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浙一醫院(又稱浙醫一院)是浙江省醫療、教學、科研指導中心之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又名浙江省第一醫院。醫院現有高級職稱醫護專家599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杰出青年獲得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青年人才獲得者4人。占地面積150余畝,核定床位2500張。2013年醫院門急診達到339萬人次,住院病人達到10.87萬人次,手術達到4.54萬人次,醫院總收入28.06億元。
浙一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內科學(傳染?。?,外科學(普外)],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14個,浙江省重點學科4個(內科學、外科學、腫瘤學、口腔臨床醫學),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2個,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17個,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學科8個,浙江大學重點學科2個。另有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腎?。?、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血液)、浙江省血液腫瘤(診治)重點實驗室、浙江省中西醫結合移植免疫實驗室;省器官移植中心、省人工肝技術指導中心、省醫院藥事管理質控中心、省糖尿病中心、省基因治療研究中心、省結直腸疾病治療中心、省口腔頜面疾病診治中心、省核醫學中心、省藥品不良反應監察中心、省中毒急救與防治中心、省護理中心等40余個。
浙一醫院特色科室介紹:
傳染病科以病毒性肝炎診治、艾滋病等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研究、感染微生態學以及傳染病診斷新技術、抗菌素應用見長。特別是學科帶頭人李蘭娟院士等構建了一種將非生物人工肝和生物人工肝結合的新型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統,顯著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療效果。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轉率從11.9%上升至78.9%,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轉率從15.4%上升至43.4%,許多病人經人工肝治療后不僅擺脫了死亡的陰影,而且重返工作崗位,最長存活病例已達20年以上。
肝膽胰外科是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提供全方位醫療診治服務的肝膽胰外科中心。在肝癌、膽管癌、胰腺癌、重型胰腺炎等綜合治療方面處國內領先水平,每年肝切除例數超過800例。肝移植中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學科帶頭人鄭樹森院士至今已主刀完成肝移植900余例,包括全國最小年齡嬰兒活體肝移植、國內首例成人擴大右半肝活體肝移植及高齡患者肝移植。目前良性終末期肝病患者術后1年生存率95.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肝腎聯合移植患者存活時間12年創全國最長紀錄,胰腎聯合移植患者已存活17年,創造并保持亞洲最長紀錄。
血液病科采用綜合治療方法,治療各類白血病一直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此外,擅長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類貧血等診治。骨髓移植中心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技術目前處國內領先水平,臨床開展總例數國內最多。
腎臟病中心目前國內最大的腎臟病一體化治療中心之一。其中腎移植技術目前處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首創移植內外科結合,中西醫結合,腎病的早期診治、延緩腎衰、腎臟替代和移植的腎臟病一體化治療。應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搶救危重病的技術處國內領先水平。自1977年開展腎臟移植以來,至今共完成腎移植1000余例。
心內科在本省率先開展介入性心臟疾病診斷和治療,在射頻消融術治療心律失常方面療效顯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診治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心胸外科換瓣手術國內先進,某些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1976年開始,共累計進行了超過4000例的人工瓣膜替換術。近年來每年換瓣數超過400;開展的心臟及心肺移植,創多項國內紀錄;積極倡導和推廣各種微創傷手術技術:有選擇開展的微創傷心臟直視手術,已將部分先心及換瓣手術的切口從常規25厘米左右縮小到7-12厘米。在做普胸手術時在省內率先開展保全背闊肌的小切口。這種切口短而隱蔽,長度多在15厘米以內,肺葉切除最小的切口僅長10厘米,損傷小、美觀、病人痛苦少而且恢復快。受到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和推崇。
泌尿外科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浙江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是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界龍頭科室,為國內最大的泌尿??浦?。在國內率先開展腎部分切除、前列腺冷凍術、第十肋間胸膜外聯合切口手術,在泌尿系腫瘤的診治、男性學臨床研究、尿路結石的體外碎石等治療方面有獨到的經驗。
消化內科擅長內窺鏡診治消化系統疾病、胃癌早期診斷等。其中膠囊內鏡檢查項目屬省內率先開展,能夠無創傷性實行全消化道檢查,圖像資料可反復分析,解決了許多小腸疾病的疑難雜癥的診斷問題。
肛腸外科至今經治大腸腫瘤超萬例,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每年5000多例,迄今已累計近6萬例。近年來,在低位/超低位直腸癌的保肛術、結直腸癌聯合臟器切除術、復發腫瘤再切除術、梗阻性結直腸癌Ⅰ期根治術、高齡結直腸癌根治術及成人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自2001年始開展腹腔鏡外科技術診治肛腸疾病,腹腔鏡技術在結腸無力癥、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結直腸癌根治術等疾病已廣泛應用,深受病人歡迎。
呼吸內科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呼吸內科專業病房、呼吸內科碩士點,省醫學重點學科。除在呼吸內科常見病有專業特長外,在多種疑難雜癥,包括移植后難治性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癌的早期診斷、胸腔積液的病因診斷、耐多藥結核病、難治性哮喘均有獨到之處。
浙一醫院網友推評疾?。阂腋?、白血病、直腸癌、結腸癌、肝癌、心臟瓣膜性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膀胱癌、腎移植、肝病、甲亢、肝硬化、肝炎、冠心病、白內障、斜視、弱視等。
浙一醫院患友熱薦醫生:
趙年豐大夫,擅長乙肝的治療,“經驗豐富、醫術高明”,深受患者好評。
倪一鳴大夫,擅長風濕性心臟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療,好評度100%,“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是一位難得的好醫生”
林建江大夫,擅長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就診患者滿意度非常高。
沈巖大夫,擅長肝癌的手術治療,患者好評度100%,“高超的技術、高尚的醫德和強烈的責任心讓人不由得不敬佩”
董鳳芹大夫,擅長治療糖尿病和甲亢,就診患者滿意度高。
醫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慶春路79號
電話:0571-87236114 87236666
乘車路線:8路、14路、29路、31路、59路、62路、68路、517路、834路、836路、858路,站點:浙醫一院(皮市巷)站。
行車路線 :
乘車路線:8路、14路、29路、31路、59路、62路、68路、517路、834路、836路、858路,站點:浙醫一院(皮市巷)站
電話 :
0571-87236666(查號臺),0571-87236668(總服務臺),0571-87236114,87236111,0571-87236336(門辦),0571-87236616(辦公室)
消化內科設有門診、病房、內鏡中心、胃腸動力室、消化實驗室。病房位于2號樓15樓消化內科病房。床位數量40張,消化內科病房寬敞潔凈,布置幽雅的三人病房與設備一應俱全的單人病房,讓患者享受到家庭的溫馨。病房主要收治消化系統疑難疾病和內鏡介入性治療病例。病房實行三級醫師查房制、疑難重雜癥會診制,以及與相關學科定期病例討論制,保證了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
消化內科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國家級和省級消化??漆t師和消化內鏡醫師培訓基地,是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在開展臨床工作的同時注重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消化內科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6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6名,碩士研究生23名。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已培養1名博士后出站。本學科不斷完善導師隊伍建設和研究生隊伍教育工作,建立實驗室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包括各項實驗室工作制度及各種標準操作規范。目前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浙江省科技廳重大專項1項;參與國家973計劃1項,863計劃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科技發展重點項目1項,其他廳局級課題20余項,重大橫向項目1項,并多次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主、參編各種衛生書籍如《現代食管病學》、《脂肪肝現代診療》、《神經胃腸病學》《便秘》、《消化科臨床禁忌分冊》、《內科學進展》、《內科學》、《感染微生物學》和《微量元素與生活健康》等10余本(套),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共200余篇,其中SCI/ EI/ IM收錄論文30篇, 中華系列雜志80余篇。
消化內科擁有一支從事消化道疾病臨床和基礎研究的高素質和穩定的人員隊伍,醫療技術力量雄厚。消化內科現有醫生34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名。80%以上有碩士或博士學位,70%的副高級以上人員曾在德國、日本等留學進修。專業設備齊全,目前擁有國內最先進的Olympus G2F-XQ260電子胃鏡、經鼻胃鏡、電子染色胃鏡、Olympus CF-260L電子腸鏡 、AG-9800型氬氣高頻電刀、Olympus TJF-260電子十二指腸鏡、雙氣囊小腸鏡、結腸鏡、富土能超聲內窺鏡、放大型腸鏡、無線膠囊內鏡和醫用內窺鏡滅菌設備等。常規開展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套扎術治療;胃造瘺術和空腸營養管置入術;內鏡下胃腸道早癌切除術;食管支架置入術;內鏡下乳頭切開取石術及鼻膽管引流;PTCD引流術;超聲內鏡檢查術和膠囊內鏡檢查術等。膠囊內鏡檢查項目屬省內率先開展,能夠無創傷性實行全消化道檢查,圖像資料可反復分析,解決了許多小腸疾病的疑難雜癥的診斷問題,同時也為浙江省兄弟醫院小腸疑難雜癥的診斷提供了方便,贏得了同行及患者的好評,也推動了浙江省消化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門診設有名醫門診、專家門診、脂肪肝??崎T診和普通門診。消化??崎T診設在1號樓4樓,門口設有導醫臺,護士會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并提供幫助。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脂肪肝發病機制的研究、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癌基礎和臨床研究、肝膽胰疾病的基礎研究、小腸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等。目前開展研究項目有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中西醫結合的治療;生物芯片大規模篩選中藥靶標;中藥抗肝纖維化的研究;胃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反義核酸藥物對消化系疾病治療的篩選;茶多酚對消化系疾病的影響及機理研究;中藥對機體脂質代謝組學影響的研究及有效成分的分離提純和個體化治療生物芯片的開發等。國內較早進行消化系疾病遺傳基因學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瘦素、瘦素受體和PPAR基因多態性研究,篩選出肥胖易感基因多態性;幽門螺桿菌毒力和致病及對幽門螺桿菌耐藥機制研究,用基因芯片技術首次發現Hp耐藥相關基因多態性信息。
實驗室擁有最新的MMS全消化道動力測定儀,可以開展食道、肛門、直腸Oddish括約肌壓力測定以及24小時PH監測等項目,開展胃腸起搏和生物反饋等治療,為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提供有力保證。還擁有HP厭氧培養箱、全自動凝膠數字成像儀、低溫冰箱(-80度)、HP厭氧培養箱(BI-329) 、基因芯片檢測儀、PCR測定儀、RIA計數儀、切片機、攤片機、XH-6010放射免疫計數儀1臺、攝像顯微鏡、普通顯微鏡等供基礎科研使用。
心血管內科床位數量:86張,其中CCU病床20張。
工作職責
1、介入心臟病學: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斷和治療,如冠狀動脈造影、經皮冠脈內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等的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術、Carto引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起搏器、ICD植入術、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傘片封堵術、風濕性二尖瓣狹窄的經皮二尖瓣球囊成形術、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學消融術等。
2、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風濕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高脂血癥、心肌炎、心肌病、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等各類心血管疾病的正規診斷和藥物治療。
學術地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前身為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科心血管組,組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1991正式從內科系統獨立,成立心血管內科。創建5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成為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設備先進、技術一流的的心血管醫學中心及會診中心,影響力輻射至整個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學科先后被評為浙江大學重點學科、浙江省重點學科、浙江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國家臨床藥理學基地、衛生部心血管??漆t生培訓基地、衛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療培訓基地、衛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療培訓基地,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其整體臨床、教學、科研水平居于省內領先、國內先進地位。
技術優勢
學科下設有心血管內科病房、心血管病重癥監護病房(CCU)、心臟病介入中心、無創性心血管檢查室(包括心血管超聲動圖室,心電圖和心功能室、電生理實驗室等)和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多個分支機構,心臟介入中心有達到目前國際最先進水平的心導管室2間,擁有DSA造影機2臺(另有一臺在購置中),CARTO系統1套,血管內超聲診斷儀(IVUS)1臺、血管內旋磨機1臺等先進設備。每年完成各類心臟介入手術超過3500例。學科擁有一支學術造詣深,醫療技術精湛,人才結構合理,綜合實力雄厚的心血管內科專業學術隊伍,現有醫護和技術人員5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4名。已獲博士學位16人。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11名。學科現職醫師8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中青年醫師95%具有博士學位,副高級以上人員70%具有美德日等國家留學經歷。浙一心血管內科的飛速發展是幾代浙一心內科人的勵精圖治的結果,老前輩們如黃元偉教授、陳君柱教授等都是國內享有盛譽的心血管病專家,他們的艱辛努力為科室現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科室現任的領導班子更是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引導學科飛速發展?,F任科室主任朱建華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國內著名心臟病專家,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心血管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臟病中心主任,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心臟學會主任委員,浙江省介入心臟病學組組長,浙江省新藥審評委員會委員,系《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心血管病防治雜志》等多本專業學術期刊編委,杭州市上城區第十二、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主要從事冠心病的機理研究和臨床介入治療,在國內外享有相當高的學術聲譽。
研究方向
心血管內科近5年來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研究20多項,自2006年起每年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08年至今連續兩年每年均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方向有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和以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肺動脈高壓研究;樹突狀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甲羥戊酸途徑在高血壓發病機制中的研究等,特別是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肺動脈高壓在國際心血管病領域處于領先,取得多項科研成果。每年安排相關人員參加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并進行交流。近年來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多篇,包括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國際心血管病研究頂級期刊,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10多部,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 10多項。
心血管內科特色
心血管內科是省內最早開展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單位,在國內也屬領先,介入心臟病學是本科室的傳統優勢項目。目前的學科主攻方向為介入心臟病學,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斷和治療,總體在浙江省內處于領先地位,國內處于先進水平,部分項目達國際先進水平。
冠心病介入治療:在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療領域,我科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其中經皮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旋切術、經橈動脈冠心病介入治療等均屬省內最先、國內較早開展單位。冠心病介入治療(PTCA及支架植入)累計超過6000例,居全省之冠。僅在2008年,我科就完成了冠脈造影術1202例,PTCA及藥物涂層支架術641例,有效地解決了病患的痛苦。同時建有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進行24小時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明顯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的成功率。目前我科擁有心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浙江分會介入性心臟病專業組組長朱建華教授、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陳君柱教授、科室副主任張芙榮主任醫師、邱原剛主任醫師等數位國內著名介入專家以及趙莉莉副主任醫師、尚云鵬副主任醫師、郭曉綱副主任醫師等多位優秀中青年專家,在長江、錢江國際心血管會議等大型國際會議上,我院專家與來自美國、日本等地的國際著名介入專家一起,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與會學者進行手術示范。
心律失常介入治療:心臟起搏與電生理介入治療方面本科也是國內最早開展該治療的單位之一,目前開展了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療,ICD治療陣發性室速,雙腔起搏器治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三腔或四腔起搏器治療擴張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術、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及心房纖顫等。所植入的起搏器種類包括世界上所有最先進的產品,無論是起搏器植入數量抑還是療效果均屬國內領先水平,其中三腔起搏器植入在我省開展最早且開展例數最多。僅在2008年,我科就完成射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特發性室速431例,起搏器植入術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415例,ICD治療陣發性室速30例,三腔起搏器13例,CARTO指導下射頻消融陣發性心房顫動50例。與藥物治療相比,射頻消融術治療復雜心律失常具有能根治、極少復發的優點,且避免了長期服藥的副作用。而起搏器則是心動過緩病人生命的守護神。我科擁有兩位科室副主任鄭良榮主任醫師、陶謙民主任醫師、美國博士后歸來的王利宏副主任醫師和澳大利亞進修歸來的胡曉晟副主任醫師等多位專家,除了在復雜疑難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特發性室速方面有很高造詣外,近年還積極開展CARTO和雙LASSO電極標測指導下射頻導管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已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
先天性心臟病導管治療:國內較早開展導管法治療動脈導管未閉(PDA)和房間隔缺損(ASD)及室間隔缺損(VSD)等先天性心臟病技術,現已完成了大量病例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外科治療方法比較,導管法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療效確切、創傷輕、痛苦小、恢復快等優點。2008年,我科完成導管法治療動脈導管未閉PDA和房間隔缺損及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54例,
