系電話:023—89011014 023—89011015
一、科室簡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始建于1958年,由我國著名神經病學專家傅雅各、沈鼎烈、徐越和董為偉教授從上海第一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來渝創建??剖沂俏鞑康貐^最早的神經病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1999年成為首批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并相繼建成重慶市醫學重點實驗室、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市省部級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2007年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神經病學重點學科;2010年底,重醫大附一院被批準為衛生部“腦卒中篩查及防治基地”,同時神經內科是衛生部“十二五”腦卒中質量控制省級中心和重慶市神經疾病質量控制中心;2012年,獲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臨床重點??啤苯ㄔO項目??剖椰F有開放床位208張,設置國內一流的神經重癥監護室床位16張,學科2014年門急診104877人次,年出院5317人次,外地病人占收治病人總數30%以上,范圍涵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每年招收來自全國各地進修醫師30余名。
二、醫療團隊
科室現有教授14人、副教授7人、講師14人;博導7人、碩導18人,留學歸國人員9人,有“973”首席科學家1人、“巴渝學者”2人、“兩江學者”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科造就和培養了一大批神經病學領域的醫療、教學、科研高端人才,形成了具有雄厚實力的學術隊伍。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在全國學術團體中占有重要席位。包括教育部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癲癇與腦電圖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運動障礙學組、癡呆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疾病、癲癇、疼痛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青年委員、重慶市醫學會神經病專委會主任委員等重要學術任職。
三、醫療特色
科室開展血管內介入治療、動靜脈溶栓、無創腦水腫檢測、神經電生理檢測、重癥監護、肌肉活檢等特色醫療和技術,腦血管疾病、癲癇、帕金森病、頭痛、神經免疫、神經心理、肌病等亞??平ㄔO及各項醫療指標位居國內前列。學科還貫徹落實醫院領導急慢分治的創新理念,開設了青杠康復病區和金山醫院普通部門診。
四、科研成就
學科經過長期的臨床和科研實踐,已凝練出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腦血管疾病、癲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學科科研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近10年先后獲得國家高技術研究計劃(“863”計劃)、國家“973”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及其他國家級課題40項,省部市級縱向科研項目82項,共獲縱向科研經費4000余萬元。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市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2項,發表SCI論文220余篇,CSCD及其他專業論文720余篇。主編著專著 16 部。副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 24本。十年來培養碩士研究生450名,博士研究生142名,博士后研究人員3名,開展國際交流,舉辦了五屆重慶國際神經病學會議,2008中法神經病學會議,第八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第七屆中國神經內科醫師大會,連續十四屆神經病學國家級繼教學習班,學科的發展對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神經病學學科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享譽全國。
五、聯系方式
門診地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號樓門診部3樓
病房地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號樓7、8、9樓
聯系電話:神經內科ICU 023—89012007
神經內科1病區 023—89012442
神經內科2病區 023—89012008
重醫大附一院內分泌內科成立于1977年,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西部地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獲得最早的學科之一。1998年經重慶市衛生局批準建立“重慶市糖尿病中心”。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衛生局重點學科”。2005年被評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2008年被批準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認定專業”,2011年獲準進入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是重慶市內分泌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2013年成為“重慶市內分泌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促進了重慶市內分泌科醫療質量的穩步提高。在老一輩專家邱鴻鑫教授、舒昌達教授帶領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團結拼搏、辛勤耕耘,學科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臨床醫療成績日益顯著。
?。?)學術隊伍
張素華、鄧華聰、李啟富等博士導師、教授在國內內分泌學術界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國內公認的有突出學術成就的知名教授群體之一,他們與中青年專家一起形成了一個綜合實力較強、團結協作、治學嚴謹的學術團體。學科現有醫生1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 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醫學博士14人,護理人員40名,90%以上的醫師有赴美國、法國等大學接受培訓的經歷。在糖尿病、肥胖、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和研究處于國內一流水平。
?。?)平臺條件
中心開放病床90張,擁有內分泌實驗室1個,門診量超過12萬人/年。建立了內分泌、眼科、血管外科、燒傷整形科一站式服務聯動機制,強化了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病的多學科協作。門診醫生團隊4-5人/天,包括教授、副教授、主治醫生,設有糖尿病??谱o士的專業教育團隊,提供門診糖尿病知識指導、電話咨詢、糖尿病知識專業網頁、電子郵件等多方位服務。2009年被重慶市衛生局授予糖尿病??谱o士培訓基地,2013年通過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單位認證。
?。?)科學研究
近年來已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英文(SCI)近40篇,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及臨床實踐價值。主編發表專著3部,參編發表20余部。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獎共計25項??蒲许椖堪▏易匀豢茖W基金23項、國家863課題1項、國際合作研究多項?,F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69名,碩士研究生183名。
?。?)醫療專業特色
?、倌虿∽阍\治: 科室與血管外科、燒傷科聯合,成立了“重醫一院糖尿病足中心”。
?、阢Q夾技術: 國際上診斷胰島素敏感性的“金標準”。已完成800例患者。
?、畚撌中g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已完成30余例患者。
?、艽贵w-腎上腺疾病診治;建立標準胰島素耐量試驗(ITT)。
?、莨琴|疏松診治;擁有國際最先進的骨密度測定儀。
?、藜卓杭巴谎墼\治;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目前開展4項新技術:
a.CT引導下腎上腺靜脈取血術(AVS):用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病因診斷。
b.泵持續脈沖式GnRH治療: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癥。
c.直接腎素測定:用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病因診斷。
d.HPLC法測定兒茶酚胺代謝產物(MNs):是診斷嗜鉻細胞瘤的金標準,有助高血壓病因的鑒別診斷。
自2000年以來,多次舉辦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特別是舉辦基層醫生護士免費糖尿病教員培訓班,為重慶市培養了一大批糖尿病??漆t生和護士。2008年起,舉辦了3次糖尿病??谱o士培訓班,為重慶市各級醫院培養了近百名糖尿病??谱o士。2011年和2012年連續2年舉辦重慶市社區醫生糖尿病診治培訓班,得到基層醫生的好評。
?。?)人才培養
中心于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西部地區獲得授予權最早的學科之一?,F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69名,碩士研究生183名??剖颐磕昱沙?5歲以下工作人員1~2人出國進修學習,目前已有10位人員赴美國、法國大學醫學院接受基礎研究培訓,有1年以上出國學習經歷者達90%??剖野才趴蒲兄碡撠?,每周舉行讀書會,進行科室核心業務學習。近年來,張素華、鄧華聰、李啟富、周波教授作為編委,分別參編“內科學”5年制、7年制、“診斷學”英文版全國統編教材。
為了讓更多的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院的醫生護士不斷更新糖尿病防治觀念,提高糖尿病防治知識水平,重慶市糖尿病中心自1998年以來組織多期國家級和4期市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使這些醫務人員樹立新的糖尿病防治觀念,為當地的糖尿病防治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經重慶市衛生局批準中心成立“糖尿病??谱o士培訓基地”,連續4年培養糖尿病??谱o士200余人。2011年和2013年連續3年舉辦重慶市社區醫生糖尿病診治培訓班,得到基層醫生的好評。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健康與不孕癥??瓢丛l生部頒發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建立了IVF實驗室、人工授精實驗室、凈化層流工作區及胚胎凍融室。工作人員由婦產科醫師、泌尿男科醫師、遺傳學、生物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護理人員等組成,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8人,碩士8人,博士3人。1997年7月成功完成首例人工授精,1999年4月成功完成首例試管嬰兒,2002年2月成功完成首例卵泡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胚胎移植,2002年6月成功完成首例多胎妊娠減胎術,2003年10月成功完成首例冷凍胚胎移植。中心依托重慶醫科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始終走在專業技術發展前列,臨床診療水平和實驗室操作技能不斷完善和提高。
主要診治疾?。?
1、女性不孕不育(繼發不孕、原發不孕、復發性流產、內膜異位癥等)
2、月經紊亂(多囊卵巢綜合征、功血、閉經等)
3、男性不育(無精子癥、少弱畸精子癥、性功能障礙等)
主要診療項目:
1、促孕保胎
2、監測排卵
3、調經
4、人工授精(IUI)
5、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6、卵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術(ICSI)
7、精子/卵子/胚胎的冷凍保存
8、多胎妊娠減胎
9、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超聲下輸卵管通液術
10、精液分析、睪丸(附睪)細針穿刺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是集臨床、教學、科研、防盲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重慶市眼科唯一的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單位,重慶市眼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眼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眼科研究所、重慶市眼庫、重大致盲眼病防治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依托單位,全國“醫德楷?!?、重慶市唯一的眼科“兩江學者”設崗單位和瑞霖眼科臨床救助(獅子)基金志愿者單位,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學會眼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是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四大優先建設學科之一。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在國內外有較高的聲譽。眼科立足重慶、輻射西南,為患者持續提供了多年高質量的服務。經過50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積累,眼科人才隊伍合理,亞??圃O置齊全,執行力度強。在白內障、青光眼、斜視弱視、眼外傷、屈光疾病、淚道眼眶疾病等各種常見眼病和復雜眼病的診療方面處于重慶市領先水平。在葡萄膜炎、角膜病、視網膜疾病的診治方面達全國先進水平??剖沂鞘澜缱畲蟮钠咸涯ぱ自\治中心之一,有來自全國各地和國外的患者;是國內接受捐獻角膜進行角膜移植最多的單位;在重慶首先開設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病變等專病門診;視網膜電生理的臨床診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剖腋鱽唽?讫R全,醫護技研工作人員90余名,其中醫師28人,13人為高級職稱,護理人員49名,專職技術人員6名,專職秘書4名。擁有幾乎全部現代化的眼科診療儀器和設備,并保證正常使用。具有較強的處理眼科疑難病癥的能力。開放床位數128張,年均門診量100000余人,出院人數6500余人,手術量6000余臺。
眼科作為重慶市最大的研究生培養基地和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合格的眼科醫學人才。每年招收眼科博士、碩士研究生約25名??剖沂侨嗣裥l生出版社出版的兩份最權威的眼科書籍全國五年制第七版、第八版《眼科學》教材和眼科全書《中華眼科學》總論部分的主編單位、第二版研究生規劃教材《眼科學》副主編單位和多部國家級眼科教材的編委單位。
科室具有較強的綜合科研實力,在葡萄膜炎、視覺電生理和視網膜疾病的某些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了廣泛認同。近五年來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課題52項共2710萬元,在國際眼科雜志發表SCI論文100余篇。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重慶市科技最高獎)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4項。主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5次,省市級會議30余次。學科帶頭人楊培增教授為國際著名眼科專家,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學會眼科專委會主任委員。有9人在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各專業組中擔任組長、副組長或委員;7名教授擔任重慶市醫學會眼科專委會各專業組正副組長;多名教授為國際眼科亞專業的委員,國際和國內眼科雜志的編委,國家級各類基金和獎勵的評審專家。
一、主要研究方向:
葡萄膜炎,眼底病,糖尿病視網膜疾病,年齡相關黃斑變性,角膜病,白內障,青光眼,小兒眼科、淚道疾病、斜弱視,眼外傷,屈光疾?。史肿蛹す馐中g)。
二、人才結構:
眼科現有83名醫護技人員,其中醫師26人(教授11名,副教授4名),護士48人,技術人員9名。擁有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11人。其中楊培增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兩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眼炎病學會的執行理事、亞太眼炎病學會執行理事、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組成員、衛生計生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免疫學組組長、眼科學重慶專委會主任委員。雷博教授為重醫一院從美國引進的國際知名視網膜電生理學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創建于1956年,最早由國內著名專家李宗明教授擔任科主任,曾建立重慶市人工肝研究室和重慶市消化疾病研究室,研制出復方鉍合劑和甲氰咪呱等新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現已建成一個集臨床、內鏡診療技術、科研、教學和優質護理于一身的現代消化內科。近年來在內鏡診療方面突飛猛進的發展,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現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國家臨床藥理基地;重慶市消化疾病診療中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科研基金20余項,受資助157萬元,獲市級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論文150余篇,SCI論文9篇,培養博士生10余名,碩士生50余名?,F有醫生21人,包括正高5人,副高12人,中級3人和初級2人,其中2位教授為留美博士后,1位曾在香港大學讀博士,博士學位11人,碩士學位6人?,F有護士26人,技師1人,副高5人,中級10人,初級8人,其中護理本科4人,???人,中專1人。醫生中擔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委員1名、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1名、重慶市醫學會消化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1名、重慶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委員2名、重慶市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ERCP學組副組長1名??剖椰F有床位93張,年住院患者約2500人次,主要治療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癥胰腺炎、失代償期肝硬化和膽總管結石等急危重癥患者,消化??颇觊T診量9.5萬人次,門診胃鏡檢查2.5萬人次,胃鏡下各種手術治療約1500人次。
張秉強副教授現擔任科副主任,全面負責科室管理和臨床診治工作,注重人才梯隊建設,精心培育中青年人才,為科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主任曾于美國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后工作1年,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進修ERCP四個月,目前負責內鏡下的各種手術治療,特別是ERCP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鏡下止血術??蒲蟹矫嬷饕獜氖赂胃杉毎只{控和肝癌發生機制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重慶市科委自然基金1項,發表SCI論文1篇,CSCD論文5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
陶小紅教授主要負責業務指導和技術把關,并專門從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胃底靜脈曲張粘合術,以及胃粘膜下包塊切除術等,每年手術患者約200余例,有效治療和預防了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科室還開展了其它手術和檢查項目,如麻醉科醫師協助下的無痛胃鏡檢查,減少患者胃鏡檢查的不適感;食管、胃腸和膽道支架安置術,解除各種梗阻病變;經皮胃造瘺術,解決胃腸營養問題;胃腸間質瘤剝離切除術(ESD),避免外科開刀;內鏡下止血術,治療各種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異物取出術;NBI電子染色及放大胃鏡,早期發現消化道腫瘤;超聲內鏡檢查判斷病變來源和浸潤深度;膠囊內鏡檢查尋找小腸出血原因;碳13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腹水超濾濃縮回輸術治療頑固性腹水;胃腸動力檢測了解胃腸功能等??剖也粩嘁孕录夹g帶動學科的發展,2012年的新技術有:膽胰管刷檢術、腫瘤胃鏡下化療粒子置入術、胃腸間質瘤剝離切除術(ESD)。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科室始終堅持以發展求生存,創建學習型科室,虛心向各兄弟醫院學習,通過大量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和新人才,來提高臨床診療水平。通過營造“和諧、進步、拚搏、奉獻”的科室文化,使醫護人員有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氛圍。通過積極開展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視病人如親人,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臟內科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來自上海醫科大學的全國知名腎臟病專家鄭偉如教授和心血管病專家陳運貞教授的指導下建立起來。2009年被評為重慶市衛生局腎臟病學重點學科;2010年被評為重慶市血液透析??谱o士培訓基地;重慶市(省級)血液透析質量控制中心。
本學科于1995年建立內科碩士點,2000年批準為內科學(腎臟病學)博士授予點,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浦魅胃嗜A教授為中華醫學會全國腎臟病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血液凈化分會全國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國醫院協會血液凈化中心管理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市腎臟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人工器官分會委員,全國診斷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醫學、重慶醫科大學學報編委??苾葘I學術團隊中,有醫師22名,平均年齡40歲左右,其中教授(主任醫師)3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6人;其中博士5名(含歸國博士3名)、碩士12名。護士72名,其中主管護師7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護士占45%以上。另有專職技術員2名。
腎臟內科專業現包括住院病房、血液凈化中心、腎病實驗室和腎病門診等部門。病房開放病床95張。90年代初科內常規開展腎穿刺活檢術,對于各種腎臟疾病的診治達國內先進水平。
主要診治病種包括:
各種原發性腎臟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隱匿性腎炎等;
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痛風性腎??;
風濕性疾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血管炎、過敏性紫癜、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干燥綜合征及混合結締組織疾病等所致的腎損害;
藥物、感染、以及腫瘤相關性腎損害;
各種急慢性間質性腎炎;
尿路感染;
急性腎損傷;
慢性腎功能衰竭;
腎移植后排異反應;
各種中毒性疾病。
本學科90年代初開展了腹膜透析治療,擁有西南地區較大規模的血液凈化中心。于1978年開展了第一例血液透析治療,1996年成立了西南地區較大規模的血液凈化中心,先后從國外引進多種先進的血液凈化設備?,F血液凈化中心配備有Lauer和費森尤斯熱消毒水機及瑞典金寶(GAMBRO)、美國百特(BAXTER)、德國貝朗(B/BRAUN)和費森尤斯(FRESENIUS)以及日機裝(NIKKISON)等國際品牌的血液透析機112臺、連續性血液濾過機9臺,醫療規模在重慶市居于前列。中心技術力量雄厚,血液透析中心常年常規開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HP)、單膜血漿置換、雙重濾過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技術。目前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近500人,其中≥60歲的老年患者約占45%以上,≥70歲的患者占25%以上,≥80歲的患者占12%。年開展血液透析達45000人次,透析質量高,部分患者生存已達20年以上。
特色醫療技術:
?。ㄒ唬┻B續性腎替代治療(CRRT)
科室于2000年在重慶市最早開展連續性血液濾過治療,參與全院各種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治療,治療病種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膿毒血癥、重癥胰腺炎、擠壓綜合征、體外循環術后心衰、頑固性心衰、呼吸窘迫綜合征、腦水腫、嚴重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目前年開展CRRT治療達近2600人次,至今應用該技術已成功搶救各種危重癥患者約1.3萬多例。
?。ǘ╅_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維護
長期以來,科室血液凈化中心依托醫院血管外科作為重慶市血管外科中心的雄厚實力,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及維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F常年開展長期深靜脈置管術、動靜脈內瘺成形術、人工或自體血管移植橋接動靜脈內瘺手術,以及各種動靜脈內瘺溶栓、取栓、狹窄內瘺擴張,內瘺開口過大縮減等手術,并指導基層醫院開展相應工作。目前每年為基層醫院開展深靜脈長期導管置入術約200余例,開展動靜脈內瘺手術約300余例,開展人工血管移植橋接動靜脈內瘺成形術30余例;先后采用多種技術為基層醫療單位解決上述各種復雜的、疑難的血管通路并發癥等。
學科在慢性腎衰竭患者動脈硬化、糖脂代謝紊亂腎損害以及腎小球疾病的免疫機制等基礎研究方面,尤其在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對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臟器保護機制研究方面,有突出優勢。先后承擔包括國家科技支撐“十二五” 計劃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博士培養專項基金等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30余項,獲重慶市衛生局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1項。副主編或連續參編三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近5年來發表論文130余篇,其中論著60余篇、發表SCI論文20余篇。先后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50余次并多次在大會上交流。
1957年,我國老一代著名傳染病學專家錢悳教授、劉約翰教授、王其南教授等人隨上海醫學院(今復旦大學醫學院)分遷至重慶,創建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經過56年幾代傳染病工作者的不懈奮斗,現已建設成為傳染病學首批國家重點學科(全國僅2所,1989年),首批傳染病學碩士(1979年)和博士(1981年)授予點;1983年成為衛生部首批抗感染和寄生蟲藥物臨床藥理研究基地;1985年建立西部地區首批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研究所;在重慶市歷次重大傳染病及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患者救治中,擔任指導單位、組長單位及專家組主要成員單位,在西部地區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在感染性疾病診治、重癥感染救治、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細菌耐藥性研究以及寄生蟲病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感染危重癥、肝衰竭(人工肝)和寄生蟲病五個亞???,擁有41名??漆t生(包括教授10名、副教授11名)組成。年均出院病人數為3006人次,年均門診為51592人次,年均急診9125人次,近三年平均住院日為14.55天。2012年再度入選復旦大學“中國醫院最佳??坡曌u排行榜”;
病區設置與設施:
傳染病應急救援醫療隊:為提高重慶市重大傳染病防治水平,迎接突發傳染病的挑戰,重慶市衛生局投入2100余萬元組建以我院為基地的市級緊急醫學救援隊移動醫院。成立了以我科為核心的感染性疾病應急救援醫療隊伍,24小時應急職守,確保能夠及時到達現場并有效處置。在雅安地震中成為第一支到達災區發揮作用的救援醫院。
標準感染病科門診:設置獨立的掛號收費處、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結核門診,VCT咨詢門診均有各自獨立的候診區、隔離觀察室、檢驗室、放射檢查室、藥房、專用衛生間、處置室和搶救室;設置了特殊綠色通道。
獨立感染病大樓:1998年建6000m2獨立標準感染病房(設置120張病床,感染ICU20張床)。重慶市衛生局和我院出資4200萬元新建的8000m2、含30間獨立負壓搶救病房監護室、國際領先的新“感染病??拼髽恰庇媱?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標準感染病??票O護病房:擁有20張病床的感染病??浦匕Y監護室,其中負壓病房10間,配備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便攜式有創呼吸機、心電監護儀、CRRT機等設備。
學科特色:
1、亞??瓢l展全面、涵蓋全部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非傳染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寄生蟲病等。
2、建立了感染病重癥監護病房,配備重癥醫學專業人員。
3、與國際接軌、建立感染病科-醫院感染病科和臨床微生物三位一體的醫院感染防治體系。
4、強化細菌檢測和耐藥研究,指導區域性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
5、建立了先進的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平臺。
優勢特色病種:
1、膿毒血癥/敗血癥所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綜合治療;
2、重癥肺炎的治療;
3、不明原因發熱;
4、以結核性、新隱球菌、化膿性腦膜炎為代表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治療;
5、難治性多重耐藥菌感染治療;
6、各種深部真菌感染治療;
7、感染性心內膜炎治療;
8、氣性壞疽的治療;
9、包蟲、肺吸蟲、原蟲等寄生蟲病治療;
10、合并多種并發癥的肝硬化、肝衰竭的救治;
【??坪喗椤?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成立于1957年,由陳家鑣教授帶領部分上海第一醫學院的泌尿外科醫生分遷來渝組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泌尿男科醫學體系,是重慶市最大的泌尿??浦弧,F為泌尿外科學博士學位授予點、重慶市高等學校市級重點學科、重慶市男科學重點學科、重慶市腎移植中心、西南微創技術培訓中心、中國醫師協會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健康管理基站、中國抗癌協會重慶市分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重慶醫學會泌尿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
科室擁有普通病區2個、腎移植病區1個,床位156張;設置6個亞專業組:泌尿系結石、泌尿生殖系腫瘤、前列腺疾病、男科學、腎移植、尿控及女性泌尿。
【醫療隊伍】
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現有在職醫師26名,其中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10人;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2名;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位醫師20名;6名亞??茙ь^人各具特色,均在國家級學術機構任職。我科有較為成熟、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每年派出2-3名醫師赴國外學習??剖矣凶o士67名,其中碩士學歷2名。
【醫療水平】
目前常規開展輸尿管軟鏡、經皮腎鏡、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腎臟多發結石、腎盞憩室結石、鹿角形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腎部分切除術、腎盂癌根治術、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包括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柯興氏綜合征)、前列腺癌根治術、全膀胱切除術,各種全膀胱切除術后尿流改道術(回腸代膀胱原位吻合術、乙狀結腸代膀胱原位吻合術、胃代膀胱原位吻合術),前列腺電切術,冷刀尿道內切開術治療尿道損傷后所致的尿道狹窄,壓力性尿失禁TVT懸吊術,各種畸形矯正術(尿道下裂成形術、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成形術、輸尿管膀胱再植術)以及各種開放手術,已成為重慶市泌尿外科疑難雜癥的主要收治單位。綜合實力躍居國內先進行列,部分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科研與教學】
1981年成為泌尿外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全國泌尿外科系統中最早招收研究生的科室之一,2003年被批準為泌尿外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至2013年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70人,博士研究生14人。主辦省級以上學會會議及繼續教育項目共計21項,獲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課題93項,發表論文470余篇,其中SCI論文42篇(最高IF:12分),參編專著9部。
重醫附一院產科是1957年,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婦產科醫院(紅房子醫院)內遷重慶而創建,包括著名的婦產科專家司徒亮、凌蘿達、畢嬋琴、卞度宏、吳味辛等。產科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著名婦產專家司徒亮、畢嬋琴、凌蘿達、卞度宏、吳味辛等教授來渝創立,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50多年的發展, 2002年重慶市衛生局批準我科設立“重慶市高危妊娠診治中心”、2006年批準我科設立“重慶市出生缺陷產前診斷中心” 、2011年批準我科設立“重慶市產科急救護理培訓基地(設立)。2010年12月,成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啤?(重慶市唯一的一家,中國中西部地區僅有的兩家)。我科現年分娩量達700人, 居重慶市綜合醫院分娩數第一位。
產科擁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6人,教授 (主任醫師)6人、副教授 (副主任醫師) 6人。從2002年開始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科研經費達1400多萬元,名列國內前茅。
臨床醫療專業特色
重慶市高危妊娠診治中心
重醫附一院作為重慶市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綜合性醫院,2002年重慶市衛生局批準在重醫附一院產科設立“重慶市高危妊娠診治中心”,也是重慶市著力打造的重慶市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重慶市高危妊娠診治中心團隊許多是國內知名專家,中青年專家大多有海外研修和留學經歷。重慶市高危妊娠診治中心承擔著重慶市各級醫院重癥孕產婦轉診的搶救任務。通過整合重醫附一院中心ICU、麻醉科、放射介入科、血液科、心血管科、腎病科、腦外科、兒科醫院新生兒ICU等的雄厚技術力量,產后出血、子癇和子癇前期、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膽淤、妊娠合并肝病、糖尿病、重癥胰腺炎、甲狀腺疾病、血液病、DIC、多臟器衰竭、早產、胎膜早破等的綜合救治水平居國內先進地位。中心成立以來,已經收治重慶市和周邊省市(四川、貴州)重癥孕產婦累計2886例,成功率達到99.4%。如今,重慶市高危妊娠診治中心已經成為重慶市孕婦分娩最安全的地方。
中國-加拿大-新西蘭聯合母胎醫學實驗室
實驗室的前身是重醫大附一院產科團隊專門研究產科重大疾病的實驗室。2012年,經新西蘭奧克蘭大學Philip Baker教授的倡議,在加拿大駐重慶總領事館的推動、以及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David Olson教授、重慶醫科大學漆洪波教授和三國其他同仁的積極協助下,成立了“中國-加拿大-新西蘭國際妊娠研究聯盟(IPRA)”,并由此展開了在三個國家在妊娠相關疾病研究和人才培養領域的全面合作。
2013年,重慶醫科大學引進Philip Baker教授,成立了“中國-加拿大-新西蘭聯合母胎醫學實驗室 ” 和“國際妊娠研究聯盟重慶中心”。實驗室將著眼于影響母胎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診療方面的研究,包括:(1)子癇前期(PE); (2)妊娠糖尿?。℅DM);(3)胎源性疾??;(4)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4)早產與胎膜早破;(5)胎兒生長受限(FGR)等。
重慶市產前診斷中心
為了進一步減少出生缺陷,預防或早期發現胎兒畸形和遺傳性疾病,2006年重慶市衛生局批準在重醫附一院產科設立“重慶市產前診斷中心”。重慶市產前診斷中心承擔著重慶市各區縣胎兒畸形和遺傳疾病的會診任務。能夠高質量開展早孕期和中孕期唐氏血清學篩查、羊水染色體檢查、臍血染色體檢查、絨毛活檢、分子診斷和胎兒畸形的超聲診斷(包括三維超聲),宮內感染診斷,服務范圍正在輻射中國中西部地區。累計完成絨毛活檢123例,羊水染色體10526例,臍血穿刺321例,胎兒畸形的超聲診斷6306例,準確率達到96.1%~99.1%。2011年1月,我院與美國遺傳生殖研究所簽約,將在我院建設中國西部“產前診斷及胎兒醫學中心”。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簡稱“中心”)的前身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始建于五十年代建院之初,于2002年在原精神科的基礎上成立了心理衛生中心。經過半個世紀的奮斗,現已發展成規模較大,學術水平高,在重慶市本專業領域遙遙領先的優勢學科。迄今為止,中心是重慶市高等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和市屬所有三級綜合醫院中唯一設置有住院部的、功能齊全的精神、心理???,現設有精神科住院部、心身疾病住院部、睡眠障礙住院部、精神科門診、心理咨詢門診、心理測定室和多功能心理治療室、神經電生理室等。擁有完備的專業所需的先進儀器設備和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
“中心”現共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有博士生導師資格1人、碩士生導師11人。數人在學術界擔任重要職務,年輕醫生已全部碩士化。主持過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項大型國家級科研項目,10多項市級科研項目以及CMB(中華醫學基金)協作課題,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一項。近10年來,全科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近400篇。曾主編過我國第一部《精神病治療學》專著,參編教材《老年醫學》、《老年醫學》第2版、《精神病學》、《精神病學》第三版(副主編)和《老年精神病學》(副主編)、《醫學心理學》(副主編),《內科學》大型工具書《癥狀鑒別診斷學》。完成過一部精神病學教學電影,至今仍在全國教學工作中常規應用。
本學科于1986年被批準為精神病學和精神衛生學碩士點,并于2005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已招收研究生108人,培養碩士研究生87人;2014年成功新增“應用心理碩士”學位授權點,從2015年開始已招收5人。迄今為止,本學科一直是重慶是本專業招收研究生的唯一單位?!爸行摹遍L期承擔本校七、五年制本科及??频木癫W和醫學心理學教學,并多次與歐美和日本等國合作從事臨床、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2002-2005年,先后有兩名美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來本中心研修。
“中心”在重慶直轄前長期由四川省衛生廳指定為負責全四川省的精神衛生人員的培訓基地,為基層??漆t院輸送了大量高層次專業人員,重慶地區本專業的絕大部分高級專業人員都曾在我院進修培訓過。重慶直轄后仍擔負全重慶地區的專業人員培訓和臨床工作的指導。中心常年定期組織和舉辦全市性的疑難病例討論和專題學術講座,舉辦理論提高班,以提高全市專業人員的基礎理論和臨床診治水平。由于全科醫務人員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贏得了廣泛的好評,曾多次被中央臺生活頻道、重慶電視臺和有線臺、重慶廣播電臺、健康報、重慶日報、晚報、晨報、商報、華西都市報、現代工人報、青年報、經濟報、健康人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采訪和報道。
“中心”在重慶市本專業領域具有如下突出優勢:
1、人才優勢: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長期從事精神病學和心理衛生學的科研工作,教學工作和臨床醫療工作。年輕醫生全部選自醫科大學本科生中前幾名優等生,現已全部“博士化”和“碩士化”
2、學術優勢:承擔和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項目。獲得過多項科技獎,填補了重慶市本本專業的多項空白,學術水平在重慶市專業領域遙遙領先。
3、學科優勢:建科時間長、專業設置齊全、專業基礎好,儀器設備先進齊全,為重慶市本專業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迄今為止,是重慶市本專業唯一招收研究生的單位。同時,因設在綜合醫院內,對各種疑難雜癥、急重癥病人,可組織多學科知名專家聯合攻關解決,。
4、地理優勢:地處重慶市中區,交通方便,就醫便利,院內環境優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創建于1956年,是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呼吸病??浦?,有雄厚的歷史與學術沉淀。經50余年艱苦創業,已發展為長江上游地區有強大醫療服務能力和輻射影響的大型綜合性學科?,F為國家臨床重點???,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重慶市呼吸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中國肺癌防治聯盟肺結節診治分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呼吸專業)、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結核專業),重慶市??谱o士培訓基地。
一、醫療隊伍構成
學科有一支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隊伍,共有醫護技工人員152名,其中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名,重慶市學術帶頭人2名,重慶市學術帶頭后備人選1名。有醫師41名,其中正高9名,副高7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13名;博士、碩士以上學歷占81%;??茖I護士104名。
二、醫療服務規模及硬件設施
學科有床位183張,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呼吸病學??浦?,含呼吸危重癥監護與救治病床20張,亞危重監護病床9張,肺病微創介入治療病床10張,結核病區31張,普通肺病床99張。另有獨立的高水平的細胞病理室、肺功能室、結核病實驗室、睡眠呼吸監測室、支氣管室與呼吸介入治療室等6個實驗室或功能室。擁有各種先進呼吸機、大型肺功能儀、睡眠監測系統、超聲支氣管鏡、硬質支氣管鏡等一流設備與設施。
三、醫療技術服務能力
學科有強大的呼吸病醫療服務能力,服務病種涵蓋肺癌、慢阻肺、哮喘、肺炎、肺栓塞、結核、支氣管炎、肺心病、呼吸衰竭、間質性肺病、睡眠呼吸疾病等。包含所有氣管、肺與胸膜腔疾病,是國內呼吸病覆蓋范圍最廣最完整、綜合服務能力最強的科室之一,并在呼吸危重病救治、呼吸病微創介入診療、肺癌綜合治療、肺結核綜合治療、肺栓塞協同防治、呼吸影像診斷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與優勢。
1、強大的呼吸危重癥救治能力:
呼吸重癥監護室(RICU)有床位20張,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呼吸危重癥監護室之一,有各種先進的呼吸危重癥救治設施、設備,以及專職的呼吸危重癥救治醫護技工隊伍,有很強的呼吸危重癥救治能力,已救治呼吸危重癥患者8000余例。率先在西部地區RICU開展了呼吸力學、血流動力學(右心漂浮導管、PICCO等)、床旁影像(床旁超聲、X光等)、無線信息監測等先進技術,能對各種呼吸危重癥實現導航化、精確化、個體化監測與治療。對各種急慢性呼吸衰竭、大咯血、重癥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呼吸急危重癥救治成功率達90%以上。
2、強大的呼吸病微創介入診療能力:
學科構建的肺病3D(即經氣道、肺血管、經胸腔)微創介入診療平臺,在全國呼吸界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能夠通過微創介入技術,實現對肺、氣道、肺血管和胸膜腔疾病的早期精確診治。所開展的微創血管栓塞技術治療咯血,已救治各種原因所致頑固性、難治性咯血600余例,是全國呼吸界采用微創血管栓塞技術治療咯血病例最多、技術最先進、實力最強的單位。
學科氣道微創介入診療技術在西南乃至整個西部地區領先,能夠開展全部一~四級呼吸內鏡與呼吸介入診療技術。能夠通過硬質或軟質支氣管鏡、超細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徑向超聲探頭+C臂X光引導、CT或床旁B超引導、內科胸腔鏡、喉罩通氣術等技術實現對氣道、肺、胸腔及縱隔疾病的精確活檢診斷。能夠通過綜合運用高頻電切、氬氣刀、冷凍凍融、凍切、球囊擴張、各種支架置入等10余種先進技術治療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良、惡性氣道狹窄及閉塞,實現氣道再通,顯著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并提高生活質量,避免切除氣管、主支氣管和肺;能夠通過國際先進的支氣管熱成形術治療難治性、持續性哮喘;通過內鏡下微創肺減容術治療重度、極重度肺氣腫;通過微創活瓣置入術治療難治性氣胸、支氣管胸膜瘺;通過置入支架技術治療氣管-食管瘺;通過全肺灌洗治療塵/矽肺。
學科完成了國內第一例onyx膠治療難治性大咯血技術,完成了西部地區首例硬支氣管鏡下硅酮支架置入術治療氣道狹窄,完成了西南地區第二例支氣管熱成形術治療難治性哮喘,完成了重慶市第1~8例EBUS-TBNA診斷縱隔及肺門結節技術。
3、強大的其他肺病診療救治能力:
學科為中華醫學會結核分會常務委員和重慶市結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耐藥結核、重癥結核治療在全國處于前沿水平;學科常年在重慶市歷次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性疾病特別是耐藥細菌感染公共衛生事件中擔當排頭兵。
學科還是重慶市肺部腫瘤綜合治療中心,對肺癌患者行常規化療,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經氣道或經胸腔微創介入治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并規范實施多學科協同綜合治療,治療手段豐富顯著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是重慶市肺栓塞治療中心和重慶市肺栓塞防治協作網組長單位;是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對睡眠呼吸相關疾病注重通過壓力滴定制定最佳個體化治療方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對慢阻肺、哮喘患者實施規范化診治,顯著減少患者的急性發作風險并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后。建立有與北京協和醫院等國內著名間質性肺病中心的協同診治機制,間質性肺病總體治療效果良好。
學科建立了醫院多學科會診機制,并與國內外著名醫療中心建立物聯網、互聯網、網絡視頻會診機制,對少見疑難呼吸病有很強的診斷與治療能力。
四、人才培養及科研能力
教學質量優良,是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60余名。近年獲得包括國家“十二??五”“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課題7項,資助經費總額近800余 萬元。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近年發表論文350余篇,其中SCI論文近40篇。是長江上游的呼吸病培訓、教學及幫扶共建中心。
五、醫療質量與安全保障體系
學科十分注重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構建,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避免醫療風險,成績顯著,近三年未發生一例醫療事故、醫療糾紛和有效投訴。連續多年獲醫院醫療綜合質量一等獎,是醫院及重慶市醫療質量與安全控制模板示范單位。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系原上海醫學院附屬華山、中山醫院分遷來渝組建,故,自成立以來一直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骨科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力,其學術和技術居于西南領先、全國先進水平。經過歷屆專家、教授的辛勤努力和不斷創新,現已發展成為師資隊伍陣容強大,學術實力較雄厚、既能招收培養高層次人才,又能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學科陣地。
骨科創始人之一吳祖堯教授是新中國骨科創始人之一,曾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骨科雜志》副主編等職務。本學科是中華醫學會重慶市骨科分會主任委員科室;是全國統編教材歷任編委,其中安 洪教授曾經擔任過2任(版)《外科學》教材副主編、3任(版)骨科分主編。于1993年獲得碩士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授予權,同年建立博士后流動站?,F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慶市骨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目前擁有3個重慶市級醫學中心(手外科中心、脊柱外科診療中心、重慶市關節疾病研究中心)。
現狀概述:本學科人才梯隊、技術平臺、自主創新能力、國際學術交流等優勢突出,學科建設正進入上臺階、創品牌的關鍵發展時期,為今后取得突破性、原創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進一步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擁有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1人、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委員1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常委1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1人、全國專業學組8人次、重慶市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重慶市骨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1人、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委會委員1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專家1人、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青年委員1人、中華體育運動醫學學會青年委員1人。同時,安洪教授、蔣電明教授和黃偉教授被先后評選為重慶市骨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使科室成為重慶市唯一具有3位學術帶頭人的???,反映出本科室在重慶市骨科界的重要位置。我院骨外科對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骨外科學學科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在國內以及西部地區同類學科中處于先進水平。
學術隊伍: 通過不斷優化、整合,擁有一支學歷、年齡、職稱和學緣合理,團結協作,學風嚴謹、學術氛圍活躍的師資隊伍,其整體水平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處于先進行列。目前擁有全國骨科學界知名的專家安 洪教授、蔣電明教授、胡偵明教授和黃 偉等;有教授9人(其中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8人、講師5人、助教12人,其中90%以上均擁有國外留學或進修學習經歷,40歲以下年輕醫師均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科學研究:已形成覆蓋骨外科學主要領域的穩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學術水平較高,在國內同行中有相當的影響??剖耶斍皳碛袆搨\治與骨愈合研究、脊柱、關節疾病與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手外科疾病與周圍神經研究和骨質疏松與骨腫瘤治療等幾個穩定而有影響的亞專業方向,有8個專業醫療組。已完成包括國家“863”計劃在內的約20項科學項目。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1項、重慶市科委等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在最近5年中,獲得包括“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獎項3項,并成功申請5項國家專利。
人才培養:本學科是我國西部地區骨外科學重要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學科人員梯隊的年齡、知識學歷和層次結構合理,具有高素質后備人才隊伍。近5年來已培養碩士100余名,博士近20名,發表CSCD期刊文章200余篇,SCI文章近20余篇,其中1篇影響因子超過10分;主持或參與了包括《黃家駟外科學》、《外科學規劃教材》等6部專著的編寫。同時將學科建設與培養醫師個人執業技能、科研能力、帶教能力相互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整個醫師隊伍素質和醫療服務質量,形成科技創新團隊,激發了團隊的創新精神。
研究平臺建設:
骨外科與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室合作,共建了約1200m2的骨科實驗中心。而“重慶醫科大學骨科研究所”正在籌建中,該研究所的成立可以依托醫科大學的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各附屬教學醫院的專業特長、利用骨科學這一傳統重點學科的學科優勢,將教授、專家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進行組合。
國內外學術交流:
本學科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2008~2012年與國外5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包括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在內的一系列世界知名大學。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分子腫瘤研究室TC He 教授合作研究骨與軟骨組織分化發育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派出20余人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包括美國骨外科學學年會、歐洲骨外科學年會,邀請美國特種醫院等國際頂級骨科中心等教授來院講學和學術交流。
從2008年至今,先后舉辦兩屆全國性的“重慶市骨科院士論壇”、1次“國際骨科高峰論壇”、1次“西部骨科論壇”、1次全國骨質疏松骨折及骨科新進展論壇、3屆重慶市骨科學術年會和多次微創關節學習班、骨科技術規范等繼續教育教育項目,邀請了本專業的幾乎所有院士及國內外著名專家80人次,為西部、重慶市各級骨科醫生進行理論講解和手術演示。極大地推動了西部、重慶市的骨科學術和技術發展。
脊柱外科中心簡介:
重慶醫科大附一院骨科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之一,其中脊柱外科水平在全國享有盛名。是“重慶市脊柱外科診療中心”。目前擁有一個病區、三個專業組,即:“頸椎專業組”、“胸腰椎與脊柱矯形專業組”、“脊柱微創專業組”。1956年,我院全國著名骨科前輩吳祖堯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經頸前路椎間盤摘除術,開創了脊柱外科手術的新領域。通過近幾代人的努力,我院脊柱外科水平不斷發展提高,在診治脊柱疾患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90年代中后期,我院又派人到國內多家醫院進修脊柱外科,使我院的脊柱外科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并先后同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韓國、新加坡、香港等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因此,同國際、國內脊柱外科同行有廣泛的學術交流。目前,我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核磁共振(MRI)、螺旋CT、“C”臂X線光機、高速磨鉆及顯微椎間盤鏡等先進儀器,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脊柱內固定產品,能滿足各種脊柱外科手術的需要,己經形成了一整套診治各種脊柱疾患的常規,為大量脊柱傷病患者解除了痛苦。目前,脊柱外科中心為滿足脊柱傷病患者的需要,特設脊柱??崎T診,診治的脊柱疾患如下:
一、 脊柱外傷: 環樞椎不穩及脫位、頸椎骨折脫位伴脊髓損傷、四肢癱、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等。
二、脊柱良、惡性腫瘤。
三、脊柱感染: 脊柱結核及脊柱炎癥。
四、骨病及脊柱畸形:頸椎病、椎管狹窄癥、脊柱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側彎等。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是我國神經外科學奠基人之一朱禎卿教授于1959年由上海華山醫院來渝創建,是西南地區最早建成的神經外科之一。50年來本??撇粩喟l展壯大,被批準為國家臨床重點??疲ńㄔO項目)、重慶市重點學科、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慶市神經外科診療中心、重慶市神經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博士及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流動站?,F已發展出腦脊髓血管疾病、神經腫瘤、脊髓脊柱、功能神經外科、神經重癥、顱腦損傷6個亞專業,形成了5個醫療組,已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整體實力和醫療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名列西南前茅。
本??茡碛幸恢Ц咚刭|的醫護隊伍,員工總數達130余名,其中醫師28名,護士90名,技術人員5名,護工16名。醫師團隊中高級職稱醫師超過50%,博士導師3名、碩士導師1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醫師超過20名,超過1/2的醫師曾赴國外留學進修。護理團隊中具有碩士學位護師1名,本科學位護師38名,大專以上護士51名,3名護師曾赴國外進修。
本??片F有2個病區,1個神經重癥監護病房(NICU),2個神經外科電生理檢查室,共開放床位130張。
本??崎L期致力于腦脊髓血管疾病、神經腫瘤、脊髓脊柱、功能神經外科、神經重癥、顱腦損傷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形成了腦動脈瘤/血管畸形顯微手術、腦/脊髓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療技術、顱內腫瘤的神經導航顯微手術、神經內鏡下鞍區腫瘤切除手術、巨大顱內外溝通性腫瘤切除手術、巖斜區/橋小腦角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底畸形、脊柱脊髓疾病的顯微手術、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手術、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顱神經疾病微血管減壓術、顱腦損傷的綜合診療技術等10項特色技術,在腦血管性疾病微創診療、神經腫瘤尤其是顱底腫瘤顯微/內鏡手術治療、神經功能疾病的外科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救治等方面形成了優勢領域和特色技術,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
本??葡群蟪袚笆晃濉?、“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衛生局等70余項課題。并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論文52篇。先后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廳局級醫療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廳局級醫療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
本??崎L期接受全國各地醫師進修學習,并為“西部計劃”、“三峽之光”、等級醫院評審等多個項目培訓科主任、護士長和高年資醫師,同時為西部地區培養和輸送博士、碩士等高級人才,推動基層醫院神經外科發展。
一、科室概述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始建于1956年,是全國及西南地區較早的集醫療、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大型血液??浦?。
全科現有醫護技人員7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為內科學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點?,F有開放床位112張,含設施先進的百級層流病房15間。
科研實力雄厚,在研國家級、市級科研項目近二十余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血液腫瘤的分子發病機制,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疑難血液病診斷和治療。
二、??铺厣?
1、造血干細胞移植:已成功開展親緣、非血緣、單倍體等異基因及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累計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例三百多例,處國內國際先進水平。
2、血液病臨床檢測中心:開展骨髓形態學、流式細胞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貧血與出凝血。
3、血液內科亞??疲喊ㄔ煅杉毎浦?、白血病及MDS、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各亞??朴筛备呒壔蛞陨下毞Q醫師牽頭。
4、醫療專業技術:治療性成分單采術和大劑量化療。每年完成白細胞、血小板治療性成分單采近300例。針對初診、復發、難治性血液腫瘤個性化的大劑量化療,使患者長期存活率大大提高。
三、人才梯隊
科室核心專家黃宗干教授是全國知名血液病專家,也是血液科創始人之一,至今擔任內科專家門診,擅長血液科疑難病例的診治。
學科帶頭人劉林是我市造血干細胞移植著名專家,從事造血干細胞移植工作二十余年,先后主持多期全國性造血干細胞移植專題學習班,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兼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委員、重慶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醫學》雜志常務編委、《臨床血液學》雜志編委等。
四、護理專業特色
在王革和廖明燕兩位護士長的帶領下,全體護理人員敬業愛崗。擅長各種血液病的護理,能很好地觀察和處理大劑量化療的各種副反應,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視患者心理護理,健康教育。
五、聯系方式
重醫一院血液內科住院部咨詢電話:023-89011508 023-89011509
重醫一院內科門診咨詢電話:023-89012322
門診地址:2號樓門診部2樓內科門診-血液內科
住院部地址 :2號樓住院部8樓、9樓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是集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為一體的專業性科室,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享有一定聲譽??剖以O有病床32張,現有教授和副教授6人,醫務人員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4人。1962年成立皮膚病學教研室,承擔重慶醫科大學本科生、??粕?、國外留學生及基層醫院進修生的培訓教育任務。1986年,皮膚病與性病學(二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被重慶市教委批準為重點學科,2012年獲EADV國際視窗交流項目中國中心,2013年獲國家級皮膚醫療美容示范基地。
科室病房嚴格執行三級查房制度,副教授和主治醫師常年管理病床,專家每周查房1-2次,定期討論疑難危重病例(分析病情,修正診斷及制定新的治療方案),成功治愈多種皮膚病和性病如重癥藥疹、結締組織病、大皰性皮膚病、嚴重型銀屑病、壞死性血管炎、頑固泛發性濕疹皮炎、巨大尖銳濕疣和復雜性病等。病房還配有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細心周到地對病人的治療、生活及心理進行一對一的護理,對每個出院病人進行病情追蹤隨訪。
門診設有普通門診、特色病門診和專家門診,普通門診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副教授和/或高年主治醫師坐診,特色病門診由專攻該類疾病的高年醫師坐診,每周周一至周五均有專家門診(有掛牌及介紹),周末和節假日均有專家及有臨床經驗的高年醫師輪流坐診。診治各種皮膚病與性病如過敏性皮膚病、紅斑鱗屑性皮膚病、色素異常性皮膚病、皮膚腫瘤、感染性皮膚病及各種性病等等。門診還設有皮膚生活美容部,咨詢和治療各種有關皮膚美容的問題。
科室配有輔助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的實驗室及高科技儀器,如真菌實驗室、免疫實驗室、性病實驗室、病理實驗室、過敏實驗室、德國百康生物共振過敏治療系統、美國祛紅及祛黑激光、德國窄頻UVB/UVA光療儀及UVA1光棒、高頻電刀及微波兩用治療儀、英國彩光嫩膚及脫毛儀、英國紅光藍光治療儀及光動力學治療儀、法國微晶磨皮機、白癜風自體表皮移植分離機及中藥汽療機等等。
實驗室介紹:
1.性病實驗室:配有各項精密儀器和高科技試劑,開展性傳播疾?。⊿TD)的全套檢查,應用國際國內公認的實驗方法輔助診斷淋病、非淋性尿道炎或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或龜頭炎,以及梅毒血清篩選試驗和梅毒血清確診試驗等檢查。
2.免疫實驗室:配有酶標儀、熒光顯微鏡等儀器,開展抗核抗體(ANA)、抗dsDNA抗體及抗ENA抗體譜等檢查,為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和活動性判斷提供實驗依據。