其他:在國內較早、省內最早開展二尖瓣狹窄、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的球囊擴張術,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化學消融術等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于風濕性心臟經皮經導管二尖瓣球囊成形術我科是全國最早開展該治療的四家單位之一,其中首創的希氏束電圖卵圓孔定位房間隔穿刺技術,改良了這一治療技術,進一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被國內外廣泛采用,為該技術在國內廣泛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傳統的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癥、心肌炎、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等各類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藥物治療方面,我科擁有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學會前任主任委員、享受政府津貼的博士生導師黃元偉教授、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錫田教授等兩位名老專家和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醫學會心電生理學分會主任委員、美國歸來的博士后、科室副主任胡申江教授、美國著名的梅約(Mayo Clinic)醫學中心留學歸來的博士后劉忠主任醫師、以及金爭鳴、姚雪艷主任醫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UCSF)留學歸來的高丹忱副主任醫師、美國歸來的張磊副主任醫師、以及張蕓、嚴卉副主任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博士張力副研究員、日本歸來的鄢定紅博士等老中青優秀專家,除了負責我院門診和病房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之外,他們還為省內兄弟醫院心血管疑難疾病的臨床診療提供指導。
主編專著《現代缺血性心臟病學》、《現代心臟起搏學》、《缺血性心臟?。航槿胄栽\斷與治療》,培養博士生20余名,碩士生40余名。負責浙江大學醫學院本科、七年制學生和溫州醫學院部分優秀學生的心內科授課及實習帶教。承擔全省多數地市級以及國內部分其他省市的進修生培養。是全省心內科、大內科醫生的主要培訓基地。每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起搏器、超聲心動、心電圖等各??平M都進行系統講座。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是全國最大的肝膽胰??浦?,擁有9個病區340余張床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領銜的醫療團隊包括教授及正高及職稱13人,副高職稱26人,共有醫師134人,其中60%擁有博士學位?!巴饪茖W”獲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年),國家重點學科(普通外科學,2007年),國家臨床重點??疲ㄆ胀ㄍ饪茖W、器官移植學、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2013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3年);“外科學基地”被評為為國家級臨床醫學特色專業教學基地(2007年);“外科學團隊”榮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2007年),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1996年、2008年),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
學術地位
科室主任鄭樹森,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聯合移植以及肝膽胰外科專家。目前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首任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臨床醫學(II))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臨床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肝移植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器官移植學組組長,浙江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受聘為美國UCLA榮譽教授及杰出教授稱號,香港外科醫學院榮譽院士,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FACS),國際肝移植協會(ILTS)組織委員會委員,國際肝病學術委員會委員;擔任《國際肝膽胰疾病雜志》(HBPD INT,SCI收錄)主編、《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總編輯,《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華器官移植雜志》、《中華消化外科雜志》、《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器官移植》、《國際外科學雜志》等專業期刊的副總編輯。鄭樹森院士是浙江省器官移植以及我國多器官聯合移植的開拓者。在鄭院士的領導下,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雜志上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使本科室在全國及國際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技術優勢
肝膽胰外科技術力量雄厚,工作面涵蓋了肝臟、膽道、胰腺、脾臟的所有外科疾病,尤其在肝臟腫瘤、膽石癥及肝內外膽管結石、胰腺腫瘤、胰腺炎、門脈高壓癥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開展肝膽胰疾病的所有常規手術及微創治療、復雜肝膽胰疾病的手術治療、腹部疑難疾病的多學科聯合診治、肝移植、肝腎聯合移植、胰腎聯合移植等手術。年開展各類肝切除術700余例,主要包括半肝切除或擴大半肝切除術,復發性肝癌再次切除術,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肝臟高危區域(如尾狀葉、第一、二肝門)巨大腫瘤手術治療;肝臟疑難部位腫瘤切除術。年開展各類膽道結石手術以及胰腺手術上千余例,尤其是在復雜膽道手術和胰腺手術的總體治療例數和療效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胰腺癌臨床診治中,應用術前影像學及術中腹腔鏡探查技術進行胰腺癌切除可行性評估,顯著提高手術切除成功率;應用改良的胰空腸吻合技術有效預防術后胰瘺的發生;術中對血管侵犯的胰腺癌采用血管切除重建和血管自體移植或異體移植技術,大幅提高手術根治率,每年開展Whipple 手術300余例,術后5年生存率國內領先。建立了重癥胰腺炎的系統化治療方案,對重癥胰腺炎采用持續血液濾過(CRRT)進一步提高重癥胰腺炎患者的治療成功率,醫療費用大幅降低,死亡率下降。本??圃诟文懸葟碗s疾病的高難度手術及精細微創外科治療方面處于國際領先。
浙大一院肝胰移植中心開展全肝移植、活體肝移植、小兒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多器官聯合移植等高難度移植術式,手術成功率近100%,良性終末期肝病移植后1年生存率達91.4%,接軌世界水平。2001年成功完成國內首例成人擴大右半肝活體肝移植,2001年完成9月齡幼兒活體左肝肝移植。2007年由鄭樹森院士主刀為1例106天的先天性膽道閉鎖癥患兒實施活體肝移植術。我中心完成的肝腎聯合移植和胰腎聯合移植例數均居全國前茅。肝腎聯合移植病人創造并保持國內最長記錄(8年余),胰腎聯合移植病人創造并保持亞洲最長記錄(13年余)。受者移植術后生活質量良好,部分移植受者出征世界移植受者運動會,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研究方向
外科學所屬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衛生部在器官移植領域設立的一個開放性研究基地,總面積10000平方米,建有SPF動物實驗室,設施先進,設備總值5000余萬元,具有臨床與基礎相結合的特色,2013年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實驗室開展十個研究技術平臺:規?;飿颖酒脚_、蛋白質組研究平臺、表觀遺傳研究平臺、腫瘤分子及免疫研究平臺、移植物保護研究平臺、移植免疫研究平臺、移植技術創新平臺、個體化藥物治療研究平臺、生物信息學研究平臺、移植模式動物研究平臺。擁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移植免疫實驗室,移植病理實驗室、HLA配型實驗室、藥物測定室, 細胞培養室,動物實驗室等專業實驗部門及質譜分析儀、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磁珠分離系統、基因操作系統、圖像分析系統、雙向電泳系統、蛋白純化系統、核酸蛋白定量系統、顯微手術系統、冰凍切片機、超純水系統等先進儀器設備。實驗室依托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豐富的臨床資源和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器官移植領域開展大量創新性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功,有力推動了移植免疫等相關機理研究的持續深入,為臨床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本科特色
多學科聯合診治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是本科室的最大特色之一。該體系以外科手術為核心,融合了微創治療、顯微外科、內鏡介入、超聲影像、重癥監護等技術手段,并擁有先進完善的技術設備及高素質的醫技人員,使得肝膽胰疾病的診療能力達到了國際水平。
廣泛開展針對肝膽胰復雜疑難疾病的診治是本科室的另一大特色。復雜肝臟手術、多次膽道手術、顯微外科血管重建技術,以及活體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雙供肝活體肝移植等體現高超技術水平手術的普及進一步提高了復雜肝膽胰疾病的治水平。
教育培訓
本科室在外科學教學方面經過20余年來攻堅破難,構建了“以病人為中心”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嫻熟外科操作技能的外科醫師的規范化外科學教學體系,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具有寬廣學術視野和國際化視角、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杰出外科學人才的國際化外科學教學體系。具體包括:(一)一流的外科學教學團隊:本科室始終高度重視教學團隊建設,院士等醫學大師親自走上講臺為學生授課,由各個臨床科室業務主任、教授、博導承擔各個章節的教學。2007年獲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2009年獲得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二)精品化外科學課程建設:應用互聯網、遠程視頻等先進教學手段,建立現代化外科學課程體系,2008年獲國家精品課程,2012年獲國家視頻公開課,2013年獲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三)完善的教材體系:主編一系列國家級外科學教材和教學輔導書,包括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外科學》(五年制和八年制)、《外科學進展》、《肝臟移植》、《胰腺移植》、《肝臟移植圍手術期處理》等,主編國家電子書包《外科學》,滿足不同學制外科學教學需要,2008年獲國家規劃教材。(四)規范化國際化外科實踐教學:自1992年起全國率先開展全英文教學查房、英文匯報病歷、英文教學交班;院士親自指導臨床見習、實習,每周進行院士主持、多學科參與MDT式英文實踐教學;開展橫跨半球的中美遠程教學病例討論;建立香港外科學院與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聯合認證的規范化外科培訓基地。(五)開放性科研平臺:開放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歡迎學生在本科生階段即參與“973”計劃、“863”計劃、“傳染病國家重大專項”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培養適應新時代外科學發展特色的現代外科學高等優秀人才。我科室充分延伸外科學教學范疇,主編我國第一本肝膽胰外科領域英語專業期刊《HBPD INT》及中文期刊《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并建立有相應網站,鼓勵查閱有關專業文獻,拓展視野,培養科研創新精神。浙大一院肝膽外科和器官移植中心還承擔全國性的培訓工作,主辦多屆國家級器官移植及肝膽胰外科進展學習班,接收來自全國各省市醫療單位進修人員,先后幫助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院、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大連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開展肝移植工作,向全國二十余個省市進行技術輻射和技術支持,是我國最重要的肝膽胰外科及器官移植人才培養和技術輸出基地之一。
浙醫一院腎臟病中心是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腎臟病一體化治療中心之一,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單位以及衛生部腎臟病學??漆t生培訓基地。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和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浙江大學腎臟病學碩士、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和浙江省血液透析質控中心掛靠單位。擁有教授、主任醫師5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2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6名,中心設有腎臟病實驗室,配備有高年資的專業腎臟病理醫師,作為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重點試驗室的一部分,服務于臨床、科研和研究生培養。診治范圍包括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尿路感染、尿路結石、急/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等。
目前擁有病床120張,配備血液透析機102臺,多功能連續性血液凈化機15臺,自動腹膜透析機3臺,是國內最早開展腎臟穿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和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的單位之一,能滿足各種腎臟疾病和高危疾病患者的治療需要。在難治性腎病新型免疫抑制劑的合理應用、無菌無熱原高標準透析、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危重病患者、腎移植難治性排斥的預防治療、臨床免疫耐受誘導、親屬供腎活體腎移植等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
1、難治性腎病方面:難治性腎病的免疫與非免疫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2、血液凈化方面:提高慢性終末期腎病患者長期存活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危重病的血液凈化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生物人工腎的開發;
3、腎臟移植方面:移植免疫耐受與排斥的無創性檢測的基礎與臨床、臨床實用免疫耐受的誘導、細胞信號通路蛋白在排斥與抗排斥治療的作用。
腎臟病中心特色
1、 在國內率先提出腎臟病一體化治療模式,在腎臟病的各個階段貫徹臨床與病理相結合,免疫治療和非免疫治療相結合,使各期腎臟病患者在本中心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顯著提高了腎病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生活質量,提高了社會、生活重返率。
2、 血液凈化中心:國內最大的血液凈化中心之一。亞太地區第一個達到無菌無熱源的中央水處理系統,透析機102臺,年完成血透56200人次,透析患者1年存活率95%,5年存活率83%,10年存活率63%;CRRT機器15臺,年行CRRT治療13390小時,ICU中ARF治愈率達40.9%;年行內瘺手術402例,中心靜脈透析導管置管手術890例。
3、腎移植病區:國內最大的腎移植中心之一,40張床位,其中萬級層流病房床位16張。有不斷完善中的腎移植科學登記系統,專業人員進行登記管理,腎移植患者隨訪率達96%。統計至2008年11月,總腎移植2519例,年平均腎移植200-250例,其中年親屬供腎活體移植100例,移植腎1年存活率達97.9%,5年存活率達93%。
4、 腎病病區:40張床位,年腎活檢900余例。特色:疑難腎病的診斷與難治性腎病的治療,難治性腎病治療有效率達85%。
5、 腹膜透析中心:40張床位,3臺自動腹膜透析機。有專職的腹透醫生和護士對門診腹透病人進行規范管理,開通24小時咨詢熱線(0571-87236844、0571-87236864),病人隨訪率達97%以上。年增腹透病人近百例。
6、 腎臟病實驗室:擁有實驗室專業人員7位。有專業的高年資病理醫生,開展年腎臟病理診斷900余例。開展移植排異相關的各種實驗檢查、免疫抑制藥物濃度檢測、腎臟疾病相關特殊檢測等。是博士后、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
感染病科是目前國內綜合性醫院同類學科中,規模最大的臨床醫療科室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教授擔任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病區面積23000平方米,開放床位數260張,年門診量10 萬余人次,年住院量6千余人次。建有人工肝治療中心、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和艾滋病等10個診療病區。長期從事不明原因發熱、細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新發、再發傳染病的臨床診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診斷思路和治療方案,收治病種齊全,病人來源廣泛,醫療服務立足浙江,輻射全國乃至國際。以重型肝炎肝衰竭診治為傳統優勢醫療項目,創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統等多項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臨床診治技術,治療重型肝炎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廣至全國各地,保證了學科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學術地位
傳染病科系國家重點學科,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和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其他獎勵上百項;發表了Nature immunology、Lancet、New England、PNAS、Hepatology等一大批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主編《傳染病學》、《人工肝臟》、《感染微生態》、《人類病毒性疾病》等教材和論著數十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數十項,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優勢
?。?)人工肝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針對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的難題,歷經多年攻關,創建了一套獨特有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探索確定人工肝在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參數,攻克了人工肝基礎和應用中一系列的技術難關;探明了人工肝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感染微生態學的建立及應用研究。將微生態學理論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領域,創建了“感染微生態”學新理論,對肝病微生態和細菌耐藥進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態防治新策略:用微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感染的發生、發展及轉歸過程,發現破壞人體微生態平衡會導致嚴重感染或臟器損害,該發現更新了抗感染策略。
?。?)病毒性肝炎研究方面。發現戊肝病毒新的抗原表位,探明病毒抗體的診斷意義,率先觀察病毒血癥及糞便排病毒規律,明確戊肝臨床隔離時間。
?。?)傳染病的診斷新技術研究獲得豐碩成果。發明了特異探針標記新方法,研制了一系列特異性高,通量更大的診斷芯片。
?。?)在艾滋病/HIV 感染、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治、其他新發與再現傳染病防治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尤其在禽流感(H7N9)危重癥的搶救工作中的救治以及基礎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創建了“四抗二平衡”治療策略,即“抗病毒、抗休克、抗ARDS、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微生態平衡”,并創造性地應用人工肝技術清除患者體內堆積的炎癥因子,有效地抑制炎癥反應,助力重癥患者度過器官功能衰竭難關,臨床治療效果突出。目前“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已作為全國救治H7N9禽流感的基本原則。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為: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及新型防治技術研究。
應用系統生物學、實驗動物學、再生醫學、藥物治療學的最新技術,重點在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研究、肝炎病毒變異與耐藥機制的研究、人工肝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開展研究。
?。?)艾滋病等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研究。
在艾滋病/HIV 感染、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治、其他新發與再現傳染病防治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
?。?)感染微生態和感染免疫研究。
重點對微生態與人類感染性疾病的關系、肝病微生態、重要病原體耐藥機制及機會性感染、感染免疫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
?。?)傳染病診斷新技術研究。
重點在高通量、靈敏、精確、快速的新型診斷技術,高效、可靠、安全的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分離技術和設備,傳染病特異性細胞免疫診斷技術,以及傳染病相關的分子影像學等方面進行研究。
本科特色
?。?)人工肝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針對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的難題,歷經多年攻關,創建了一套獨特有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探索確定人工肝在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參數,攻克了人工肝基礎和應用中一系列的技術難關;探明了人工肝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感染微生態學的建立及應用研究。將微生態學理論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領域,創建了“感染微生態”學新理論,對肝病微生態和細菌耐藥進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態防治新策略:用微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感染的發生、發展及轉歸過程,發現破壞人體微生態平衡會導致嚴重感染或臟器損害,該發現更新了抗感染策略。
?。?)病毒性肝炎研究方面。發現戊肝病毒新的抗原表位,探明病毒抗體的診斷意義,率先觀察病毒血癥及糞便排病毒規律,明確戊肝臨床隔離時間。
?。?)傳染病的診斷新技術研究獲得豐碩成果。發明了特異探針標記新方法,研制了一系列特異性高,通量更大的診斷芯片。
教育培訓
主編了衛生部、教育部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開辟教學網站,《傳染病學》教學被評為國家高等學校精品課程。作為國家級傳染病學??漆t生培訓基地和人工肝培訓基地,學科年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層次傳染病及相關專業人才100 名以上。主辦多期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傳染病學師資培訓班和16期人工肝等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年開辦的學習班包括1、重癥肝炎診治暨人工肝支持系統臨床應用,2、 易被誤診的傳染病理論與實踐研討班,3、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在傳染病診斷及治療的應用 ,4、人類重要傳染病病原體耐藥及治療, 5、傳染病護理及職業防護。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腫瘤化療中心)(原化療科)成立于2001年5月,為目前浙江省內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綜合實力領先的腫瘤內科治療???。腫瘤內科已建立了完善的腫瘤診斷、治療及隨訪流程,強調腫瘤患者的全程管理,為患者制定及實施包括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及細胞免疫治療在內的規范化、個體化的腫瘤治療計劃。此外,科室聯合腫瘤外科、放療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關科室,為患者提供多學科綜合診治(MDT)服務。主要診治范圍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膽囊膽管癌、睪丸腫瘤、卵巢癌及其他婦科腫瘤、膀胱癌及其他泌尿系腫瘤、惡性黑色素瘤及其他皮膚腫瘤、淋巴瘤、頭頸部腫瘤、骨與軟組織肉瘤以及其它各種實體腫瘤等。
學術地位
腫瘤內科依托浙大一院優質的醫療設備和一流的科研平臺,建立腫瘤綜合診治模式,能結合國際上最先進的腫瘤治療理念,最好的方案用于腫瘤病人,診治水平在省內具有明顯優勢,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有國家級、省級和廳級科研項目共46項,在國內外權威雜志上發表數十篇高水平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有30余篇,主編2本腫瘤內科專著。作為衛生部腫瘤藥物專業臨床藥理基地,參加數十項新藥的Ⅰ、Ⅱ期臨床研究和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
技術優勢
常規開展各種惡性實體腫瘤的輔助,姑息,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癌痛治療,體外高頻熱療和細胞生物治療等?,F科室共開放床位78張,年收治病例數約8200人次,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均達到或超過國外相應臨床試驗報道結果,在省內乃至全國均享有很高的聲譽。開展生物標志指導下惡性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包括KRAS基因、dMMR基因、HER-2基因、EGFR基因等檢測,以指導臨床準確應用靶向藥物治療。參加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研究與國內腫瘤內科界進行的高層次多中心協作的臨床試驗,現共參與40余項各期臨床試驗,嚴格按照GCP規范開展,患者獲益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作為省內腫瘤內科規范化培訓基地之一,建立了完善的具有主觀和客觀指標的針對科室全體醫師的醫療、研究和教學的考核體系。
研究方向
?? 基于腫瘤分子分型的惡性腫瘤的個體化治療
?? 重大新藥的研發及臨床試驗
?? 新型診斷及療效預測相關試劑盒研發
?? 腫瘤患者診治資料數據庫及隨訪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科室特色
該科室將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綜合治療、跟蹤隨訪等作為臨床工作重點,在應用傳統的細胞毒藥物基礎上,結合分子靶向治療、DC-CIK生物免疫治療、熱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治療特色。
早期診斷:常年開設腫瘤內科普通及專家門診,大大提高了早期腫瘤患者的檢出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造福于廣大腫瘤患者。
綜合治療:以化療為基礎,結合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治療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術后輔助化療以及術前新輔助化療:對于大部分惡性腫瘤患者而言,手術后均需要進行化療(輔助化療),目的在于減少復發及轉移的機會,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對于部分暫不能手術的患者,通過術前化療(新輔助化療),可以使腫瘤降期,增加手術切除的機會。該科對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膽囊膽管癌、睪丸腫瘤、膀胱癌、軟組織腫瘤、骨腫瘤及其它各種實體腫瘤等常見腫瘤的輔助化療及新輔助化療治療水平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有效地延長了手術患者的生存期。
姑息治療:對于無法手術或一般情況較差,不適宜手術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化療是提高生存期,延緩腫瘤進展,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控制腫瘤患者的疼痛、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各種癥狀也有利于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科對于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多線治療后或伴有耐藥的腫瘤患者。
生物治療:已成熟開展干擾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生物治療;擁有先進的免疫細胞治療實驗室,已開展DC-CIK細胞免疫治療方法(即提高腫瘤患者自身的細胞免疫力),常規用于腎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結直腸癌、肺癌等病種。
分子靶向治療:該治療方法又可稱為治療腫瘤的“導彈”。目前國際新藥該科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如治療晚期肺癌的吉菲替尼(易瑞莎)、厄洛替尼(特羅凱)、??颂婺幔▌P美納),對早晚期乳腺癌和晚期胃癌均有使用適應征的曲妥珠單抗(赫賽?。?,對晚期結直腸癌及頭頸部腫瘤有較好反應率的西妥昔單抗(愛必妥),對晚期結直腸癌及肺癌等多種實體腫瘤均有療效的貝伐單抗(安維?。┑鹊?。
多學科討論模式(MDT):在制度上保障腫瘤病人獲得科學合理的治療。腫瘤中心擁有幾乎所有腫瘤內科、放療和微創治療技術,擁有熟悉各種專業方向的專業人才,通過每周的多學科討論模式(美國、歐洲常用模式),以臨床路徑為基礎,結合學科特色醫療,為腫瘤患者或疑難病例患者確立最合理的治療路徑,在制度上保障了治療的科學性。
少見病種的診治:該科室在晚期惡性腫瘤多線治療和少見腫瘤治療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尤其在促結締組織增生性小圓細胞腫瘤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等罕見病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病例。在循證醫學和個體化治療結合方面和國際接軌,具備國際水平;臨床試驗的參與度達到國際水平,參與各類歐美研發的最新抗腫瘤藥物的臨床試驗。作為省內最高級別的腫瘤內科專業之一,負責接收下級醫院的各類疑難病例達50余例/年,并構建遠程會診體系,指導下級醫院開展腫瘤內科規范化治療。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由我國早期著名的泌尿外科學家王歷畊教授和楊松森教授創立于1952年,是國內最早創立的泌尿外科之一。在魏克湘、史時芳、陳昭典、蔡松良等老一代教授和現任泌尿外科主任謝立平教授等的帶領下,經過全科室醫護人員數十年的辛勤耕耘,科室迅速發展壯大,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泌尿外科中心。先后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系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浙江省醫學支撐學科、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前列腺病學重點學科和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單位,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外科學院泌尿外科高級培訓基地聯合認證,是浙江省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泌尿外科中心。目前有5個病區,200張病床,分8個亞?????剖覔碛幸恢W術造詣精深、醫療技術精湛、人才結構合理、綜合實力雄厚的泌尿外科專業學術隊伍?,F有醫生47人,其中教授5人,主任醫師15人,副主任醫師15人。有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1名。年門診量16萬余人次,年收治病人6000余人次,年住院大手術病人4000余人次。對省內乃至全國的泌尿系感染、損傷、畸形、腫瘤、結石、男科、疑難病癥患者提供積極有效的診療服務。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教學、科研實力雄厚、成果累累??剖页袚捻椖坑?63、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衛生部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科技廳和衛生廳重大科研項目等6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及廳局級科技成果獎22項。獲國家專利12項。主編與參編專著19冊。發表國內一級期刊論文300余篇,近年來發表SCI論文70余篇。
泌尿外科歷年來多次成功舉辦國內、國際大型學術交流活動。2005年11月,以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辦、浙江省醫學會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承辦的“第十二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暨第七屆全球華人泌尿外科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獲得國內外同仁的一致稱贊。 近年來參與制定《中國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中國膀胱癌診斷治療指南》、《中國腎癌診斷治療指南》、《中國體外沖擊波碎石指南》及《中國前列腺炎診斷治療指南》。謝立平教授現擔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沈柏華主任醫師現擔任浙江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金百冶主任醫師現擔任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汪朔主任醫師現擔任浙江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設備齊全先進。1962年成立膀胱鏡室,配有X光機,可獨立完成逆行造影檢查,配有專職護士和放射專業人員。80年代開始相繼引進大型進口儀器設備,主要有泌尿診療床、微創經皮腎鏡、腹腔鏡、經尿道電切鏡、輸尿管鏡、冷刀、鈥激光、氣壓彈道碎石裝置、電子膀胱鏡、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尿動力學檢測儀、生物反饋和盆底電刺激治療儀等先進設備。1975年成立男性計劃生育實驗室,1984成立泌尿外科B超室,1994年成立泌尿外科實驗室?,F有泌尿外科研究室、男科學實驗室、體外沖擊波碎石室、尿動力學檢查室和腔內手術室等。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臨床實力強大,特別是泌尿外科疑難雜病的診治在國內獨樹一幟,手術會診已遍及全國除西藏以外全部省份。
泌尿外科疑難雜病的診治在國內獨樹一幟。1952年開始開展膀胱、腎臟、輸尿管及前列腺手術,60年代就開展膀胱全切、腎部切、腎上腺腫瘤切除等泌尿外科高難手術。1976年開展異體腎移植手術,1984年全面開展腔內手術。歷年來在新技術、新方法的開創和應用中為國內首先報告的有:腎部分切除術(1955年)、膀胱壁瓣尿道成型術(1964)、尿酸結石溶石治療(1985)、前列腺增生冷凍治療(1985)、前列腺癌冷凍治療(1986)、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在腎癌診斷中的作用(1987)、復雜性尿道狹窄會陰部皮瓣替代術(1987)、第十肋間胸膜外胸腹聯合切口的應用(1992)、頰粘膜尿道成形術(1996)、頰粘膜在陰莖硬結(peyronie)癥中的應用(1999)、國產陰莖假體植入術(1999)、TVT治療女性尿失禁(1999)、手助式腹腔鏡手術(2000)、腹腔鏡腎盂整形術(2002)、偶發性腎癌的診治分析(2003)、腎癌癌栓累及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處理(2004)等。本??剖嗄陙碓谝韵路矫娣e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創新發展:包括膀胱頸會陰牽引復位術治療骨盆骨折后尿道損傷,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腸新膀胱術,侵犯大血管的巨大腎腫瘤、腹膜后腫瘤手術,輸尿管皮膚造口皮膚內卷縫合等多種技術,電刺激神經疲勞法預防閉孔神經反射,尿路結石新的形態分類及尿酸結石的溶石治療等。
經過近年來全科共同努力,本??圃谝韵路矫孢_到國際先進水平:1、泌尿系腫瘤:運用新技術開展泌尿系腫瘤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立泌尿系腫瘤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推進泌尿系腫瘤精準解剖性手術理念;在腹膜后腫瘤、腎癌累及心臟大血管的手術治療,改良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腸膀胱術及腹主動脈阻斷盆腔大腫瘤切除術等方面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復雜疑難泌尿系腫瘤的臨床研究;建立了泌尿系腫瘤數據庫及組織庫,加強隨訪,提高生存率,提升了泌尿系腫瘤的診治水平。2、前列腺疾?。簜戎厍傲邢侔┖颓傲邢僭錾氖中g治療,開展前列腺癌的篩查及早期診斷研究,推廣解剖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腹腔鏡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經尿道等離子紐扣式電極前列腺汽化剜切術及經尿道D940激光前列腺手術等,開展去勢抵抗前列腺癌的機制及治療研究,提高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水平。3、泌尿外科微創技術:廣泛開展泌尿外科疾病的微創治療,重點開展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腹腔鏡膀胱根治性切除術、單孔腹腔鏡手術的臨床研究。4、泌尿系結石:廣泛開展泌尿系結石的一體化治療,優化泌尿系結石的微創治療,重點開展尿源性膿毒癥的機制及預防研究,提高了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水平。5、男科疾?。悍e極開展各類男科疾病診治,重點開展陰莖假體植入、陰莖彎曲矯正、陰莖嚴重損傷修復重建等男科疾病的臨床研究及“外科疫苗”包皮環切與艾滋病預防關系的研究。提高了男科疾病的診治水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成立于1992年,是一個獨立的臨床學科,承擔醫院康復醫學任務?,F有醫生、護士和技師30余名,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6名,床位29張??剖夜ぷ魅藛T均已從事臨床工作多年,并通過衛生部考試,取得康復治療專業上崗證書。
科室擁有先進的各類進口或國產的康復儀器,設有頸椎病、腰腿痛及骨質增生??崎T診。診治范圍: 1、神經炎;2、神經衰弱;3、中風后遺癥;4、腦供血不足;5、慢性支氣管炎 6、肺炎;7、骨質疏松癥;8、盆腔炎;9、腸粘連;10顳頜關節炎;11、麥粒腫;12、失眠;13、軟組織挫傷;14、外傷性血腫;15、前列腺炎;16、耳廓漿液性軟骨膜炎;17、周圍神經損傷;18、網球肘;19、腱鞘炎;20、肩周炎;21、早期乳腺炎;22、乳汁郁滯;23、瘢痕組織;24、注射后浸潤;25、淺靜脈炎后殘留硬索條;30、帶狀皰疹。作為康復醫學科,我們努力于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的結合和實踐,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醫學水平和臨床療效,更好地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恢復健康。
學術地位
本科室學科帶頭人擔任急診醫學、康復醫學的委員和理事??剖矣休^強的技術力量,規范的治療方案,嚴格的安全管理,先進的康復治療儀,奠定了科室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技術優勢
現本科室擁有進口電腦腰椎牽引治療床和電腦頸椎牽引治療儀、各種低中頻治療儀(低周波)、各種高頻治療儀(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磁熱振治療儀、超聲電腦治療儀、高電壓治療儀、骨質疏松治療儀、各種光療儀(半導體激光儀外照和紅光治療儀……)等現代化眾多的康復理療儀器。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
研究方向
致力于對各種慢性病、老年病及各種傷殘后遺癥的康復治療及研究。
本科特色
本科室開設有頸椎病、腰腿痛、骨質增生的??崎T診。
浙江大學血液病學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學術傳統,集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的學科。學科由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家郁知非教授創建于50年代初,先后有林修基、湯德驥、周思文、林茂芳等教授為學科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1981年血液病學科成為國務院首批博士學位授予點。幾十年來,血液學科極其重視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緊密結合,注意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引進和臨床診療技術的結合。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目前已擁有6層血液科??撇》?,共擁有床位235余張,無菌移植病床9張。每年收治大量血液腫瘤患者擅長的血液病病種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惡性血液病的診治以及血小板減少和各類貧血的診治。是全省血液病的龍頭單位。
目前,血液病學科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集醫療、科研、教學于一體,是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和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血液病實驗室既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又是基礎研究和臨床結合的橋梁。經過多年的發展,實驗室設有分子生物學、免疫學、造血干細胞實驗室、細胞遺傳學和細胞形態學實驗室。有血細胞分離機等價值500余萬的先進設備。在血液病細胞形態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和研究方面在全省起著指導作用。
學術地位
血液病科作為省重點學科、省醫學重點學科,是全省血液病的龍頭單位。同時在醫療科研水平、病床總數、醫療設備等軟硬件方面均處于國內先列。
技術優勢
血液病科采用分子生物學、細胞及分子遺傳學、免疫學等先進的實驗技術,準確診斷惡性血液系統疾病,急性初發/難治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均處于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
研究方向
惡性血液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白血病臨床新藥研究等
血液病科特色
擁有實時定量PCR、免疫固相電泳、FISH、流式細胞儀、血細胞分離機等先進的診療設備。
浙江省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建于1991年,醫師和醫技共有25人,從事神經電生理檢查者6人;其中博士生(包括在讀博士)8名,碩士生9名(包括在讀碩士);高級職稱6名,中級職稱7名。承擔病房、門診、醫院內外會診、教學等工作。床位數量:慶春院區:38張;城站院區:27張。
學術地位
該學科負責人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神經心理學與行為神經病學和癡呆與認知障礙專業組委員,本科室在語言認知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技術優勢
1.神經功能檢查:肌電圖、腦電圖、TCD均處于浙江省領先地位。
2.神經康復中心:開展腦血管病的早期康復,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復治療方法。開展語言心理和腦功能成像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失語癥患者的語言康復治療等新技術和新業務。
3.周期性麻痹:我科已開展了周期性麻痹的臨床、電生理和基因研究,現已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離子通道病研究中心建立了臨床和科研合作關系。
4.老年性癡呆:我科綜合應用簡易神經心理學檢查、腦事件相關誘發電位等方法,使老年性癡呆病人得以早期確診和及時治療。
神經內科神經電生理室成立于1993年,具有國內最先進的腦電圖檢查儀(其中有床邊腦電圖 、床邊監護腦電圖)、經顱多譜勒(雙通道多深度)、肌電圖及誘發電位。對癲癇、癡呆、腦炎、腦病、肌病、神經炎、周圍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等的輔助診斷均有一定價值。其中率先在浙江省開展P300及交感神經功能檢查。
本科特色
本科室神經電生理室成立于1993年,具有國內最先進的腦電圖檢查儀(其中有床邊腦電圖 、床邊監護腦電圖)、經顱多譜勒(雙通道多深度)、肌電圖及誘發電位。對癲癇、癡呆、腦炎、腦病、肌病、神經炎、周圍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等的輔助診斷均有一定價值。其中率先在浙江省開展P300及交感神經功能檢查。
1、腦血管病一體化治療
神經內科自2008年起,與放射科、超聲科、急診科精誠合作,逐步建立了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溶栓綠色通道、急性期規范化治療流程、腦卒中病房管理體系、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療、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等系統性治療體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救治綠色通道,配置優化、技術精湛、運行高效,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并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的殘障水平,為提高我院及福建省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救治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2、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療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治療手段,彌補了藥物治療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中風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神經內科是省內最早開展腦血管病介入診療技術單位之一,2009年浙醫一院神經內科順利通過了浙江省第二類醫療技術—腦血管病介入準入評審。目前開展的介入治療項目有:缺血性腦血管病超早期的動脈接觸溶栓治療、機械輔助的動脈溶栓治療及支架成形治療、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慢性頸內動脈閉塞開通術等。神經內科全腦血管造影術達200例/年,介入治療達50例/年。目前科室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救治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是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神經外科中心之一,為衛生部評定的國家臨床重點??疲ㄉ窠浲饪疲?、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基地,浙江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后任主任委員單位,浙江省首批醫學創新學科(神經損傷學),浙江大學神經外科學系主任單位。學科帶頭人詹仁雅主任醫師,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30余年,是浙江省神經外科學科的領軍人物,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系主任、浙江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以及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并被聘為《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中國神經病學雜志》、《浙江創傷外科》等雜志編委。