3.病理實驗室:配有OLYMPUS高清晰顯微鏡和病理圖象成像系統,開展皮膚病理及免疫病理工作,為皮膚腫瘤、皮膚慢性肉芽腫、皮膚血管炎和脂膜炎、皮膚慢性感染(如皮膚結核、麻風、皮膚真菌感染和梅毒等)及各種疑難皮膚病的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
4.真菌實驗室:向全院及全市開放,進行淺部、深部及系統性真菌感染的顯微鏡鏡下檢查、真菌培養和菌種鑒定,為診斷和防治真菌性皮膚病、系統性真菌病提供實驗依據。
特色治療介紹:
1.百康生物共振過敏治療系統 該儀器系通過生物波的采集和回輸(用程序改變病理波及增強生理波等)達到檢測過敏原和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目的,對常規藥物治療效差或反復不愈的慢性蕁麻疹、濕疹(包括嬰兒濕疹)、神經性皮炎、面部皮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哮喘等療效較好(治愈率54%,有效率86%)。該儀器還可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疤痕形成(尤其術后腸粘連性腹痛效好),還可治療耳鳴、偏頭痛、不明原因心悸及疲勞、多發性跖疣等等。
2.德國窄頻UVB光療儀 該儀器與以往的PUVA光療儀相比,具有不用口服光敏性藥物、全電腦自動操作、治療時間短、療程短、療效較好且副作用小的優點,可治療銀屑病、毛發紅糠疹、扁平苔癬、玫瑰糠疹、白癜風、花斑癬、頑固性濕疹及皮膚瘙癢癥,以及皮膚T細胞淋巴瘤(MF)等等,如果結合中藥汽療機治療,更能增強療效和減輕皮膚干燥及色素沉著。
3.皮膚激光治療室 該部門配有美國祛紅及祛黑激光、光子嫩膚儀,能有效治療毛孔粗大、色斑、紅斑及光老化性皮膚;配有法國微晶磨皮機,能輕松無痕跡地去除粉刺、萎縮紋及各種淺表疤痕;還配有各種藥物治療面膜及天然美容面膜,可有效治療痤瘡、黃褐斑和黑變病、扁平疣等,也可對正常皮膚進行美白嫩膚護理。
4.最新的光動力美容治療儀 采用英國歐美娜藍光痤瘡治療儀和紅光動力美容儀,治療面部損美性皮膚病效果良好。藍光針對痤瘡中的乳酸丙酸桿菌,可有效消除炎癥性丘疹及膿皰性痤瘡,適用于輕、中度炎性痤瘡。紅光動力美容儀可抗炎,控制分泌旺盛的皮脂腺,聯合藍光可治療中、重度痤瘡。而紅光加外涂光敏劑可治療囊腫性痤瘡、皮膚癌、泛發性手足疣等。紅光單獨使用還可用于皮膚美容及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瘢痕形成。
5.彩光嫩膚脫毛儀 英國第四代可變脈沖光是最新脫毛與嫩膚治療儀。與前幾代儀器相比治療更具有針對及安全性。它能永久性地祛除身體各部位體毛,改善面部、身體各部位的良性血管病變,如毛細血管擴張、酒渣鼻、紅臉癥等。還可改善面部各類色素斑,達到皮膚美容的效果,同時還可用于痤瘡的治療和預防。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系原上海醫學院附屬華山、中山醫院分遷來渝組建,故,自成立以來一直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骨科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力,其學術和技術居于西南領先、全國先進水平。經過歷屆專家、教授的辛勤努力和不斷創新,現已發展成為師資隊伍陣容強大,學術實力較雄厚、既能招收培養高層次人才,又能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學科陣地。
骨科創始人之一吳祖堯教授是新中國骨科創始人之一,曾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骨科雜志》副主編等職務。本學科是中華醫學會重慶市骨科分會主任委員科室;是全國統編教材歷任編委,其中安 洪教授曾經擔任過2任(版)《外科學》教材副主編、3任(版)骨科分主編。于1993年獲得碩士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授予權,同年建立博士后流動站?,F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慶市骨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目前擁有3個重慶市級醫學中心(手外科中心、脊柱外科診療中心、重慶市關節疾病研究中心)。
現狀概述:本學科人才梯隊、技術平臺、自主創新能力、國際學術交流等優勢突出,學科建設正進入上臺階、創品牌的關鍵發展時期,為今后取得突破性、原創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進一步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擁有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1人、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委員1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常委1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1人、全國專業學組8人次、重慶市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重慶市骨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1人、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委會委員1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專家1人、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青年委員1人、中華體育運動醫學學會青年委員1人。同時,安洪教授、蔣電明教授和黃偉教授被先后評選為重慶市骨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使科室成為重慶市唯一具有3位學術帶頭人的???,反映出本科室在重慶市骨科界的重要位置。我院骨外科對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骨外科學學科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在國內以及西部地區同類學科中處于先進水平。
學術隊伍: 通過不斷優化、整合,擁有一支學歷、年齡、職稱和學緣合理,團結協作,學風嚴謹、學術氛圍活躍的師資隊伍,其整體水平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處于先進行列。目前擁有全國骨科學界知名的專家安 洪教授、蔣電明教授、胡偵明教授和黃 偉等;有教授9人(其中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8人、講師5人、助教12人,其中90%以上均擁有國外留學或進修學習經歷,40歲以下年輕醫師均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科學研究:已形成覆蓋骨外科學主要領域的穩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學術水平較高,在國內同行中有相當的影響??剖耶斍皳碛袆搨\治與骨愈合研究、脊柱、關節疾病與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手外科疾病與周圍神經研究和骨質疏松與骨腫瘤治療等幾個穩定而有影響的亞專業方向,有8個專業醫療組。已完成包括國家“863”計劃在內的約20項科學項目。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1項、重慶市科委等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在最近5年中,獲得包括“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獎項3項,并成功申請5項國家專利。
人才培養:本學科是我國西部地區骨外科學重要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學科人員梯隊的年齡、知識學歷和層次結構合理,具有高素質后備人才隊伍。近5年來已培養碩士100余名,博士近20名,發表CSCD期刊文章200余篇,SCI文章近20余篇,其中1篇影響因子超過10分;主持或參與了包括《黃家駟外科學》、《外科學規劃教材》等6部專著的編寫。同時將學科建設與培養醫師個人執業技能、科研能力、帶教能力相互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整個醫師隊伍素質和醫療服務質量,形成科技創新團隊,激發了團隊的創新精神。
研究平臺建設:
骨外科與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室合作,共建了約1200m2的骨科實驗中心。而“重慶醫科大學骨科研究所”正在籌建中,該研究所的成立可以依托醫科大學的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各附屬教學醫院的專業特長、利用骨科學這一傳統重點學科的學科優勢,將教授、專家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進行組合。
國內外學術交流:
本學科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2008~2012年與國外5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包括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在內的一系列世界知名大學。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分子腫瘤研究室TC He 教授合作研究骨與軟骨組織分化發育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派出20余人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包括美國骨外科學學年會、歐洲骨外科學年會,邀請美國特種醫院等國際頂級骨科中心等教授來院講學和學術交流。
從2008年至今,先后舉辦兩屆全國性的“重慶市骨科院士論壇”、1次“國際骨科高峰論壇”、1次“西部骨科論壇”、1次全國骨質疏松骨折及骨科新進展論壇、3屆重慶市骨科學術年會和多次微創關節學習班、骨科技術規范等繼續教育教育項目,邀請了本專業的幾乎所有院士及國內外著名專家80人次,為西部、重慶市各級骨科醫生進行理論講解和手術演示。極大地推動了西部、重慶市的骨科學術和技術發展。
脊柱外科中心簡介:
重慶醫科大附一院骨科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之一,其中脊柱外科水平在全國享有盛名。是“重慶市脊柱外科診療中心”。目前擁有一個病區、三個專業組,即:“頸椎專業組”、“胸腰椎與脊柱矯形專業組”、“脊柱微創專業組”。1956年,我院全國著名骨科前輩吳祖堯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經頸前路椎間盤摘除術,開創了脊柱外科手術的新領域。通過近幾代人的努力,我院脊柱外科水平不斷發展提高,在診治脊柱疾患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90年代中后期,我院又派人到國內多家醫院進修脊柱外科,使我院的脊柱外科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并先后同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韓國、新加坡、香港等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因此,同國際、國內脊柱外科同行有廣泛的學術交流。目前,我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核磁共振(MRI)、螺旋CT、“C”臂X線光機、高速磨鉆及顯微椎間盤鏡等先進儀器,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脊柱內固定產品,能滿足各種脊柱外科手術的需要,己經形成了一整套診治各種脊柱疾患的常規,為大量脊柱傷病患者解除了痛苦。目前,脊柱外科中心為滿足脊柱傷病患者的需要,特設脊柱??崎T診,診治的脊柱疾患如下:
一、 脊柱外傷: 環樞椎不穩及脫位、頸椎骨折脫位伴脊髓損傷、四肢癱、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等。
二、脊柱良、惡性腫瘤。
三、脊柱感染: 脊柱結核及脊柱炎癥。
四、骨病及脊柱畸形:頸椎病、椎管狹窄癥、脊柱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側彎等。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前身為我院物理治療室,創建于1957年。1959年重慶醫學院設物理治療系,并成立教研室,專門培養理療醫師,醫院物理治療室承擔理論和臨床教學任務。1984年醫院將理療室更名為理療科,逐漸進行人員及學科專業的調整及設備的更新換代,拓寬業務范圍。至1996年,在原理療科的基礎上,我院康復醫學科正式成立,是我國國內最早成立的康復醫學??浦?。經過數代人的努力與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個亞專業、集早期床旁康復、康復病區康復及家庭康復為一體的醫教研并重的綜合性學科,并于2005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連續三屆當選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科室將現代及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有機結合,在合理用藥基礎上,對各種功能障礙相關疾病進行全面、全程的綜合治療,包括早期的床旁治療、康復期的康復治療及深入社區的家庭康復治療,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各具特色的6個亞專業組,分別是腦損傷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科康復、慢性疼痛康復、心肺疾病康復,及心理康復,為廣大病員提供針對性強的有效康復。我科擅長并積極推廣神經發育療法、關節松動術、麥肯基治療技術、沖擊波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的管理等康復新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且技術水平在長江上游地區處于龍頭地位,并輻射四川、貴州等部分地區。自建科以來,我科已收治1.2萬多例患者,康復治療及訓練共達100多萬人次,獲得滿意的康復效果。
本??频陌l展得到了本醫院的大力支持。本??朴?005年成為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授權點。本??平?年獲本院共投入的資金達700多萬元,均用于康復醫學科病區建設、設備更新、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及推廣等。尤其在2009年,本院共投入1500余萬建設青杠老年護養中心中的康復醫學??撇^,引進各種先進儀器,建設良好康復環境,極大地提高病員的康復質量。醫院還就專項經費管理、獎勵措施等制定并印發了配套文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現有編制床位105張,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碩士6人,講師4人,住院醫師5人,治療師25人,護師13人。
科室除新開展的物理治療項目外,主要進行康復訓練技術,所有治療師均外派進修學習;并開始由單一的醫療模式逐漸轉向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的模式。
學科是目前本地區綜合實力最強,最具規模及影響力,最先設立康復??撇》?,最早開展專業教學,并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學科。學科曾經為連續三屆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
1. 醫療
康復醫療的特點為現代康復與傳統康復、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有機地結合。學科的主導是功能治療、醫療重點是有功能障礙的相關疾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各種急慢性疾病??剖议_展了具有特色的康復治療訓練技術和專業治療新技術。為滿足病人康復需求開設癱瘓專家門診、骨質疏松專病門診,提供康復咨詢、康復指導、康復治療及訓練。從建科以來,康復醫學科已收治1萬多例患者,康復治療及訓練共達100多萬人次,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 醫療管理
科室歷來重視醫療質量、醫療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的規范化操作,建立健全一系列醫療規章制度、治療技術操作常規。在上級機構和醫院各種醫療質量檢查中,各項措施均順利達標,從無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無死亡病例。
?。?) 醫療設施
學科占地面積約2000m2,科室設備齊全,擁有符合三級甲等醫院康復醫學??埔蟮母鞣N醫療設備,能夠開展各種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包括光療、電療、磁療、聲療、熱療、冷療、半導體激光治療、氣壓循環治療、高壓靜電治療、沖擊波治療、骨質疏松治療系統、推拿按摩、針灸、牽引、運動訓練、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坐立訓練、站立訓練、行走步態訓練、關節活動和關節松動訓練、CPM訓練器、減重支持訓練系統、偏癱、截癱訓練等。
?。?) 普通醫療
早期開展的物理治療比較單一,治療項目不多,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光療與電療如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磁療、直流感應電等。之后治療項目逐漸增加。設立病房后,由原來單純的理療轉變為綜合治療,尤其是增加了康復系列訓練,形成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有機結合的特色醫療,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解決了患者藥物治療不能解決的功能障礙問題,治愈有效率達到90%以上。其中,偏癱訓練、關節活動訓練、手功能訓練、腰椎間盤突出癥綜合治療等項目成為學科具有代表性且影響較大的治療熱點。
?。?) 特色醫療
針對功能障礙及癱瘓患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病人,先后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綜合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肢體功能訓練,脊髓損傷伴截癱訓練、關節粘連與僵硬的關節活動訓練和關節松動訓練,手及上肢損傷的功能訓練、失眠、眩暈的高電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綜合物理治療,皮膚、粘膜新生物的激光手術治療,骨質疏松的低頻脈沖磁場治療等。
?。?) 醫療新技術
科室不斷探索治療新技術、新方法。多次派人外出進修、學習、參觀,先后開展了低能量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半導體激光治療、肢體氣壓循環治療、電動站立床訓練、偏癱綜合訓練、CPM訓練、減重支持訓練、中藥熏蒸治療、下肢智能訓練、沖擊波治療、骨質疏松脈沖低頻磁療、語言吞咽訓練等治療新技術。
2. 教學
建院初期,科室承擔臨床醫學本科生理療學教學工作,以后曾中斷過專業教學。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學科不斷地發展與壯大,逐步恢復護理中專、???、本科的理療學與康復醫學臨床教學。目前承擔臨床醫學本科、全科醫學本科、應用技術本科、護理學院本、??频目祻歪t學專業教學,每年200學時;此外,還承擔了重慶市康復醫學專業部分繼續教育、全科醫師培訓授課任務等。學科是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進修學習培訓點,是護理學院針推專業、四川省衛生學??祻蛯I實習基地。主編了重慶市醫藥衛生繼續教育教材《康復醫學》,參編全國教材《老年醫學》;主辦了重慶市市級繼續教育學習班《疼痛康復進展》與《骨關節疾病康復進展》。
3. 科研
學科從自身實際出發,力所能及地進行一些科學研究,在重慶市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重慶市衛生局科研項目二項,學??蒲姓n題一項;完成10余項科研橫向課題,某些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產品,深受患者及家屬喜愛;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 7篇,CSCD論著40余篇。主編專著1部《臨床電療學》,參編臨床專著4部;參加省級以上專業學術會議30余次;主持三屆重慶市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多人在學術團體和專業雜志擔任職務。2005年學科被授予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剖疫B續3屆為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科地址及聯系方式
學科門診:門診大樓五樓東區
學科病房:三病區三樓東區
癱瘓??崎T診時間:每周一、四上午
骨質疏松專病門診時間:每周二、四上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的前身是放療科,成立于1964年,是西南地區最早開展腫瘤放射治療的單位。1990年開展腫瘤內科綜合治療后放療科改為腫瘤科,主要從事鼻咽癌、宮頸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腦瘤等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聚焦超聲治療和生物治療。本科室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在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規范化治療方面成效顯著,治療效果達國內領先水平。
2008年開展了國際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圖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與普通的放療相比,IGRT不但具有適形調強的三維治療等特點,還具有實時控制治療的四維治療的優點,檢測和校正放療時腫瘤和正常組織運動所引起的誤差,使“精確放療”得以完美實現。該設備適用于頭頸部、胸部、腹部惡性腫瘤的精確放射治療,尤其適用于受呼吸影響靶區變化較大的腫瘤的精確放射治療。臨床研究已經表明該先進放療設備的應用,在提高腫瘤控制率的同時,又可以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將極大地減少放療副反應,同時實現精確治療的理想。
科室于2006年3月開展了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海扶刀)新方法,并成立了海扶腫瘤治療研究中心。以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為依托,不斷探索腫瘤治療的新領域。海扶刀尤其適用于肝癌、骨肉瘤、軟組織腫瘤、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以及無創性子宮肌瘤消融治療。并獲批衛生部“高能量聚焦超聲治療培訓基地”。
科室各項成績獲各方面高度認可,2013年獲批衛生部腫瘤專業“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為重慶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科室。2014年獲批“腫瘤專業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目前也是重慶市唯一一家衛生部批準“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同時也是重慶市腫瘤學重點學科。
本科室現工作人員90人,8人曾在法國、美國、日本進修學習,26人曾在國內著名腫瘤醫院進修學習;醫生25人,包括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碩士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3人,碩士學位者5人。腫瘤病房現有三個病區床位146張,開展門診放射治療工作。擁有普通模擬定位機、CT模擬定位機、三維治療計劃系統、IGRT全套設備、電子直線加速器、銥-192近距離后裝治療機等先進、配套完整的放療設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是西南地區最早成立的診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色??浦?,1956年由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眼耳鼻咽喉科醫院分遷至重慶創立。經過近50多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已成為高端人才薈萃、技術實力雄厚、設備設施一流,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綜合性學科。我科現為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是重慶市耳鼻咽喉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國家臨床藥理基地。
耳鼻咽喉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 10余名醫師先后赴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比利時、香港研修學習??剖议_放床位即將達到120張,業務用房超過4000平米,日門診量>300人次,年均各類手術量近4000余臺次。該科有設施完善的搶救室、聽力檢測室、助聽器驗配中心、電子喉鏡室、鼻內鏡室、耳顯微鏡室、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變態反應實驗室等。擁有包括GE耳鼻喉科手術導航系統、貝多芬智能CO2激光手術系統、低溫等離子刀、超聲波鼻炎治療儀(CZB型鼻科手術HIFU刀)、多導睡眠呼吸檢查儀等先進醫療設備,總價值>2000萬,可完全滿足??聘鞣N檢查與手術的需要??剖页袚信R床五年制、七年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學生、規范化培訓學員、進修醫生等多層次的教學,每年為全國醫療界輸送了大量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目前,我科已主持的20余項科研項目,涵蓋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事部出國人員啟動基金、重慶市自然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金等各種層級。近年來,不斷追蹤國內外學科發展方向,積極開展新技術,已逐步形成耳科、鼻科、咽喉科、頭頸外科等亞學科特色。
專業精湛的醫療技術
頭頸外科專業組:目前已開展了CO2激光早期聲帶癌切除術、晚期及復發性喉癌下咽癌的綜合治療、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術、頸胸聯合根治術、咽旁腫瘤切除術、扁桃體癌聯合根治術、顱面聯合進路鼻顱底腫瘤切除術和氣管成形術等疑難手術。能熟練運用用多種帶蒂和游離皮瓣I期修復頸部皮膚、下咽及頸段食管的廣泛缺損。對CN0期喉癌及下咽癌施行了擇區頸淋巴結清掃術,國內最早運用手提式γ探測儀核素定位CN0期喉癌及下咽癌前哨淋巴結,完成了頸部淋巴結隱匿性轉移的檢測,提高了治療效果。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后I期及II期發音重建術,并舉辦了多期全喉切除術后食管發音培訓班,幫助無喉者恢復了發音功能,填補了西部空白。
咽喉專業組:咽喉專業組為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自1999年開始運用多導睡眠監測系統進行睡眠呼吸疾病的綜合評估,先后開展UPPP手術,鼻腔減容術, CPAP等治療睡眠呼吸疾病。2005年引進低溫等離子刀運用于OSAHS疾病的治療,包括低溫等離子舌根消融術等,并成立了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舉辦多期睡眠呼吸疾病診治學習班,推廣和普及睡眠呼吸疾病的防治。近年來將CO2激光應用于OSAHS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并側重于OSAHS疾病多平面阻塞的評估及診治。
鼻科專業組:我科是國內早期開展變應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單位之一,于1991年建立變態反應實驗室,并開展 “重慶市氣傳致敏真菌和花粉與環境綜合癥的相關性研究”,結合研究成果制定了重慶市的變應性鼻炎規范化治療方案。1999年在重慶市率先開展經鼻內鏡腦脊液鼻漏修補術、視神經管減壓術等。2004年我科主持的“變應性鼻炎綜合診治研究”獲得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資助,對西部成人、兒童變應性鼻炎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及綜合診治的研究,獲得了本地區變應性鼻炎治療的第一手資料。2005年,引進美國GE耳鼻咽喉科專用電磁導航系統,開展電磁導航下鼻內鏡鼻竇手術、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及鼻眼相關外科手術、鼻顱底手術,提高了手術療效和安全性。2006年全球首家運用HIFU刀(CZB超聲鼻炎治療儀)治療藥物無效的變應性鼻炎,取到較好療效。
耳科專業組:是該科發展最快的亞專業,三位中青年醫師已先后從全球耳科技術頂尖的美國huous耳科研究所、德國Wuerzburg大學和法國Strasbourg大學學習歸來。目前已開展的業務范圍涵蓋耳顯微外科及耳神經外科,包括人工耳蝸植入術、中耳炎手術、膽脂瘤手術、耳硬化癥手術、耳腫瘤手術、聽小骨重建手術、面神經減壓術、耳道重建術、先天性耳異常手術。有設施和技術一流的現代化聽力檢測中心,能完成各種聽力障礙的評估治療、眩暈疾病的綜合診治、助聽器選配等,在耳鳴、眩暈等耳科疑難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運用耳鳴掩蔽治療儀治療耳鳴已超過10年,并且是國內規范開展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為數不多的單位之一。我科2009年成為國產人工耳蝸(杭州諾爾康公司)臨床驗證實驗中心之一,參與了國產人工耳蝸的評估和推廣工作。近年來積極推進新生兒聽力篩查和耳聾基因芯片耳聾篩查,促進了對聽力障礙患兒的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效果良好。
特色醫療技術簡介
1. 喉癌、下咽癌、頸段食管癌的綜合治療及發音重建
在學科帶頭人胡國華教授帶領下,開展各種保留發音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術,對早期喉部腫瘤采用CO2激光手術,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對頸部淋巴結隱匿性轉移的規范檢測,避免了術后腫瘤的殘留,達到了最佳治療效果。對晚期腫瘤術后下咽及頸段食管的廣泛缺損運用健側喉粘膜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闊肌肌皮瓣、胸鎖乳突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游離前臂皮瓣和游離空腸等修復和重建。為恢復全喉切除術后的發音功能,不但進行I期和II期發音重建術,而且常年開設無喉者語訓康復培訓班,讓來自全國給地的無喉患者恢復了發音功能。
2. 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
我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變應性鼻炎綜合診治的單位之一。由洪蘇玲教授于80
年代中期引進日本、美國診治變應性鼻炎的經驗,并結合重慶和西部地區變應性鼻炎流行病學調查和綜合診治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本區域的變應性鼻炎規范化治療方案,逐步建立起規范化治療流程:變應原篩查、特異性變應原脫敏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絕大多數患者取得較好療效。對于部分患者無效者,于2006年首家使用HIFU刀治療,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3.耳聾的診斷及與干預
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進行聽力篩查、診斷,并結合最新的耳聾基因芯片研究成果進行高危人群耳聾診斷與防治。對各種類型的聽力下降進行治療及康復訓練,慢性中耳炎在清除病灶的同時,修補鼓膜并重建聽骨鏈,使聽覺功能得以恢復。對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的幼兒、青少年或成年人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使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4.重度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俗稱鼾癥) 序貫治療
采用序貫療法,先行CPAP(經鼻正壓呼吸通氣)治療,糾正缺氧低通氣癥狀,同時進行健康指導(減肥、節制飲食、適度運動、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最后評估患者有否手術適應癥。對有適應癥的患者,根據阻塞平面的不同,選用不同手術方式,包括鼻腔擴容術、肥大舌根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改良腭咽成形術等進行治療,所有手術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
5.電磁導航下鼻內鏡鼻竇、鼻顱底和鼻眼微創手術
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疾病,已取得良好臨床療效。鼻內鏡外科手術進一步用于腦脊液鼻漏修補術,鼻內淚囊造口術,視神經管減壓術,垂體腫瘤切除術,腦膜膨出修補術,眶內腫瘤切除術等。在電磁導航下經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鼻顱底及鼻眼相關疾病,使手術更精準,提高了療效,減少了損傷。
6.眩暈的手法復位及手術治療
采用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采用內淋巴囊減壓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有效治療梅尼埃病等頑固性眩暈疾病。
整形美容燒傷科是重慶市(?。┦屑壷攸c學科,由原燒傷整形外科發展而來的。自上世紀50年代后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院開始,老一輩全國著名燒傷整形外科專家黃崇本教授親自組建了燒傷整形外科學組,經歷多年的經驗積累,于上世紀70年代建立燒傷整形外科,當時除主要開展燒傷救治及燒傷后瘢痕畸形的醫治工作外,也對一些先天性畸形進行手術治療。尤其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全國已具有相當的影響,對各種瘢痕的防治已有較完整的治療方案,并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同。受邀與其它單位合著專著《現代瘢痕治療學》一書于1997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以來,整形美容科在重慶市率先開展各種醫學美容手術。起步高,首先開展的美容整形手術是全耳再造、全鼻再造、男女生殖器再造、巨乳畸形縮小矯正術等,均獲成功。繼而開展重瞼、眼袋去除、隆鼻、隆乳、多層次面部除皺、厚唇矯正、“國字臉”矯正(下頜角肥大癥)、脂肪抽吸術、微晶儀去瘢痕、采用人工骨粉、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充填、激光美容治療等幾十種手術均獲得良好效果。特別是針對一些美容求術者在外院手術失敗后的修復治療,利用整形美容科人才優勢,集思廣益,采用各種方法進行矯正,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解決了不少難題和醫患糾紛,為規范本市美容整形外科行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美容求術者提供了有力的服務保障,也為推動本市醫學美容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通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本科擁有正副教授8名(均獲碩士、博士學位),具有齊全的、先進的整形美容設備,現已成為一支實力強大的整形美容外科專業隊伍。20多年來共成功完成各類整形美容手術數萬臺次,深受廣大美容愛好者的好評。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重慶市醫學會設立醫學美容與美學專委會以來,整形美容科醫師一直擔任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職務,承擔了全重慶市整形美容醫療機構的評審及指導工作。2002年經重慶市衛生局審查后批準成立為重慶市唯一的“整形美容中心”,本科為重慶市為數不多的“整形美容專業碩士及博士學位授予點”,并培養了數十名整形美容專業碩士、博士,發表專業論文200余篇,撰寫專著10余本,發明專利3項,榮獲部級及省市級科技成果獎5項。在長期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精湛的技術贏得了廣泛贊譽。
本學科在重慶市醫學美容外科界優勢:
1.2002年重慶市衛生局授予整形美容科為唯一的“重慶市整形美容中心”;
2.2003年重慶市高教委授予整形美容科為“整形美容專業及燒傷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
3.學術任職:整形美容科醫師沈為民、賀光照一直擔任中華醫學會重慶市醫學美容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和市燒傷整形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賀光照、楊天榮現任西南五省一市整形燒傷專委會常務委員和委員;沈為民現任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專委會青年委員;張恒術現任重慶市醫學會燒傷整形專委會委員、中國美容醫學雜志編委、中華醫藥雜志常務編委,賀光照擔任重慶醫學、重慶醫科大學學報、中華燒傷雜志編委等;
4.人員結構(人才優勢):本專業8名副高級職稱以上醫師,占據了重慶市美容外科學界1/4高級職稱專家級技術人員,每位醫師不僅能獨立完成本專業臨床工作,還能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了大批年輕技術人員, 同時每位醫師有不同的專攻方向,在本專業的不同領域具有各自的見解,在本市范圍內乃至國內也有一定聲譽;
5.教學經驗:作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個專業,本學科承擔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及留學生的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任務,特別是已獨立完成三屆醫學美容專業??粕慕虒W工作,在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平虒W經驗,目前承擔本校醫學本科生的《整形外科學基礎》和《美容外科學進展》的選修課教學工作;
6.科研工作:近3年來,本科已獲4項市衛生局課題支助、1項重慶醫科大學創新基金支助,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本學科在近5年來在各級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60余篇,其中一些論文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全國學術會議和地方學術會議,并在大會發言。參加編寫專業書籍5本,專業教材2本。
7.科研成果:多年來,本學科點曾獲得下列科研成果獎: ①三用切皮機的研制(全國醫藥衛生科技大會獎、四川省衛生廳科技成果二等獎); ②秋水仙鹼離子導入法治療增殖性瘢痕(四川省衛生廳科技成果三等獎); ③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的研制和臨床應用(重慶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 ④醫用多孔針的研制及臨床應用(重慶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 ⑤同位素敷貼防治瘢痕增生的研究(四川省教委科技成果三等獎)。
8.本學科點已培養碩士研究生近20名,現有2名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在讀。
9.本專業組在器官再造(如:耳、鼻、乳房、男女生殖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并成功完成50多例,在本地區處于領先水平。
本科主要開展項目:
1.各類瘢痕,如燒傷或外傷后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癌等;
2. 體表包塊、腫瘤,如黑痣、體表纖維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皮膚癌等;
3. 醫學美容,如重瞼(雙眼皮)、眼袋、隆鼻、腋臭、乳房整形、除皺、吸脂、上瞼下垂、小耳畸形、唇裂二期矯正等;
4. 激光治療,如面部色素斑、血管瘤、各種文身、脫毛等;
5.燒傷及各種不愈合傷口,如褥瘡、外傷后傷口不愈合、糖尿病傷口不愈合等;
6.體表器官缺損的修復及再造;
7.美容手術失敗后的矯正。
8.外傷后急診美容修復。
9.燒傷及各種難愈合傷口,如褥瘡、外傷后傷口難愈合、糖尿病皮膚潰爛傷口難愈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外科由胸外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組成: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是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重慶市肺部腫瘤綜合治療中心及重醫大附一院重點學科。該科是新中國最早創建的胸心外科之一,由全國著名胸心外科專家林尚清教授主持建立。1985年被國家批準為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005年獲準為外科學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011年獲評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學科。本??茙熧Y力量雄厚,人才梯隊合理,后備人才豐厚。目前共有工作人員96人?,F有醫師21人,其中高級職稱14人,有碩士以上學位18人,其中博士學位8人,大多數經國內進修學習,其中有11位經國外進修學習;根據科室總體規劃、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確定亞專業方向,分為肺外科,食管外科,縱隔外科,創傷外科等亞???。護士75人,其中主管護師10人,護師18人。
經過50余年的深厚積淀和技術發展,已經成為擁有約100張床位、集合4個亞專業及重慶市肺部腫瘤綜合治療中心。臨床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梯隊合理,擅長肺部疾病、食管疾病及縱隔腫瘤的外科治療,重癥胸外傷的救治等,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在西南地區及全國都有很高地位及影響,學科發展屬國內先進,重慶市領先水平。近年來,多項新技術廣泛開展于臨床,如胸腔鏡已廣泛應用于良、惡性疾病手術治療。國際一流的腔鏡培訓中心落戶于重醫大附一院院,并由該科負責專項培訓工作,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年內即將投入使用。近3年,救治患者人數以每年20%左右速度遞增,新技術使用率以每年10%左右速度遞增;2011年救治患者數已達2500人。
在國內外權威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多篇被SCI收錄;參編各種專著10余部:獲得部省級多項獎勵,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市級科研基金項目3項,校級科研基金項目12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專利3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新中國最早創建的胸心外科之一,由全國著名胸心外科專家林尚清教授主持建立。本??茙熧Y力量雄厚,人才梯隊合理,后備人才豐厚。目前共有工作人員96人?,F有醫師21人,其中高級職稱14人,有碩士以上學位18人,其中博士學位8人,大多數經國內進修學習,其中有11位經國外進修學習;根據科室總體規劃、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確定亞專業方向,分為瓣膜外科、冠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先心病外科等亞???。護士75人,其中主管護師10人,護師18人。
經過50余年的深厚積淀和技術發展,已經成為擁有約100張床位,臨床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梯隊合理,擅長各種心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特別在瓣膜外科、冠心病外科、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方面技術精良,率先在重慶市開展心臟瓣膜替換加冠脈搭橋術及Bentall手術,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在西南地區及全國都有很高地位及影響,學科發展屬國內先進,重慶市領先水平。國際一流的腔鏡培訓中心落戶于我院,并由我科負責專項培訓工作,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年內即將投入使用。近3年,救治患者人數以每年20%左右速度遞增,新技術使用率以每年10%左右速度遞增;2011年救治患者數已達2500人。
在國內外權威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多篇被SCI收錄;參編各種專著10余部:獲得部省級多項獎勵,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市級科研基金項目3項,校級科研基金項目12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專利3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建立于1979年,系重慶市重點學科,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點,重慶市器官移植中心。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設有床位150張,共有醫生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4人,50%的醫生有國外相關專業培訓經歷。
肝膽外科診治水平處于重慶市三級甲等醫院中的領先地位。每年完成肝膽胰脾外科手術3000例以上,其中肝移植、半肝、肝尾葉、三肝切除、胰頭癌根治術、肝門膽管癌、膽囊癌根治術等高難度手術達到25%以上。學科帶頭人分別擔任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委會委員、中國醫促會肝膽專委會委員;重慶市器官移植專委會、肝癌專委會、肝膽胰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消化外科專委會委員等學術職務。近年獲得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成功舉辦2010年、2012年重慶國際肝膽胰外科論壇學術大會,與英國University of Oxford,法國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日本Kyoto University,美國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等大學有長期固定協作關系。最近5年獲得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特色技術和優勢技術