神經外科堅持以先進的醫療技術和過硬的醫療質量為立科之本,注意各個亞??品较虻募夹g力量和特色技術建設,擁有腦血管病、神經系統腫瘤和顱腦創傷三個臨床病區,以及重癥監護室、高壓氧治療中心、伽馬刀治療中心,核定床位123張,實際使用床位數超150張。神經外科醫療隊伍技術實力雄厚,按照亞??品较蚪ㄔO了結構合理、技術特點鮮明的??茍F隊,業務骨干均有海外留學經歷。神經外科現有醫護人員近百名,其中??漆t師34名(主任醫師11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9名,碩士及以上學位者占97%)。
神經外科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第六代Leksell伽馬刀、美敦力手術導航系統、Stroz神經內鏡、ZEISS及LEICA手術顯微鏡、術中多普勒超聲儀、Soreing超聲吸刀、美敦力面神經監護儀、術中腦電圖監測系統、顱高速氣鉆及微型磨鉆、高壓氧艙等??葡冗M設備。同時,依托浙醫一院強大的綜合實力,相關科室配備有西門子3D-DSA系統、3.0T磁共振、256排螺旋CT、PET/CT、大型直線加速器等先進設備。
神經外科在臨床和基礎科研方面近年來碩果累累,主編專著《神經外科手術技術圖譜》1部,參編《顱腦創傷臨床救治指南》、《傷病的社區康復》、《神經外科手術技術及并發癥的防治》、《顱腦顯微外科學》等專著及教科書10余部,近五年來已主持了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數十項省部級課題,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和省醫藥衛生創新獎2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其中包括《Journal of Neurosurgery》、《Journal of Trauma》等??祁I域的頂級期刊。
本科特色
1.顱腦外傷:
建立顱腦損傷規范化診療方案,形成綜合規范的顱腦損傷救治體系,成功搶救了許多急診危重病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已在全省范圍內應用與推廣。在省內率先開展有創顱內壓監測,全面開展危重病人如特重型顱腦損傷、彌漫性軸索損傷、腦干損傷等的搶救與治療工作,取得較好的治療療效。積極治療顱腦損傷合并癥和后遺癥,運用高壓氧艙、神經生物電刺激、CPM功能鍛煉、針灸等多種方法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2.顱腦腫瘤:
?、倌z質瘤:通過腦功能磁共振和彌散張力成像,明確腦運動/語言功能區皮層和神經傳導束的位置及其與膠質瘤的三維解剖關系,為術中全切腫瘤和保留肢體運動和語言功能創造條件。術中運用神經導航實現病灶位置和腫瘤邊界的精確定位,提高腫瘤全切率,減少正常腦組織損傷。手術結合放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控制腫瘤復發,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谀X膜瘤:巨大腦膜瘤術前行全腦血管DSA造影,對主要供血動脈行術前栓塞,減少術中出血。術中運用Soreing超聲吸刀(CUSA)將腫瘤組織超聲霧化,可輕松切除腫瘤組織,同時減少對周圍血管的損傷,提高腫瘤全切率。
?、郯皡^腫瘤:對鞍區腫瘤如垂體瘤、顱咽管瘤、鞍區腦膜瘤等患者進行神經外科、內分泌科、放療科、眼科和放射科等多學科評估制定內科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伽瑪刀治療等個體化綜合治療模式。運用Stroz神經內鏡及手術顯微鏡聯合術中神經導航經單鼻孔入路切除垂體瘤,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運用神經內窺鏡及手術顯微鏡,多種入路切除顱咽管瘤,減少手術并發癥。
?、茱B底腫瘤:對聽神經瘤等橋小腦角區手術使用神經監護儀對面神經進行全程監護,提高面神經功能保留率及腫瘤全切率。聯合神經導航行內鏡輔助或顯微鏡下腦干、枕大孔區、頸靜脈孔區腫瘤及顱底溝通瘤切除術,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做到腦干最小程度的損傷,減少下丘腦反應等術后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
3.腦血管疾病
?、俳⒛X、脊髓、頭頸部血管性疾?。ㄓ绕涫侵刖W膜下腔出血及復雜性腦動靜脈畸形)的規范化診療方案,形成統一規范的血管性疾病救治體系,已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應用與推廣。
?、诮⒆园l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診外科干預,包括急診CTA/DSA檢查、動脈瘤顯微夾閉/栓塞、血管痙攣早期預防及治療等流暢高效的的救治體系。
?、鄹鶕颊卟∏榧凹膊〉木唧w情況,對顱內動脈瘤,腦及脊髓血管畸形、動靜脈瘺,頸部及顱內動脈狹窄等患者選擇血管內介入治療或顯微外科手術治療,亦或聯合治療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軓碗s性或巨大腦動靜脈畸形綜合治療:結合顯微切除、血管介入栓塞和伽瑪刀治療,針對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提高疾病治愈率。
4.功能神經外科
?、賹τ谠l性癲癇患者術前行24小時動態腦電圖、視頻腦電圖等檢查,明確致癇灶位置,指導確定手術方案。術中通過皮層腦電圖監測,發現致癇灶,行軟腦膜纖維橫斷,最大限度地降低術后癲癇的再發作。對于繼發性癲癇患者,術中行神經導航精確定位將病灶切除,減少正常腦組織損傷。
?、趯τ陬B固性或藥物治療無效的三叉神經痛患者,行頭顱MRI了解神經血管相互位置,對于兩者關系密切者行微血管減壓術。
5.脊髓脊柱外科
?、倮蒙窠泝如R或手術顯微鏡,縮小手術切口,運用專業的神經外科器械,減少周圍組織的損傷,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谛凶蛋彘_窗椎間盤摘除,避免咬除棘突,減少手術創傷,維持脊柱穩定度。
?、蹖τ诤喜㈠緲嘘P節半脫位的顱底凹陷癥患者,在行后顱窩減壓術后運用內固定系統行枕頸融合,增加頸椎穩定度,避免脊髓二次損傷。
?、苓\用專用的脊髓神經外科器械,仔細分離腫瘤,提高髓內腫瘤的全切率,減少對周圍組織的牽拉,保留正常的脊髓功能。
6.小兒神經外科
?、僭趦如R輔助下,對于先天性腦積水的患者,行三腦室造瘺,建立新的腦脊液循環通路,顯著減低顱內壓,緩解腦積水進展,為神經功能的恢復創造條件。
?、谠趦如R輔助下,行顱咽管瘤切除,增大顱咽管瘤的全切率,減少下丘腦反應等嚴重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蹆如R輔助下切除松果體區腫瘤,減少對丘腦、腦干的損傷,減少術后并發癥。
?、軐τ谒枘讣毎龌颊?,在保護正常小腦功能的前提下,盡量切除更多的腫瘤組織,術后合并放化療或伽瑪刀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7.伽瑪刀中心
中心擁有國內首臺安裝使用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瑞典Leksell Perfexion??伽瑪刀。較之前的伽瑪刀系統具有治療范圍擴大、治療時間縮短、最佳的劑量實施、嚴密的射線防護等優勢。伽瑪刀是一項針對治療腦部疾病的神經外科工具,具有治療費用低,痛苦少,無切口,無出血感染風險,住院時間短等特點。
神經外科為衛生部首批評定的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基地、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博士點/碩士點,承擔神經外科??漆t師、浙江大學醫學院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工作,并多次被評為浙江大學醫學院優秀帶教科室。中心現擁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9名;5年來已培養博士11名,碩士研究生40名。獨立的神經外科實驗室擁有手術顯微鏡、高速磨鉆、尸頭等培訓設施,目前已開展顯微外科及顱底外科的培訓工作,進行顯微神經外科的操作培訓、顱底外科解剖訓練等。神經外科每年舉辦國家級《腦血管性疾病診治新進展》《顱腦外傷診治新進展》《顱腦腫瘤診治新進展》等繼續教育學習班,多次承辦中國顱腦創傷論壇等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反響熱烈。中心長期派出科內醫師參與北侖宗瑞醫院、紹興第二人民醫院、海鹽人民醫院等神經外科的學科建設、協助開展臨床工作,同時與德國基爾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北京天壇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等多家國內外著名的神經外科中心在臨床與基礎研究上均有學術交流和學者互訪,建立長期良好的科研協作關系。
手部及四肢創傷修復、斷指(肢)再植、手部大面積復雜創傷修復、皮膚創面修復、手部修復重建、手指再造、重建手功能 、臂叢神經損傷及神經卡壓的診治、手部腫瘤診斷與治療、手部先天性疾患治療等。床位數量:34張。
學術地位
浙一醫院手外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全面開展工作,人才培養已初步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手外科已成為全省有較大影響,較高水平,較強設備的??浦?。在全國學術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斷指再植,手指再造,游離皮瓣,顯微外科器官再造等方面省內領先。
技術優勢
擁有進口手術顯微鏡、取皮機、肌電圖儀,B超機,C臂X光機,CPM,神經治療儀
研究方向
內窺鏡在手外科微創手術中的應用獲浙江省衛生廳立項
駐極體感應器手外科血流監護儀獲杭州市科技局立項
連續皮下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周圍神經損傷實驗研究
活血化淤法在手外傷肌腱粘連防治的 實驗研究
組織功能性骨治療手外科骨缺損的實驗研究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部腫瘤科是浙江省唯一的以治療肺癌等胸部腫瘤為特色的??撇》?,同時開設省內第一家日間化療病房,以“患者為中心,延長生存,提高生活質量”為宗旨,旨在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其他胸部腫瘤患者提供專業、精細、規范的個體化綜合診治及為終末期肺病進行肺移植。
開展肺癌等胸部腫瘤多學科診治,提倡個體化醫療和綜合治療模式,為患者提供從診斷到治療以及治療后隨訪的全程專家跟蹤服務。在肺癌的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手術經典治療的基礎上,整合DC-CIK等細胞生物免疫、粒子植入、射頻消融等現代化治療手段,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剖以O備先進,技術實力雄厚,病房環境舒適優雅。目前科室共有醫護人員30余位,醫護人員團結協作,提供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和咨詢。
本科室為腫瘤科國家臨床重點??频闹饕蓡T,借助于浙醫一院優質的醫療設備和一流的科研設備,充分利用綜合性醫院平臺的優勢,建立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模式??剖矣休^強的科研工作能力,目前主持和主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共4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余篇。作為衛生部腫瘤藥物專業臨床藥理基地,主持參加多項新藥的Ⅰ、Ⅱ期臨床研究和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學科影響力。
為患者提供多學科診治,個體化、規范化治療,提供從診斷到治療以及治療后隨訪的全程專家跟蹤服務;開展DC-CIK等細胞生物免疫、粒子植入、射頻消融等現代化治療手段;多項新藥的Ⅰ、Ⅱ期臨床研究和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有利于患者接受國內外最新治療。
研究方向
1、肺癌的發病及診治機制進展;
2、食管癌分子靶標的研究進展;
3、胸部腫瘤轉移機制的研究;
4、化療藥物及靶向藥物的耐藥機理研究;
5、胸部腫瘤的優化治療方案。
本科特色
1、聯合胸外科,放療科等多學科診治;
2、規范化個體化治療;
3、全程專家跟蹤服務及完善的隨訪系統;
4、DC-CIK等細胞生物免疫、粒子植入、射頻消融等新技術;
5、為終末期肺病提供肺移植。
上世紀50年代初,科主任陸琦醫師建立痔科,并先后兩次為周恩來總理治療痔疾而聞名海內外。1984年發展為肛腸外科,經幾代人努力,目前擁有慶春及城站院區兩個病區,成為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浙江省結直腸疾病診治中心。床位數量:120張,目前共有醫師26人,其中有教授、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9名,住院醫師8名,碩士生導師4名,博士9名,碩士5名。本科主要開展嚴重混合痔、復雜性肛瘺、肛門失禁及頑固性便秘等的外科治療,結直腸息肉和息肉病的診治,結直腸癌的早期內鏡診治及外科綜合治療(尤其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承擔全省肛腸外科各種復雜疑難疾病的診治及??漆t生的培訓。目前開展科研課題8項,取得省市級科技成果2項?,F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總體診斷和治療水平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并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
學術地位
肛腸外科是省內最大并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國內最早(1984.12)成功開展全大腸切除回腸貯袋肛管吻合術治療頑固性潰瘍性結腸炎,至今已成功開展100余例,遠期療效良好;國內最早開展大腸次全切除治療慢運行結腸無力癥(1986.10.31),目前本科開展的腹腔鏡下大腸次全切除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深受廣大患者和同行好評;國內并列最早開展直腸吻合器用于保留肛門的直腸癌手術(1978年);省內率先國內較早開展PPH治療痔瘡、直腸內脫垂(2000年);徐加鶴主任1994年發表在《美國外科醫師協會雜志》上的“隔肌電凝制止骶前靜脈大內出血”一文被美國加拿大兩國教科書《外科選讀》叢書選編入書;林建江主任首創的避孕套結腸內旁路技術得到世界同行的認可,相關文章已在美國結直腸外科學會權威雜志《Disease of Colon & Rectum》上發表;整體綜合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國內同行領先水平。
技術優勢
至今經治大腸腫瘤超萬例,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每年5000多例,迄今已累計近6萬例。本科在痔、瘺、裂等疾病診治具有豐富臨床經驗,還承擔全省的肛腸外科各種復雜疑難疾病的診治。近年來,在低位/超低位直腸癌的保肛術、結直腸癌聯合臟器切除術、復發腫瘤再切除術、梗阻性結直腸癌Ⅰ期根治術、高齡結直腸癌根治術及成人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自2001年始開展腹腔鏡外科技術診治肛腸疾病,腹腔鏡技術在結腸無力癥、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結直腸癌根治術等疾病已廣泛應用,深受病人歡迎。
研究方向
結直腸肛門外科的臨床與基礎
肛腸外科特色
目前科室開展的許多技術均屬國內領先:1、首創避孕套結腸內旁路技術用于低位/超低位直腸癌,提高保肛率;2、腹腔鏡及小切口結直腸癌根治術;3、腹腔鏡下結腸次全切除術治療結腸無力癥;4、全大腸切除回腸貯袋肛管吻合術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5、直腸癌盆腔復發的治療;6、PPH(吻合器痔粘膜環切術)治療痔,STARR(吻合器經肛直腸粘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粘膜脫垂、直腸前突等。6、TEM(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治療距肛緣5 ~20 cm直腸腫瘤。
教育培訓
完成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本科、大專、七年制、成人夜大等的肛腸科授課及實習帶教。承擔全省多數地市級及以下的進修生培養。是全省的肛腸科醫生主要培訓基地。已畢業碩士研究生8名、在讀4名。
科室承擔醫院眼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目前設有普通門診、??崎T診、專家和名醫門診、VIP門診等,病房床位46張?,F有醫師37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7名;教授、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7名;醫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7名,碩士學位27名;特檢技師10余名,護士20余名??剖疑瞄L屈光、白內障、眼視光、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眼底病、角膜病、小兒弱視斜視、青光眼、眼整形、眼外傷、眼眶病眼腫瘤、眼遺傳性疾病等各類眼科疾病的診治,同時承擔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進修生的教育及培訓工作,是國家??漆t生培訓基地和臨床藥理基地。
學術地位
眼科前身是浙江醫學院附屬醫院眼耳鼻喉科,創立于1947年。長期以來,眼科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眼科高級人才,為推動和提高我省眼科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眼科醫師的搖籃”。1979年浙醫一院眼科被批準為我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1988年又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歷年來先后培養了眼科學博士10名,碩士50余名。 眼科先后編著編譯出版《眼與全身病》、《梅氏眼科學》、《眼科圖譜》、《實用眼鏡光學》等13部專著。在國內外眼科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先后承擔了20多項國家和省科技研究項目,曾獲省科技進步獎和省衛生廳醫藥衛生創新獎等10多項獎項。目前有4位專家擔任省眼科學會委員和青年委員。
技術優勢
眼科專業組齊備,人才結構合理,醫療技術精湛、綜合實力雄厚。
屈光專業組:遵循科學、理性、發展的理念全方位提供屈光不正的防治,尤其對青少年近視強調醫學驗光,科學配鏡;提供多種治療方法矯治近視,散光,包括:RGP、角膜屈光手術、眼內屈光手術、鞏膜屈光手術等,僅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就包括LASIK、PRK、 LASEK、 EPI-LASIK等手段。先進的設備,具有高超技藝的專家團隊、多種治療方式的選擇為治療各種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在國內率先開展的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矯正超高度近視技術,目前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白內障專業組:不斷的挑戰、不斷的超越正成為每一個組員堅定的信念,在這種勇于挑戰,敢于創新的氛圍中,專業組已完成白內障治療從以往單純脫盲向全面提高視覺質量的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本專業醫生的專業手術技能達到極限;意味著接受治療的患者得到以往從未有的視覺質量,更意味著本專業組完成了白內障手術向白內障屈光手術的全面跨越?,F在除了開展常規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外,還開展復雜性白內障手術:如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角膜移植聯合白內障手術、無虹膜人工晶體植入術、懸吊人工晶體植入術、多焦點人工晶體和可調焦人工晶體植入術。
玻璃體-視網膜疾病專業組:是浙一眼科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在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臨床診治和手術技術方面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每年接診玻璃體-視網膜疾病患者20000余人次左右,完成逾千例的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在省內外及全國均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近幾年,隨著先進的設備條件的不斷完善和更新,促進了技術水平的更高更快地發展,以先進的玻璃體切割技術診治了各種復雜性視網膜脫離、復雜性眼外傷、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其它增殖性視網膜血管病變、玻璃體混濁、眼內炎以及其它常規手術不能解決的眼底疾病,特別是在復雜性糖尿病眼部病變和嚴重眼外傷病人的聯合手術方面,優勢顯著,水平領先。
眼底病專業組:眼底病專業一直以來是浙一眼科的傳統優勢項目,是國內最早開展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技術和激光眼底病技術的醫療單位之一,不僅為眼底疾病的診治提供了準確的依據,同時通過激光治療眼底病的技術減少了患者的手術痛苦,每年完成激光治療2000余人次,患者滿意度高。目前,針對老年性黃斑變性、病理性近視及眼底腫瘤等難治性眼底疾病,我們開展了最先進的TTT和PDT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在國內處領先地位。
角膜病專業組:擅長對各種感染性角膜炎、遺傳性角膜病變及其他眼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建立規范的診治方案;開展角膜移植手術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已開始接受角膜捐獻者登記以及病人預約檢查。
小兒弱視斜視專業組:針對小兒視功能發育規律和特點,提供規范化的診斷治療措施,合理選擇視功能訓練和斜視的手術矯正,弱視治愈率達到96%以上。斜視治愈率達到98%以上。能開展對共同性斜視,麻痹性斜視,水平性斜視,垂直性斜視等手術矯治。目前小兒弱視斜視專業組處于省內領先地位。
青光眼專業組:倡導對青光眼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目前采用OCT、UBM、RTA等先進儀器開展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大大提高青光眼早期診斷率、準確率,為患者的下一步治療創造積極條件。對青光眼患者采用藥物、激光和手術綜合療法,大大提高治療效果。主要開展激光的SLT,虹膜根切術;非穿透小梁術、引流閥門植入術。對先天性青光眼、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
整形美容專業組:“美麗每一雙眼睛”是每一個組員追求的目標。醫生自己不滿意決不下手術臺已成為每個醫生的自我要求,我們每個醫師都具有這種嚴謹,敬業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藝,能夠為求醫者提供完美的服務?,F在已經開展的項目有:雙眼皮成型和眼袋矯治、眼瞼再造、上瞼下垂、內外眥成型、活動義眼植入、眼眶內陷的修復、眶緣畸形整復和額部、眼角的藥物除皺。
眼遺傳病專業組:由眼科參與組建的浙江大學沃森基因研究院遺傳性眼病研究中心在遺傳性眼病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成就,其中遺傳性角膜營養不良的基因突變檢測技術已應用于臨床診斷;對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即leber病的研究發現了導致該病的一些新的DNA突變位點,從基因水平揭示了該病的發病原因;高度近視遺傳基因定位研究在近視眼遺傳研究領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國際眼科最高級別雜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上發表,舉世矚目。眼科醫師和研究人員正與美國及香港多所大學合作,進一步開展遺傳性眼病的研究,解決眼科重大難題。
眼外傷專業組:正在籌建的眼外傷組,將從眼外傷的急診處理著手,對患者進行全面及時的醫治,以修復眼的結構、挽救視功能,整形美容等多角度使患者從外傷的陰影中走向光明。
研究方向
眼角膜遺傳性疾病基因定位研究
LEBER’S病遺傳基因定位研究
高度近視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研究
近視眼發病機理及相關基因定位研究
先天性白內基因定位研究
玻璃體視網膜疾病治療方法的選擇及實施
視網膜脈絡膜新生血管的機制及治療研究
本科特色
1、醫學驗光配鏡,包括RGP.