1、肝臟移植:重醫大附一院肝膽外科是國家衛生部指定的重慶市具有資質開展臨床肝移植的兩家單位之一。己完成肝臟移植手術150例,最大年齡69歲,術后健康生活。具有同種異體原位肝移植、背馱式肝移植、活體肝移植手術等技術的豐富經驗。肝移植手術成功率和術后存活率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已經完成的5例活體肝移植供、受體均恢復良好。近兩年開展DCD移植,患者恢復良好,其中兩例病人均在1周左右肝功能恢復正常。
2、肝膽外科:具有豐富的肝膽胰脾疾病手術經驗,尤其是肝葉切除術,膽管癌、膽囊癌根治,肝膽管結石手術,門靜脈高壓癥手術,肝囊腫、肝血管瘤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領域實力雄厚。每年收治肝膽胰腫瘤病人數百例??剖腋伟┎∪耸中g后最長已經生存30余年。
3、腹腔鏡手術:每年常規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200多例,手術后病人多數2天出院;100多例腹腔鏡脾切除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優良。常規開展腹腔鏡下膽總管探查術,開展膽腸吻合術、半肝切除+膽道探查術。
4、射頻消融:開展經皮(和術中射頻治療原發和轉移性肝癌、胰腺癌及后腹膜腫瘤。射頻消融治療肝癌開展最早,應用最廣泛,治療方便、效果較好;部分病人只需要局部麻醉就能治療。
5、介入治療:適用于無法一期手術治療機會的肝臟腫瘤病人。主要通過介入栓塞治療切斷腫瘤的血供,使腫瘤壞死、縮小,為進一步外科手術治療創造機會。我們已經完成上千例的腫瘤介入治療,部分患者獲得二期手術切除的機會。術后恢復比手術快。
6、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由我校王智彪教授發明,HIFU技術是腫瘤綜合治療技術手段之一,出口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韓國,已應用于臨床,被公認為世界最先進的HIFU治療設備,其技術領先歐美國家5-8年。利用超聲波具有良好的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特性,將超聲換能器發射的無數束低能量的超聲波聚焦于體內靶組織,焦點能量得到千百萬倍放大,在腫瘤內產生瞬態高溫,殺死靶區內的腫瘤細胞,達到不開刀、不出血“切除”實體腫瘤。我們采用HIFU治療的肝癌病人,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7、ERCP:既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可以用來診斷胰腺、膽管及肝臟疾病。目前科室廣泛開展:①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及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EST),在此基礎上可完成膽道蛔蟲取出、膽道結石取出、膽道支架置放、膽道內外引流、急、慢性胰腺炎等治療。②膽道纖維鏡術中及術后的檢查與取石。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是西南地區最早成立的診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色??浦?,1956年由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眼耳鼻咽喉科醫院分遷至重慶創立。經過近50多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已成為高端人才薈萃、技術實力雄厚、設備設施一流,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綜合性學科。我科現為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是重慶市耳鼻咽喉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國家臨床藥理基地。
耳鼻咽喉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 10余名醫師先后赴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比利時、香港研修學習??剖议_放床位即將達到120張,業務用房超過4000平米,日門診量>300人次,年均各類手術量近4000余臺次。該科有設施完善的搶救室、聽力檢測室、助聽器驗配中心、電子喉鏡室、鼻內鏡室、耳顯微鏡室、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變態反應實驗室等。擁有包括GE耳鼻喉科手術導航系統、貝多芬智能CO2激光手術系統、低溫等離子刀、超聲波鼻炎治療儀(CZB型鼻科手術HIFU刀)、多導睡眠呼吸檢查儀等先進醫療設備,總價值>2000萬,可完全滿足??聘鞣N檢查與手術的需要??剖页袚信R床五年制、七年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學生、規范化培訓學員、進修醫生等多層次的教學,每年為全國醫療界輸送了大量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目前,我科已主持的20余項科研項目,涵蓋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事部出國人員啟動基金、重慶市自然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金等各種層級。近年來,不斷追蹤國內外學科發展方向,積極開展新技術,已逐步形成耳科、鼻科、咽喉科、頭頸外科等亞學科特色。
專業精湛的醫療技術
頭頸外科專業組:目前已開展了CO2激光早期聲帶癌切除術、晚期及復發性喉癌下咽癌的綜合治療、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術、頸胸聯合根治術、咽旁腫瘤切除術、扁桃體癌聯合根治術、顱面聯合進路鼻顱底腫瘤切除術和氣管成形術等疑難手術。能熟練運用用多種帶蒂和游離皮瓣I期修復頸部皮膚、下咽及頸段食管的廣泛缺損。對CN0期喉癌及下咽癌施行了擇區頸淋巴結清掃術,國內最早運用手提式γ探測儀核素定位CN0期喉癌及下咽癌前哨淋巴結,完成了頸部淋巴結隱匿性轉移的檢測,提高了治療效果。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后I期及II期發音重建術,并舉辦了多期全喉切除術后食管發音培訓班,幫助無喉者恢復了發音功能,填補了西部空白。
咽喉專業組:咽喉專業組為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自1999年開始運用多導睡眠監測系統進行睡眠呼吸疾病的綜合評估,先后開展UPPP手術,鼻腔減容術, CPAP等治療睡眠呼吸疾病。2005年引進低溫等離子刀運用于OSAHS疾病的治療,包括低溫等離子舌根消融術等,并成立了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舉辦多期睡眠呼吸疾病診治學習班,推廣和普及睡眠呼吸疾病的防治。近年來將CO2激光應用于OSAHS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并側重于OSAHS疾病多平面阻塞的評估及診治。
鼻科專業組:我科是國內早期開展變應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單位之一,于1991年建立變態反應實驗室,并開展 “重慶市氣傳致敏真菌和花粉與環境綜合癥的相關性研究”,結合研究成果制定了重慶市的變應性鼻炎規范化治療方案。1999年在重慶市率先開展經鼻內鏡腦脊液鼻漏修補術、視神經管減壓術等。2004年我科主持的“變應性鼻炎綜合診治研究”獲得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資助,對西部成人、兒童變應性鼻炎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及綜合診治的研究,獲得了本地區變應性鼻炎治療的第一手資料。2005年,引進美國GE耳鼻咽喉科專用電磁導航系統,開展電磁導航下鼻內鏡鼻竇手術、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及鼻眼相關外科手術、鼻顱底手術,提高了手術療效和安全性。2006年全球首家運用HIFU刀(CZB超聲鼻炎治療儀)治療藥物無效的變應性鼻炎,取到較好療效。
耳科專業組:是該科發展最快的亞專業,三位中青年醫師已先后從全球耳科技術頂尖的美國huous耳科研究所、德國Wuerzburg大學和法國Strasbourg大學學習歸來。目前已開展的業務范圍涵蓋耳顯微外科及耳神經外科,包括人工耳蝸植入術、中耳炎手術、膽脂瘤手術、耳硬化癥手術、耳腫瘤手術、聽小骨重建手術、面神經減壓術、耳道重建術、先天性耳異常手術。有設施和技術一流的現代化聽力檢測中心,能完成各種聽力障礙的評估治療、眩暈疾病的綜合診治、助聽器選配等,在耳鳴、眩暈等耳科疑難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運用耳鳴掩蔽治療儀治療耳鳴已超過10年,并且是國內規范開展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為數不多的單位之一。我科2009年成為國產人工耳蝸(杭州諾爾康公司)臨床驗證實驗中心之一,參與了國產人工耳蝸的評估和推廣工作。近年來積極推進新生兒聽力篩查和耳聾基因芯片耳聾篩查,促進了對聽力障礙患兒的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效果良好。
特色醫療技術簡介
1. 喉癌、下咽癌、頸段食管癌的綜合治療及發音重建
在學科帶頭人胡國華教授帶領下,開展各種保留發音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術,對早期喉部腫瘤采用CO2激光手術,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對頸部淋巴結隱匿性轉移的規范檢測,避免了術后腫瘤的殘留,達到了最佳治療效果。對晚期腫瘤術后下咽及頸段食管的廣泛缺損運用健側喉粘膜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闊肌肌皮瓣、胸鎖乳突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游離前臂皮瓣和游離空腸等修復和重建。為恢復全喉切除術后的發音功能,不但進行I期和II期發音重建術,而且常年開設無喉者語訓康復培訓班,讓來自全國給地的無喉患者恢復了發音功能。
2. 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
我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變應性鼻炎綜合診治的單位之一。由洪蘇玲教授于80
年代中期引進日本、美國診治變應性鼻炎的經驗,并結合重慶和西部地區變應性鼻炎流行病學調查和綜合診治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本區域的變應性鼻炎規范化治療方案,逐步建立起規范化治療流程:變應原篩查、特異性變應原脫敏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絕大多數患者取得較好療效。對于部分患者無效者,于2006年首家使用HIFU刀治療,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3.耳聾的診斷及與干預
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進行聽力篩查、診斷,并結合最新的耳聾基因芯片研究成果進行高危人群耳聾診斷與防治。對各種類型的聽力下降進行治療及康復訓練,慢性中耳炎在清除病灶的同時,修補鼓膜并重建聽骨鏈,使聽覺功能得以恢復。對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的幼兒、青少年或成年人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使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4.重度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俗稱鼾癥) 序貫治療
采用序貫療法,先行CPAP(經鼻正壓呼吸通氣)治療,糾正缺氧低通氣癥狀,同時進行健康指導(減肥、節制飲食、適度運動、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最后評估患者有否手術適應癥。對有適應癥的患者,根據阻塞平面的不同,選用不同手術方式,包括鼻腔擴容術、肥大舌根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改良腭咽成形術等進行治療,所有手術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
5.電磁導航下鼻內鏡鼻竇、鼻顱底和鼻眼微創手術
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疾病,已取得良好臨床療效。鼻內鏡外科手術進一步用于腦脊液鼻漏修補術,鼻內淚囊造口術,視神經管減壓術,垂體腫瘤切除術,腦膜膨出修補術,眶內腫瘤切除術等。在電磁導航下經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鼻顱底及鼻眼相關疾病,使手術更精準,提高了療效,減少了損傷。
6.眩暈的手法復位及手術治療
采用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采用內淋巴囊減壓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有效治療梅尼埃病等頑固性眩暈疾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系原上海醫學院附屬華山、中山醫院分遷來渝組建,故,自成立以來一直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骨科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力,其學術和技術居于西南領先、全國先進水平。經過歷屆專家、教授的辛勤努力和不斷創新,現已發展成為師資隊伍陣容強大,學術實力較雄厚、既能招收培養高層次人才,又能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學科陣地。
骨科創始人之一吳祖堯教授是新中國骨科創始人之一,曾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骨科雜志》副主編等職務。本學科是中華醫學會重慶市骨科分會主任委員科室;是全國統編教材歷任編委,其中安 洪教授曾經擔任過2任(版)《外科學》教材副主編、3任(版)骨科分主編。于1993年獲得碩士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授予權,同年建立博士后流動站?,F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重慶市骨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目前擁有3個重慶市級醫學中心(手外科中心、脊柱外科診療中心、重慶市關節疾病研究中心)。
現狀概述:本學科人才梯隊、技術平臺、自主創新能力、國際學術交流等優勢突出,學科建設正進入上臺階、創品牌的關鍵發展時期,為今后取得突破性、原創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進一步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擁有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1人、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委員1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常委1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1人、全國專業學組8人次、重慶市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重慶市骨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1人、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委會委員1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專家1人、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青年委員1人、中華體育運動醫學學會青年委員1人。同時,安洪教授、蔣電明教授和黃偉教授被先后評選為重慶市骨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使科室成為重慶市唯一具有3位學術帶頭人的???,反映出本科室在重慶市骨科界的重要位置。我院骨外科對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骨外科學學科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在國內以及西部地區同類學科中處于先進水平。
學術隊伍: 通過不斷優化、整合,擁有一支學歷、年齡、職稱和學緣合理,團結協作,學風嚴謹、學術氛圍活躍的師資隊伍,其整體水平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處于先進行列。目前擁有全國骨科學界知名的專家安 洪教授、蔣電明教授、胡偵明教授和黃 偉等;有教授9人(其中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8人、講師5人、助教12人,其中90%以上均擁有國外留學或進修學習經歷,40歲以下年輕醫師均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科學研究:已形成覆蓋骨外科學主要領域的穩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學術水平較高,在國內同行中有相當的影響??剖耶斍皳碛袆搨\治與骨愈合研究、脊柱、關節疾病與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手外科疾病與周圍神經研究和骨質疏松與骨腫瘤治療等幾個穩定而有影響的亞專業方向,有8個專業醫療組。已完成包括國家“863”計劃在內的約20項科學項目。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1項、重慶市科委等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在最近5年中,獲得包括“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獎項3項,并成功申請5項國家專利。
人才培養:本學科是我國西部地區骨外科學重要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學科人員梯隊的年齡、知識學歷和層次結構合理,具有高素質后備人才隊伍。近5年來已培養碩士100余名,博士近20名,發表CSCD期刊文章200余篇,SCI文章近20余篇,其中1篇影響因子超過10分;主持或參與了包括《黃家駟外科學》、《外科學規劃教材》等6部專著的編寫。同時將學科建設與培養醫師個人執業技能、科研能力、帶教能力相互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整個醫師隊伍素質和醫療服務質量,形成科技創新團隊,激發了團隊的創新精神。
研究平臺建設:
骨外科與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室合作,共建了約1200m2的骨科實驗中心。而“重慶醫科大學骨科研究所”正在籌建中,該研究所的成立可以依托醫科大學的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各附屬教學醫院的專業特長、利用骨科學這一傳統重點學科的學科優勢,將教授、專家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進行組合。
國內外學術交流:
本學科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2008~2012年與國外5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包括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在內的一系列世界知名大學。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分子腫瘤研究室TC He 教授合作研究骨與軟骨組織分化發育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派出20余人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包括美國骨外科學學年會、歐洲骨外科學年會,邀請美國特種醫院等國際頂級骨科中心等教授來院講學和學術交流。
從2008年至今,先后舉辦兩屆全國性的“重慶市骨科院士論壇”、1次“國際骨科高峰論壇”、1次“西部骨科論壇”、1次全國骨質疏松骨折及骨科新進展論壇、3屆重慶市骨科學術年會和多次微創關節學習班、骨科技術規范等繼續教育教育項目,邀請了本專業的幾乎所有院士及國內外著名專家80人次,為西部、重慶市各級骨科醫生進行理論講解和手術演示。極大地推動了西部、重慶市的骨科學術和技術發展。
脊柱外科中心簡介:
重慶醫科大附一院骨科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之一,其中脊柱外科水平在全國享有盛名。是“重慶市脊柱外科診療中心”。目前擁有一個病區、三個專業組,即:“頸椎專業組”、“胸腰椎與脊柱矯形專業組”、“脊柱微創專業組”。1956年,我院全國著名骨科前輩吳祖堯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經頸前路椎間盤摘除術,開創了脊柱外科手術的新領域。通過近幾代人的努力,我院脊柱外科水平不斷發展提高,在診治脊柱疾患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90年代中后期,我院又派人到國內多家醫院進修脊柱外科,使我院的脊柱外科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并先后同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韓國、新加坡、香港等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因此,同國際、國內脊柱外科同行有廣泛的學術交流。目前,我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核磁共振(MRI)、螺旋CT、“C”臂X線光機、高速磨鉆及顯微椎間盤鏡等先進儀器,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脊柱內固定產品,能滿足各種脊柱外科手術的需要,己經形成了一整套診治各種脊柱疾患的常規,為大量脊柱傷病患者解除了痛苦。目前,脊柱外科中心為滿足脊柱傷病患者的需要,特設脊柱??崎T診,診治的脊柱疾患如下:
一、 脊柱外傷: 環樞椎不穩及脫位、頸椎骨折脫位伴脊髓損傷、四肢癱、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等。
二、脊柱良、惡性腫瘤。
三、脊柱感染: 脊柱結核及脊柱炎癥。
四、骨病及脊柱畸形:頸椎病、椎管狹窄癥、脊柱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側彎等。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前身為我院物理治療室,創建于1957年。1959年重慶醫學院設物理治療系,并成立教研室,專門培養理療醫師,醫院物理治療室承擔理論和臨床教學任務。1984年醫院將理療室更名為理療科,逐漸進行人員及學科專業的調整及設備的更新換代,拓寬業務范圍。至1996年,在原理療科的基礎上,我院康復醫學科正式成立,是我國國內最早成立的康復醫學??浦?。經過數代人的努力與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個亞專業、集早期床旁康復、康復病區康復及家庭康復為一體的醫教研并重的綜合性學科,并于2005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連續三屆當選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科室將現代及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有機結合,在合理用藥基礎上,對各種功能障礙相關疾病進行全面、全程的綜合治療,包括早期的床旁治療、康復期的康復治療及深入社區的家庭康復治療,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各具特色的6個亞專業組,分別是腦損傷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科康復、慢性疼痛康復、心肺疾病康復,及心理康復,為廣大病員提供針對性強的有效康復。我科擅長并積極推廣神經發育療法、關節松動術、麥肯基治療技術、沖擊波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的管理等康復新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且技術水平在長江上游地區處于龍頭地位,并輻射四川、貴州等部分地區。自建科以來,我科已收治1.2萬多例患者,康復治療及訓練共達100多萬人次,獲得滿意的康復效果。