2、各類屈光手術,特別是準分子激光矯正近視和高度近視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
3、各種白內障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包括各種最新型的人工晶體植入術。
4、小兒斜視、弱視治療。
5、青光眼診治,包括各類青光眼手術。
6、眼底病診治,包括視網膜、玻璃體手術和眼內激光治療。
7、眼整型美容和眼眶病,包括義眼植入等。
科室擁有多種最先進的眼科大型檢查及手術設備。包括眼科綜合診療臺,角膜地形圖,眼波前像差檢測儀,對比敏感度及眩光儀,眼科AB超,UBM,眼后段OCT,眼底血管造影儀,眼調節測定儀,眼前后段激光治療儀等。同時還擁有最新型號的的白內障超聲乳化儀,玻璃體切割儀,準分子激光機等大型手術設備。
教育培訓
本科生教學: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本科生的眼科授課和見習指導。
研究生教學: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眼科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眼科教學、臨床實踐和科研課題指導。
校際交流:接受香港理工大學視光系學生實習和溫州醫學院眼視光學專業本科生實習。
繼續教育:定期開設國家級和省級眼科繼續教育課程,接受基層眼科醫生進修。
浙江省第一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創建于1961年,并于1962年建起全省第一個內分泌實驗室,配備有全自動化學發光儀、γ-計數儀、酶標儀、-70°C冰箱等,開展多項內分泌激素、抗體等檢查?,F為浙江大學內分泌代謝病學碩士學位培養點。該科擁有40張床位的獨立病房、實驗室及3個中心(內分泌代謝病中心、糖尿病中心、肥胖診療中心),已成為我省目前規模最大的內分泌代謝疾病臨床、教學和科研的中心, 現任代謝病中心主任、內分泌代謝病科主任為李成江,袁靜云為科護士長。
該科技術力量雄厚,有17名內分泌代謝病??漆t師,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和一批國外歸來的學有專長的中青年骨干醫師。中青年醫師均獲碩士以上學位,其中7人獲博士學位,2人為在讀博士。
內分泌代謝病科技術力量雄厚,有國內知名教授童鐘杭,夏惕勤教授,副教授(副主任醫師)8名,碩士生導師2名。床位數量:40張,有一批國外歸來的學有專長的中青年骨干。中青年醫師均獲碩士以上學位,其中5人獲博士學位,1人為在讀博士。
內分泌代謝病科已建立了較完善的診治體系,形成以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疑難病、少見病診治和危重病救治為特點的內分泌代謝病中心;并在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整體化管理及并發癥診治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內分泌代謝病科注重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甲狀腺疾病、性醫學及骨質疏松等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創新性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等基金資助的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 1980年,1994年和1996年,內分泌科三次領銜浙江省參加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并因第一次浙江省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而獲1984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參加肝膽外科、移植透析中心合作進行的胰腎聯合移植,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交流,并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等8項。在臨床、教學和科研方面處于省內領先地位。該科還與德國、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友好合作與交流。
科技成果:
1984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年浙江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學術地位
內分泌代謝病科承擔醫學院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成人教育學院及夜大等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內分泌代謝病專業碩士生的培養,1984年以來已培養博士3名、碩士60名。承擔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省內外內分泌代謝病??七M修醫師培訓,為省內及全國部分城市(新疆、山東、云南、安徽、河南、江西、福建等)培養內分泌專業醫師,僅最近5年來,接受省內外內分泌??七M修醫師150余名,并已建立省內分泌進修醫師網絡。
技術優勢
配備先進的全自動化學發光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全自動γ-計數儀、酶標儀,能快速(最快1小時)、準確地檢測垂體、甲狀腺、性腺、胰腺和甲狀旁腺等多種激素及其代謝產物,還能檢測多種內分泌代謝病的相關抗體。
研究方向
內分泌代謝病科注重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甲狀腺疾病、性醫學及骨質疏松等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創新性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等基金資助的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 1980年,1994年和1996年,內分泌科三次領銜浙江省參加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并因第一次浙江省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而獲1984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參加肝膽外科、移植透析中心合作進行的胰腎聯合移植,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交流, 并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等8項.在臨床、教學和科研方面處于省內領先地位。該科還與德國、美國等國家建立了長期的友好合作與交流。
內分泌代謝病科特色
診療范圍包括: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癥及各種甲狀腺疾病、甲狀旁腺疾病、骨質疏松癥、肥胖癥、腎上腺疾病、下丘腦、垂體疾病、尿崩癥、痛風、高尿酸血癥、電解質紊亂、內分泌性高血壓、鈣磷代謝疾病、身材矮小癥、溢乳癥、多毛癥、兩性畸形、婦女的月經不調及各種罕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等,其中尤以糖尿病、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疾病、垂體疾病、肥胖癥及骨質疏松癥、電解質紊亂、內分泌性高血壓為專長和有特色,長期積累了診療疾病的豐富經驗。對于疑難危重雜癥也有著豐富的診治經驗,此外,還開設了肥胖專病門診及甲狀腺??崎T診。
浙大一院風濕免疫科為浙江省成立最早的風濕免疫??浦?,具有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醫護專業人才梯隊,豐富的病例資源和良好的社會影響力。致力于風濕免疫病的早期診斷和正規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成人斯蒂爾病、系統性血管炎、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基礎研究和重癥狼瘡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靶向治療;干燥綜合征的免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超聲診斷隨訪和新療法的研究是科室特色。常年開設專家門診以及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痛風等??崎T診,設有周六門診,并且配備??撇》糠e極收治各種疑難風濕免疫病患者。
學術地位
學科帶頭人林進是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常委兼秘書,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風濕免疫分會常委。風濕免疫科成立于1998年3月,是浙江省最早獨立開展風濕免疫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醫院之一??剖覔撫t院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任務,全省疑難風濕免疫疾病的會診,指導研究生的見習、實習、科研工作。同時也是浙江省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國家級??漆t師培訓基地、風濕免疫學專業碩士學位點??剖曳e極開展科研工作,主參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科技廳、衛生廳、教育廳等20多項課題。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發表文章50余篇。參與《凱利風濕病學》第8版和第9版的翻譯,參與編寫《內科學進展》、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用書《風濕免疫學高級教程》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材《內科學:風濕免疫病學分冊》。獲浙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技術優勢
依托醫院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開展多項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是省內最早開展免疫檢測和檢測項目最全的單位之一。依托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吸附治療。開展常規關節B超、B超定位下關節穿刺、關節MRI、唇腺活檢、肌肉/皮膚/腎活檢及等多種檢查項目。
研究方向
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成人斯蒂爾病、系統性血管炎、骨關節炎、痛風等風濕免疫性疾病基礎和臨床研究,并進行早期診斷和正規治療。尤其是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基礎研究和重癥狼瘡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靶向治療;干燥綜合征的免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超聲診斷隨訪和新療法的研究是科室特色。
科室特色
風濕免疫科已開展網上和電話預約診療服務,并開設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癥、痛風等專病門診。對該院建立協作關系的網絡醫院(浙江省內、江西、安徽、貴州等)進行網上疑難重癥的會診,并設立了疑難重癥轉診的綠色通道。實行醫護一體化的優質護理服務以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和保障醫療安全。對患者規律隨訪并定期開展風濕免疫病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飲食、藥物治療及康復指導。
教育培訓
風濕免疫科人才梯隊建設計劃是依托醫院博士點培養高層次人才,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培養年輕醫生,舉辦或參加各種形式繼續教育的學術活動以提高在職人員的臨床技能。并派遣了多名中青年醫師到國內外知名醫院學習先進技術。除接受全國各地醫院風濕免疫科醫生的進修,還組織醫生赴協作醫院分別進行短期學術指導或長期駐守支援。
浙江大學學醫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于創建于1947年成立,具有較強的??铺厣,F有醫生、護士和技術人員26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3名,主管技師2名,主管護師5人。從事皮膚性病學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診治皮膚病與性病學各種疾病及美容皮膚病。
科室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方紅,浙江大學醫學院皮膚性病教學系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委員及毛發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常委以及培訓委員會和美容委員會成員,中華醫學會浙江省皮膚性病學會候任主任委員,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性學會性傳播疾病防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麻風防治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健康教育協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教育部留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皮膚科雜志等多家雜志編委。
科室除常規開設有名醫館資深專家門診、名醫/專家門診、普通門診及皮膚科獨立病區外,還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8年制、7年制、5年制、留學生、研究生等多層次的臨床教學工作、??漆t師培養、研究生培養以及省內外基層醫院皮膚性病科醫師的進修培訓繼教工作及疑難病例會診工作??剖彝瑫r承擔多項國家基金幾部廳局級科研基金,研究方向主要為皮膚腫瘤、皮膚老化、皮膚真菌病、銀屑病、性傳播疾病、免疫性皮膚病的病理機制以及遺傳性皮膚病的致病基因研究。近年來主編并出版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2部,網絡教材1部,參編教材及專著10余本,主譯《內科疾病的皮膚表現》專著1本(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表SCI論文30余篇,總影響因子>150,IM收錄8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學術論文每年均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交流。論文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1篇,三等獎1篇??蒲谐晒@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醫藥衛生創新獎三等獎4項,獲衛生部優秀視聽教材二等獎一項,省教委高校教師優秀教學軟件二等獎1項,浙大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高??蒲谐晒泉?項。我教研室獲2008年度及2012年度浙江大學醫學院突出貢獻獎。
科室開展的治療項目有CO2激光、氦氖激光、TDP照射治療、紫外線治療、皮膚美容治療、冷凍治療、高頻電刀治療、微波治療、皮膚活檢、皮膚小手術以及光動力治療等多種治療項目。擁有皮膚真菌室、皮膚病理及免疫病理診斷室、皮膚性病實驗室??剖矣?004年成為浙江省首批性病規范化門診單位之一。2005年成為浙江省首批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的臨床藥理基地學科之一,已參加多次II期、III期臨床藥物驗證工作,并于2010年順利通過復評驗收。一直是全國醫師協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常委單位,被批準為首批全國醫師協會授予的皮膚性病科??漆t師培訓基地。
乳腺疾病診治中心床位數量:21張
工作職責
1.以外科診治為基礎的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
2.乳腺癌圍手術期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相關治療的指導
3.良性乳腺疾病的診治及微創治療
4.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
5.乳腺癌保乳手術
6.乳腺癌乳房再造手術
7.乳腺整形美容手術
學術地位
科室在乳腺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雄厚的技術力量。
技術優勢
1.良性乳腺疾病的微創治療
2.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
3.乳腺癌乳房再造手術
4.乳腺整形美容手術
5.乳腺癌保乳手術
6.乳腺癌數據庫及標本庫的建立,良好的隨訪體系
7.成熟規范的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與靶向治療
8.依托浙大基礎醫學優勢,開展乳腺癌相關基因檢測
研究方向
1.乳腺癌的多學科、個體化綜合診治
2.乳腺癌乳房再造手術的開展
3.乳腺癌發病機制、藥物耐受機制、預后相關基因等方面基礎及轉化醫學研究
本科特色
1. 乳腺癌的綜合性、個體化診治(手術治療、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
2. 乳腺癌發病及治療、預后相關基因檢測
3. 乳腺疾病的微創治療、乳腺美容整形手術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創立于2011年10月,位于1號樓6樓,總面積540平米,包括門診區和凈化實驗室兩個區域,中心開設有女性不育???、男性不育???、男性實驗室(包括精液的常規檢查、形態分析、抗精子抗體檢查)。中心現有醫護人員17人,其中臨床醫師8人(男性科醫師2人),胚胎實驗室研究員4人,男性實驗室檢驗師2人,護士3人。中心已經衛生廳審批開展夫精人工授精(AIH)、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術(ICSI)等輔助生育技術,并開展多胎減胎術、卵巢巧克力囊腫B超下抽吸術、宮腔鏡、子宮輸卵管造影等。
生殖中心具體診治范圍:包括各種女性因素或男性因素以及男女,雙方因素所致不孕。
女性輸卵管性不育:兩側輸卵管阻塞、輸卵管積水、輸卵管炎癥、輸卵管周圍的病變影響、輸卵管發育異常等
子宮內膜異位癥性不育
排卵障礙:包括無排卵、黃體功能不全、卵泡發育障礙、小卵泡發育等
免疫性不育
原因不明性不育
卵巢早衰
子宮性不孕
男性因素引起的不孕:少、弱、畸精癥,無精癥等
性功能障礙所致不孕
復發性流產、習慣性流產
婦科內分泌疾?。喝缭陆浭д{,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高泌乳素血癥等
生殖中心特色
生殖內分泌,女性不孕不育,男性不孕不育,輔助生育技術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呼吸內科專業病房,衛計委國家臨床重點???,省醫學重點學科。本學科擁有一支學術造詣深厚,醫療技術精湛,人才結構合理,綜合實力雄厚的呼吸內科專業學術隊伍?,F有醫生、技師和護士9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7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2名,床位130張,包括呼吸重癥監護室(RICU)床位10張及中央監護系統。臨床工作中,除在呼吸內科常見病有專業特長外,在多種疑難雜癥,包括肺部結節鑒別診斷、移植后難治性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胸腔積液的病因診斷、難治性哮喘均有獨到之處,尤其在肺癌的早期診斷及以分子病理為基礎的個體化靶向治療及患者隨訪和開展臨床新藥試驗居領先地位。
學術地位
衛計委國家臨床重點???,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浙江大學呼吸病學碩士、博士學位點及浙江大學內科學博士后流動工作站之一,是目前省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的呼吸疾病治療中心之一,診療水平在全國同類學科中處于較高地位。
技術優勢
本科室具有規模齊全的??崎T診(包括肺癌,哮喘,戒煙,睡眠呼吸障礙門診等)、肺功能室、呼吸內鏡室、肺部疾病診治中心、哮喘過敏原治療中心及睡眠呼吸障礙診治室。配置有全套電子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內科胸腔鏡,及各種鏡下介入先進設備,配備多臺高端的無創和有創呼吸機,全套肺功能儀及智能化的多導睡眠監測系統。
本學科對多種疑難雜癥,如肺癌的早期診斷和以分子病理為基礎的個體化靶向治療、重癥肺炎包括移植后難治性肺部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內科胸腔鏡下復雜性胸腔積液的病因診斷、難治性哮喘均有獨到之處。積極開展除常規氣管鏡檢查以外的多種支氣管鏡下介入技術,如氣道新生物和異物摘除,氣管支架置入,氬氣刀,冷凍治療,球囊擴張等;支氣管哮喘的過敏原測試及脫敏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相關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無創通氣治療;肺癌的早期診斷及多學科綜合治療。經皮CT引導下肺部病灶穿刺病例數及支氣管鏡檢查病例數居全國領先。
研究方向
肺癌的早期診斷及以分子病理為基礎的個體化靶向治療,肺部感染疾病的病原學診斷,多重耐藥菌的耐藥機制研究,重癥哮喘治療新進展,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并發癥和臨床特征分析。
本科特色
肺癌的早期診斷和以分子病理為基礎的個體化靶向治療,多種肺部疑難雜癥,如重癥肺炎、多重耐藥菌感染。經皮CT引導下肺部病灶穿刺,內科胸腔鏡,支氣管鏡下介入技術,支氣管哮喘的過敏原測試及脫敏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相關疾病診治。
教育培訓
主編專著《纖維支氣管鏡圖譜》,培養博士生10余名,碩士生80余名。負責浙江大學醫學院本科、七年制、八年制學生和溫州醫學院部分優秀學生的呼吸內科授課及實習帶教。承擔全省多數地市級以及國內部分其他省市的進修生培養。是全省呼吸內科、大內科醫生的主要培訓基地。連續十年每年主辦國家級學習班:呼吸系統疑難危重病及重癥監護診治新進展。
手部及四肢創傷修復、斷指(肢)再植、手部大面積復雜創傷修復、皮膚創面修復、手部修復重建、手指再造、重建手功能 、臂叢神經損傷及神經卡壓的診治、手部腫瘤診斷與治療、手部先天性疾患治療等。床位數量:34張。
學術地位
浙一醫院手外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全面開展工作,人才培養已初步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手外科已成為全省有較大影響,較高水平,較強設備的??浦?。在全國學術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斷指再植,手指再造,游離皮瓣,顯微外科器官再造等方面省內領先。
技術優勢
擁有進口手術顯微鏡、取皮機、肌電圖儀,B超機,C臂X光機,CPM,神經治療儀
研究方向
內窺鏡在手外科微創手術中的應用獲浙江省衛生廳立項
駐極體感應器手外科血流監護儀獲杭州市科技局立項
連續皮下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周圍神經損傷實驗研究
活血化淤法在手外傷肌腱粘連防治的 實驗研究
組織功能性骨治療手外科骨缺損的實驗研究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胸外科是浙江省創建最早的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的現代化科室,是省內心胸外科領域的帶頭學科,其綜合實力位居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其中成人心臟外科領域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2002年成為浙江大學碩士學位授予點,2005年成為浙江大學第一個胸心外科博士學位點,2007年成為衛生部首批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2011年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疲ㄐ呐K大血管外科)。