本??频陌l展得到了本醫院的大力支持。本??朴?005年成為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授權點。本??平?年獲本院共投入的資金達700多萬元,均用于康復醫學科病區建設、設備更新、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及推廣等。尤其在2009年,本院共投入1500余萬建設青杠老年護養中心中的康復醫學??撇^,引進各種先進儀器,建設良好康復環境,極大地提高病員的康復質量。醫院還就專項經費管理、獎勵措施等制定并印發了配套文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現有編制床位105張,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碩士6人,講師4人,住院醫師5人,治療師25人,護師13人。
科室除新開展的物理治療項目外,主要進行康復訓練技術,所有治療師均外派進修學習;并開始由單一的醫療模式逐漸轉向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的模式。
學科是目前本地區綜合實力最強,最具規模及影響力,最先設立康復??撇》?,最早開展專業教學,并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學科。學科曾經為連續三屆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
1. 醫療
康復醫療的特點為現代康復與傳統康復、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有機地結合。學科的主導是功能治療、醫療重點是有功能障礙的相關疾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各種急慢性疾病??剖议_展了具有特色的康復治療訓練技術和專業治療新技術。為滿足病人康復需求開設癱瘓專家門診、骨質疏松專病門診,提供康復咨詢、康復指導、康復治療及訓練。從建科以來,康復醫學科已收治1萬多例患者,康復治療及訓練共達100多萬人次,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 醫療管理
科室歷來重視醫療質量、醫療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的規范化操作,建立健全一系列醫療規章制度、治療技術操作常規。在上級機構和醫院各種醫療質量檢查中,各項措施均順利達標,從無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無死亡病例。
?。?) 醫療設施
學科占地面積約2000m2,科室設備齊全,擁有符合三級甲等醫院康復醫學??埔蟮母鞣N醫療設備,能夠開展各種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包括光療、電療、磁療、聲療、熱療、冷療、半導體激光治療、氣壓循環治療、高壓靜電治療、沖擊波治療、骨質疏松治療系統、推拿按摩、針灸、牽引、運動訓練、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坐立訓練、站立訓練、行走步態訓練、關節活動和關節松動訓練、CPM訓練器、減重支持訓練系統、偏癱、截癱訓練等。
?。?) 普通醫療
早期開展的物理治療比較單一,治療項目不多,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光療與電療如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磁療、直流感應電等。之后治療項目逐漸增加。設立病房后,由原來單純的理療轉變為綜合治療,尤其是增加了康復系列訓練,形成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有機結合的特色醫療,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解決了患者藥物治療不能解決的功能障礙問題,治愈有效率達到90%以上。其中,偏癱訓練、關節活動訓練、手功能訓練、腰椎間盤突出癥綜合治療等項目成為學科具有代表性且影響較大的治療熱點。
?。?) 特色醫療
針對功能障礙及癱瘓患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病人,先后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綜合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肢體功能訓練,脊髓損傷伴截癱訓練、關節粘連與僵硬的關節活動訓練和關節松動訓練,手及上肢損傷的功能訓練、失眠、眩暈的高電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綜合物理治療,皮膚、粘膜新生物的激光手術治療,骨質疏松的低頻脈沖磁場治療等。
?。?) 醫療新技術
科室不斷探索治療新技術、新方法。多次派人外出進修、學習、參觀,先后開展了低能量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半導體激光治療、肢體氣壓循環治療、電動站立床訓練、偏癱綜合訓練、CPM訓練、減重支持訓練、中藥熏蒸治療、下肢智能訓練、沖擊波治療、骨質疏松脈沖低頻磁療、語言吞咽訓練等治療新技術。
2. 教學
建院初期,科室承擔臨床醫學本科生理療學教學工作,以后曾中斷過專業教學。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學科不斷地發展與壯大,逐步恢復護理中專、???、本科的理療學與康復醫學臨床教學。目前承擔臨床醫學本科、全科醫學本科、應用技術本科、護理學院本、??频目祻歪t學專業教學,每年200學時;此外,還承擔了重慶市康復醫學專業部分繼續教育、全科醫師培訓授課任務等。學科是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進修學習培訓點,是護理學院針推專業、四川省衛生學??祻蛯I實習基地。主編了重慶市醫藥衛生繼續教育教材《康復醫學》,參編全國教材《老年醫學》;主辦了重慶市市級繼續教育學習班《疼痛康復進展》與《骨關節疾病康復進展》。
3. 科研
學科從自身實際出發,力所能及地進行一些科學研究,在重慶市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重慶市衛生局科研項目二項,學??蒲姓n題一項;完成10余項科研橫向課題,某些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產品,深受患者及家屬喜愛;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 7篇,CSCD論著40余篇。主編專著1部《臨床電療學》,參編臨床專著4部;參加省級以上專業學術會議30余次;主持三屆重慶市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多人在學術團體和專業雜志擔任職務。2005年學科被授予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剖疫B續3屆為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科地址及聯系方式
學科門診:門診大樓五樓東區
學科病房:三病區三樓東區
癱瘓??崎T診時間:每周一、四上午
骨質疏松專病門診時間:每周二、四上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簡稱“中心”)的前身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始建于五十年代建院之初,于2002年在原精神科的基礎上成立了心理衛生中心。經過半個世紀的奮斗,現已發展成規模較大,學術水平高,在重慶市本專業領域遙遙領先的優勢學科。迄今為止,中心是重慶市高等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和市屬所有三級綜合醫院中唯一設置有住院部的、功能齊全的精神、心理???,現設有精神科住院部、心身疾病住院部、睡眠障礙住院部、精神科門診、心理咨詢門診、心理測定室和多功能心理治療室、神經電生理室等。擁有完備的專業所需的先進儀器設備和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
“中心”現共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有博士生導師資格1人、碩士生導師11人。數人在學術界擔任重要職務,年輕醫生已全部碩士化。主持過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項大型國家級科研項目,10多項市級科研項目以及CMB(中華醫學基金)協作課題,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一項。近10年來,全科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近400篇。曾主編過我國第一部《精神病治療學》專著,參編教材《老年醫學》、《老年醫學》第2版、《精神病學》、《精神病學》第三版(副主編)和《老年精神病學》(副主編)、《醫學心理學》(副主編),《內科學》大型工具書《癥狀鑒別診斷學》。完成過一部精神病學教學電影,至今仍在全國教學工作中常規應用。
本學科于1986年被批準為精神病學和精神衛生學碩士點,并于2005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已招收研究生108人,培養碩士研究生87人;2014年成功新增“應用心理碩士”學位授權點,從2015年開始已招收5人。迄今為止,本學科一直是重慶是本專業招收研究生的唯一單位?!爸行摹遍L期承擔本校七、五年制本科及??频木癫W和醫學心理學教學,并多次與歐美和日本等國合作從事臨床、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2002-2005年,先后有兩名美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來本中心研修。
“中心”在重慶直轄前長期由四川省衛生廳指定為負責全四川省的精神衛生人員的培訓基地,為基層??漆t院輸送了大量高層次專業人員,重慶地區本專業的絕大部分高級專業人員都曾在我院進修培訓過。重慶直轄后仍擔負全重慶地區的專業人員培訓和臨床工作的指導。中心常年定期組織和舉辦全市性的疑難病例討論和專題學術講座,舉辦理論提高班,以提高全市專業人員的基礎理論和臨床診治水平。由于全科醫務人員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贏得了廣泛的好評,曾多次被中央臺生活頻道、重慶電視臺和有線臺、重慶廣播電臺、健康報、重慶日報、晚報、晨報、商報、華西都市報、現代工人報、青年報、經濟報、健康人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采訪和報道。
“中心”在重慶市本專業領域具有如下突出優勢:
1、人才優勢: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長期從事精神病學和心理衛生學的科研工作,教學工作和臨床醫療工作。年輕醫生全部選自醫科大學本科生中前幾名優等生,現已全部“博士化”和“碩士化”
2、學術優勢:承擔和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項目。獲得過多項科技獎,填補了重慶市本本專業的多項空白,學術水平在重慶市專業領域遙遙領先。
3、學科優勢:建科時間長、專業設置齊全、專業基礎好,儀器設備先進齊全,為重慶市本專業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迄今為止,是重慶市本專業唯一招收研究生的單位。同時,因設在綜合醫院內,對各種疑難雜癥、急重癥病人,可組織多學科知名專家聯合攻關解決,。
4、地理優勢:地處重慶市中區,交通方便,就醫便利,院內環境優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前身為我院物理治療室,創建于1957年。1959年重慶醫學院設物理治療系,并成立教研室,專門培養理療醫師,醫院物理治療室承擔理論和臨床教學任務。1984年醫院將理療室更名為理療科,逐漸進行人員及學科專業的調整及設備的更新換代,拓寬業務范圍。至1996年,在原理療科的基礎上,我院康復醫學科正式成立,是我國國內最早成立的康復醫學??浦?。經過數代人的努力與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個亞專業、集早期床旁康復、康復病區康復及家庭康復為一體的醫教研并重的綜合性學科,并于2005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連續三屆當選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科室將現代及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有機結合,在合理用藥基礎上,對各種功能障礙相關疾病進行全面、全程的綜合治療,包括早期的床旁治療、康復期的康復治療及深入社區的家庭康復治療,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各具特色的6個亞專業組,分別是腦損傷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科康復、慢性疼痛康復、心肺疾病康復,及心理康復,為廣大病員提供針對性強的有效康復。我科擅長并積極推廣神經發育療法、關節松動術、麥肯基治療技術、沖擊波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的管理等康復新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且技術水平在長江上游地區處于龍頭地位,并輻射四川、貴州等部分地區。自建科以來,我科已收治1.2萬多例患者,康復治療及訓練共達100多萬人次,獲得滿意的康復效果。
本??频陌l展得到了本醫院的大力支持。本??朴?005年成為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授權點。本??平?年獲本院共投入的資金達700多萬元,均用于康復醫學科病區建設、設備更新、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及推廣等。尤其在2009年,本院共投入1500余萬建設青杠老年護養中心中的康復醫學??撇^,引進各種先進儀器,建設良好康復環境,極大地提高病員的康復質量。醫院還就專項經費管理、獎勵措施等制定并印發了配套文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現有編制床位105張,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碩士6人,講師4人,住院醫師5人,治療師25人,護師13人。
科室除新開展的物理治療項目外,主要進行康復訓練技術,所有治療師均外派進修學習;并開始由單一的醫療模式逐漸轉向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的模式。
學科是目前本地區綜合實力最強,最具規模及影響力,最先設立康復??撇》?,最早開展專業教學,并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學科。學科曾經為連續三屆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
1. 醫療
康復醫療的特點為現代康復與傳統康復、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有機地結合。學科的主導是功能治療、醫療重點是有功能障礙的相關疾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各種急慢性疾病??剖议_展了具有特色的康復治療訓練技術和專業治療新技術。為滿足病人康復需求開設癱瘓專家門診、骨質疏松專病門診,提供康復咨詢、康復指導、康復治療及訓練。從建科以來,康復醫學科已收治1萬多例患者,康復治療及訓練共達100多萬人次,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 醫療管理
科室歷來重視醫療質量、醫療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的規范化操作,建立健全一系列醫療規章制度、治療技術操作常規。在上級機構和醫院各種醫療質量檢查中,各項措施均順利達標,從無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無死亡病例。
?。?) 醫療設施
學科占地面積約2000m2,科室設備齊全,擁有符合三級甲等醫院康復醫學??埔蟮母鞣N醫療設備,能夠開展各種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包括光療、電療、磁療、聲療、熱療、冷療、半導體激光治療、氣壓循環治療、高壓靜電治療、沖擊波治療、骨質疏松治療系統、推拿按摩、針灸、牽引、運動訓練、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坐立訓練、站立訓練、行走步態訓練、關節活動和關節松動訓練、CPM訓練器、減重支持訓練系統、偏癱、截癱訓練等。
?。?) 普通醫療
早期開展的物理治療比較單一,治療項目不多,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光療與電療如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磁療、直流感應電等。之后治療項目逐漸增加。設立病房后,由原來單純的理療轉變為綜合治療,尤其是增加了康復系列訓練,形成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有機結合的特色醫療,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解決了患者藥物治療不能解決的功能障礙問題,治愈有效率達到90%以上。其中,偏癱訓練、關節活動訓練、手功能訓練、腰椎間盤突出癥綜合治療等項目成為學科具有代表性且影響較大的治療熱點。
?。?) 特色醫療
針對功能障礙及癱瘓患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病人,先后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綜合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肢體功能訓練,脊髓損傷伴截癱訓練、關節粘連與僵硬的關節活動訓練和關節松動訓練,手及上肢損傷的功能訓練、失眠、眩暈的高電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綜合物理治療,皮膚、粘膜新生物的激光手術治療,骨質疏松的低頻脈沖磁場治療等。
?。?) 醫療新技術
科室不斷探索治療新技術、新方法。多次派人外出進修、學習、參觀,先后開展了低能量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半導體激光治療、肢體氣壓循環治療、電動站立床訓練、偏癱綜合訓練、CPM訓練、減重支持訓練、中藥熏蒸治療、下肢智能訓練、沖擊波治療、骨質疏松脈沖低頻磁療、語言吞咽訓練等治療新技術。
2. 教學
建院初期,科室承擔臨床醫學本科生理療學教學工作,以后曾中斷過專業教學。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學科不斷地發展與壯大,逐步恢復護理中專、???、本科的理療學與康復醫學臨床教學。目前承擔臨床醫學本科、全科醫學本科、應用技術本科、護理學院本、??频目祻歪t學專業教學,每年200學時;此外,還承擔了重慶市康復醫學專業部分繼續教育、全科醫師培訓授課任務等。學科是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進修學習培訓點,是護理學院針推專業、四川省衛生學??祻蛯I實習基地。主編了重慶市醫藥衛生繼續教育教材《康復醫學》,參編全國教材《老年醫學》;主辦了重慶市市級繼續教育學習班《疼痛康復進展》與《骨關節疾病康復進展》。
3. 科研
學科從自身實際出發,力所能及地進行一些科學研究,在重慶市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重慶市衛生局科研項目二項,學??蒲姓n題一項;完成10余項科研橫向課題,某些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產品,深受患者及家屬喜愛;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 7篇,CSCD論著40余篇。主編專著1部《臨床電療學》,參編臨床專著4部;參加省級以上專業學術會議30余次;主持三屆重慶市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多人在學術團體和專業雜志擔任職務。2005年學科被授予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剖疫B續3屆為重慶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科地址及聯系方式
學科門診:門診大樓五樓東區
學科病房:三病區三樓東區
癱瘓??崎T診時間:每周一、四上午
骨質疏松專病門診時間:每周二、四上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的前身是放療科,成立于1964年,是西南地區最早開展腫瘤放射治療的單位。1990年開展腫瘤內科綜合治療后放療科改為腫瘤科,主要從事鼻咽癌、宮頸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腦瘤等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聚焦超聲治療和生物治療。本科室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在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規范化治療方面成效顯著,治療效果達國內領先水平。
2008年開展了國際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圖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與普通的放療相比,IGRT不但具有適形調強的三維治療等特點,還具有實時控制治療的四維治療的優點,檢測和校正放療時腫瘤和正常組織運動所引起的誤差,使“精確放療”得以完美實現。該設備適用于頭頸部、胸部、腹部惡性腫瘤的精確放射治療,尤其適用于受呼吸影響靶區變化較大的腫瘤的精確放射治療。臨床研究已經表明該先進放療設備的應用,在提高腫瘤控制率的同時,又可以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將極大地減少放療副反應,同時實現精確治療的理想。
科室于2006年3月開展了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海扶刀)新方法,并成立了海扶腫瘤治療研究中心。以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為依托,不斷探索腫瘤治療的新領域。海扶刀尤其適用于肝癌、骨肉瘤、軟組織腫瘤、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以及無創性子宮肌瘤消融治療。并獲批衛生部“高能量聚焦超聲治療培訓基地”。
科室各項成績獲各方面高度認可,2013年獲批衛生部腫瘤專業“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為重慶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科室。2014年獲批“腫瘤專業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目前也是重慶市唯一一家衛生部批準“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同時也是重慶市腫瘤學重點學科。