目前科室共有醫護人員42人,其中教授2名、高級職稱人員10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4名,所有現職醫師均獲碩士及以上學位,每年共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余名,每年接收來自國內、外的進修人員約20余人。學科與國內外多個知名醫學中心(如瑞士蘇黎世大學心血管中心,瑞士洛桑大學心血管中心,瑞士沃洲大學醫學中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血管外科中心,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血管中心、中國阜外心血管病中心等)保持緊密合作,推動學科持續向前發展。
學科帶頭人倪一鳴主任現為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全國常委,浙江省醫學會胸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在全國享有較高聲譽, 2009年獲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金刀獎”及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獎”。
科室一直以來是全省公認的危重心胸外科疾病診治中心,年開展心臟手術1200余臺,普胸手術600余臺,其中成人心臟外科領域在全省遙遙領先,并居整個華東地區和全國前列??剖以O備先進,技術力量非常雄厚,在瓣膜外科、冠脈外科,大血管外科、復雜先心矯治,心臟移植、胸部腫瘤外科,微創心胸外科等方面都處于全省領先,全國先進水平。尤其在瓣膜類手術上居全國頂尖行列,效果好、速度快,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在省內最早開展非體外循環下搭橋手術,總手術成功率達99%,2009年成功為90歲高齡嚴重多支病變患者行非體外循環下搭橋手術,創冠脈搭橋全省最高齡紀錄(全國第二高齡)。在省內率先開展主動脈夾層的外科及雜交手術治療,目前其治療總例數及手術效果達國內先進水平。在器官移植領域,在全省最早成功開展心肺聯合移植術、心腎聯合移植術等,多項指標達國內領先水平。另外,在胸部腫瘤外科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推崇規范化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診斷和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低,臨床療效顯著。積極開拓和倡導各類微創普胸手術技術,1998年即在全國最早實施保留背闊肌的胸部微創切口手術并廣泛推廣,近年來大力推進全胸腔鏡下的肺癌和縱隔腫瘤等微創手術,目前病區內胸部腫瘤疾病胸腔鏡微創手術比例達50%以上,居國內先進水平,并取得了很高的手術成功率和很好的臨床療效。
研究方向
1、心臟大血管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2、肺癌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
3、普胸及心臟各類微創手術實用技術研究。
4、心臟移植及多器官聯合移植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本科特色
1、手術安全性高:強大的技術力量加上一流的設備使得心胸手術的安全性不斷提高,在危重病人相對集中的情況下近年我科的心臟病患者手術住院死亡率控制在1%左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瓣膜手術國內先進,某些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1976年開始,我科共累計進行了超過1萬例的人工瓣膜置換或成形手術。近年來年均進行瓣膜類手術800多例,在全省遙遙領先,無論手術種類、數量、手術成功率均達全國領先水平。速度快,效果好是主要特點,采用間斷縫合技術進行單純二尖瓣置換,主動脈阻斷時間最短僅11分05秒,雙瓣置換主動脈阻斷時間最短僅33分,達國際頂尖水平。在國內較早開展呼吸機依賴及尿毒癥長期血透的重癥心臟瓣膜病手術,其治療例數及手術成功率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來,在多瓣膜成形、瓣膜手術同期行房顫射頻消融手術、微創小切口瓣膜手術、胸腔鏡微創瓣膜手術等領域均取得很大發展,手術效果達國內先進水平。
3、心臟及多器官聯合移植,創多項國內紀錄:在1999年成功進行了首例心臟移植,主動脈阻斷時間僅為36分種。創全國心臟移植最快紀錄。心臟移植受體存活超過11年且生活質量良好。2000年及2002年成功進行了全省首例和第二例心肺聯合移植術,均創當時國內心肺聯合移植生存最長紀錄。2011年成功開展了全省首例由一家單位獨立完成的心腎聯合移植手術,其中心臟移植手術中主動脈阻斷時間縮短至19分種,再創全國心臟移植最快紀錄,患者至今生存良好。2012年成功開展了全省首例DCD心臟移植手術,患者至今生存良好。
4、心臟大血管手術穩步提升,達國內一流:我科是全國最早開展主動脈瘤外科手術的單位之一,早在1968年,即在省內率先開展了人工血管移植術治療胸主動脈瘤和無名動脈瘤。1988年,在省內率先開展了Bentall手術治療馬凡氏綜合癥。之后,又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部及降主動脈手術等,近幾年年均完成各類大血管手術80余例,在全省遙遙領先,尤其在急性主動脈夾層上,采用外科手術、介入治療、雜交手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為患者制定最佳的個體化方案,大大降低了手術死亡率。目前其治療總例數及手術效果達國內先進水平。并創造了主動脈全弓置換不輸血的紀錄,受到媒體廣泛報道。
5、冠脈搭橋術全省領先,全國先進行列:自90年代后期,在全省最早開展冠脈搭橋術,2001年起在全省最早開展非體外循環下冠脈搭橋。目前總治療例數已近1000臺,是全省最大的冠脈外科中心,在冠心病多支血管病變搭橋、高齡及重癥病人搭橋、搭橋加換瓣等多重復雜手術上均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近些年微創非體外循環下冠脈搭橋手術占單純搭橋手術的95%以上,患者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目前已經成為冠心病搭橋的首選技術。手術成功率達99%,2009年成功為90歲高齡嚴重多支病變患者行非體外循環下搭橋手術,創冠脈搭橋全省最高齡紀錄(全國第二高齡)。
6、復雜先心矯治全省領先,國內先進行列:省內最早開展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治術,法樂氏四聯癥矯治術、大動脈轉位等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取得了極高的手術成功率。近年來,通過引進人才等,擴大了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治范圍,在各類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治上均獲得很大的提高。目前每年開展各類先天性心臟病手術150例左右。其中,微創治療先心病100例,紫紺型先心病矯治20余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壓年均手術30余例,手術成功率位居全省首位。特別是對合并重度肺高壓的成人先心病探索出不停跳技術等一套圍術期綜合治療方案,有效降低肺高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7、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全國領先:ECMO技術是危重心血管外科疾病及重癥肺部疾病搶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ECMO團隊在2013年度上半年禽流感疫情中創造多個全國第一:同一時段ECMO病人數國內最多、輔助持續時間全國最長,撤機最快,效果最好等,受到全國同行的高度認可,媒體的高度關注,在國內享有盛譽,2013年10月ECMO團隊負責人施麗萍主任受邀至全國體外循環大會上作特邀報告,其技術經驗逐步推廣至全國。
8、微創手術及胸腔鏡技術據國內先進:積極開拓和倡導各類微創普胸手術技術,1998年即在全國最早實施保留背闊肌的胸部微創切口手術并廣泛推廣應用,近年來大力推進全胸腔鏡下的肺癌和縱隔腫瘤等微創手術,目前病區內胸部腫瘤疾病胸腔鏡微創手術比例達50%以上,居國內先進水平,并取得了很高的手術成功率和很好的臨床療效。
9、胸部腫瘤外科治療規范:在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胸腔腫瘤的診治上經驗豐富,推崇規范化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診斷和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低,臨床療效顯著。
科室承擔全省大多數地市級及以下的心胸外科??漆t師培養,是浙江省的心胸外科醫師主要培訓基地。 2012年成為浙江大學心胸外科教學委員會主任單位,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本科生及??粕慕y一教學安排。作為博士和碩士學位點,年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余名。參編國家十二五重點支撐衛生部統編教材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外科學》教材,衛生部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教材,衛生部研究生部編教材。
放射治療主要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包括鼻咽癌、頭頸部腫瘤、腦瘤、肺癌、食管癌、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兒童腫瘤和軟組織肉瘤 等。放療與手術、化療構成腫瘤的三大治療手段,據國內外統計,約有60%-70%的癌癥患者需要不同程度地接受放射治療。
學術地位
浙江省乃至華東地區放療軟、硬件配置領先科室,科室負責人嚴森祥主任醫師擔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兼任浙江省放射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放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鼻咽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口腔頜面腫瘤專委會常委,浙江省核醫學會理事,浙江省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管理技術評估專委會委員,浙江省放射衛生技術評審專家庫成員等。
技術優勢
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IMRT)可在三維方向上使能量沉積形成的劑量分布與病變形狀一致,使病變區域能獲得足夠殺滅癌細胞的劑量,同時降低了射線照射總 卷入的正常組織和器官的受照劑量,從而更好地保護了正常組織??剖覔碛忻绹呃锇玻╒ARIAN)公司的新型的雙光子高能 直線加速器,Trilogy 和23EX等先進機型。一整套完整的放射治療網絡ARIA系統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計劃系統ECLIPSE及放療計劃驗證系統EPID和ACUITY C型計劃模擬機,德國藍水箱等三維劑量測量和驗證設備。美國Varian公司的GammaMedplus iX afterloader高劑量率后裝治療機。西門子(SIEMENS)放療專用大孔徑多排CT模擬定位機(CT-Sim),齊全地配置了目前國內一流的整套放療設備,能完成對各種常見及特殊部位良惡性腫瘤的治療。
研究方向
鼻咽癌等頭頸部腫瘤的精確放療,率先開展鼻咽癌三階段調強放射治療;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尤其腦膠質瘤的精確放療,采用定位CT與MRI圖像(包括增強、彌散張量成像等序列)融合,精確制定治療靶區;
前列腺癌、食道癌、肺癌、直腸癌、乳腺癌等實體瘤的根治性放療及綜合治療;
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三維后裝治療。
科室特色
該科室最新引進代表國際先進放療設備的美國瓦里安(VARIAN)公司的新型的雙光子高能直線加速器Trilogy。獨有的RapidArc功能配合PRM系統可以完成目前國際主流的旋轉調強治療技術,也能支持高精度的SBRT治療。配備了美國Varian公司的GammaMedplus iX afterloader高劑量率后裝治療機,該機配備有先進的數字化系統,可進行三維后裝治療,相對于傳統的二維后裝治療,三維系統不僅能提供直 觀的圖形數據影像,還能針對特定病灶進行逆向治療計劃設計,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護正常器官的同時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這是普通二維后裝所不能完成的任務。該系統可治療鼻咽、食管、肺、乳腺、胰腺、宮腔、宮頸、腦、前列腺等部位的腫瘤,可進行腔內、組織間、術中及皮膚敷貼等各種照射,它使大量手術拒治、外照射 未控或復發的患者獲得再次治療機會。它與其它治療方法配合效果更為明顯, 是癌癥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剖姨貏e成立質控小組對放射治療全程進行嚴格的質量保證,強大的設備儲備和高素質的醫療人員保證了放射治療的精準無誤。
教育培訓
科室每年承辦國家、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目前已培養多名研究生,同時接受國內省市級醫院進修醫師培訓,將科室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治療理念推廣到全國。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創建于1989年3月,經過二十余年的建設,目前有醫師10名(包括高級職稱醫生4名),心理技師5名,護士12名。
門診分為專家門診、睡眠障礙??崎T診、普通門診。門診患者來自本省各地以及北京、上海、廣東、安徽、江蘇、四川、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黑龍江、新疆、山東、臺灣、香港等全國許多省市,及美國、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荷蘭、意大利、保加利亞、波蘭、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每年門診量接近7萬人次。
本科室擁有52張病床,年均收治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收治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各類型精神障礙患者及兒童青少年患者,床位使用率達110%以上。
每年院內外會診量2000人次以上,,同時承擔省內各家大醫院的精神科聯絡會診工作。擔任全省各家精神病??漆t院和多家綜合醫院的精神科的臨床指導工作,并成為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紹興第七人民醫院、上城區精神衛生中心等指導醫院。許毅主任擔任北京回龍觀醫院(全國最大的精神病??漆t院)顧問。
學術地位
科室目前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精神藥物專業組、衛生部??漆t生培訓基地、浙江大學法醫精神病鑒定室、浙江大學精神病學教研室所在單位。
本學科自2004年通過國家級繼續教育、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及國家精神病??漆t師培訓項目和向全省精神科醫師進行了精神醫學新進展的培訓,將新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推廣。作為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每年在全國和全省范圍內主持近百場學術交流會議。
本學科與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杜克大學、荷蘭腦科中心、挪威科技大學、北醫六院、 湘雅二院、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 杭州師范大學等在內的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進行長期合作和交流。
科室主持50余項科研,包括973課題子課題、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衛生廳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美國福特基金會、挪威科技大學等多項國內外科研任務。實現科研經費數千萬元, 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SCI論文20余篇。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多項。
作為全國統一教材的主編和副主編,編輯教材12本,各種學術專著29本。
技術優勢
目前,臨床開展的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技術、心率變異性分析技術、多導睡眠監測、成套神經心理測驗、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等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個體化藥物選擇技術及藥物與非藥物結合治療技術在難治性抑郁癥、難治性精神分裂癥、難治性強迫癥等臨床疾病的應用,在國內處于技術領先地位。 個體化藥物選擇技術及藥物與非藥物結合治療技術在難治性抑郁癥、難治性精神分裂癥、難治性強迫癥等臨床疾病的應用,在國內處于技術領先地位。
研究方向
一、精神障礙的預警與臨床診療新技術
本科室目前積極研究精神障礙的預警技術,以“防未病”為目的,通過各種干預手段,盡力減少精神障礙的發生。此外,注重臨床診療技術的研究,促使患者在早期即得到科學、有效的綜合治療,提高患者的痊愈率。
二、基礎科學研究
通過神經影像學、基因學、分子生物學、神經心理學、神經免疫學、神經藥理學等各種尖端研究技術,揭示精神障礙的科學實質。
本科特色
特色治療儀器: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多導睡眠儀、慢性小腦刺激儀、暴露療法、心率變異性分析、精神科評定量表系統、心理測驗系統等。
教育培訓
本科室作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承擔了浙江大學醫學系5年制、7年制、8年制、留學生及預防醫學專業、城市學院、中醫藥大學的《精神病學》課程的授課、臨床見習、臨床實習任務。
本科室承擔國內外專業人員的進修、研修工作(包括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
本科是作為國家指定的“??漆t師培訓基地”,對新畢業的??漆t生進行規范化培訓。
本科室已經累計培養近30名研究生。
腫瘤外科擁有30人的高素質醫護隊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8名,副主任醫師1名,獲得博士學位5名,碩士學位5名。擁有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6名。床位數量:41張,本科室具有多學科綜合團隊治療腫瘤的先進理念,建科28年來,努力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結合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在救治了大批腫瘤病人的同時,醫療業務水平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培養了眾多優秀的腫瘤醫務工作者。主要從事消化道腫瘤、乳房腫瘤、甲狀腺腫瘤和軟組織腫瘤的規范化手術治療,尤其對胃癌、腸癌、乳腺癌及甲狀腺疾病的診治頗具特色,年平均手術近1000例。
學術地位
腫瘤外科為江大學腫瘤學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浙江省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學重點學科,國家腫瘤重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科已與放療科、化療科等科室組成了多學科腫瘤治療中心,由滕理送教授任腫瘤中心主任兼任腫瘤科主任。
技術優勢
首任科主任馮懿正教授在各種甲狀腺疾病的外科治療及肝、胃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處理各種疑難病例,使我院腫瘤外科成為浙江省多種腫瘤的治療中心。
在對乳腺癌的治療方面,實行多學科綜合團隊治療的理念,倡導保乳、哨兵淋巴結活檢、乳腺切除術后一期重建等手術方式,明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在胃腸等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方面也頗具特色,至今已行胃癌經根治性手術2000余例,術后5年生存率達到38%。其中200余例早期胃癌術后5年生存率達90%,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從1970年起開展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治研究。1000余例原發性肝癌經積極的綜合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其中150余例小肝癌(直徑
研究方向
消化系統、甲狀腺、乳腺腫瘤的早期診斷、治療和腫瘤的綜合治療。
腫瘤外科特色
胃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甲狀腺小切口手術治療;
乳腺腫瘤的綜合治療;
小肝癌的診斷與治療。
教育培訓
完成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本科、七年制等腫瘤外科的授課及實習、帶教任務,承擔省內外進修醫師培訓,為浙江大學腫瘤學碩士、博士點,已畢業研究生20余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6名。
耳鼻喉科目前科室核定床位40張,實際使用約50張左右??剖乙恢备S醫院發展的步伐,嚴格貫徹落實各項法規、規章制度。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滿意為中心,以醫療安全為生命線。60多年來,伴隨著醫院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室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剖议_展了耳鼻咽喉科領域的各類手術,特別在聽力重建手術、全喉切除發聲重建手術、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音聲疾病的治療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
1986年在省內率先開展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食管活瓣式發聲重建術。
1996年又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半導體激光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術。
1997年,在科室原發展基礎上,為尋找新的突破口,選擇了當時在省內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環境因素而發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變態反應領域研究。引進了當時在國際上先進的法瑪西亞公司血清變態反應診斷儀。此項目填補了省內空白,改變了以前變態反應診斷單純依靠有創檢測的局面,開始了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體外無創診斷及變應原檢測的方法。使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上有了新的選擇。我科以此為起點,開展了大量變應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異性IgE與過敏原皮試陽性率的對比研究;鼻息肉與變態反應關系研究;抗組胺藥物在變態反應性鼻炎治療中的效果研究;鼻噴激素局部應用效果觀察等。目前,科室在該領域的研究在省內具領先水平。汪審清主任醫師成為省內同行認可的在變應性疾病診斷及治療中頗有研究的學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及國內變態反應學術會議。
同年科室開設變態反應診療??崎T診,徐盈盈醫師作為該門診主診醫師,對變態反應性鼻炎進行診斷及免疫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開設鼾癥門診,此后由潘偉醫師和周水洪醫師主診,對鼾癥及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癥患者開展綜合診治及手術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2002年初,新引進先進的耳聲發射儀,使科室由全功能聽力計、聲阻抗計、聽覺腦干誘發電位及耳聲發射為主的等先進聽力儀器組成的完善聽力檢測設備,為耳科學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002年國內首先成功開展了單側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喉返神經外展麻痹。