本科室現工作人員90人,8人曾在法國、美國、日本進修學習,26人曾在國內著名腫瘤醫院進修學習;醫生25人,包括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碩士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3人,碩士學位者5人。腫瘤病房現有三個病區床位146張,開展門診放射治療工作。擁有普通模擬定位機、CT模擬定位機、三維治療計劃系統、IGRT全套設備、電子直線加速器、銥-192近距離后裝治療機等先進、配套完整的放療設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是西南地區最早成立的診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色??浦?,1956年由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眼耳鼻咽喉科醫院分遷至重慶創立。經過近50多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已成為高端人才薈萃、技術實力雄厚、設備設施一流,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綜合性學科。我科現為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是重慶市耳鼻咽喉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國家臨床藥理基地。
耳鼻咽喉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 10余名醫師先后赴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比利時、香港研修學習??剖议_放床位即將達到120張,業務用房超過4000平米,日門診量>300人次,年均各類手術量近4000余臺次。該科有設施完善的搶救室、聽力檢測室、助聽器驗配中心、電子喉鏡室、鼻內鏡室、耳顯微鏡室、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變態反應實驗室等。擁有包括GE耳鼻喉科手術導航系統、貝多芬智能CO2激光手術系統、低溫等離子刀、超聲波鼻炎治療儀(CZB型鼻科手術HIFU刀)、多導睡眠呼吸檢查儀等先進醫療設備,總價值>2000萬,可完全滿足??聘鞣N檢查與手術的需要??剖页袚信R床五年制、七年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學生、規范化培訓學員、進修醫生等多層次的教學,每年為全國醫療界輸送了大量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目前,我科已主持的20余項科研項目,涵蓋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事部出國人員啟動基金、重慶市自然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金等各種層級。近年來,不斷追蹤國內外學科發展方向,積極開展新技術,已逐步形成耳科、鼻科、咽喉科、頭頸外科等亞學科特色。
專業精湛的醫療技術
頭頸外科專業組:目前已開展了CO2激光早期聲帶癌切除術、晚期及復發性喉癌下咽癌的綜合治療、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術、頸胸聯合根治術、咽旁腫瘤切除術、扁桃體癌聯合根治術、顱面聯合進路鼻顱底腫瘤切除術和氣管成形術等疑難手術。能熟練運用用多種帶蒂和游離皮瓣I期修復頸部皮膚、下咽及頸段食管的廣泛缺損。對CN0期喉癌及下咽癌施行了擇區頸淋巴結清掃術,國內最早運用手提式γ探測儀核素定位CN0期喉癌及下咽癌前哨淋巴結,完成了頸部淋巴結隱匿性轉移的檢測,提高了治療效果。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后I期及II期發音重建術,并舉辦了多期全喉切除術后食管發音培訓班,幫助無喉者恢復了發音功能,填補了西部空白。
咽喉專業組:咽喉專業組為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自1999年開始運用多導睡眠監測系統進行睡眠呼吸疾病的綜合評估,先后開展UPPP手術,鼻腔減容術, CPAP等治療睡眠呼吸疾病。2005年引進低溫等離子刀運用于OSAHS疾病的治療,包括低溫等離子舌根消融術等,并成立了重慶市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舉辦多期睡眠呼吸疾病診治學習班,推廣和普及睡眠呼吸疾病的防治。近年來將CO2激光應用于OSAHS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并側重于OSAHS疾病多平面阻塞的評估及診治。
鼻科專業組:我科是國內早期開展變應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單位之一,于1991年建立變態反應實驗室,并開展 “重慶市氣傳致敏真菌和花粉與環境綜合癥的相關性研究”,結合研究成果制定了重慶市的變應性鼻炎規范化治療方案。1999年在重慶市率先開展經鼻內鏡腦脊液鼻漏修補術、視神經管減壓術等。2004年我科主持的“變應性鼻炎綜合診治研究”獲得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資助,對西部成人、兒童變應性鼻炎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及綜合診治的研究,獲得了本地區變應性鼻炎治療的第一手資料。2005年,引進美國GE耳鼻咽喉科專用電磁導航系統,開展電磁導航下鼻內鏡鼻竇手術、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及鼻眼相關外科手術、鼻顱底手術,提高了手術療效和安全性。2006年全球首家運用HIFU刀(CZB超聲鼻炎治療儀)治療藥物無效的變應性鼻炎,取到較好療效。
耳科專業組:是該科發展最快的亞專業,三位中青年醫師已先后從全球耳科技術頂尖的美國huous耳科研究所、德國Wuerzburg大學和法國Strasbourg大學學習歸來。目前已開展的業務范圍涵蓋耳顯微外科及耳神經外科,包括人工耳蝸植入術、中耳炎手術、膽脂瘤手術、耳硬化癥手術、耳腫瘤手術、聽小骨重建手術、面神經減壓術、耳道重建術、先天性耳異常手術。有設施和技術一流的現代化聽力檢測中心,能完成各種聽力障礙的評估治療、眩暈疾病的綜合診治、助聽器選配等,在耳鳴、眩暈等耳科疑難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運用耳鳴掩蔽治療儀治療耳鳴已超過10年,并且是國內規范開展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為數不多的單位之一。我科2009年成為國產人工耳蝸(杭州諾爾康公司)臨床驗證實驗中心之一,參與了國產人工耳蝸的評估和推廣工作。近年來積極推進新生兒聽力篩查和耳聾基因芯片耳聾篩查,促進了對聽力障礙患兒的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效果良好。
特色醫療技術簡介
1. 喉癌、下咽癌、頸段食管癌的綜合治療及發音重建
在學科帶頭人胡國華教授帶領下,開展各種保留發音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術,對早期喉部腫瘤采用CO2激光手術,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對頸部淋巴結隱匿性轉移的規范檢測,避免了術后腫瘤的殘留,達到了最佳治療效果。對晚期腫瘤術后下咽及頸段食管的廣泛缺損運用健側喉粘膜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闊肌肌皮瓣、胸鎖乳突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游離前臂皮瓣和游離空腸等修復和重建。為恢復全喉切除術后的發音功能,不但進行I期和II期發音重建術,而且常年開設無喉者語訓康復培訓班,讓來自全國給地的無喉患者恢復了發音功能。
2. 變應性鼻炎綜合治療
我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變應性鼻炎綜合診治的單位之一。由洪蘇玲教授于80
年代中期引進日本、美國診治變應性鼻炎的經驗,并結合重慶和西部地區變應性鼻炎流行病學調查和綜合診治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本區域的變應性鼻炎規范化治療方案,逐步建立起規范化治療流程:變應原篩查、特異性變應原脫敏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絕大多數患者取得較好療效。對于部分患者無效者,于2006年首家使用HIFU刀治療,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3.耳聾的診斷及與干預
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進行聽力篩查、診斷,并結合最新的耳聾基因芯片研究成果進行高危人群耳聾診斷與防治。對各種類型的聽力下降進行治療及康復訓練,慢性中耳炎在清除病灶的同時,修補鼓膜并重建聽骨鏈,使聽覺功能得以恢復。對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的幼兒、青少年或成年人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使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4.重度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俗稱鼾癥) 序貫治療
采用序貫療法,先行CPAP(經鼻正壓呼吸通氣)治療,糾正缺氧低通氣癥狀,同時進行健康指導(減肥、節制飲食、適度運動、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最后評估患者有否手術適應癥。對有適應癥的患者,根據阻塞平面的不同,選用不同手術方式,包括鼻腔擴容術、肥大舌根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改良腭咽成形術等進行治療,所有手術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
5.電磁導航下鼻內鏡鼻竇、鼻顱底和鼻眼微創手術
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疾病,已取得良好臨床療效。鼻內鏡外科手術進一步用于腦脊液鼻漏修補術,鼻內淚囊造口術,視神經管減壓術,垂體腫瘤切除術,腦膜膨出修補術,眶內腫瘤切除術等。在電磁導航下經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鼻顱底及鼻眼相關疾病,使手術更精準,提高了療效,減少了損傷。
6.眩暈的手法復位及手術治療
采用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采用內淋巴囊減壓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有效治療梅尼埃病等頑固性眩暈疾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重醫大附一院內分泌內科成立于1977年,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西部地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獲得最早的學科之一。1998年經重慶市衛生局批準建立“重慶市糖尿病中心”。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衛生局重點學科”。2005年被評為“重慶市教委重點學科”。2008年被批準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認定專業”,2011年獲準進入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是重慶市內分泌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2013年成為“重慶市內分泌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促進了重慶市內分泌科醫療質量的穩步提高。在老一輩專家邱鴻鑫教授、舒昌達教授帶領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團結拼搏、辛勤耕耘,學科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臨床醫療成績日益顯著。
?。?)學術隊伍
張素華、鄧華聰、李啟富等博士導師、教授在國內內分泌學術界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國內公認的有突出學術成就的知名教授群體之一,他們與中青年專家一起形成了一個綜合實力較強、團結協作、治學嚴謹的學術團體。學科現有醫生1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 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醫學博士14人,護理人員40名,90%以上的醫師有赴美國、法國等大學接受培訓的經歷。在糖尿病、肥胖、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和研究處于國內一流水平。
?。?)平臺條件
中心開放病床90張,擁有內分泌實驗室1個,門診量超過12萬人/年。建立了內分泌、眼科、血管外科、燒傷整形科一站式服務聯動機制,強化了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病的多學科協作。門診醫生團隊4-5人/天,包括教授、副教授、主治醫生,設有糖尿病??谱o士的專業教育團隊,提供門診糖尿病知識指導、電話咨詢、糖尿病知識專業網頁、電子郵件等多方位服務。2009年被重慶市衛生局授予糖尿病??谱o士培訓基地,2013年通過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單位認證。
?。?)科學研究
近年來已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英文(SCI)近40篇,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及臨床實踐價值。主編發表專著3部,參編發表20余部。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獎共計25項??蒲许椖堪▏易匀豢茖W基金23項、國家863課題1項、國際合作研究多項?,F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69名,碩士研究生183名。
?。?)醫療專業特色
?、倌虿∽阍\治: 科室與血管外科、燒傷科聯合,成立了“重醫一院糖尿病足中心”。
?、阢Q夾技術: 國際上診斷胰島素敏感性的“金標準”。已完成800例患者。
?、畚撌中g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已完成30余例患者。
?、艽贵w-腎上腺疾病診治;建立標準胰島素耐量試驗(ITT)。
?、莨琴|疏松診治;擁有國際最先進的骨密度測定儀。
?、藜卓杭巴谎墼\治;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目前開展4項新技術:
a.CT引導下腎上腺靜脈取血術(AVS):用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病因診斷。
b.泵持續脈沖式GnRH治療: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癥。
c.直接腎素測定:用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病因診斷。
d.HPLC法測定兒茶酚胺代謝產物(MNs):是診斷嗜鉻細胞瘤的金標準,有助高血壓病因的鑒別診斷。
自2000年以來,多次舉辦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特別是舉辦基層醫生護士免費糖尿病教員培訓班,為重慶市培養了一大批糖尿病??漆t生和護士。2008年起,舉辦了3次糖尿病??谱o士培訓班,為重慶市各級醫院培養了近百名糖尿病??谱o士。2011年和2012年連續2年舉辦重慶市社區醫生糖尿病診治培訓班,得到基層醫生的好評。
?。?)人才培養
中心于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西部地區獲得授予權最早的學科之一?,F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69名,碩士研究生183名??剖颐磕昱沙?5歲以下工作人員1~2人出國進修學習,目前已有10位人員赴美國、法國大學醫學院接受基礎研究培訓,有1年以上出國學習經歷者達90%??剖野才趴蒲兄碡撠?,每周舉行讀書會,進行科室核心業務學習。近年來,張素華、鄧華聰、李啟富、周波教授作為編委,分別參編“內科學”5年制、7年制、“診斷學”英文版全國統編教材。
為了讓更多的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院的醫生護士不斷更新糖尿病防治觀念,提高糖尿病防治知識水平,重慶市糖尿病中心自1998年以來組織多期國家級和4期市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使這些醫務人員樹立新的糖尿病防治觀念,為當地的糖尿病防治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經重慶市衛生局批準中心成立“糖尿病??谱o士培訓基地”,連續4年培養糖尿病??谱o士200余人。2011年和2013年連續3年舉辦重慶市社區醫生糖尿病診治培訓班,得到基層醫生的好評。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是集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為一體的專業性科室,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享有一定聲譽??剖以O有病床32張,現有教授和副教授6人,醫務人員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4人。1962年成立皮膚病學教研室,承擔重慶醫科大學本科生、??粕?、國外留學生及基層醫院進修生的培訓教育任務。1986年,皮膚病與性病學(二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被重慶市教委批準為重點學科,2012年獲EADV國際視窗交流項目中國中心,2013年獲國家級皮膚醫療美容示范基地。
科室病房嚴格執行三級查房制度,副教授和主治醫師常年管理病床,專家每周查房1-2次,定期討論疑難危重病例(分析病情,修正診斷及制定新的治療方案),成功治愈多種皮膚病和性病如重癥藥疹、結締組織病、大皰性皮膚病、嚴重型銀屑病、壞死性血管炎、頑固泛發性濕疹皮炎、巨大尖銳濕疣和復雜性病等。病房還配有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細心周到地對病人的治療、生活及心理進行一對一的護理,對每個出院病人進行病情追蹤隨訪。
門診設有普通門診、特色病門診和專家門診,普通門診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副教授和/或高年主治醫師坐診,特色病門診由專攻該類疾病的高年醫師坐診,每周周一至周五均有專家門診(有掛牌及介紹),周末和節假日均有專家及有臨床經驗的高年醫師輪流坐診。診治各種皮膚病與性病如過敏性皮膚病、紅斑鱗屑性皮膚病、色素異常性皮膚病、皮膚腫瘤、感染性皮膚病及各種性病等等。門診還設有皮膚生活美容部,咨詢和治療各種有關皮膚美容的問題。
科室配有輔助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的實驗室及高科技儀器,如真菌實驗室、免疫實驗室、性病實驗室、病理實驗室、過敏實驗室、德國百康生物共振過敏治療系統、美國祛紅及祛黑激光、德國窄頻UVB/UVA光療儀及UVA1光棒、高頻電刀及微波兩用治療儀、英國彩光嫩膚及脫毛儀、英國紅光藍光治療儀及光動力學治療儀、法國微晶磨皮機、白癜風自體表皮移植分離機及中藥汽療機等等。
實驗室介紹:
1.性病實驗室:配有各項精密儀器和高科技試劑,開展性傳播疾?。⊿TD)的全套檢查,應用國際國內公認的實驗方法輔助診斷淋病、非淋性尿道炎或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或龜頭炎,以及梅毒血清篩選試驗和梅毒血清確診試驗等檢查。
2.免疫實驗室:配有酶標儀、熒光顯微鏡等儀器,開展抗核抗體(ANA)、抗dsDNA抗體及抗ENA抗體譜等檢查,為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和活動性判斷提供實驗依據。
3.病理實驗室:配有OLYMPUS高清晰顯微鏡和病理圖象成像系統,開展皮膚病理及免疫病理工作,為皮膚腫瘤、皮膚慢性肉芽腫、皮膚血管炎和脂膜炎、皮膚慢性感染(如皮膚結核、麻風、皮膚真菌感染和梅毒等)及各種疑難皮膚病的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
4.真菌實驗室:向全院及全市開放,進行淺部、深部及系統性真菌感染的顯微鏡鏡下檢查、真菌培養和菌種鑒定,為診斷和防治真菌性皮膚病、系統性真菌病提供實驗依據。
特色治療介紹:
1.百康生物共振過敏治療系統 該儀器系通過生物波的采集和回輸(用程序改變病理波及增強生理波等)達到檢測過敏原和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目的,對常規藥物治療效差或反復不愈的慢性蕁麻疹、濕疹(包括嬰兒濕疹)、神經性皮炎、面部皮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哮喘等療效較好(治愈率54%,有效率86%)。該儀器還可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疤痕形成(尤其術后腸粘連性腹痛效好),還可治療耳鳴、偏頭痛、不明原因心悸及疲勞、多發性跖疣等等。
2.德國窄頻UVB光療儀 該儀器與以往的PUVA光療儀相比,具有不用口服光敏性藥物、全電腦自動操作、治療時間短、療程短、療效較好且副作用小的優點,可治療銀屑病、毛發紅糠疹、扁平苔癬、玫瑰糠疹、白癜風、花斑癬、頑固性濕疹及皮膚瘙癢癥,以及皮膚T細胞淋巴瘤(MF)等等,如果結合中藥汽療機治療,更能增強療效和減輕皮膚干燥及色素沉著。
3.皮膚激光治療室 該部門配有美國祛紅及祛黑激光、光子嫩膚儀,能有效治療毛孔粗大、色斑、紅斑及光老化性皮膚;配有法國微晶磨皮機,能輕松無痕跡地去除粉刺、萎縮紋及各種淺表疤痕;還配有各種藥物治療面膜及天然美容面膜,可有效治療痤瘡、黃褐斑和黑變病、扁平疣等,也可對正常皮膚進行美白嫩膚護理。
4.最新的光動力美容治療儀 采用英國歐美娜藍光痤瘡治療儀和紅光動力美容儀,治療面部損美性皮膚病效果良好。藍光針對痤瘡中的乳酸丙酸桿菌,可有效消除炎癥性丘疹及膿皰性痤瘡,適用于輕、中度炎性痤瘡。紅光動力美容儀可抗炎,控制分泌旺盛的皮脂腺,聯合藍光可治療中、重度痤瘡。而紅光加外涂光敏劑可治療囊腫性痤瘡、皮膚癌、泛發性手足疣等。紅光單獨使用還可用于皮膚美容及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瘢痕形成。
5.彩光嫩膚脫毛儀 英國第四代可變脈沖光是最新脫毛與嫩膚治療儀。與前幾代儀器相比治療更具有針對及安全性。它能永久性地祛除身體各部位體毛,改善面部、身體各部位的良性血管病變,如毛細血管擴張、酒渣鼻、紅臉癥等。還可改善面部各類色素斑,達到皮膚美容的效果,同時還可用于痤瘡的治療和預防。
可咨詢
服務人次 2615
好評率(99.4%)
擅長:高血壓、頑固性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缺血、冠心病、早搏、心房顫動、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癥、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心力衰竭、心動過緩、心房撲動、室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上速、心肌疾病、心肌炎、心絞痛、心肌梗死、房間隔缺損、心臟瓣膜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功能不全、焦慮癥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急性腎功能衰竭、腹主動脈瘤
服務人次 42
好評率(90.0%)
擅長:心律失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速、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血管病癥、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閉塞癥、動脈狹窄、動脈閉塞、先天性肺動靜脈瘺、動脈硬化閉塞病、動脈栓塞、血栓性疾病、慢性心衰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
查看更多心血管內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