2007年,作為多中心合作單位,參與十一五國家重大課題:“變應性鼻炎規范化診斷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為負責單位承擔兩個子課題“變應性鼻炎診斷及操作規范”&“各種檢查方法相關性研究”。
學術地位
耳鼻咽喉科先后獲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委、省衛生廳項目及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數項。在SCI收錄雜志及國內核心??齐s志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單位。汪審清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耳鼻研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十余種國內主要專業、綜合期刊編委。林山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周水洪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青年委員。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重點醫學學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完成大量的臨床教學(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大專)以及進修醫師培養工作。對本省耳鼻咽喉學科的發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技術優勢
目前耳鼻咽喉科配備各種國產或進口先進儀器設備。包括進口手術顯微鏡、手術電鉆、直視式小兒支氣管鏡、電視動態喉鏡、纖維鼻咽喉鏡、鼻竇內窺鏡、內窺鏡吸割動力系統、電子聽力儀、聲阻抗儀、耳聲發射儀、腦干誘發電位儀、鼻功能檢查儀(鼻聲反射和鼻阻力測定)、PSG多導睡眠監測儀以及多功能治療臺等。
近年來,為了與國際接軌,本學科逐漸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方向發展。學科的診療范圍逐年擴大。以往許多不屬于本科范疇內的頭頸部疾病也相繼開展,拓寬了專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1.歷經10年潛心研究,由張振華主任、汪審清主任主持的全喉切除術發聲重建課題組,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食管活瓣式造瘺發聲重建術的課題,并順利通過鑒定,并于1998年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優秀獎。這一成果應用于臨床至今,極大地改善了喉癌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2.自2000年開始探索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治療方法,在汪審清主任主持下,歷經三年努力,成功地創立了單“側聲帶切斷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的全新手術方法。該方法既解決了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同時又較好兼顧了患者的發聲質量。手術方法較既往的所有治療該病的方法簡單易行。該成果在2002年6月通過了由二軍大、中山醫大、上海二醫大等單位三位博士生導師,四位碩士生導師(均正高級)專家組成的鑒定組鑒定,結論為該術式的國內首創,居國內領先水平。
3.汪審清主任主持“單側聲帶切斷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科技成果獲得2004浙江省醫學科技成果進步3等獎及2004年省科技成果進步3等獎。
4.《喉部檢查法》 省第三屆高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二等獎 2004.9
5.《喉部檢查法》首屆“優秀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及CAI課件獎”一等獎 2006.3
6. 汪審清主任和周水洪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在頭頸部腫瘤診治中的應用”獲2008年浙江省衛生廳科技創新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參編論著:①醫家金鑒-耳鼻咽喉科學卷 2006年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②變應性鼻炎 2006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③ 藥源性疾病 基礎與臨床 1997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④中國老年百科全書 2000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8.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多篇被SCI及IM收錄。
研究方向
1、 變態反應性鼻炎的診治及研究進展
2、 慢性鼻竇炎的發病機理
3、 頭頸部腫瘤臨床生物學行為
4、 喉功能學
耳鼻咽喉科特色
開展了耳鼻咽喉及頭頸部的各種手術。
耳科配有多臺進口手術顯微鏡及高速手術電鉆,足以保證對各類耳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鼻科備有鼻內窺鏡及動力系統保證了功能性鼻手術的開展,更大限度地保留鼻的正常生理功能,減少復發。
喉科開展了各類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術,使手術既能達到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發聲功能,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研究課題“全喉切除氣管食管活瓣式造瘺重建術”獲98年省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省科學技術進步優秀獎,為全喉切除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近年來對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聲帶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首創單側聲帶切斷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能解決呼吸困難,又能保留較好的發聲質量,該成果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及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較早在省內開展全麻下呼吸道異物取出術,明顯提高了小兒呼吸道異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在省內較早設立??崎T診開展過敏性鼻炎的正規系統的脫敏治療和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OSAHS)的綜合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是公家醫院內的公益性整形美容機構。2012年6月從原整形外科分科而成。獨立開科的目的是為了順應近年來社會對整形美容快速擴容和專業化精細化的需求。作為浙江省第一醫院的科室,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肩負著引領整形美容市場正規化,整形美容技術先進化,整形美容服務細致化的歷史使命。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是浙江省重要的臨床、科研、教學、培訓中心,是省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委員、省整形外科學分會委員、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所在科室,是世界頂級激光培訓基地,注射美容培訓基地。中心與美國GOLD SKIN CARE CENTER等多家國際性權威學術機構和醫療機構建立合作。
目前中心擁有強而富有生命力的整形美容團隊:高級專家3名,博士3名,碩士4名,醫療美容主診醫師5名,激光治療師2名。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十余項,發表國際性學術論文十多篇。在熟練基本整形美容業務的同時,專家各有專長,能滿足各個層次的整形美容需求。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提供優質、安全、綜合的整形美容服務。主要包括:美容外科、皮膚激光美容、注射美容、微創美容和面部年輕化綜合治療。
學術地位
省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委員、
省整形外科學分會委員、
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
技術優勢
擁有全套進口美容激光系統,( 科以人Acupulse點陣激光,LightSheer Duet
月光真空脫毛 賽諾秀 Accolade激光治療儀,Cynergy激光治療儀)
共振吸脂儀,
美國STRYKER﹫電鋸,
STORZ內窺鏡
研究方向
1、整形美容手術改良的臨床研究
2、整形美容手術并發癥防治和矯治的臨床研究
3、面部年輕化臨床和基礎研究
4、組織移植和組織工程的機理研究
5、 皮膚激光美容研究
6、美容心理學
7、醫用生物材料的臨床應用基礎
本科特色
一、美容外科
面部精細整形:雙眼皮成形、內外眼角開大、眼袋整復、隆鼻、鼻尖鼻翼綜合整形、面部皮膚提升、除皺、隆頦、唇改形、注射微整形等
體形雕塑整形:隆胸、乳房下垂、乳頭乳暈畸形、男乳肥大、乳房腫瘤、巨乳縮小、顏面腹部臀部及四肢抽脂塑型、瘦小腿、腹壁整形等。
面部輪廓整形:面部年輕化、瘦臉、面部吸脂、太陽穴鼻唇溝等凹陷填充、改臉型、眉弓整形、顴弓顴骨整形等。
先天畸形整形:副乳、乳頭內陷、狐臭微創祛除、微創體表腫塊切除、斜頸矯正、上瞼下垂、小眼癥、唇裂及繼發畸形、耳鼻畸形、顱面畸形、并指多指、外生殖器畸形。
婦科私密整形:婦科整形美容:陰道抽緊、陰唇形態整形、陰蒂形態改變、外陰先天性畸形整復。
其他精細整形:外傷的一期縫合、疤痕治療、內窺鏡輔助下除皺/隆胸、乳房腫塊切除、面額部腫塊切除等,失敗整形美容的修復和并發癥處理。
二、皮膚激光美容
皮膚色素性疾?。禾镳?、色素斑、老年斑、咖啡斑、紋身去除
體表血管擴張:鮮紅斑痣、血管瘤、酒糟鼻、毛細血管擴張
脫毛:毛發異常、多毛、腋毛、體毛去除等
激光嫩膚:痤瘡疤痕、細小疤痕、毛孔細化、膚色改善、皮膚緊致、下垂皮膚提升等
皮膚外科疾病治療
三、皮膚注射美容
魚尾紋、額紋、川字紋及鼻背橫紋等的修飾,瘦臉,面部松弛的提緊,太陽穴法令紋等凹陷填充,鼻背鼻尖填充修飾,豐唇,面部微小塑形達到面部年輕化。
四、年輕化綜合美容
結合美容外科、激光治療和注射美容,對面部及軀干進行有計劃的年輕化序列治療,達到個性化整形美容目的。
教育培訓
科室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整形美容外科課程的教學和培養。
手部及四肢創傷修復、斷指(肢)再植、手部大面積復雜創傷修復、皮膚創面修復、手部修復重建、手指再造、重建手功能 、臂叢神經損傷及神經卡壓的診治、手部腫瘤診斷與治療、手部先天性疾患治療等。床位數量:34張。
學術地位
浙一醫院手外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全面開展工作,人才培養已初步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手外科已成為全省有較大影響,較高水平,較強設備的??浦?。在全國學術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斷指再植,手指再造,游離皮瓣,顯微外科器官再造等方面省內領先。
技術優勢
擁有進口手術顯微鏡、取皮機、肌電圖儀,B超機,C臂X光機,CPM,神經治療儀
研究方向
內窺鏡在手外科微創手術中的應用獲浙江省衛生廳立項
駐極體感應器手外科血流監護儀獲杭州市科技局立項
連續皮下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周圍神經損傷實驗研究
活血化淤法在手外傷肌腱粘連防治的 實驗研究
組織功能性骨治療手外科骨缺損的實驗研究
浙一病理科的前身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病理教研室,成立于1949年,是浙江省建科最早、學科最齊全、梯隊建設最完善、設備最先進和診斷水平最高的大型病理科,目前,具有高級職稱的十余名,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名,碩士學位者22人。2006年被衛生部批準為浙江省第一個部級病理醫師培訓基地,2007年成為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臨床病理學),2013年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
病理科病例數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常規病例數2013年近7萬例;冰凍診斷病例11149例;細胞學檢查31077例;省內外疑難病例會診達到5000多例。
由于科室診斷水平與技術水平迅速發展,吸引了省內各級醫院的關注,選派人員到浙醫一院病理科進修學習。自1989年至2013年,共培養進修病理醫師、技術員共三百多名,其中部分進修人員來自福建、安徽、江西、河北、廣西、黑龍江、甘肅、上海、新疆、貴州、西安、湖南、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
技術優勢
是省內最早開展免疫組化、骨髓活檢和分子病理學(原位雜交、FISH、基因測序)業務的科室之一;在淋巴造血、軟組織、泌尿、呼吸、乳腺、肝膽、消化系統等病理診斷方面具有特色。近年多種新技術獲得衛計委等的認證,技術人員曾先后榮獲中華醫學會病理分會常規、冰凍、免疫組化操作比賽前二名。
經常開展國際交流,近年已連續舉辦了三屆“杭州國際臨床病理高峰論壇”,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西奈山醫院病理科合作,結成姊妹科室,請專家來講學,派人去學習進修。
研究方向
參與國家重大科學研究項目,如973、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及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一百余篇,其中SCI論文幾十篇,多次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耳鼻喉科目前科室核定床位40張,實際使用約50張左右??剖乙恢备S醫院發展的步伐,嚴格貫徹落實各項法規、規章制度。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滿意為中心,以醫療安全為生命線。60多年來,伴隨著醫院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室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剖议_展了耳鼻咽喉科領域的各類手術,特別在聽力重建手術、全喉切除發聲重建手術、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音聲疾病的治療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
1986年在省內率先開展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食管活瓣式發聲重建術。
1996年又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半導體激光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術。
1997年,在科室原發展基礎上,為尋找新的突破口,選擇了當時在省內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環境因素而發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變態反應領域研究。引進了當時在國際上先進的法瑪西亞公司血清變態反應診斷儀。此項目填補了省內空白,改變了以前變態反應診斷單純依靠有創檢測的局面,開始了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體外無創診斷及變應原檢測的方法。使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上有了新的選擇。我科以此為起點,開展了大量變應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異性IgE與過敏原皮試陽性率的對比研究;鼻息肉與變態反應關系研究;抗組胺藥物在變態反應性鼻炎治療中的效果研究;鼻噴激素局部應用效果觀察等。目前,科室在該領域的研究在省內具領先水平。汪審清主任醫師成為省內同行認可的在變應性疾病診斷及治療中頗有研究的學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及國內變態反應學術會議。
同年科室開設變態反應診療??崎T診,徐盈盈醫師作為該門診主診醫師,對變態反應性鼻炎進行診斷及免疫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開設鼾癥門診,此后由潘偉醫師和周水洪醫師主診,對鼾癥及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癥患者開展綜合診治及手術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2002年初,新引進先進的耳聲發射儀,使科室由全功能聽力計、聲阻抗計、聽覺腦干誘發電位及耳聲發射為主的等先進聽力儀器組成的完善聽力檢測設備,為耳科學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002年國內首先成功開展了單側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喉返神經外展麻痹。
2007年,作為多中心合作單位,參與十一五國家重大課題:“變應性鼻炎規范化診斷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為負責單位承擔兩個子課題“變應性鼻炎診斷及操作規范”&“各種檢查方法相關性研究”。
學術地位
耳鼻咽喉科先后獲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委、省衛生廳項目及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數項。在SCI收錄雜志及國內核心??齐s志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單位。汪審清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耳鼻研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十余種國內主要專業、綜合期刊編委。林山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周水洪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青年委員。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重點醫學學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完成大量的臨床教學(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大專)以及進修醫師培養工作。對本省耳鼻咽喉學科的發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技術優勢
目前耳鼻咽喉科配備各種國產或進口先進儀器設備。包括進口手術顯微鏡、手術電鉆、直視式小兒支氣管鏡、電視動態喉鏡、纖維鼻咽喉鏡、鼻竇內窺鏡、內窺鏡吸割動力系統、電子聽力儀、聲阻抗儀、耳聲發射儀、腦干誘發電位儀、鼻功能檢查儀(鼻聲反射和鼻阻力測定)、PSG多導睡眠監測儀以及多功能治療臺等。
近年來,為了與國際接軌,本學科逐漸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方向發展。學科的診療范圍逐年擴大。以往許多不屬于本科范疇內的頭頸部疾病也相繼開展,拓寬了專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1.歷經10年潛心研究,由張振華主任、汪審清主任主持的全喉切除術發聲重建課題組,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食管活瓣式造瘺發聲重建術的課題,并順利通過鑒定,并于1998年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優秀獎。這一成果應用于臨床至今,極大地改善了喉癌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2.自2000年開始探索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治療方法,在汪審清主任主持下,歷經三年努力,成功地創立了單“側聲帶切斷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的全新手術方法。該方法既解決了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同時又較好兼顧了患者的發聲質量。手術方法較既往的所有治療該病的方法簡單易行。該成果在2002年6月通過了由二軍大、中山醫大、上海二醫大等單位三位博士生導師,四位碩士生導師(均正高級)專家組成的鑒定組鑒定,結論為該術式的國內首創,居國內領先水平。
3.汪審清主任主持“單側聲帶切斷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科技成果獲得2004浙江省醫學科技成果進步3等獎及2004年省科技成果進步3等獎。
4.《喉部檢查法》 省第三屆高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二等獎 2004.9
5.《喉部檢查法》首屆“優秀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及CAI課件獎”一等獎 2006.3
6. 汪審清主任和周水洪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在頭頸部腫瘤診治中的應用”獲2008年浙江省衛生廳科技創新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參編論著:①醫家金鑒-耳鼻咽喉科學卷 2006年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②變應性鼻炎 2006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③ 藥源性疾病 基礎與臨床 1997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④中國老年百科全書 2000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8.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多篇被SCI及IM收錄。
研究方向
1、 變態反應性鼻炎的診治及研究進展
2、 慢性鼻竇炎的發病機理
3、 頭頸部腫瘤臨床生物學行為
4、 喉功能學
耳鼻咽喉科特色
開展了耳鼻咽喉及頭頸部的各種手術。
耳科配有多臺進口手術顯微鏡及高速手術電鉆,足以保證對各類耳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鼻科備有鼻內窺鏡及動力系統保證了功能性鼻手術的開展,更大限度地保留鼻的正常生理功能,減少復發。
喉科開展了各類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術,使手術既能達到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發聲功能,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研究課題“全喉切除氣管食管活瓣式造瘺重建術”獲98年省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省科學技術進步優秀獎,為全喉切除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近年來對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聲帶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首創單側聲帶切斷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能解決呼吸困難,又能保留較好的發聲質量,該成果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及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較早在省內開展全麻下呼吸道異物取出術,明顯提高了小兒呼吸道異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在省內較早設立??崎T診開展過敏性鼻炎的正規系統的脫敏治療和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OSAHS)的綜合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耳鼻喉科目前科室核定床位40張,實際使用約50張左右??剖乙恢备S醫院發展的步伐,嚴格貫徹落實各項法規、規章制度。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滿意為中心,以醫療安全為生命線。60多年來,伴隨著醫院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室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剖议_展了耳鼻咽喉科領域的各類手術,特別在聽力重建手術、全喉切除發聲重建手術、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音聲疾病的治療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
1986年在省內率先開展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食管活瓣式發聲重建術。
1996年又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半導體激光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術。
1997年,在科室原發展基礎上,為尋找新的突破口,選擇了當時在省內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環境因素而發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變態反應領域研究。引進了當時在國際上先進的法瑪西亞公司血清變態反應診斷儀。此項目填補了省內空白,改變了以前變態反應診斷單純依靠有創檢測的局面,開始了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體外無創診斷及變應原檢測的方法。使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上有了新的選擇。我科以此為起點,開展了大量變應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異性IgE與過敏原皮試陽性率的對比研究;鼻息肉與變態反應關系研究;抗組胺藥物在變態反應性鼻炎治療中的效果研究;鼻噴激素局部應用效果觀察等。目前,科室在該領域的研究在省內具領先水平。汪審清主任醫師成為省內同行認可的在變應性疾病診斷及治療中頗有研究的學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及國內變態反應學術會議。
同年科室開設變態反應診療??崎T診,徐盈盈醫師作為該門診主診醫師,對變態反應性鼻炎進行診斷及免疫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開設鼾癥門診,此后由潘偉醫師和周水洪醫師主診,對鼾癥及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癥患者開展綜合診治及手術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2002年初,新引進先進的耳聲發射儀,使科室由全功能聽力計、聲阻抗計、聽覺腦干誘發電位及耳聲發射為主的等先進聽力儀器組成的完善聽力檢測設備,為耳科學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002年國內首先成功開展了單側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喉返神經外展麻痹。
2007年,作為多中心合作單位,參與十一五國家重大課題:“變應性鼻炎規范化診斷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為負責單位承擔兩個子課題“變應性鼻炎診斷及操作規范”&“各種檢查方法相關性研究”。
學術地位
耳鼻咽喉科先后獲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委、省衛生廳項目及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數項。在SCI收錄雜志及國內核心??齐s志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單位。汪審清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耳鼻研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十余種國內主要專業、綜合期刊編委。林山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周水洪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青年委員。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重點醫學學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完成大量的臨床教學(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大專)以及進修醫師培養工作。對本省耳鼻咽喉學科的發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技術優勢
目前耳鼻咽喉科配備各種國產或進口先進儀器設備。包括進口手術顯微鏡、手術電鉆、直視式小兒支氣管鏡、電視動態喉鏡、纖維鼻咽喉鏡、鼻竇內窺鏡、內窺鏡吸割動力系統、電子聽力儀、聲阻抗儀、耳聲發射儀、腦干誘發電位儀、鼻功能檢查儀(鼻聲反射和鼻阻力測定)、PSG多導睡眠監測儀以及多功能治療臺等。
近年來,為了與國際接軌,本學科逐漸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方向發展。學科的診療范圍逐年擴大。以往許多不屬于本科范疇內的頭頸部疾病也相繼開展,拓寬了專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1.歷經10年潛心研究,由張振華主任、汪審清主任主持的全喉切除術發聲重建課題組,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食管活瓣式造瘺發聲重建術的課題,并順利通過鑒定,并于1998年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優秀獎。這一成果應用于臨床至今,極大地改善了喉癌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2.自2000年開始探索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治療方法,在汪審清主任主持下,歷經三年努力,成功地創立了單“側聲帶切斷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的全新手術方法。該方法既解決了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同時又較好兼顧了患者的發聲質量。手術方法較既往的所有治療該病的方法簡單易行。該成果在2002年6月通過了由二軍大、中山醫大、上海二醫大等單位三位博士生導師,四位碩士生導師(均正高級)專家組成的鑒定組鑒定,結論為該術式的國內首創,居國內領先水平。
3.汪審清主任主持“單側聲帶切斷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科技成果獲得2004浙江省醫學科技成果進步3等獎及2004年省科技成果進步3等獎。
4.《喉部檢查法》 省第三屆高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二等獎 2004.9
5.《喉部檢查法》首屆“優秀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及CAI課件獎”一等獎 2006.3
6. 汪審清主任和周水洪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在頭頸部腫瘤診治中的應用”獲2008年浙江省衛生廳科技創新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參編論著:①醫家金鑒-耳鼻咽喉科學卷 2006年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②變應性鼻炎 2006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③ 藥源性疾病 基礎與臨床 1997年 人民衛生出版社④中國老年百科全書 2000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8.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多篇被SCI及IM收錄。
研究方向
1、 變態反應性鼻炎的診治及研究進展
2、 慢性鼻竇炎的發病機理
3、 頭頸部腫瘤臨床生物學行為
4、 喉功能學
耳鼻咽喉科特色
開展了耳鼻咽喉及頭頸部的各種手術。
耳科配有多臺進口手術顯微鏡及高速手術電鉆,足以保證對各類耳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鼻科備有鼻內窺鏡及動力系統保證了功能性鼻手術的開展,更大限度地保留鼻的正常生理功能,減少復發。
喉科開展了各類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術,使手術既能達到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發聲功能,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研究課題“全喉切除氣管食管活瓣式造瘺重建術”獲98年省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省科學技術進步優秀獎,為全喉切除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近年來對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聲帶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首創單側聲帶切斷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能解決呼吸困難,又能保留較好的發聲質量,該成果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及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較早在省內開展全麻下呼吸道異物取出術,明顯提高了小兒呼吸道異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在省內較早設立??崎T診開展過敏性鼻炎的正規系統的脫敏治療和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OSAHS)的綜合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創建于1989年3月,經過二十余年的建設,目前有醫師10名(包括高級職稱醫生4名),心理技師5名,護士12名。
門診分為專家門診、睡眠障礙??崎T診、普通門診。門診患者來自本省各地以及北京、上海、廣東、安徽、江蘇、四川、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黑龍江、新疆、山東、臺灣、香港等全國許多省市,及美國、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荷蘭、意大利、保加利亞、波蘭、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每年門診量接近7萬人次。
本科室擁有52張病床,年均收治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收治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各類型精神障礙患者及兒童青少年患者,床位使用率達110%以上。
每年院內外會診量2000人次以上,,同時承擔省內各家大醫院的精神科聯絡會診工作。擔任全省各家精神病??漆t院和多家綜合醫院的精神科的臨床指導工作,并成為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紹興第七人民醫院、上城區精神衛生中心等指導醫院。許毅主任擔任北京回龍觀醫院(全國最大的精神病??漆t院)顧問。
學術地位
科室目前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精神藥物專業組、衛生部??漆t生培訓基地、浙江大學法醫精神病鑒定室、浙江大學精神病學教研室所在單位。
本學科自2004年通過國家級繼續教育、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及國家精神病??漆t師培訓項目和向全省精神科醫師進行了精神醫學新進展的培訓,將新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推廣。作為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每年在全國和全省范圍內主持近百場學術交流會議。
本學科與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杜克大學、荷蘭腦科中心、挪威科技大學、北醫六院、 湘雅二院、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 杭州師范大學等在內的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進行長期合作和交流。
科室主持50余項科研,包括973課題子課題、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衛生廳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美國福特基金會、挪威科技大學等多項國內外科研任務。實現科研經費數千萬元, 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SCI論文20余篇。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多項。
作為全國統一教材的主編和副主編,編輯教材12本,各種學術專著29本。
技術優勢
目前,臨床開展的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技術、心率變異性分析技術、多導睡眠監測、成套神經心理測驗、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等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個體化藥物選擇技術及藥物與非藥物結合治療技術在難治性抑郁癥、難治性精神分裂癥、難治性強迫癥等臨床疾病的應用,在國內處于技術領先地位。 個體化藥物選擇技術及藥物與非藥物結合治療技術在難治性抑郁癥、難治性精神分裂癥、難治性強迫癥等臨床疾病的應用,在國內處于技術領先地位。
研究方向
一、精神障礙的預警與臨床診療新技術
本科室目前積極研究精神障礙的預警技術,以“防未病”為目的,通過各種干預手段,盡力減少精神障礙的發生。此外,注重臨床診療技術的研究,促使患者在早期即得到科學、有效的綜合治療,提高患者的痊愈率。
二、基礎科學研究
通過神經影像學、基因學、分子生物學、神經心理學、神經免疫學、神經藥理學等各種尖端研究技術,揭示精神障礙的科學實質。
本科特色
特色治療儀器: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多導睡眠儀、慢性小腦刺激儀、暴露療法、心率變異性分析、精神科評定量表系統、心理測驗系統等。
教育培訓
本科室作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承擔了浙江大學醫學系5年制、7年制、8年制、留學生及預防醫學專業、城市學院、中醫藥大學的《精神病學》課程的授課、臨床見習、臨床實習任務。
本科室承擔國內外專業人員的進修、研修工作(包括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
本科是作為國家指定的“??漆t師培訓基地”,對新畢業的??漆t生進行規范化培訓。
本科室已經累計培養近30名研究生。
浙醫一院遺傳與基因組醫學??朴蓢鴥韧庵麑<移铠Q教授創建于2005年,為全國首家,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為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的集科研、教學、醫療于一體的現代化遺傳與基因組醫學科。本科室擁有國家標志性的、向國際開放、由浙江大學醫學院和James Watson基因組科學研究院共同創辦和領導、北京迪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教育和臨床服務三者并行的浙江大學-迪諾遺傳與基因組醫學研究中心平臺。該平臺的宗旨是在中國建立一個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并符合我國國情,能夠迅速將基因組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服務于我國人民健康及醫學科學發展的運作體系。該平臺將立足浙醫和James Watson研究院,面向院內、外所有生物醫學科系,聯合美國華盛頓大學、羅徹斯特大學及冷泉港實驗室, 集臨床、研究、培訓、管理、規范為一體,利用中國所特有的人群、廣大的基因譜和病源,尋找識別尚未發現的經典遺傳病學與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易感基因(或基因譜)以及相關的外部環境、行為誘發因子或抑制因子, 使我國在遺傳與基因組醫學遺傳學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建立亞洲地區各科齊全、國際一流的遺傳與基因組醫學學術研究、人才培訓和臨床服務中心。
遺傳與基因組醫學人才濟濟,領軍的留學生團隊包括全職教授2名,兼職講習教授5名,全部都擁有博士學位,美國大學助理教授、實驗室主任經歷,有醫學遺傳學各專業醫師執照,涵蓋門診咨詢和遺傳與基因組醫學檢驗實驗室(包括分子遺傳、細胞遺傳和生物化學遺傳)的全部領域。國際專家顧問團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7名等20名專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Arno Motulsky為中心首席顧問。每年定期舉辦國際遺傳與基因組醫學研討會,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長期而穩定,保證了學科能始終處在國內外發展的前沿。研究中心與中國醫師協會緊密合作,建立了中國人重大疾病/珍貴遺傳資源標本庫/基因數據庫,遺傳與基因組醫學醫師培訓中心基地。國際SCI收錄文章31篇。
遺傳與基因組醫學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非常雄厚,擁有國際最先進的ABI-3130測序議、安捷倫臨床全基因組分析系統,1200平方的國際標準實驗室?;驒z測全部采納國際臨床規范,擁有美國專業醫師資質和中國衛生部特別許可。
遺傳與基因組特色
1、檢測和咨詢全部采納國際臨床規范,保證質量: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和一流的設備,特別是國際臨床規范及豐富臨床經驗使得服務質量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移植開發能力領先:曾參與發現Jagged1基因為 Alagille綜合癥的致病基因,在羅徹斯特大學籌建和主持的長QT間期綜合癥國際研究中心分子遺傳學部,診斷心電圖長QT間期綜合癥病例已超過兩千例,并擴展到其他神經肌肉的多種離子通道疾病, 在該領域所領導的研究成果和實踐處于獨特的國際領先地位,回國后已建立中國地區中心,具備迅速將基因組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服務于我國人民健康及醫學科學發展的能力。
3、國際專家資源豐沛:與英美加多國的世界權威交流密切,能為各類常見或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病人及其親屬提供最廣泛最先進的診療咨詢服務。
完成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本科、碩博研究生、外國留學生各類研修班等的遺傳與基因組醫學授課及實習帶教。是全國的遺傳與基因組醫學醫生主要培訓基地。
浙江大學學醫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于創建于1947年成立,具有較強的??铺厣,F有醫生、護士和技術人員26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3名,主管技師2名,主管護師5人。從事皮膚性病學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診治皮膚病與性病學各種疾病及美容皮膚病。
科室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方紅,浙江大學醫學院皮膚性病教學系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委員及毛發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常委以及培訓委員會和美容委員會成員,中華醫學會浙江省皮膚性病學會候任主任委員,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性學會性傳播疾病防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麻風防治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健康教育協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教育部留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皮膚科雜志等多家雜志編委。
科室除常規開設有名醫館資深專家門診、名醫/專家門診、普通門診及皮膚科獨立病區外,還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8年制、7年制、5年制、留學生、研究生等多層次的臨床教學工作、??漆t師培養、研究生培養以及省內外基層醫院皮膚性病科醫師的進修培訓繼教工作及疑難病例會診工作??剖彝瑫r承擔多項國家基金幾部廳局級科研基金,研究方向主要為皮膚腫瘤、皮膚老化、皮膚真菌病、銀屑病、性傳播疾病、免疫性皮膚病的病理機制以及遺傳性皮膚病的致病基因研究。近年來主編并出版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2部,網絡教材1部,參編教材及專著10余本,主譯《內科疾病的皮膚表現》專著1本(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表SCI論文30余篇,總影響因子>150,IM收錄8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學術論文每年均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交流。論文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1篇,三等獎1篇??蒲谐晒@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醫藥衛生創新獎三等獎4項,獲衛生部優秀視聽教材二等獎一項,省教委高校教師優秀教學軟件二等獎1項,浙大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高??蒲谐晒泉?項。我教研室獲2008年度及2012年度浙江大學醫學院突出貢獻獎。
科室開展的治療項目有CO2激光、氦氖激光、TDP照射治療、紫外線治療、皮膚美容治療、冷凍治療、高頻電刀治療、微波治療、皮膚活檢、皮膚小手術以及光動力治療等多種治療項目。擁有皮膚真菌室、皮膚病理及免疫病理診斷室、皮膚性病實驗室??剖矣?004年成為浙江省首批性病規范化門診單位之一。2005年成為浙江省首批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的臨床藥理基地學科之一,已參加多次II期、III期臨床藥物驗證工作,并于2010年順利通過復評驗收。一直是全國醫師協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常委單位,被批準為首批全國醫師協會授予的皮膚性病科??漆t師培訓基地。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胃腸道和所有消化內科的疾病
服務人次 1
好評率(--%)
擅長:肝病、脂肪性肝病、癌癥、炎癥性腸病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消化系統疾病
服務人次 9
好評率(--%)
擅長:胰腺疾病、重癥胰腺炎、消化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農藥中毒
查看更多消化內科信息>>